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垄方式论文-田曼,王亚丽,颜永刚,张岗,王昌利

起垄方式论文-田曼,王亚丽,颜永刚,张岗,王昌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起垄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芪,起垄覆膜,含量测定,黄酮类成分

起垄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田曼,王亚丽,颜永刚,张岗,王昌利[1](2019)在《不同起垄覆膜栽培方式黄芪中10种主要成分含量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不同起垄覆膜栽培条件下黄芪中10个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UV、HPLC-ELSD法测定黄芪中4种黄酮类成分与6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评价不同起垄覆膜栽培条件下,黄芪药材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当栽培方式为不起垄覆膜(即当地传统的平地开沟覆膜移栽)时,黄芪中主要成分的含量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考察不同起垄覆膜栽培方式下,黄芪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为以后黄芪药材的栽培种植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宋婷婷,刘斌,寇燕燕,秦舒浩[2](2019)在《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田条件下,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以平畦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平畦覆膜、全膜双垄垄播、全膜双垄沟播、半膜沟垄垄播、半膜沟垄沟播等5种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马铃薯的生长先降低后升高,而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土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活性均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而全膜双垄沟播方式下土壤脲活性在播种期显着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但随着马铃薯的生长,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表明不同沟垄覆膜栽培模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栽培的土壤酶活性优于其他栽培方式。(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张文伟,李利利,李可夫,陆立银[3](2019)在《起垄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主要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起垄覆盖方式对陇薯7号、冀张薯8号、庄薯3号生育期、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膜覆盖垄上覆土方式下,庄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7号折合产量分别为32 840、46 490、41 050 kg/hm2,较对照露地栽培增产显着,增产率分别达到31.85%、35.25%、18.90%。综合考虑认为,陇薯7号、冀张薯8号综合农艺性状、产量表现较优,适宜在庆阳市种植,北部县区推荐选用黑膜覆盖垄上覆土方式,南部县区推荐选用玉米秸秆带状覆盖方式。(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魏廷珍,苗增建[4](2019)在《西宁脑山地区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菠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菠菜产量和品质,研究了不同覆膜处理对菠菜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黑白膜的处理可以显着提高菠菜的产量、商品率、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对照相比,该处理使菠菜产量提高了20.80%,商品率提高了18.83百分点、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7.85%和16.67%,降低菠菜硝酸盐的含量,但增加粗纤维含量的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赵荣,王富胜,宋振华[5](2018)在《起垄覆膜方式对岷县当归生产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当归品种岷归1号为试材,在岷县试验观察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当归鲜根产量、综合农艺性状、抗病性、品质、经济收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垄作栽培的当归综合农艺性状最好,平均折合鲜根产量最高,为14 047.62 kg/hm~2,较露地平作(CK)增产35.94%;产值最高,较露地平作(CK)增收37 653.2元/hm~2;纯收益最高,较露地平作(CK)增加35 103.2元/hm~2;根病发病最轻,发病率为37.5%,较露地平作(CK)降低9.3百分点;一级品、二级品出成率均为最高,分别为35.6%、28.2%,较露地平作(CK)分别增加14.1、7.9百分点;阿魏酸含量最高,较露地平作(CK)提高15.9%。认为在岷县等高寒阴湿区黑膜垄作栽培是提高当归单产、增强抗病性、改良品质、提升种植效益的最佳栽培方式。(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郭成根[6](2018)在《西兰花种植地机械起垄方式的试验探索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是西兰花之乡,西兰花常年种植面积达2 000多hm~2,但目前西兰花种植的起垄做畦、移植等关键生产环节基本上还靠人工作业。随着愿意从事传统人工农业作业的人员逐渐减少和用工报酬的持续升高,西兰花种植正面临着雇工难、雇工成本高、雇工高龄化等瓶颈因素的制约。因此,尽快在这些关键生产环节实现"机器换人",既是西兰花种植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西兰花种植者的迫切愿望。为此,我们对西兰花种植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机》期刊2018年05期)

孙小娟[7](2018)在《山区坡地马铃薯不同起垄方式对土壤水分蓄积和产量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区坡地马铃薯种植中分别采用横向垄、纵向垄、网格垄和平地种植(CK),研究不同起垄方式对土壤水分蓄积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平地种植相比,横向垄和网格垄降雨后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提高,地表径流痕降低,促进马铃薯早出苗、早现蕾、早开花,出苗率提高,成熟期延迟、生育期延长,并提高了商品薯率和产量,而纵向垄降雨后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有所降低,地表径流痕提高,使马铃薯晚出苗、晚现蕾、晚开花,降低了出苗率,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并降低了商品薯率和产量。不同处理中网格垄的商品薯率和产量最高,较对照(CK)平地种植分别提高14.64%和39.67%。因此,在山区坡地马铃薯种植中建议利用横向垄或网格垄来蓄积雨水和增产提质。(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2018年02期)

车守全,卢剑锋,张富贵,曹继超,李宜汀[8](2018)在《基于CAN总线和PWM控制方式的起垄施肥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业机械田间效率的概念下,提出了一种用于田间信息采集和自动起垄施肥控制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包括自主设计的基于STM32的主控制器单元和CAN总线节点,各节点完成对气象信息、地理信息、运动速度的采集,主控制器移植freeMODEBUS协议可与上位机触摸屏通信,反馈和接收作业数据,能够适配大部分工业触摸屏。通过设计的PWM控制策略,可控制不同机械速度下的自动均匀施肥。系统整体集成度高,便于嵌入到农耕机械中,施肥精度高;同时,保证了在农机运动加速度较大时施肥电机和施肥轴机械冲击小及避免打滑时过度施肥。试验表明:系统施肥误差在3%左右,施肥变异系数0.046。(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秦学平,梁万平,陈荣[9](2018)在《河西走廊灌区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河西走廊灌区甜菜3种起垄覆膜与平作覆膜(CK)种植方式对其根产量、含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能显着提高甜菜产量,较平作覆膜提高7.9%以上,糖度提高1.1%~1.6%,半膜覆盖垄作模式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8年02期)

罗玉龙[10](2017)在《起垄方式对玉/苕套作中甘薯生长、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苕套作代表了西南地区甘薯栽培的主要模式,套作中甘薯以平作、垄作和堆作为主。就甘薯起垄方式的研究来看,关于垄作的研究较多,而堆作甘薯则较为少见;研究表明堆作具有较垄作增产的优势,但其增产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究竟是垄作还是堆作更适合本地区甘薯生产尚无定论。考虑生产实际,为了提高土地综合生产效益,探讨玉米套作模式下更适于本地区的、相对高产的起垄栽培模式,本试验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西大985’和短蔓型甘薯品种‘渝薯33’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套作条件下起垄方式对甘薯生长环境、甘薯生态适应性、光合生理响应机制、土壤养分及鲜薯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堆作所产生的环境效应更适合套作条件下甘薯产量形成套作共生期内,大垄双行和堆作下甘薯光照条件较好,堆作下的PAR显着高于小垄单行;小垄单行方式中环境CO2浓度最高,大垄双行次之,堆作最低;堆作下甘薯群体内空气与土壤的昼夜温差均最大,分别为8.5℃和1.2℃。小垄单行方式下,甘薯地下土壤质量含水率显着高于其它两种起垄模式。2.堆作模式中甘薯生态适应性最强,而小垄单行方式中的甘薯受玉米影响最大大垄双行和堆作之间的甘薯叶干物质含量、单株叶面积方面无显着差异;小垄单行使甘薯受遮荫程度最大,其SLA,LDMC和LA都较其它处理高,最大限度适应更加不利的生长环境以满足其自身生长,具有更强的逆境适应性。而堆作下甘薯在套作共生期内较其它两种处理受胁迫程度最低,NAR及T-GRG均显着高于小垄单行,但R-RGR又比大垄双行低;堆作的优势还体现在后期地下部生长上,其RGR、NAR和根系活力均显着高于其它两种起垄方式,遮荫结束后恢复能力较强。3.堆作甘薯光合能力最强,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最高相比其它两种起垄方式,堆作提高了甘薯了Pn、Cond和Tr;还提高了甘薯光系统II的Y(II)和Fv/Fm,表明堆作起垄模式下套作甘薯光和系统量子捕捉效率更高;而小垄单行受玉米遮荫影响最大,光合色素组成中Chl b所占比例更高;其吸收的光能用于热耗散比例最高,光合系统II开放程度最低,光合能力最弱。4.小垄单行模式中甘薯和玉米存在养分竞争较其它起垄模式更强,堆作更有利于甘薯对磷、钾的吸收套作共生期内,堆作和大垄双行两种模式中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之间无显着差异。但小垄单行中的甘薯与玉米由于根系紧密联系而存在养分竞争,甘薯氮素竞争能力较强,而磷、钾养分的竞争力不如玉米。堆作甘薯在磷、钾吸收上存在优势,套作期内磷、钾的吸收量均显着高于其它两种起垄模式。5.堆作更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商品薯率叁种起垄方式在两年的试验中均表现出套作优势,小垄单行的LER显着低于堆作,堆作的套作优势最明显(LER平均1.3)。叁种起垄方式间LER的差异主要由甘薯鲜薯产量引起。堆作甘薯鲜薯产量显着高于其它起垄模式,平均为16802.34 kg?hm-2,且两年间商品薯率均最高,平均为73.42%。6.甘薯鲜产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产量间的相关分析显示:SPS、根系活力、Ru Bisco、Y(II)、NAR、Pn和Cond均与产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按相关性大小排序);而NPQ、Chl b含量、Chl a/b值、环境CO2浓度和土壤质量含水率则与产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按相关性绝对值大小排序)。回归分析表明,最佳回归方程模型包含SPS、Cond、q(L)、NPQ和TK五个变量。本试验结果表明:堆作模式下套作甘薯能较垄作减小玉米对甘薯的光照、养分等的胁迫,使甘薯获得更强的光合同化能力;且玉米收获后更有利于块根光合产物的积累。玉/苕套作中,堆作模式的土地利用优势和鲜薯产量优势最大,更适合本地区套作条件下甘薯生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06)

起垄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大田条件下,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以平畦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平畦覆膜、全膜双垄垄播、全膜双垄沟播、半膜沟垄垄播、半膜沟垄沟播等5种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马铃薯的生长先降低后升高,而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土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活性均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而全膜双垄沟播方式下土壤脲活性在播种期显着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但随着马铃薯的生长,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表明不同沟垄覆膜栽培模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栽培的土壤酶活性优于其他栽培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起垄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田曼,王亚丽,颜永刚,张岗,王昌利.不同起垄覆膜栽培方式黄芪中10种主要成分含量差异[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宋婷婷,刘斌,寇燕燕,秦舒浩.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

[3].张文伟,李利利,李可夫,陆立银.起垄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主要性状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

[4].魏廷珍,苗增建.西宁脑山地区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菠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5].赵荣,王富胜,宋振华.起垄覆膜方式对岷县当归生产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8

[6].郭成根.西兰花种植地机械起垄方式的试验探索及效果分析[J].现代农机.2018

[7].孙小娟.山区坡地马铃薯不同起垄方式对土壤水分蓄积和产量的效果[J].中国马铃薯.2018

[8].车守全,卢剑锋,张富贵,曹继超,李宜汀.基于CAN总线和PWM控制方式的起垄施肥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8

[9].秦学平,梁万平,陈荣.河西走廊灌区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J].中国糖料.2018

[10].罗玉龙.起垄方式对玉/苕套作中甘薯生长、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7

标签:;  ;  ;  ;  

起垄方式论文-田曼,王亚丽,颜永刚,张岗,王昌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