身份寻找论文-方争利

身份寻找论文-方争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身份寻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夏,服饰,镂冠,民族身份感

身份寻找论文文献综述

方争利[1](2019)在《寻找民族身份感的认同——西夏绘画中的“镂冠”》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现存史料对西夏服饰的描述中,我们可知,"起云镂冠""金镂冠""金冠"是西夏比较特殊的一类冠式。其主要形制特征为:金或金属镶金材质,冠体周身有镂刻的花纹。在现已出土的西夏绘画中,我们可找寻到这种冠式的遗迹。并结合史料记载可知,"镂冠"是西夏确立衣冠服饰制度之后推行的冠式,其不仅是西夏武官、使臣在正式场合所戴之冠,并且作为皇帝、大臣、佛教高僧出席宗教仪式场合的法服,是一种具有身份象征性和仪式感的首服。而"金冠"也是契丹服饰中的重要首服,君臣共用,在仪式场合佩戴。西夏这种冠式的使用,源于对辽朝服饰制度的借鉴。西夏通过对"镂冠"这一服饰文化符号的借用,表达党项民族对于北方游牧民族身份感的认同,并以此与中原文化制度相抗衡,宣告其政权的独立。(本文来源于《美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晨[2](2019)在《选好领头雁 换出新气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饱满的麦穗,浓浓的麦香。在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麦地里,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往来穿梭,看着一年的希望变成丰收的现实,乡亲们的浓浓笑意爬上眉梢。不曾想,这个村曾是贫困村,集体经济家底子薄弱,如今不仅成功出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这些变化因“能(本文来源于《淮北日报》期刊2019-06-14)

刘霞[3](2019)在《2019年,暗物质搜索不停步》一文中研究指出宇宙中藏着某种神秘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仅能通过它施加给宇宙万物的引力,得知它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暗物质”。暗物质对于解释恒星在星系中的运动以及人类观测到的其他宇宙现象必不可少,或许是很多宇宙事件的“幕后黑手”。从上世纪80年代起,物理(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1-11)

肖本华[4](2018)在《《追风筝的人》民族文化身份的缺失与寻找》一文中研究指出《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笔触细腻、情节跌宕起伏。小说所体现的历史变革及文化交融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流散在美国的阿富汗人既不能完全融入美国文化,也不能完整地保留阿富汗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一现象引出了作者对民族文化身份缺失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08期)

李振[5](2018)在《寻找“身份”的证词》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小王是个俏皮的笔名,但她的小说却让人不断承受着某种异常扎实的痛感。这是多么奇妙的巧合,就像小说里洪小声、宋雨冰、梅林和她们的故事,一时涌来的荒唐、俏皮却令人难以发笑。王小王从不想引人发笑,她要把那些或青涩或深沉的情感与出其不意甚至颇显怪诞的行为和处境搅(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8-05-09)

宋羽葭[6](2018)在《无尽的旅途—弗拉迪米尔·费尔特利普小说《中转站》中的身份认同与故乡寻找》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地利作家弗拉迪米尔·费尔特利普(Vladimir Vertlib)在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基础的小说《中转站》中塑造了一个随着父母移民的角色作为整个故事的叙述者。主人公五岁时和父母一起离开他出生的城市列宁格勒,移民以色列,后数度迁徙,最终落户奥地利维也纳。这一犹太家庭历时数年,跨越奥地利、以色列、荷兰、意大利、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城市的漫长移民之旅在小说中展开。由于身份的多重性,小说主人公和其父母多次陷入自我身份认同与群体归属感错位的困境。同时因为背井离乡频繁更换住地,无家可归以及对环境的陌生感也一直如影随形。因此,对于身份认同的构建以及对于所谓故乡的找寻,成为小说中相伴相生的两条重要主线,并贯穿全文。对《中转站》的研究目前为止主要是以移民文学、身份认同、创伤等为主题的单线式分析。本文则主要借鉴文化记忆理论对身份认同和故乡这找寻两条主线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对小说中的身份认同进行探讨。主人公出生于苏联犹太家庭,在俄语的单语环境中成长,之后随父母移民他国,因此主要有犹太人、苏联人以及在陌生国度区别于原住民的他者这叁重身份。分析主要落实在不断迁徙的空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主人公身份认同的外部影响以及主人公如何在叁重身份中寻找平衡点。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语言、宗教、集体记忆、家庭等等因素在身份认同构建过程中留下了痕迹。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主人公在被某一群体当做他者排除在外时,如何处理群体认同和身份认同之间错位或者矛盾的关系。本文接着对移民过程中各个城市、国家的意义以及主人公本身的空间认同进行分析。主要以城市为主体,讨论其作为记忆载体在移民之旅中承担了怎样的作用。不同城市、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对主人公产生不同的影响,城市所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故乡这一概念在背井离乡的阶段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在陌生的环境和文化中,移民从另一种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更深刻理解故乡的含义。通过对身份认同和故乡找寻的分析,总结两者的变化过程并归纳出之间的关系。主人公在寻找故乡这一过程中,逐渐克服了环境变化带来的陌生感,对旅行的态度也从排斥到理解,最终主动接受。频繁往返于各个不同城市时带来的无家可归、漂泊无依的无力感最终被维也纳的熟悉感所克服。地缘性的身份认同也从另一方面强化了故乡的意义。心有故乡方可远行,新的旅途为身份认同带来新的变化,在这种相互作用下,旅途不会结束。(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09)

温玥[7](2017)在《拥抱另一个人的梦想——从《爵士乐中的豹子》看卡洛斯·富恩特斯对墨西哥文化身份的寻找》一文中研究指出卡洛斯·富恩特斯是20世纪拉美文学爆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爵士乐中的豹子》是富恩特斯早期的一部超自然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入侵"这一母题,展现了对墨西哥民族文化身份的寻找与定位。本篇论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小说的象征意义,结合富恩特斯其它文学作品,探寻这位文学巨匠对于自己民族文化身份的思考和希冀。(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7年07期)

张博炜[8](2017)在《在文本与身份间寻找家园——评《从“乡愁”出发——吴奕锜选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在复杂的对象世界中找到研究的重心和方法,是华文文学学界必须面对和思考的境遇,《从"乡愁"出发——吴奕锜选集》是一本有着高度自觉的论着:就研究重心而言,全书关注的家园意识正是华文文学最为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就研究方法而言,吴奕锜不仅能从客体层面把握华文文学文本,也能从主体层面把握华文文学作家的身份,真正实现了华文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平衡。(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7年02期)

苏涛,李芙蓉[9](2017)在《牧羊人的孤独与漂浮——《塔洛》的隐喻与身份寻找》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洛》(2016)是万玛才旦号愤的第五部影片,该片以黑白影像、风格强烈的镜头语言、简浩的叙事等引起广泛关注。万玛才旦的前四部作品《静静的嘛呢石》(2006)、《寻找智美更登》(2009)、《老狗》(2011)和《五彩神箭》(2014)为我们讲述了民族特色鲜明的藏区故事,显示了他对藏族文化的独特认知与细腻感触。《塔洛》一方面延续了导演一贯的反思民族文化、建构自我身份的主题,另一方面又显示了万玛才旦与中国主流电影界对话的尝试。(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7年06期)

喻俐雅,林垚[10](2017)在《在智识家园寻找身份认同的归属与解放》一文中研究指出亲爱的寇兹沃思校务长、麦迪冈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阿隆索院长,各位老师与行政员工,亲爱的家人朋友,以及最重要的,亲爱的2017届博士毕业生们:今天能够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感到极其荣幸。我首先要感谢我在政治学系的两位导师,戴维·庄(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教育》期刊2017年06期)

身份寻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饱满的麦穗,浓浓的麦香。在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麦地里,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往来穿梭,看着一年的希望变成丰收的现实,乡亲们的浓浓笑意爬上眉梢。不曾想,这个村曾是贫困村,集体经济家底子薄弱,如今不仅成功出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这些变化因“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身份寻找论文参考文献

[1].方争利.寻找民族身份感的认同——西夏绘画中的“镂冠”[J].美术学报.2019

[2].王晨.选好领头雁换出新气象[N].淮北日报.2019

[3].刘霞.2019年,暗物质搜索不停步[N].科技日报.2019

[4].肖本华.《追风筝的人》民族文化身份的缺失与寻找[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5].李振.寻找“身份”的证词[N].文艺报.2018

[6].宋羽葭.无尽的旅途—弗拉迪米尔·费尔特利普小说《中转站》中的身份认同与故乡寻找[D].南京大学.2018

[7].温玥.拥抱另一个人的梦想——从《爵士乐中的豹子》看卡洛斯·富恩特斯对墨西哥文化身份的寻找[J].唐山文学.2017

[8].张博炜.在文本与身份间寻找家园——评《从“乡愁”出发——吴奕锜选集》[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

[9].苏涛,李芙蓉.牧羊人的孤独与漂浮——《塔洛》的隐喻与身份寻找[J].艺术评论.2017

[10].喻俐雅,林垚.在智识家园寻找身份认同的归属与解放[J].中国民族教育.2017

标签:;  ;  ;  ;  

身份寻找论文-方争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