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混凝论文-王丽娟,刘鑫,靖一丹,陈爱武,刘博川

雨水混凝论文-王丽娟,刘鑫,靖一丹,陈爱武,刘博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雨水混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分子混凝剂,聚铝,聚丙烯酰胺,絮凝

雨水混凝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娟,刘鑫,靖一丹,陈爱武,刘博川[1](2018)在《PAC/PAM强化混凝沉淀法处理校园屋面雨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合氯化铝(PAC)/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强化混凝沉淀法对校园屋面雨水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PAC、PAM投加量、pH、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水力条件对COD、浊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搅拌强度300 r/min快速搅拌1 min,100 r/min中速搅拌2 min,60 r/min慢速搅拌5 min的条件下,PAC的最佳投加量为60 mg/L,PAM的最佳投加量1 mg/L;原水样pH在6-7的浊度去除效率达到93.5%,COD去除率达到63%以上.(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岳志芳[2](2018)在《城市雨水处理混凝单元絮凝体分形及分形维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是降低雨水浊度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改变混凝剂PAFC投加量、原水pH值、慢速搅拌时间对絮凝体分形维数及出水浊度的影响,得到了混凝过程中最佳混凝剂投加量、最佳原水pH值、最佳慢速搅拌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城市雨水混凝处理单元过程中混凝剂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50 mg/L,最佳原水pH值为8,最佳慢速搅拌时为10 min。同时,正交实验表明,混凝剂PAFC投加量与原水pH值为影响混凝处理单元的主要因素,而慢速搅拌时间为次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8年07期)

郭冀峰,黄宇华,关卫省,崔倩倩,赵建勋[3](2017)在《混凝/平板膜光催化联合反应器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桥面雨水径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混凝/平板膜光催化联合反应器工艺对穿越自然保护区的高速公路桥面雨水径流进行处理。首先,利用混凝沉淀将雨水中的悬浮物(SS)和CODCr进行去除。以SS、CODCr为去除对象,通过试验对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铝(PAS)两种混凝剂进行性能测定和比选,考察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以确定合适的混凝剂。结果显示,混凝剂PAS对雨水的处理效果好。经药剂混凝之后的水再用平板膜光催化反应器进行处理,其中膜技术可以将小分子及剩余SS去除,光催化技术可以将难降解物质去除,同时光催化技术中紫外灯可将出水中的细菌消灭,达到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和消毒的双重功效。在最佳工艺运行条件即100 mg/L混凝剂聚合硫酸铝(PAS)投量下,经曝气量250L/(m2·h)、停留时间20 min的光催化平板膜反应器处理后,出水SS、CODCr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4.5%,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的水质要求。(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丹丹,张敏,王萌,陈泓先[4](2016)在《重庆市雨水利用的混凝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重庆市某校园内雨水径流水质的监测分析,掌握不同下垫面类型、降雨强度下的雨水径流水质特性及变化规律,为重庆市建筑与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和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以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采用屋面雨水和地面雨水不同配比配置不同浊度梯度的试验用水,通过烧杯混凝试验研究,确定了投加量对不同进水水质下的不同污染物指标去除效果的影响,各指标去除率总体表现为随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将COD作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控制指标,当以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时,进水COD为0~30 mg/L的最佳投加量为10 mg/L;COD为30~60 mg/L的最佳投加量为10~20 mg/L;COD为60~90 mg/L的最佳投加量为20~40 mg/L。(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杨晓妮,杨浩,陈英[5](2016)在《西北黄土塬地区集雨水的混凝沉淀优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主要对西北黄土塬地区集雨水进行了混凝沉淀优选实验。通过混凝形态学中絮凝体的分形维数确定适合西北黄土塬地区集雨水的混凝剂及其最佳投加量、最佳雨水的p H值和最佳慢速搅拌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从混凝效果和经济角度分析,PAC为最适混凝剂,且其最佳投加量为30mg/L;在最佳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下,原水p H值为6~8,搅拌时间为10min时处理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6年01期)

任刚,余燕,杜耀民,石雷[6](2015)在《混凝-超滤处理径流雨水效果——以华南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滤膜(UF)为核心,以混凝作为预处理措施,对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径流雨水的特性和膜通量变化与污染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对聚合硫酸铁(PFS)单独混凝、UF、PFS-UF组合工艺进行了对比;在优化混凝基础上,考察了混凝-UF对常规水质指标及总磷、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等生物稳定性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可有效去除TOC、UV254和总磷,混凝剂投加量与污染物去除近似呈线性关系.各混凝剂除浊效能均良好.综合考虑混凝处理效率与经济性,实验采用混凝方案为10 mg·L-1的PFS.PFS、UF、PFS-UF工艺除浊率均在95%以上,PFS和UF对TOC和UV254的去除较为接近,采用PFS-UF可提高去除率13%—15%;PFS-UF处理后雨水的AOC、BDOC分别降低至61.8μg·L-1、0.19 mg·L-1,残余总磷可降至3.8μg·L-1,雨水生物稳定性明显提高.PFS、UF和PFS-UF对颗粒物的去除率分别达80.5%、99.6%和99.9%.膜通量的变化和SEM图分析表明,混凝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UF膜污染;形成的凝胶层具有一定整体强度,水力清洗时易于清除,膜通量恢复较好;但同时凝胶层的产生也增大了透膜阻力,PFS-UF工艺的周期内膜通量衰减有增加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5年06期)

任依丽,李敏[7](2015)在《雨水的混凝处理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烧杯混凝实验,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对模拟雨水及实际的天然降雨、屋面径流雨水和道路径流雨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优的药剂投加量;同时对实际雨水进行叁维荧光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雨水中主要荧光物质为类蛋白质类。对于模拟雨水,PAC对TP去除效果较好,但对于COD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对于实际雨水,PAC对于各污染物去除效果均较好,天然降雨、屋面径流雨水和道路径流雨水的PAC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5 mg/L、10~20 mg/L和25~25 mg/L。这样不仅能节省药剂、降低工程费用,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的混凝沉淀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5年04期)

彭勃[8](2015)在《塘西河初期雨水径流混凝净化处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雨水冲刷挟带污染物形成的初期雨水径流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其属于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近年来有关初期雨水径流的处理越发引起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主要选取合肥市塘西河十处排水口进行初雨径流水质分析,数据显示: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浓度在0-5 mg/L范围;总氮(Total Nitrogen, TN)浓度在0-16 mg/L范围;固体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 SS)在60-1200 mg/L范围;浊度在20-200 NTU范围。结合实际选取TP为2mg/L; TN为4 mg/L;SS为200 mg/g/L;浊度为150 NTU等配比模拟初期雨水径流。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得到硅藻土加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 PAC)的复合混凝剂,常规混凝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复合混凝剂投加量为75 mg/L,混凝水力条件转速设为500 r/min时,静置时间设为50 min时,水样TP、TN去除率最为理想。对实验室模拟初期雨水径流,以石英粉调控浊度进行混凝处理,总磷、总氮去除率大体上呈现出随着浊度增加去除率逐渐增加的趋势,之后趋于平缓或者下降,与理论相符。实验室模拟初期雨水径流,以底泥调控浊度,综合针对TP、TN去除,浊度范围0-100 NTU时,投加量为30mg/L,浊度范围100-450 NTU、 600-750 NTU内,投加量为75 mg/L,浊度范围450-600 NTU时,投加量为50mg/L。通过电动电位(Zeta potential, Zeta)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手段对石英粉模拟浊度及底泥模拟浊度的混凝过程进行探讨,综合分析结果发现,Zeta电位值变化与理论相符,表明混投加混凝剂之后,混凝剂提供的正离子进入水体扩散层及吸附层,使胶体颗粒发生聚集沉降,产生压缩双电层作用。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混凝过程存在多种化学键,也表明了PAC加硅藻土复合的混凝剂具有聚合物结构,与单一的混凝剂相比复合产生多种作用。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复合混凝剂会促使产生新的键位,稳定性好,趋向于发展。混凝机理兼有压缩双电层、吸附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5-03-01)

陈现强,张国珍,武福平,岳志芳[9](2014)在《PAC和PAFC在城市雨水处理中混凝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两种混凝剂对模拟城市雨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及原水pH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搅拌强度200r/min快速搅拌1min,150r/min中速搅拌5min,50r/min慢速搅拌15min的条件下,PAC和PAF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0mg·L-1、60mg·L-1,两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别.考虑成本核算,选用PAC作为混凝药剂.在原水pH值为6.5~7.5的范围内PAC的混凝性能较好.在其投加量为40mg·L-1,原水pH为7.0的条件下,除浊率可达98%,除氨氮率为18%,CODcr的去除率达到47%.(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黄少文[10](2013)在《微砂混凝处理屋面雨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经济的突飞猛进,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水环境的破坏也逐渐加剧。水资源的污染给本就缺水的现状带来更大的压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城市硬化面积的增加,下垫面径流系数增大,城市原本的自然水文循环受到破坏,大量的雨水资源流失。于此同时,也带来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地下水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地下水位的下降,城市的防洪抗抗灾能力减弱,同时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那么,雨洪的控制利用在缓和水资源短缺和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领域就显出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居住区和商业区的屋面、道路几种下垫面的雨水径流水质进行了监测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居住区的屋面径流水质最好,商业区的屋面径流水质次之,居住区的道路径流水质较差,商业区的道路径流水质最差,但是水质随着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相似,即在降雨产流过程,污染物浓度都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而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由于降雨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所有污染物浓度在降雨产流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但总体的变化趋势一样。雨水中氮和磷的含量很低,基本达到杂用水的水质要求。经过15min的弃流后,居住小区屋面雨水的CODCr达到80mg/L左右,路面径流在弃流后CODCr在200mg/L左右,并且居住小区雨水径流污染物CODCr和SS有很好的相关性。商业区的屋面雨水经20min弃流后,屋面雨水径流CODCr降到170mg/L左右,且CODCr和SS也有很好的相关性。然而商业区的道路雨水径流污染就非常严重,且雨水中含有石油、重金属等污染物,几乎不能作为回用水源。最后确定居住小区的屋面雨水是最适合的收集利用的水源,经过一定物化处理可以直接利用。本文提出利用微砂混凝工艺处理弃流后的屋面雨水,通过试验分析了最佳工艺的组合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微砂混凝工艺处理弃流后的屋面雨水出水水质完全满足杂用水的水质要求,较常规的混凝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更高,而且所需时间也更短。该工艺的最佳投加量:微砂粒径40μm,微砂投加量1.0g/L,混凝剂PAFC投加量25mg/L,助凝剂PAM投加量0.3mg/L。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顺序为:微砂粒径、混凝剂投加量、混凝剂和助凝剂交互作用、微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本文还从絮凝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微砂混凝工艺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微涡旋理论分析认为:微涡旋尺度与矾花颗粒尺度相近时絮凝反应最充分。在絮凝反应中大幅度的增加紊流微涡旋的比例,就可以大幅度的增加颗粒的有效碰撞次数,改善絮凝效果。而在絮凝前期混凝剂投加以后,投加微砂搅拌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加了微涡旋比例的目的。针对当下雨水处理系统利用最广泛的人工湿地系统,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与微砂混凝工艺作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如下:微砂混凝工艺相比更节省占地面积,维护管理也较简单,出水水质较人工湿地差些,但是完全满足杂用要求,其更适合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雨水混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凝是降低雨水浊度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改变混凝剂PAFC投加量、原水pH值、慢速搅拌时间对絮凝体分形维数及出水浊度的影响,得到了混凝过程中最佳混凝剂投加量、最佳原水pH值、最佳慢速搅拌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城市雨水混凝处理单元过程中混凝剂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50 mg/L,最佳原水pH值为8,最佳慢速搅拌时为10 min。同时,正交实验表明,混凝剂PAFC投加量与原水pH值为影响混凝处理单元的主要因素,而慢速搅拌时间为次要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雨水混凝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娟,刘鑫,靖一丹,陈爱武,刘博川.PAC/PAM强化混凝沉淀法处理校园屋面雨水的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

[2].岳志芳.城市雨水处理混凝单元絮凝体分形及分形维数研究[J].建筑节能.2018

[3].郭冀峰,黄宇华,关卫省,崔倩倩,赵建勋.混凝/平板膜光催化联合反应器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桥面雨水径流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

[4].张丹丹,张敏,王萌,陈泓先.重庆市雨水利用的混凝试验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

[5].杨晓妮,杨浩,陈英.西北黄土塬地区集雨水的混凝沉淀优选试验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

[6].任刚,余燕,杜耀民,石雷.混凝-超滤处理径流雨水效果——以华南地区为例[J].环境化学.2015

[7].任依丽,李敏.雨水的混凝处理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

[8].彭勃.塘西河初期雨水径流混凝净化处理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9].陈现强,张国珍,武福平,岳志芳.PAC和PAFC在城市雨水处理中混凝效果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

[10].黄少文.微砂混凝处理屋面雨水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标签:;  ;  ;  ;  

雨水混凝论文-王丽娟,刘鑫,靖一丹,陈爱武,刘博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