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输配系统论文-曹之奇,狄育慧

供热输配系统论文-曹之奇,狄育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供热输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供热系统,分布式输配,水力稳定性

供热输配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曹之奇,狄育慧[1](2019)在《分布式供热输配系统的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在管网一、二次侧的应用特性分析,对比分布式输配系统较集中式输配系统在提升水力稳定性、消除水力耦合、解决水力失调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优越性,且系统适用于多种工况,节能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9年11期)

胡繁昌,李德英,尹鹏,杜彤,曾喜平[2](2019)在《喷射泵供热系统输配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供热系统中易出现水力失调、热量分配不均问题,提出喷射泵供热系统,即在热用户楼前管井或地下室中加装喷射泵装置,增加用户流量可调性。通过实验测量相同面积比喷射泵在流量比变化时的特性曲线。北京某技改项目表明:喷射泵供热系统使原系统节热14.5%、节电37.1%,可消耗供暖热用户的富余压头以提高系统水力稳定性,大幅度减少系统输送能耗和过度供热量,缓解系统水力失调、冷热不均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9年02期)

徐磊[3](2018)在《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节能性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走向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原有的供热系统是按照传统集中动力式输配系统进行设计,这样会造成系统近端资用压头过多,节流损失多大,而远端资用压头不足的现象。集中动力式输配供热系统不仅输配能耗大,而且容易产出冷热不均的现象。面对现有的问题,一部分学者提出了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随着近几年变频技术和水泵生产工艺不断成熟,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已成为供热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长春某个小区为实际工程案例,针对供热系统的二次网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对比,对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的节能性进行应用研究。首先,介绍了传统集中动力式供热系统的组成及运行调节方式,针对传统集中动力式供热系统存在的节流损失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供热系统中节流损失对供热系统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不同系统的节流损失的含义。其次,介绍了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给出影响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节能性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了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的初投资和回收期。同时,搭建实验台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对传统集中动力式供热系统、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循环泵在供水管路以及回水管路上的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进行实验研究。根据理论计算得出节流损失对不同系统的影响,其中对供热系统影响最小,对供水系统影响居中,对制冷系统影响最大。经实验数据分析,在相同工况和同等供热负荷下,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相比于传统集中动力式供热系统节约电耗20%左右。最后,以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工程改造为实例,运用工程经济性中的静态评价方法对改造工程进行对比计算分析,其初投资回收期在3年左右,低于行业基准回收期。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的工程建设及改造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期刊2018-12-28)

康红梅,何崇智,董强[4](2018)在《大高差供热系统输配方案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四种大高差热网改造方案,通过实际案例对各个方案进行水力工况分析及设备配置,从技术性、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结合项目自身特点,最终选择隔压换热站作为最终改造方案。(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8年05期)

高向升,郭福军,周振江,窦建忠,宋立轩[5](2018)在《旁通管定压在供热系统不同输配工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阐述了旁通管定压技术的原理,举例说明了在集中循环泵工艺和分布式变频工艺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希望对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改造升级供热系统的相关人员都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8年05期)

张秋艳,李永安,刘学来[6](2018)在《集中供热系统输配能耗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不同供暖系统型式的基础上,以作者参与设计的天津一实际工程为例,计算并分析传统集中供热系统、分布式供热系统、基于环路拓展的集中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结果表明,在设定的供热工况下,基于环路拓展的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网变流量运行时比传统直连供热节能80.1%。这对集中供热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调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供热制冷》期刊2018年07期)

张鼎蓉[7](2018)在《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输配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在我国能源结构面临严峻危机的情况下,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采用动力分布二级泵供热系统的实际工程越来越多,但目前仍然没有一套完善详细的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用于指导实际工程。现有的设计方法不够具体和全面,不能为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阶段和系统调试阶段进行全面的指导。本文主要以传统集中供热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方面的研究,对该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和运行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出一套具体可行、全面实施的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工程设计方法。本文首先总结出传统集中供热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并结合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与传统集中供热系统的差异,分析出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较传统系统工程设计步骤和方法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零压差点位置确定、水力计算、水泵选型计算和定压补水方法上。针对这几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得出零压差点位置与均压管位置的关系,均压管方式与去耦罐方式的区别,水力计算步骤和如何实现管网动态水力平衡,以及定压点和定压补水方式的确定。在分析出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设计阶段的方法后,对指导该系统的运行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水泵的变频调速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定零压差点和变零压差点调节进行了分析对比,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应采用定零压差点的运行模式。再根据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在热源处设置热源泵、均压管,以及在用户处设置用户泵、二级混水泵系统设置混水泵的形式分析出了其运行策略。最后再通过一个设计案例完整的演示了前面所述的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的应用。通过本文对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的研究,对进行该系统的工程设计人员具有了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8-05-31)

任静,檀妹静,秦波,韩战,李华涛[8](2018)在《供热输配系统配管阻力分析与系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供暖输配管系统优化问题,应用湍流k-ε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直管、渐扩管及5种不同夹角叁通管道的内部流动特性,分析了不同类型管路各位置壁面剪切应力与壁面剪切应力降低率。结果表明,通过在水泵和锅炉的进出口处安装渐扩管及在水泵进出口管道与供热系统总管连接处设置斜叁通配管等方式优化输配系统阻力,可进一步降低系统电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王玮[9](2017)在《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扩展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人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我国城镇化脚步也随之加快。然而,城市热网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滞后性与不完善性,使得城市供热输配系统面临着扩展的需求。本文则主要研究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的扩展设计,并提出解决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扩展问题的多级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形式。文章首先针对变频水泵,提出反应水泵工作能力的允许运行最高扬程比概念。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其影响因素。根据水泵样本,进行样本分析,定量确定平坦型与陡降型两种水泵类型的工作能力。并且提出变频水泵的选型方法,保证水泵最大工作能力的利用。通过建立热网模型,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系统扩展前后水力工况模拟,同时根据因素分析定性分析零压差点与热负荷接入点对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扩展前后水力工况的影响。提出供热系统最大扩展规模评价指标,针对不同分布式输配系统进行分析,得出最大扩展规模。提出多级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概念,并对系统形式进行简要阐述。同时从理论层面分析系统电耗计算方法。并通过模拟的方法对系统的节能性、分级规模和系统扩展改造的可行性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扩展设计策略。以辽宁某供热管网工程为例,对系统热力站水泵扩展前后的扬程增幅比进行计算分析,指导系统改造。并计算系统扩展改造前后的电耗,证明改造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马晋鑫[10](2017)在《动力分布式叁级泵供热输配系统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筑能耗中城市集中供暖能耗占有很大比例,在城市集中供暖能耗中输配系统能耗占有比例同样不容小觑。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采用的传统集中供热输配系统存在诸多不足。近些年随着变频技术的发展,变频泵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输配系统。相关研究表明,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相比较于传统集中供热系统有节能性好、可调性好、稳定性好、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但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按照循环水泵设置位置的不同分为二级泵系统和叁级泵系统,目前有关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对于叁级泵供热系统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前人关于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的研究,就动力分布式叁级泵供热系统适用性进行研究,完善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理论体系,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指导。本文首先从系统形式、零压差点位置、系统设计步骤方面对比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与叁级泵供热系统的差异性,分析得出从零压差点选取位置的不同来划分不同形式动力分布式叁级泵供热系统,然后本文对不同形式的动力分布式叁级泵供热系统进行运行能耗、设备初投资、水泵选型、管网运行安全性等方面分析后,确定本文适用性主要研究对象为第二零压差点在临界点处的动力分布式叁级泵供热系统。其次,本文基于影响供热系统方案确定的共性因素结合压力工况分析、经济性分析与能耗分析等理论分析技术手段对不同形式动力分布式叁级泵供热系统相比较于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以及传统集中供热系统的适用性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不同供热系统方案的适用情形。最后,基于对动力分布式叁级泵供热系统适用性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不同供热半径(各用户间距不同、用户数不同)的供热工程模型,对其采用第二零压差点在热源处的动力分布式叁级泵供热系统和零压差点在热源处的动力分布式二级泵系统这两种方案进行能耗模拟计算及适用性分析,得到动力分布式叁级泵供热系统在供热半径大于8km、热用户间距较大的供热工程适用性更佳。(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7-03-30)

供热输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供热系统中易出现水力失调、热量分配不均问题,提出喷射泵供热系统,即在热用户楼前管井或地下室中加装喷射泵装置,增加用户流量可调性。通过实验测量相同面积比喷射泵在流量比变化时的特性曲线。北京某技改项目表明:喷射泵供热系统使原系统节热14.5%、节电37.1%,可消耗供暖热用户的富余压头以提高系统水力稳定性,大幅度减少系统输送能耗和过度供热量,缓解系统水力失调、冷热不均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供热输配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曹之奇,狄育慧.分布式供热输配系统的适用性分析[J].节能.2019

[2].胡繁昌,李德英,尹鹏,杜彤,曾喜平.喷射泵供热系统输配技术研究与应用[J].区域供热.2019

[3].徐磊.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节能性应用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8

[4].康红梅,何崇智,董强.大高差供热系统输配方案对比研究[J].区域供热.2018

[5].高向升,郭福军,周振江,窦建忠,宋立轩.旁通管定压在供热系统不同输配工艺中的应用[J].区域供热.2018

[6].张秋艳,李永安,刘学来.集中供热系统输配能耗计算与分析[J].供热制冷.2018

[7].张鼎蓉.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输配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

[8].任静,檀妹静,秦波,韩战,李华涛.供热输配系统配管阻力分析与系统优化研究[J].建筑技术.2018

[9].王玮.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扩展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10].马晋鑫.动力分布式叁级泵供热输配系统适用性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7

标签:;  ;  ;  

供热输配系统论文-曹之奇,狄育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