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体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物(DOM),光谱特性,水体,沉积物
水体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常敏[1](2019)在《水体及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精细研究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DOM组分的动态差异,本研究采用FTIR、Raman、3D-EEM、UV-Vis等手段对渭河陕西段流域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光谱特性进行深度微观研究,探明了渭河水体及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FTIR谱图表明渭河水体及沉积物中主要含有腐殖酸、芳香酸等的有机物。水体和沉积物DOM的Raman谱图极为相似,未显示出有效差异信息,但表明水体及沉积物中的DOM含有苯胺类有机物。这与FTIR谱图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3D-EEM谱图表明水体中DOM主要来源于外源有机物。UV-Vis谱图表明渭河水体及沉积物中含有腐殖酸(富里酸)、双烯烃等有机化合物。总体认为水体DOM为陆源性,沉积物DOM组分相对更复杂。通过这些光谱学性质的联合分析,能够为渭河治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及建议,也可为改善渭河水环境提供新的修复方法。(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王佳佳,方元奕,胡玲玲,石佳慧,倪利晓[2](2019)在《蓝藻生长对水体理化性质及水体中Cd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但就目前我国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根据生态风险评估,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而蓝藻在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了蓝藻水华爆发时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Cd在沉积物—水—蓝藻叁相之间的迁移。结果表明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生长使得上覆水和沉积物—水界面pH值和溶解氧显着升高,且上覆水Cd浓度升高。(本文来源于《环境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蒋咏,高顶学,毛学文,袁浩,胡明明[3](2019)在《基于PARAFAC分析的西藏昌都大骨节病地区水体腐殖质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西藏昌都大骨节病病区与非病区饮水及沉积物中腐殖质进行研究。腐殖质总有机碳含量在病区和非病区样本间未表现显着差异。PARAFAC识别出5个荧光成分:成分1为类氧化醌,成分2为类色氨酸,成分3为陆地源类腐殖质,成分4为类还原醌,成分5为类酪氨酸。病区水中富里酸(FA)的成分1 (p<0.10)、成分4 (p<0.05)以及水中胡敏酸(HA)的成分4 (p<0.10)等类醌成分含量高于非病区,并且存在显着差异。对比水中腐殖质醌氧化还原系统在病区和非病区之间的差异,发现还原醌形态的差异大于氧化醌形态,FA醌系统的差异大于HA醌系统。虽然HA中还原醌含量较高,但HA在水中的碳含量很低,对大骨节病影响较弱,在病区与非病区之间差异较小。沉积物中腐殖质还原醌含量较高,且与水中腐殖质存在一定的相互转化关系,但在病区和非病区之间未表现显着差异。深入了解腐殖质不同组分以及醌的不同氧化还原形态在病区与非病区之间的差异,对病区改水工程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杨宇,李文斌,程婉婷,杨亚,董淑容[4](2019)在《东洞庭湖区钉螺自然消亡与水体化学性质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东洞庭湖区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和有螺洲滩水体化学性质差异,探究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选取东洞庭湖区钱粮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君山公园有钉螺孳生洲滩,以及两者交界地带建兴农场洲滩作为研究现场。在涨水期、丰水期以及退水期,分别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200 m×200 m网格法)采集距水底0.5 m处的底层水样,其中在丰水期还同时采集水面以下0.5 m处的表层水样,检测水体中的一般理化指标。结果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参考,3次采样水样检测含量都小于检出限的指标有铬(Cr)、铅(Cd)、锌(Zn)、汞(Hg)、铜(Cu)、硫化物(S-)及氰化物(CN~-);含量略高于Ⅲ类标准但低于Ⅳ类水质标准的污染物有Hg和总磷(TP);低于Ⅲ类水质标准限值的污染物有砷(As)和氟化物(F~-);常规指标中,水温和p H值都在Ⅲ类水质标准范围。耗氧量指标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和生化耗氧量(BOD)在涨水期和丰水位期都处于Ⅲ类水质标准范围,但退水期BOD值超出了Ⅲ类标准范围,处于Ⅳ类(≤6 mg/L)与Ⅴ类水质标准(≤10 mg/L)之间。有螺洲滩与无螺洲滩涨水期F~-含量、As含量、p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丰水期表层水pH值、BOD值、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丰水期底层水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退水期TP和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每次采集的水样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仅有F~-含量;在涨水期无螺洲滩pH值超出了适合钉螺生长的pH值范围(6.8~7.8)。结论在东洞庭湖,水体酸碱度以及水体中F~-含量偏高可能与钉螺自然消亡有关,但仍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王昱,卢世国,刘娟娟,时文强,郭亚敏[5](2019)在《春季枯水期黑河水体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017年4月黑河干流17个采样点的11个水物理化学指标数据,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探讨春季枯水期黑河水体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水体理化性质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较好,但中游ρ(TN)介于2. 25~2. 65 mg·L~(-1)之间,超出了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由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得出水质采样点可以被划分为3组:组1为黑河的上游上段,组2为上游下段,组3为中游段,影响分类结果的指标为水温、TN浓度、TP浓度和COD。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空间上引起水质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组1主要体现为pH值、TP浓度、NH_4~+-N浓度和COD;其余指标如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浓度、盐度、TN浓度、DO浓度和NO_2~--N浓度则体现在组3中。综合主成分得分情况表明空间上河流水质在组2最优,组1次之,组3最差,说明春季枯水期黑河梯级水电开发对污染物的截留效应和阻隔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库区下游水质;而中游水质变差则与农业径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玉敏,张少丹,刘冠卿,臧红霞[6](2018)在《水体光学性质与悬浮物浓度反演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多光谱数据,利用ENVI5.1对邢台X河域水域遥感图像进行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的预处理,提取影像的水体信息,并选择Band3、Band4、Band3+Band4叁个不同的波段组合进行运算,获取相应的反射率数据作为模型自变量。同时用重量法检测X河域市区河段悬浮物浓度数据,以此为纵坐标,建立实地悬浮物浓度与不同波段组合下反射率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相关性系数R~2大于0.58的四个模型。用新测量的悬浮物数据进行反演验证,得到最优模型为y=-4*10~(-5)x~2+0.1468x-94.228。(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8年07期)
吕迎春,孙志伟,宋佳伟,徐刚[7](2018)在《磷和金属对荣成天鹅湖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酶催化水解有机磷是水体生物有效磷的重要补充途径.以天鹅湖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磷和金属对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APA)和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根(PO_4~(3-))、六偏磷酸根((PO_3)_6~(-6))、焦磷酸根(P_2O_7~(4-))、β-甘油磷酸根((C_3H_4O_6P)~(2-))在0.01~1 mmol·L~(-1)范围内对APA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浓度为1 mmol·L~(-1)时,与对照相比,水体中APA分别降低50.8%、55.8%、52.4%和14.4%.金属Al~(3+)、Co~(2+)、Pb~(2+)和Cr~(6+)对APA的激活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浓度为1 mmol·L~(-1)时,水体APA分别是空白的2.8、3.1、2.3和2.7倍.重金属Cu~(2+)、Zn~(2+)、Ni~(2+)对水体中碱性磷酸酶表现出抑制作用,3种重金属中Cu~(2+)抑制作用最显着.当Cu~(2+)浓度为1 mmol·L~(-1)时,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仅为空白的62.3%.随着Cu~(2+)、PO_4~(3-)、(PO_3)_6~(-6)、P_2O_7~(4-)浓度增大,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保持基本稳定,米氏常数Km增大,因此,它们对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同时,V_(max)/K_m值随Cu~(2+)、PO_4~(3-)、(PO_3)_6~(-6)、P_2O_7~(4-)、(C_3H_4O_6P)~(2-)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催化效率降低,说明V_(max)/K_m可作为水体磷酸酶催化能力的有效指标.总体而言,含磷基团和金属离子会显着影响富营养化水体APA,将间接影响水体有机磷的转化和供磷效率.(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江瑞[8](2018)在《模拟投饵养殖下不同紫色土水体理化性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是养殖池塘的建造基础。土壤淹水养鱼后,储存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土壤藻类会通过泥—水界面的物质交换过程进入水体,从而对水体理化性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对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池塘养殖效果产生影响。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其性质、营养条件和土壤中的藻类组成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势必会影响其作为塘泥后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能力。基于此,本文以不同母质发育的酸性(S1)、中性(S2)和碱性(S3)紫色土为供试土壤,在圆柱形中型水族缸(r=40cm,h=80cm)中模拟池塘养殖条件,研究了不同紫色土水体为期150d的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相应紫色土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紫色土水体理化性质特征(1)养殖期内,叁种紫色土水体除水温主要随气温变化外,其余理化性质均发生了变化:pH的变化范围为7.26~8.23,电导率的变化范围为0.337~0.631mS/cm,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范围为161~369mv,透明度的变化范围为9.3~42.7cm。水体溶氧在前60d内含量较低,90~150d时含量较高。受水体溶氧水平影响,氨氮在前期含量较高,后期含量较低,硝态氮则表现为相反趋势,活性磷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叁种紫色土水体总氮、总磷含量较养殖初期均有升高。(2)养殖期内,酸性紫色土水体pH和电导率一直显着低于中性和碱性紫色土水体(P<0.05);活性磷和全磷含量则在前120d内也一直显着低于中性和碱性紫色土水体(P<0.05)。同时,水体理化性质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60、90和120d时的酸性紫色土水体理化性质可聚为一类。这意味着酸性紫色土水体理化性质与中性和碱性紫色土水体理化性质间存在较大差异。(3)上覆水体理化性质与塘泥pH、氧化还原电位和塘泥营养物质含量显着相关(P<0.05),上覆水中的氮、磷含量也与塘泥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相关(P<0.05)。2.不同紫色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1)叁种紫色土水体共检出浮游植物107种,隶属于6门52属。其中,绿藻门有52种,硅藻门有23种,裸藻门有17种,其余门类检出种类数较少。叁种紫色土水体浮游植物优势种在前60d均以绿藻门中的种类为主;但在养殖中后期(90~150d时),酸性紫色土水体以绿藻和蓝藻门中的种类为主要优势种,特别是蓝藻门中的点状平裂藻,微小平裂藻,小颤藻和类颤鱼腥藻的优势度较大。而中性和碱性紫色土水体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以绿藻门、裸藻门和甲藻门中的种类为主。(2)酸性、中性和碱性紫色土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5~119.2 mg/L、10.1~81.8 mg/L和8.8~123.9 mg/L。酸性紫色土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在60d和90d时均显着低于中性和碱性紫色土水体,在150d时,显着高于中性紫色土水体(P<0.05)。酸性、中性和碱性紫色土水体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3~7360 10~6cells./L、83~565 10~6 cells./L和56~437 10~6 cells./L。酸性紫色土水体浮游植物密度后期较高,可能与容易爆发蓝藻水华有关。(3)基于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的浮游植物群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浮游植物群落可分为五类。第Ⅰ类为30d时的S1、S2、S3和90d时S2;第Ⅱ类为60d时的S1、S2和S3;第Ⅲ类为90d时的S3和120、150d时的S2和S3;第Ⅳ类为120和150d时的S1;第Ⅴ类为90d时的S1。尤其是Ⅲ类、Ⅳ类和Ⅴ类叁者间的差异表明,酸性紫色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养殖中后期(90~150d)与中性和碱性紫色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3.不同紫色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与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理化因子可解释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73.1%,前两个排序轴分别解释了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21.3%和15.5%。Monte Carlo检验结果表明,氨氮(F=2.16,P=0.008)和硝态氮(F=1.78,P=0.045)分别解释了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19.2%和16.4%。而水温、电导率、pH、透明度、活性磷、亚硝态氮和总氮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不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8)
冯胜,袁斌,王博雯[9](2017)在《湖泛发生过程中水体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跟踪湖泛爆发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动态及环境因子变化。结果表明:湖泛爆发过程中水质明显恶化,DO(溶解氧)、SD(透明度)、p H(酸碱度)显着降低,其中DO含量均低于0.51 mg·L~(-1),水体中TN(总氮)、TP(总磷)等营养盐的含量远远高于正常水体中的含量。细菌丰度和藻类数量明显升高,其中,湖泛中心区的细菌丰度上升到107 cells·L~(-1),相比未发生湖泛的区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非湖泛区及不同程度湖泛区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湖泛最严重的区域,α-、γ-变形菌纲(alpha-,gamma-Proteobacteria)分别由未发生湖泛时的4.10%和13.16%降至0.59%和1.9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所占比例由未发生湖泛区域的19.04%降至0.92%;而拟杆菌门(Bacteriodetes)所占的比例则由1.12%增加至36.32%。此外,还检测到一些特殊生境的细菌类群,如Ilumatobacter,Chitinophagaceae。通过对湖泛事件中细菌群落与关键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为湖泛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范春辉,常敏,张颖超[10](2016)在《泾渭河交汇区域平水期水体和表层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解性有机质是环境生态学者关注的典型对象,其对环境质量的指示作用以及修复策略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阶段,对于河流和沉积物DOM的研究略显不足,尤其考虑到目标组分的动态差异(时空、水文、环境、尺度等),相关方面的精细化研究便显得尤为必要。以泾渭河交汇区域(陕西西安高陵段)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联用技术(元素分析、UV、FTIR、Raman、3D-EEMs和NMR)深度揭示其微观特征。研究表明:沉积物DOM的H/C和N/C比都高于水体DOM,说明沉积物DOM碳氢饱和度更高,同时含有更多含氮组分。DOM紫外吸光度随吸收波长的增加逐渐下降;水体DOM吸收平台极弱,但沉积物DOM发现较明显的吸收平台(240~310nm)。DOM含有—OH,C=C,C—O等基团,沉积物DOM官能团性质略为复杂,具体体现在峰形和峰强的局部差异上。水体和沉积物DOM的Raman图谱相似,基本无法给予有效的区别信息。水体DOM荧光峰归属为可见光区类色氨酸和紫外区类富里酸,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沉积物DOM荧光峰均属于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没有发现类蛋白组分特征峰。水体和沉积物DOM具有类似的C骨架,但沉积物DOM的脂族特性更明显。~1H NMR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H含量较高,而芳香族H、γ-H等含量较低。总体认为水体DOM的陆源性更加明显,沉积物DOM组分更为复杂和"年轻"。相关结果有助于深度明晰典型环境体系DOM的微观性质和环境行为。(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09期)
水体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体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但就目前我国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根据生态风险评估,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而蓝藻在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了蓝藻水华爆发时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Cd在沉积物—水—蓝藻叁相之间的迁移。结果表明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生长使得上覆水和沉积物—水界面pH值和溶解氧显着升高,且上覆水Cd浓度升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体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常敏.水体及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性质研究[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
[2].王佳佳,方元奕,胡玲玲,石佳慧,倪利晓.蓝藻生长对水体理化性质及水体中Cd含量的影响[J].环境科技.2019
[3].蒋咏,高顶学,毛学文,袁浩,胡明明.基于PARAFAC分析的西藏昌都大骨节病地区水体腐殖质性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杨宇,李文斌,程婉婷,杨亚,董淑容.东洞庭湖区钉螺自然消亡与水体化学性质关系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
[5].王昱,卢世国,刘娟娟,时文强,郭亚敏.春季枯水期黑河水体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6].杨玉敏,张少丹,刘冠卿,臧红霞.水体光学性质与悬浮物浓度反演模型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7].吕迎春,孙志伟,宋佳伟,徐刚.磷和金属对荣成天鹅湖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
[8].江瑞.模拟投饵养殖下不同紫色土水体理化性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8
[9].冯胜,袁斌,王博雯.湖泛发生过程中水体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变化[J].生态科学.2017
[10].范春辉,常敏,张颖超.泾渭河交汇区域平水期水体和表层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性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标签:溶解性有机物(DOM); 光谱特性; 水体; 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