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载自动驾驶仪论文-张阳,李富贵,王新民

过载自动驾驶仪论文-张阳,李富贵,王新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载自动驾驶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载驾驶仪,两回路,叁回路,鲁棒性

过载自动驾驶仪论文文献综述

张阳,李富贵,王新民[1](2017)在《叁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鲁棒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过载自动驾驶仪模型,分析了叁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的结构特点,研究了叁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的鲁棒性。研究表明:相对于两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叁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引入攻角反馈构造了新飞行器,使构造飞行器回路处于较高频段,而驾驶仪的主导极点处于与设计参数相关的低频段,这使得过载自动驾驶仪的特性与原飞行器特性的相关度较小,而更多取决于设计参数,从而使叁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有更高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2017年06期)

姜易阳[2](2016)在《不同过载自动驾驶仪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种不同结构的过载自动驾驶仪进行了对比研究,推导了驾驶仪控制回路的闭环传递函数,并对闭环稳态误差进行了分析。基于极点配置方法,设计了自动驾驶仪控制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驾驶仪控制回路对执行机构动力学延迟、非线性环节以及测量噪声的响应特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飞行器过载自动驾驶仪的选型和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6年01期)

方海红,孙月光,吴昭辉,吴学森,庄凌[3](2014)在《纵向静不稳定火箭弹过载控制自动驾驶仪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静不稳定火箭弹设计有利于提高火箭弹的机动和射程能力,从火箭弹低成本的要求出发对静不稳定火箭弹自动驾驶仪进行了设计,提出过载反馈自动驾驶仪形式及参数设计方法,对控制系统设备动态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指导火箭弹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李亮,杨军[4](2009)在《巡航导弹姿态与过载自动驾驶仪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巡航导弹常见的两种自动驾驶仪,即姿态自动驾驶仪和过载自动驾驶仪,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与比例导引律匹配时的系统制导性能。通过对其结构图及传递函数的分析可以看出过载自动驾驶仪能够实现全状态反馈,使系统响应具有很好的快速性。当和比例导引法匹配时,由于法向过载控制能够直接对质心进行控制,故其制导性能更好。通过对制导回路和自动驾驶仪匹配的叁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过载自动驾驶仪的系统其制导时间短,脱靶量小,从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9年02期)

李玉林,李晅,杨树兴[5](2008)在《过载自动驾驶仪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过载自动驾驶仪的固有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得出尾舵控制导弹过载自动驾驶仪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仿真结果证明也是如此.过载自动驾驶仪是典型的0型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稳态误差与导弹速度、加速度反馈回路增益、弹体开环气动增益及舵系统增益有关,而与角速度反馈回路增益无关;主反馈回路可提供一定的相位超前,这有利于设计舵机伺服系统.(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08年05期)

魏先利,夏群力,祁载康[6](2003)在《姿态及过载自动驾驶仪比例导引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在对过载自动驾驶仪和姿态自动驾驶仪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过载自动驾驶仪加正常型比例导引律与姿态自动驾驶仪加积分型比例导引律对末制导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仿真分析可以看出,制导精度主要由导引头动力学和自动驾驶仪动力学中的慢环节决定。(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张翼飞,顾文锦[7](2001)在《采用过载控制的自动驾驶仪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利用过载控制技术设计一种新型的自动驾驶仪 ,即在纵向和航向上采用专门的线加速度计和角加速度计来测量导弹的法向过载及其变化率 ,利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过载控制规律 ,从而实现对导弹法向过载的稳定和控制 .采用该驾驶仪设计了一种高低混合的方案飞行弹道 .最后 ,通过过载稳定回路和弹道仿真结果证明了该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由于无需测量纵向和航向上的姿态角和角速率 ,因而在纵向和航向上可以不用陀螺 ,降低了驾驶仪的制造成本 ,使其结构也变得简单 .(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01年03期)

过载自动驾驶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叁种不同结构的过载自动驾驶仪进行了对比研究,推导了驾驶仪控制回路的闭环传递函数,并对闭环稳态误差进行了分析。基于极点配置方法,设计了自动驾驶仪控制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驾驶仪控制回路对执行机构动力学延迟、非线性环节以及测量噪声的响应特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飞行器过载自动驾驶仪的选型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载自动驾驶仪论文参考文献

[1].张阳,李富贵,王新民.叁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鲁棒性分析[J].航天控制.2017

[2].姜易阳.不同过载自动驾驶仪的对比研究[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6

[3].方海红,孙月光,吴昭辉,吴学森,庄凌.纵向静不稳定火箭弹过载控制自动驾驶仪设计[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4

[4].李亮,杨军.巡航导弹姿态与过载自动驾驶仪对比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9

[5].李玉林,李晅,杨树兴.过载自动驾驶仪分析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08

[6].魏先利,夏群力,祁载康.姿态及过载自动驾驶仪比例导引对比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

[7].张翼飞,顾文锦.采用过载控制的自动驾驶仪设计[J].战术导弹技术.2001

标签:;  ;  ;  ;  

过载自动驾驶仪论文-张阳,李富贵,王新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