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屏蔽包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ITER,屏蔽包层,第一壁,热传导
屏蔽包层论文文献综述
康伟山,谌继明,吴继红,袁涛,王平怀[1](2018)在《ITER屏蔽包层第一壁人工缺陷模块热传导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3个外形一致的模块,其中两个在铍铜界面处预制有不同尺寸、形状和位置的缺陷,另一个是无缺陷的完整模块。通过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预制缺陷对温度分布的影响。通过无缺陷的完整模块的传热分析,评估有效的缺陷位置区域,计算了不同尺寸、形状、位置的缺陷的温度分布;根据对热传导基本公式中的各个量分别进行研究,并通过比较各种因素,得到了缺陷影响铍和铜合金界面温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2018年03期)
刘义梁,蔡泽波,方仁俊,李选,牟伟[2](2018)在《ITER屏蔽包层模块热态真空室高温氦检漏》一文中研究指出ITER屏蔽包层模块的高温氦检漏是模拟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运行状态下的密封性检测。检测对象为屏蔽模块本体和水冷回路上的焊缝。使用真空室法对屏蔽包层模块进行氦质谱检漏,根据屏蔽包层模块的尺寸设计制造一个真空室系统,并配置加热系统,加压系统等。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升/降温速率控制,升压速率控制和真空度控制。整个检测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10)Pa.m~3/s。(本文来源于《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07-06)
赵奉超,冯开明,曹启祥,栗再新,张国书[3](2018)在《铜导体CFETR氦冷固态包层及屏蔽中子学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铜导体CFETR设计要求,对铜导体CFETR固态包层和屏蔽进行了中子学设计与分析,提出了套管结构的氦冷固态包层设计方案。包层设计和屏蔽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套管的氦冷固态包层的氚增殖比(TBR)达到了1.25,满足铜导体CFTER氚自持设计要求;环向场线圈绝缘层在堆寿期内不会出现显着的辐射感应电导率(RIC)与辐射引起的电气性能退化(RIED)效应。(本文来源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2018年01期)
杨浩[4](2016)在《CFETR屏蔽包层结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核聚变上程试验反应堆’'-CFETR(Chinese Fusion Engineering Testing Reactor)是验证聚变堆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的重要课题。目前,CFETR已经开展前期的预备研究工作。CFETR聚变试验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由很多功能部件组成,其中屏蔽包层是用于屏蔽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所产生中子的部件,对核聚变堆其它关键部件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CFETR概念设计阶段对屏蔽包层提出的工程和物理要求,以及CFETR真空室的结构特点,本文完成了CFETR屏蔽包层的总体概念设计,屏蔽材料研究和冷却系统设计,并完成了相关的性能分析研究。通过MCNP中子学分析和ANSYS有限元仿真,验证了屏蔽包层设计结构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结构达到了CFETR概念设计阶段提出的要求。论文首先根据CFETR真空室的结构特点,对屏蔽包层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布局。屏蔽包层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并基于CATIA叁维设计软件进行叁维建模。增殖区域屏蔽包层环向20°为一个扇形段,每个扇形段又分为内包层区,上窗口区,外包层区,共计17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尺寸根据其所处空间位置做相应的调整。偏滤器区域屏蔽包层环向7.5°为一个扇形段,每个扇形段与偏滤器cassette盒子进行一体化设计。其次,对未来聚变堆可能用的屏蔽材料316L(N)-IG,低活化马氏体钢F82H和WC等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抗腐蚀能力,抗辐照性能和中子屏蔽能力,最终选择低活化马氏体钢F82H作为CFETR屏蔽包层的结构材料。然后,根据CFETR的中了核热以及概念设计阶段提出的设计要求,系统地研究了屏蔽包层模块的冷却系统。对于增殖区域屏蔽包层,通过分析比较和优化,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冷却系统方案。偏滤器区域屏蔽包层受到的热负载较低,冷却结构设计较为简单。最后,就主等离子体破裂事件对屏蔽包层进行了电磁分析。发生主等离子体破裂时,10MA的电流在毫秒量级迅速衰减为0,屏蔽包层内会产生巨大的感应涡流,从而引起电磁力。本文对等离子体电流线性和指数两种衰减模式分别进行了讨论,得到增殖区域和偏滤器区域屏蔽包层的涡流分布和电磁力分布,为包层连接件的设计提供电磁载荷依据。CFETR屏蔽包层结构设计的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基本满足概念设计阶段对屏蔽包层提出的设计要求。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对聚变堆的屏蔽包层进行了概念设计和初步分析,本文的重点在于屏蔽材料的研究、增殖区域屏蔽包层的冷却系统设计以及主等离子体破裂事件时屏蔽包层的电磁分析。论文的内容和结果对下一步CFETR屏蔽包层的工程化设计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数据和参考,也为将来聚变堆屏蔽包层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5-05)
杨琪,李斌,郑剑,何桃,蒋洁琼[5](2016)在《ITER屏蔽包层活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重要部件之一,屏蔽包层承受高强度聚变中子辐照,需要定期更换和维修。当活化的屏蔽包层从ITER托卡马克装置移到热室时,可能会给工作人员造成严重的辐射照射,是ITER大厅和热室屏蔽设计的重要辐射源。文中基于ITER最新中子学分析基准模型和"二步法"停堆剂量计算方法,使用超级蒙特卡罗核计算仿真软件系统SuperMC针对15号屏蔽包层建立精细的中子学模型,并计算分析包层的活化情况及最严重情况下的周围辐射剂量率,并初步应用于ITER赤道窗口室的屏蔽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单个包层周围最大剂量率为350 Sv/hr,当传送小车停留在赤道窗口室内时,窗口室屏蔽门外剂量率高于10 mSv/hr,不足以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核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康伟山,谌继明,吴继红,陈耀茂,侯少毅[6](2015)在《ITER包层屏蔽块全尺寸原型件的设计与关键制造技术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ITER包层屏蔽块全尺寸原型件应基于当前的设计方案,满足其物理功能,并符合包层界面的设计要求。另外,在屏蔽块全尺寸原型件的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关键制造技术的研发结果,例如深孔钻、TIG焊接、NDT检测等技术,这些关键制造技术的研发结果,为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该全尺寸原型件的顺利完成并通过ITER相应认证程序,是中方签署采购的必由环节,也为今后完成采购包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2015年01期)
康伟山,张秀杰,袁涛,谌继明[7](2011)在《ITER屏蔽包层最新设计的热工水力和热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屏蔽包层最新的设计方案,对比了2004年DDD设计方案与新方案在第一壁和屏蔽块结构上的差别,并对第8号包层模块的屏蔽块进行了热工水力和热应力的分析。结果表明,第8号包层模块屏蔽块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00oC,最大Von-Mise应力在200MPa以内,基本满足ITER设计要求,但冷却剂压降稍微偏大,达到0.44MPa。另外,在屏蔽块前端暴露在等离子体表面热负荷的部位,根据热应力分析计算结果,对其承载热负荷能力进行评估,改进了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2011年02期)
康伟山,谌继明,吴继红,王明旭[8](2010)在《垂直位移事故中ITER屏蔽包层的电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垂直位移事故中ITER包层系统及周围主要部件的电磁场力和力矩。通过ANSYS APDL动态模拟垂直位移事件过程中等离子体电流的形状和大小,并加载外界磁场,计算得到了包括包层在内的所有导体内部的感应电流分布。通过计算,得到了各个位置的包层模块的力和力矩,可用于评估该事故下包层系统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2010年03期)
张秀杰,谌继明,康伟山,袁涛,吴继红[9](2010)在《ITER屏蔽包层屏蔽块热工水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ANSYS CFX对ITER屏蔽块进行了热工水力分析,对同一计算模型给出了两套不同的网格,分析了网格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套网格都有较好的计算精度。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壁面粗糙度对流动及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壁面粗糙度是影响传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来源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2010年03期)
朱戈[10](2009)在《ITER屏蔽包层导流管管型分析及水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核聚变试验反应堆(ITER)中,屏蔽包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有二:一、屏蔽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中子;二、排出核聚变所产生的热能沉积。在ITER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核聚变能量——约有80%左右都需要通过屏蔽包层中的冷却水带出到环境中去。因此,为了保证屏蔽包层能够得到均匀和充分的冷却,对屏蔽包层结构的合理性进行热工水力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屏蔽包层中的结构具体到细部就是导流管,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对导流管的不同改进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文中首先对ITER的发展情况作了概述,接着叙述了ITER的主要构成部分以及引出本文课题所做部分——屏蔽包层的导流管,导流管和径向通道的壁面形成了一个环形的流通通道,这使得流通截面变小,大大提高了冷却水在里面的流通速度,增强了流体与壁面的换热。本文从导流管出发,提出了现有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并实现了分析所选用的物理模型以及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对改动后不同管型的导流管与原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对比,做出相应结论。经过模拟和计算,可以得出结论:在所建模型以及相应网格的计算下,发现在导流器出口经过渐缩式改动之后流场的流动趋于平稳,减少了导流管内的能量消耗,增加了管内流速;对于不同类型的导流管而言,A类导流管与B类导流管应结合工质流动方向选用不同管型,B类导流管在流动时所产生的漩涡以及扰动比A类导流管更加强烈。总之,通过对改进方案的计算以及分析,发现将导流器出口改为渐缩型式在流场的稳定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屏蔽包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ITER屏蔽包层模块的高温氦检漏是模拟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运行状态下的密封性检测。检测对象为屏蔽模块本体和水冷回路上的焊缝。使用真空室法对屏蔽包层模块进行氦质谱检漏,根据屏蔽包层模块的尺寸设计制造一个真空室系统,并配置加热系统,加压系统等。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升/降温速率控制,升压速率控制和真空度控制。整个检测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10)Pa.m~3/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屏蔽包层论文参考文献
[1].康伟山,谌继明,吴继红,袁涛,王平怀.ITER屏蔽包层第一壁人工缺陷模块热传导计算与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8
[2].刘义梁,蔡泽波,方仁俊,李选,牟伟.ITER屏蔽包层模块热态真空室高温氦检漏[C].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论文集.2018
[3].赵奉超,冯开明,曹启祥,栗再新,张国书.铜导体CFETR氦冷固态包层及屏蔽中子学设计与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8
[4].杨浩.CFETR屏蔽包层结构设计与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5].杨琪,李斌,郑剑,何桃,蒋洁琼.ITER屏蔽包层活化分析[J].核科学与工程.2016
[6].康伟山,谌继明,吴继红,陈耀茂,侯少毅.ITER包层屏蔽块全尺寸原型件的设计与关键制造技术的研发[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5
[7].康伟山,张秀杰,袁涛,谌继明.ITER屏蔽包层最新设计的热工水力和热应力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1
[8].康伟山,谌继明,吴继红,王明旭.垂直位移事故中ITER屏蔽包层的电磁场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0
[9].张秀杰,谌继明,康伟山,袁涛,吴继红.ITER屏蔽包层屏蔽块热工水力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0
[10].朱戈.ITER屏蔽包层导流管管型分析及水力计算[D].华中科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