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舆论动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舆论事件,情感动员,图像符号,公众同情
舆论动员论文文献综述
何飞[1](2019)在《网络舆论事件的同情动员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员"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发动人们参与某项活动。在传统社会抗争中,动员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它聚集大量社会成员参与到抗争行动中来。其中,情感动员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传统而被学界所重视。笔者以同情情感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认为同情情感在网络舆论事件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往往能打通不同个体的情感体验,实现公众的情感共通。同情情感是同人们行为的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一种情(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30期)
马骐[2](2019)在《民族地区舆论动员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9年年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9年年会在内蒙古大学举行。本届年会以"继往开来:民族地区舆论动员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为主题,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长江师(本文来源于《新闻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陈哲[3](2019)在《好莱坞参与美国战争舆论动员的公共外交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好莱坞是美国主流电影工业的代名词,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和国家形象存在紧密的联系。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协助并扶植好莱坞电影走向世界和称霸世界,好莱坞电影也承担起美国公共外交的重要职责。在美国参与和发动的历次国际战争中,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政府在公共外交层面动员舆论支持的有力工具。好莱坞参与美国公共外交的战争动员史,与军事化特征不断深化的美国外交史实则是同步发展的。战争舆论动员是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好莱坞参与美国战争舆论动员的公共外交行为。按照美国外交史的不同历史阶段,详细梳理了好莱坞为美国参与或发动的国际战争动员舆论支持的历史过程,分析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如何把好莱坞纳入战争动员体系的历史事实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本文还选取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公共外交属性的好莱坞电影作品作案例剖析,具体展现美国政府是如何引导和控制好莱坞进行战争动员并为其日益军事化的外交政策争取舆论支持的。通过研究好莱坞参与美国战争舆论动员的公共外交行为,本文认为,自建国以来植根于美国对外战略深处的扩张本质从未削弱,并在20世纪以来的对外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军事化为明显特征的外交政策。好莱坞电影参与美国公共外交的战争舆论动员,其前提和根源是美国根深蒂固的军事化外交政策,该政策必然要求建构起对其有利的话语体系和舆论环境。美国政府借助好莱坞电影作为公共外交手段,建构起美国外交的战争话语体系。好莱坞参与战争舆论动员的实质是为美国军事化外交政策服务,并进一步加深美国外交军事化的进程。好莱坞与美国政府在该进程中形成了彼此利用的机制模式,并深刻体现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军事化特征和霸权属性。(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31)
鲁学静[4](2019)在《报纸与战争:《申报》救亡图存的舆论动员研究(1937.7.7—1937.12.14)》一文中研究指出卢沟桥事变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事变发生之后,日本一方面与中国进行“和平”谈判,然和平谈判日方并无诚意,不断对华增加驻军。外交斡旋,时局未卜。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步步紧逼,淞沪会战一触即发,日寇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在波云诡谲的环境之下,两起事件迅速发酵成报界同仁救亡图存的议题。本文以民营报刊《申报》为着眼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申报》如何动员国民奋力抗日?《申报》是如何报道卢沟桥事变与淞沪会战的?《申报》如何呈现爱国民众的救国行为?抗日战争逐渐白热化,《申报》是如何报道中国共产党的?在呼吁抗日救亡的过程中,《申报》自身又实现了怎样的转变?《申报》如何建构带有导向性的舆论(有利于中国抗战的舆论)?带着以上的问题,笔者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至1937年12月14日(《申报》停刊)这一时期内《申报》动员民众精诚抗战的文本进行爬梳,勾勒出《申报》舆论动员的图景。笔者按照以下路径进行研究分析。第一章呈现《申报》开展舆论动员的社会背景,阐述民族危机加深时《申报》的使命自觉。笔者主要从叁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探析九一八事变至卢沟桥事变,《申报》的叁次政治态度转向。其次,卢沟桥事变中日“和平”谈判未果,分析《申报》对卢沟桥烽火的呈现方式。最后,上海为《申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中日战争愈演愈烈,淞沪会战不宣而战,正值上海生死攸关之际,探析《申报》对淞沪会战的关注度。第二章,重点探析《申报》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动员民众精诚抗日。随着战场的扩大,日军的铁蹄四处践踏。难民问题日益突出,前方将士亟需更多的物资与战地服务。于本章中,笔者主要从叁个维度展开分析。首先,通过对《申报》文本的爬梳,分析《申报》如何报道民众的捐输救国行为。其次,论证《申报》密切关注难民问题。关于难民问题的新闻稿件于《申报》端不胜枚举。《申报》的举措改善了将士及难民的生活状态,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气。最后,民族危难之际,前线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但仍然不乏卖国求荣的“汉奸”。《申报》编辑部及其把关人对汉奸替日活动的丑态呈现的淋漓尽致,激发了爱国民众的痛恨情绪,进而引发民众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搜寻、捕获及枪决汉奸的行动。第叁章,在抗日战争的语境下,考察《申报》所彰显的抗战情怀。《申报》为了更好的动员民众抗战,在版面与栏目设置等方面均实现厘革。《申报》自觉搭建战时公共平台,成为民众捐输征募的平台及抗战英雄事迹的传播平台。难能可贵的是,《申报》以抗战为重,正面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宣传平型关大捷,极力宣传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做法,报道全国各地的游击战争。第四章主要剖析《申报》通过评论性文章来建构有利于中国抗战的舆论。卢沟桥事变至淞沪会战期间,《申报》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关注着时局。除了事变前的时评栏,《申报》特增辟“专论”栏,特邀请邹韬奋等先生为其撰稿。此外,《申报》同仁在《申报夕刊》版增设琐评栏对母报评论文章进行补充。中日之间的战局关系着欧美国家在远东的利益,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爆发后,英、美、日叁国之间关系复杂多变。中国在国际上竭力争取援助,然而结果不尽如人意。《申报》发表评论文章痛斥帝国主义之间的利益外交观。《申报》认为抗战胜利必须依靠全国民众,他们才是抗战主体力量。其中青年群体具有旺盛的体能优势,知识分子腹有诗书充满作战智慧,《申报》宣传动员知识界及青年界积极参与抗战。同时,《申报》刊载国外媒体的声援文章为抗战争取援助,坚定了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综上,通过爬梳分析全面抗战初期《申报》的文本内容,探究时局未卜之时,《申报》如何利用报刊媒体动员民众积极抗战。曾以“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为办报宗旨的《申报》,作为当时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商业性报刊,在国难当头之际,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关心政治,动员军民奋勇抗战。(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杨雪莹[5](2019)在《“匹马戍梁州”:《申报》东北抗战的媒介呈现与舆论动员(1931-1933)》一文中研究指出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暴力侵占我国东北。日军对我国东北地区长达十四年的奴役统治,以及东北军民坚持不懈的抗日斗争由此开始。《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舆论影响的报纸。“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申报》对东北地区的战事时局极为关注,并且发表了大量新闻报道和言论时评,全方位地展现了东北地区遭受侵略的悲惨情状,以及东北当地军民浴血抗敌的英勇斗争,同时也利用广告和副刊版面为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进行了积极的舆论动员。本文正是通过研究“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地区局部抗战期间,《申报》在新闻报道以及时评、副刊等文章中内容和态度的变化,探索《申报》在东北抗战期间的报道倾向和舆论表现,《申报》对于东北地区战事时局所持的是怎样的态度;在抗战的不同时期,《申报》的政治立场和舆论态度有何变化;又是怎样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为抗战进行媒介呼吁和舆论动员。并试图透过《申报》深入探讨在时代背景和民族危机之下报刊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报刊在民族危亡之际所发挥的社会作用。第一章,笔者拟从整体上介绍时代背景,对20世纪30年代民营报业的蓬勃发展进行简要交代,并以“九一八”事变为时间节点,进一步探讨以《申报》为首的民营报刊政治走向和舆论态度的转变,从而凸显《申报》转变的意义。二、叁、四章则立足于对《申报》文本材料的分析爬梳,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第二章,笔者通过对《申报》文本资料的详细分析,归结出“九一八”后《申报》如何对东北地区的灾难惨状进行报道呈现,以及秉持了怎样的立场和态度。第叁章和第四章,笔者选取了两次规模较大、比较有代表性的战役(江桥抗战和热河抗战)作为典型个案,分别对两次战役中《申报》的相关报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次归纳了江桥抗战和热河抗战期间,《申报》关于战事的报道数量、类型、主题、内容、所持态度以及副刊广告的相应宣传。针对不同的战事阶段和抗战主体,进一步分析总结了《申报》前后的报道差异和态度转向。第五章,笔者从不同角度归纳探讨了《申报》报道前后的舆论表现与阶段变化。而后详细分析了《申报》关于东北抗战的舆论动员,并从政治、社会、文化叁个主要维度进行详细阐述。结语部分则横向分析了《申报》与同时期其它报刊相比的突出特点,而后从宏观角度出发,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透过《申报》进一步探讨战时报刊与社会的关系。在民族危亡之际,民营大报如何发挥一定的社会作用,承担社会责任,引导舆论,动员群众,并最终对国家时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沁娟[6](2018)在《《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发布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11月15日发布《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以下简称《评估规定》),旨在督促指导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信息服务提供者履行法律规定的安全管理义务,维护网上信息安全、秩序稳定,防范谣言和虚假信息等违法信息传播带(本文来源于《网络传播》期刊2018年12期)
[7](2018)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1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本文来源于《网信军民融合》期刊2018年11期)
周宗龙[8](2018)在《秦末农民起义中的舆论传播与社会动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秦末农民起义中,舆论传播在社会动员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本文拟采用舆论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对秦末农民起义中的舆论传播与社会动员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探讨其是如何符合并遵循舆论传播发展规律、把握社会集体意识、创新社会动员方法,归纳舆论传播过程、分析其传播内容、归纳其传播手段、总结其传播艺术。(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8年09期)
郭燕飞,刘本森[9](2018)在《《论持久战》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舆论动员》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持久战》发表距今已经整整80周年了。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演讲。演讲稿最初发表在是年7月出版的刊物《解放》第43、44期合刊上。同月,延安解放社发行了单行本。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根据全面抗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8-28)
王丽娟,李永花,李雪,李晓菁,刘继伟[10](2018)在《北京市献血淡季动员舆论大数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寻北京市淡季献血动员舆论的特点,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在献血淡季开展无偿献血动员工作提出参考和建议。方法围绕北京淡季献血主题,通过关键字和高频词汇的方法,对正式媒体、网络新媒体以及贴吧中献血舆论大数据文本的关键词、高频词汇分类汇总。结果政策和组织型动员是非常重要的淡季献血动员舆论,与关系型动员舆论并重,正式媒体在政策和组织动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政策和组织动员型舆论在淡季献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网络新媒体和个人舆论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8年24期)
舆论动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7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9年年会在内蒙古大学举行。本届年会以"继往开来:民族地区舆论动员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为主题,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长江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舆论动员论文参考文献
[1].何飞.网络舆论事件的同情动员机制[J].青年.2019
[2].马骐.民族地区舆论动员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9年年会综述[J].新闻论坛.2019
[3].陈哲.好莱坞参与美国战争舆论动员的公共外交行为研究[D].外交学院.2019
[4].鲁学静.报纸与战争:《申报》救亡图存的舆论动员研究(1937.7.7—1937.12.14)[D].安徽大学.2019
[5].杨雪莹.“匹马戍梁州”:《申报》东北抗战的媒介呈现与舆论动员(1931-1933)[D].安徽大学.2019
[6].刘沁娟.《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发布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J].网络传播.2018
[7]..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J].网信军民融合.2018
[8].周宗龙.秦末农民起义中的舆论传播与社会动员研究[J].今传媒.2018
[9].郭燕飞,刘本森.《论持久战》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舆论动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10].王丽娟,李永花,李雪,李晓菁,刘继伟.北京市献血淡季动员舆论大数据研究[J].智慧健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