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场所体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景观,空间体验,场所精神,空间营造
空间场所体验论文文献综述
高星博[1](2019)在《基于场所精神的城市景观空间体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景观是城市的动脉,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市民是城市景观的使用者,是城市性格和景观特征的营造者和体验者。本文以城市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景观的建设和空间的营造,力求在人和场所之间创造丰富空间体验和场景记忆。突出城市的性格特征,提升城市的形象认同和精神归属。在钢筋水泥的森林城市之中,构筑人性化的、具有丰富空间体验和场所精神的城市景观空间。(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杨春蕾[2](2019)在《转向存在和空间的当代场所体验——以赫尔辛基当代艺术馆、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海德格尔的"定居"出发阐述了场所精神与"家"的意义,以当代建筑师"建筑现象学"代表人物斯蒂文·霍尔的作品——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瑞士巴塞尔建筑设计师彼得·卒姆托代表作——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两个建筑场所为例,对建筑现象学与建筑空间体验二者的关联性进行解读和分析。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海德格尔认为只有当人与外部环境关系密切,且人融入环境的关系体现时,存在才会(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09期)
张晶,刘松茯,刘一丹[3](2019)在《构筑富有地域性场所精神的城市空间体验容器——浅析斯蒂文·霍尔的“中国制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作为美国当代着名的建筑师,他所设计的作品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雕塑感较强。但是,它并不存在霍尔先入为主的空间表达,而是在具体的场景下,对当地的物理条件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而产生的,因此,对于公共性空间以及地域性的场所的塑造是非常注重的。文章通过对霍尔在中国设计的四个建筑作品的解读,总结出他在这些作品中所采用的设计策略,进而探讨霍尔如何通过他独到的建筑设计观念来诠释他心中的"中国制造",从而为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设计创作提供新思路的启发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王泺清,徐园[4](2019)在《基于空间体验的教学场所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场所是在校师生的主要生活、学习、交流空间。本项目主要从空间体验的角度对现今普通高校教学场所进行研究,在注重生活体验与生活品质的今天,如何通过空间设计的方式赋予普通高校教学场所新的活力,从而丰富在校师生的精神生活,同时提升高校文化品质。通过校园空间使用者与空间设计者的角度赋予教学空间新的创意与关怀。(本文来源于《湖南包装》期刊2019年01期)
陈鑫[5](2018)在《体验经济驱动下主题性餐饮空间的场所营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写到:几千年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将表现为叁个阶段:即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也成为继农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个阶段。~([1])它已成为当今中国市场的市场主导。而在餐饮业,主题性餐饮也是时下热门话题之一。本文通过在北京、广州等地的调研,对体验经济下的主题性餐饮空间的概念及维度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主题性餐饮空间的场所营造方法进行分析归纳,为今后的主题性餐饮空间的发展提出建议。文中调研部分通过对目前部分主题性餐饮空间设计、场所营造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在体验经济下消费人群的需求变化,归纳主题性餐饮的元素运用和平面布局,梳理当前国内主题性餐饮的现状问题和空间特征。在理论上,本文从餐饮空间情感营造、多重感官体验的角度出发,相对于前人研究的文献,本文更注重于对主题性餐饮空间的多维布局和现代新兴科技的探讨。文中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拓展分析,论述主题性历史和文化对餐饮空间场所营造产生的影响,并运用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学对体验经济下的场所营造和互动体验进行理论分析。笔者结合实际案例,以空间具象表现和体验式演绎作为切入点,将场所的尺度、组合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法相结合,以体验经济为时代背景,做出进一步的论述。(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包伊玲,陶锋[6](2016)在《从宁波城市住区空间中体验浙江古村落的场所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文脉、空间体系和村民认同等要素构筑了浙江古村落的场所精神。在叁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宁波城市住区的发展既有对浙江古村落桃源意境的记忆,也有在新时代下重塑的场所精神。基于此,从传统延续、动态认知、理念重塑和居民参与等四方面,提出住区空间场所精神的现代定位。(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缪昌铅[7](2016)在《当代地产开发背景下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互动体验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商品住宅市场已经进入高库存和低去化率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时期,商品住宅市场前景十分不乐观,很多开发商由于销售不佳面临着破产或被收购的风险,整个住宅市场产品的竞争也变得异常的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取更多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开发商们绞尽脑汁,这也使得互动体验的增强,有可能成为相关设计开发和营销进行创新以及研究的重要环节和相关因素。本文通过对国内的相关案例研究分析比较、实地调研,得出人们对互动体验切身需求及其愿望,进而提炼出互动体验设计的相关要点,并试图解决如何在住宅项目开发过程中通过前期营销决策定位、方案设计、现场施工管理等不同手段来保证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互动体验感的实现。通过对国内外大量不同的文献和相关案例的研究提出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互动体验设计方法;例证互动体验设计在现实住宅开发项目可实施性及对销售的促进作用;探讨互动体验设计在其它住宅开发项目推广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2-15)
王玉梅[8](2014)在《书店65年变迁:从卖书场所到体验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和65年前相比,今天的书店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店员们仍然每天早上准时开门迎客,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好的书店,仍然是普通读者心中的圣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然而,65年来,超级书店、连锁书店、网上书店、微书店,一个个书店新概念接二连叁地出现,书店开始从传统(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报》期刊2014-09-29)
吴亚南[9](2014)在《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体验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地域性正逐渐的被整合为单一的国际主义模式。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致使地域特征逐渐弱化,建筑环境也日益趋同,这种千城一面的建筑风格使人们陷入了挪威建筑师诺伯格·舒尔茨所强调的环境危机中,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无场所感。本文认为这种无场所感也存在与室内空间当中,当前的室内空间设计并未形成基于本地域、本土化的潮流中,而是陷入疯狂的模仿和抄袭国际上一些风格,当这些风格被广泛复制时就失去了其差异性,使得室内空间也就丧失了其特定的场所精神。人与室内空间应是一种互动对话的状态,室内空间不仅附着人们的感受,还承载着人们的意愿和欲望,当各种风格、材料、造型的抄袭和模仿的作品难免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后会变得空洞。所以,设计师如何塑造和建构室内空间场所精神是当前室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舒尔茨场所精神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来诠释室内空间中所存在场所精神。吴良镛认为对于场所精神的理解,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可称之为“场所意境”。本文认为场所精神的实现是通过空间体验来完成的,这种体验不仅是感知场所感的一种途径,也是建构空间结构关系的一种设计方法。设计师应以体验为媒介,创造场所精神。首先,场所精神体验的前提是建立在特定的物质道具上,如空间的形态、界面的颜色、材料的质感、光线和声音等,然后在这些道具的基础上通过人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来进行相互引证和交织来获得对场所的认同感和方位感。其次,舒尔茨对场所精神的探讨将其归纳为认同感和方位感,本文试图在此理论基础上对人与其生活环境、场所精神之间作进一步探讨,探讨一种主客体之间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存在便产生了情节的可能性,情节空间更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对话的关系。诚然,这种关系建立在对空间及其事物体验的基础上,但并非从属于体验,而是一种可体验的结构,即一种空间秩序。因此,本文试图以体验为向导,通过借用文学剧作编排手法,来探讨这种结构秩序使得只可意会的场所精神能够融入到设计师所面对具体的项目设计去,把它转化成设计师可以把握的设计语言。最后,在上述理论研究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探索出一种场所精神具生成策略,即从采集——物化——编排——体验的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项目来进行直接形象的解释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张嘉莉[10](2013)在《场所与体验——现代休闲商业区空间营造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休闲商业区主要是具有休闲和商业消费性的特定区域,及购物、娱乐、文化、社交、饮食、美容健身等各种设施和商业服务作为休闲商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休闲商业区在社会生活中的倚重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探知人们对于休闲商业区的期望,本文将对现代休闲商业区空间营造对策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门窗》期刊2013年08期)
空间场所体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定居"出发阐述了场所精神与"家"的意义,以当代建筑师"建筑现象学"代表人物斯蒂文·霍尔的作品——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瑞士巴塞尔建筑设计师彼得·卒姆托代表作——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两个建筑场所为例,对建筑现象学与建筑空间体验二者的关联性进行解读和分析。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海德格尔认为只有当人与外部环境关系密切,且人融入环境的关系体现时,存在才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场所体验论文参考文献
[1].高星博.基于场所精神的城市景观空间体验研究[J].工业设计.2019
[2].杨春蕾.转向存在和空间的当代场所体验——以赫尔辛基当代艺术馆、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为例[J].艺术家.2019
[3].张晶,刘松茯,刘一丹.构筑富有地域性场所精神的城市空间体验容器——浅析斯蒂文·霍尔的“中国制造”[J].建筑与文化.2019
[4].王泺清,徐园.基于空间体验的教学场所设计初探[J].湖南包装.2019
[5].陈鑫.体验经济驱动下主题性餐饮空间的场所营造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
[6].包伊玲,陶锋.从宁波城市住区空间中体验浙江古村落的场所精神[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
[7].缪昌铅.当代地产开发背景下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互动体验性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6
[8].王玉梅.书店65年变迁:从卖书场所到体验空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
[9].吴亚南.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体验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
[10].张嘉莉.场所与体验——现代休闲商业区空间营造对策[J].门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