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颗粒掺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掺杂,ZnAl_2O_4,第一性原理计算,光学性能
纳米颗粒掺杂论文文献综述
黄尚攀,魏智强,武晓娟,陈秀娟,元丽华[1](2019)在《Cu~(2+)掺杂ZnAl_2O_4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和热处理技术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的Zn_(1-x)Cu_xAl_2O_4(x=0,0.05,0.10,0.15,0.20)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元素分布、结合能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了ZnAl_2O_4结构中存在的各种缺陷的能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备的Zn_(1-x)Cu_xAl_2O_4纳米颗粒为尖晶石结构,XPS能谱说明Zn_(0.9)Cu_(0.10)Al_2O_4样品中Cu~(2+)全部占据了四面体位置,PL光谱显示Cu~(2+)掺杂的样品出现了猝灭现象,紫外光谱表明Cu~(2+)掺杂后样品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对样品的光学性质给出了合理解释。(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倪保霞,武鲁明,陈睿,史成香,陈铁红[2](2019)在《掺杂碳封装的Fe/Co基纳米颗粒氧还原催化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氧还原反应是电化学能量转换和存储装置的重要反应过程,但其反应动力学缓慢,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氧还原催化剂至关重要.目前,包裹过渡金属基纳米颗粒的碳材料因其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按照金属基纳米颗粒的类别从金属、碳化物、磷化物、氧化物、硫化物以及混合颗粒等六个方面综述了掺杂碳封装的Fe/Co基纳米颗粒氧还原催化剂.催化剂碳基质的结构、纳米颗粒的种类及其分布对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目前这类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氧还原活性和稳定性,但在酸性介质中的活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文章讨论了制备封装型纳米颗粒/碳高效氧还原催化剂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11期)
兰燕燕,吕浩,赵秋玲,王霞[3](2019)在《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中金纳米颗粒增强的随机激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金属纳米结构而获得随机激光的增强,其独特的性质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表面增强荧光、光学开关器件、表面等离子激元激光等方面实现了较多应用。报道一种快捷有效的制备纳米颗粒的手段并基于该纳米颗粒结构分析了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涂覆的随机激光现象和规律。利用离子溅射沉积和高温热处理在石英基底上制备了Au纳米颗粒,改变溅射时间Au纳米颗粒的尺寸发生可控变化,该方法便捷、工艺简单。研究采用40, 80和120 s叁种不同的时间进行Au膜溅射并在650℃下高温处理,得到粒径尺寸不同的Au纳米颗粒,随着溅射时间延长Au纳米颗粒的尺寸逐渐变大。通过涂覆有机荧光染料DCJTB掺杂的PMMA聚合物薄膜构建光致激射系统,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对样品进行激发,得到随机激光并研究其出射光强度和阈值的变化规律特征。40, 80和120 s叁种溅射时间下所得Au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尺寸分别为230, 250和390 nm,在532 nm激光激发下产生随机激光的阈值分别为20.5, 17.5和12.5μJ·pulse~(-1)。Au纳米颗粒尺寸越大、粒子间距越小时,光子散射的平均自由程越短,光在金属颗粒之间可以多次有效散射,从而显着提高散射效率,产生较低阈值的激光发射; Au纳米颗粒的吸收峰与染料的荧光峰恰好匹配时,将会显着增强染料的荧光效应,激发更多染料分子发生能级跃迁,增加光子态密度,获得峰值更高、阈值更低的激射现象;泵浦光不破坏染料分子的情况下,可以多次循环泵浦获得激光,染料分子的发光效率随着多次激发略有降低,有助于随机激光器件的研究开发。实验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Au纳米颗粒对光子散射和等离子共振对光吸收增强的随机激光发射机理。该研究以Au纳米结构对光子的强散射效应为增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获得随机激光,为实现高效率、低阈值的随机激光研究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技术手段,有望促进随机激光器件的开发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0期)
梁家浩,魏智强,朱学良,张旭东,武晓娟[4](2019)在《尖晶石结构Ni掺杂ZnFe_2O_4纳米颗粒的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纯ZnFe_2O_4和不同含量Ni掺杂Zn_(1-x)Ni_xFe_2O_4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X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技术研究掺杂浓度对Zn_(1-x)Ni_xFe_2O_4(x=0,0.1,0.3,0.5)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_(1-x)Ni_xFe_2O_4纳米颗粒结晶良好,Ni~(2+)以替代Zn~(2+)的形式掺杂到ZnFe_2O_4晶格中,生成立方尖晶石结构ZnFe_2O_4。随着Ni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增大,晶格常数发生收缩。样品的形貌呈不规则的椭球形,且颗粒大小比较均匀。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位置并没有随Ni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变化。Zn_(1-x)Ni_xFe_2O_4纳米晶的光学带隙随Ni掺杂浓度增加而增大,与相应块体相比发生蓝移。在室温下,纯ZnFe_2O_4纳米晶呈现超顺磁性,掺杂样品具有明显的铁磁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程田盛,潘炯,徐鹰鹰,鲍群群,胡萍[5](2019)在《锌锰掺杂Fe_3O_4纳米颗粒的尺寸可控合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锌锰掺杂的Fe_3O_4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其磁学性质以及生物磁性应用密切相关。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生物应用对尺寸的需求,研究其尺寸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高温热分解法,通过加入还原剂1,2-十六烷二醇,改变金属前躯体和回流时间成功制备了尺寸在5~20nm的锌锰掺杂Fe_3O_4纳米颗粒。研究发现:强还原剂1,2-十六烷二醇的加入有利于合成小尺寸的纳米颗粒,而以金属氯化物作为金属前躯体和延长回流时间可以进一步合成更大尺寸的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着尺寸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雅,索红莉,刘敏,王田田,KAUSAR,Shaheen[6](2019)在《正负错配纳米颗粒掺杂对YBCO薄膜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低氟MOD工艺制备了Ba_2YTaO_6(BYTO)单一纳米颗粒掺杂及BYTO和LaAlO_3(LAO)双纳米颗粒共掺杂的YBCO复合薄膜。研究表明BYTO在YBCO薄膜中的最优掺杂量为6mol%,此时薄膜的自场J_c为1.25 MA/cm~2,在1.2 T下获得的最大钉扎力为3.02 GN/m~3。共掺杂试验中引入与YBCO具有正错配度的BYTO粒子和负错配度的LAO粒子,两者相互作用使有效掺杂总量提高至10mol%。调整两种纳米粒子的配比发现6mol%BYTO+4mol%LAO掺杂的YBCO复合薄膜样品在外加磁场为2T时,J_c值高达0.27MA/cm~2,获得最大钉扎力时的磁场由纯YBCO薄膜的0.42T提高至共掺杂的1.6T,此时最大钉扎力为5.6GN/m~3。正负错配纳米颗粒共掺杂有效地提高了YBCO复合薄膜在外加磁场下的超导性能。(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韩应强,孙爱民,潘晓光,张伟,赵锡倩[7](2019)在《Y~(3+)掺杂对Ni-Cu-Zn铁氧体纳米颗粒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50℃下烧结得到了Y~(3+)取代部分Fe~(3+)的Ni_(0.3)Cu_(0.2)Zn_(0.5)Y_xFe_(2-x)O_4铁氧体,掺杂量分别为0、0.025、0.05、0.075和0.1。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少量的Y~(3+)掺杂并不会破坏Ni-Cu-Zn铁氧体的晶体结构,但是当掺杂量大于0.025时会有少量YFeO_3杂相生成。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晶格常数先减小后增大,晶粒尺寸和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纯的Ni_(0.3)Cu_(0.2)Zn_(0.5)Fe_2O_4铁氧体相比,掺杂后的样品的矫顽力、剩磁、矩形比和居里温度都增加,但均表现为顺磁性。当掺杂量为0.025时,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了68.98 emu/g,居里温度升高到215℃。(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袁满[8](2019)在《氮掺杂碳包裹钴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氢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催化剂在非均相催化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钴作为过渡金属的一员,其低成本、相对低毒性和独特的反应特性使得钴基催化剂在非均相催化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设计构建高效负载型钴基纳米催化剂是多相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较于纯碳材料,氮掺杂碳材料在导电性、表面活性以及表面亲水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作为催化剂载体时,氮掺杂碳材料独特的表面化学性质能够很好地改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氮掺杂碳材料负载钴纳米颗粒催化剂应运而生,其独特高效的催化性能使其在催化加氢方面备受关注。然而,钴纳米颗粒裸露负载型催化剂仍无法达到贵金属负载性催化剂的高效催化活性和耐腐蚀性,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与发展。为了进一步拓展氮掺杂碳材料负载钴纳米颗粒催化剂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氮掺杂碳包覆钴纳米颗粒催化剂被开发出来和研究。本论文设计了以廉价前驱材料通过简单的策略制备氮掺杂碳包覆钴纳米颗粒催化剂。钴纳米颗粒被均匀高分散地限制在碳基质中。氮碳壳层在空间上将钴纳米颗粒隔断,有效地避免了钴的团聚、烧结和流失。钴纳米颗粒与氮碳壳层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使得表面氮碳壳表现出类金属性质。这使得氮掺杂碳包覆钴纳米颗粒催化剂在芳香硝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中表现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所制备的催化剂的特殊结构对催化剂性能和稳定性作出了极大贡献。在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绿色可持续和超高效率的催化加氢方面,本研究制备的一系列氮掺杂碳包覆钴纳米颗粒催化剂有着优异的催化性能。(1)在使用甲酸作为氢源的芳香硝基化合物催化转移加氢体系中,设计合成的Co@NC-600催化剂有效地克服了甲酸对钴的腐蚀。所制备的催化剂在无碱体系中有着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该工作开拓了芳香硝基化合物的可持续性催化氢化,拓展了钴基催化剂在该领域的应用。(2)此外,我们设计构建了一种yolk-shell结构的多级孔纳米反应器,通过催化剂结构的调控达到了媲美贵金属催化效率的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催化剂。该工作中制备的Co@ZDC@mC-700纳米反应器催化剂在以水合肼作为氢源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的反应中表现出了超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活性几乎是同类型催化剂的50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明,严继康,杨钢,姜贵民,杜景红[9](2019)在《铜掺杂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相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铜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应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技术对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物相组成、平均晶粒尺寸、微观结构、化学态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掺杂抑制TiO_2的相变,在650℃时Cu的氧化物CuO在TiO_2颗粒表面出现,掺杂的Cu离子以Cu~+的形式存在。掺杂Cu的TiO_2光吸收带边显着红移,随着Cu掺杂量的提高,样品光吸收度提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紫外-可见光光谱吸收带边红移。(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汤艳娜,吴志荣[10](2019)在《Ag掺杂T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g掺杂TiO_2纳米颗粒,并用XRD、SEM、Raman、FT-IR、UV-Vis、PL等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g掺杂能够改变TiO_2的禁带宽度和光生电子-空穴复合概率。光催化实验表明,4%的Ag-TiO_2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60 min后对MB的降解率达到96%,光催化活性的提升归因于光吸收的增加和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的减少。(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19年04期)
纳米颗粒掺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氧还原反应是电化学能量转换和存储装置的重要反应过程,但其反应动力学缓慢,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氧还原催化剂至关重要.目前,包裹过渡金属基纳米颗粒的碳材料因其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按照金属基纳米颗粒的类别从金属、碳化物、磷化物、氧化物、硫化物以及混合颗粒等六个方面综述了掺杂碳封装的Fe/Co基纳米颗粒氧还原催化剂.催化剂碳基质的结构、纳米颗粒的种类及其分布对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目前这类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氧还原活性和稳定性,但在酸性介质中的活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文章讨论了制备封装型纳米颗粒/碳高效氧还原催化剂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颗粒掺杂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尚攀,魏智强,武晓娟,陈秀娟,元丽华.Cu~(2+)掺杂ZnAl_2O_4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J].发光学报.2019
[2].倪保霞,武鲁明,陈睿,史成香,陈铁红.掺杂碳封装的Fe/Co基纳米颗粒氧还原催化剂(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3].兰燕燕,吕浩,赵秋玲,王霞.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中金纳米颗粒增强的随机激光[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4].梁家浩,魏智强,朱学良,张旭东,武晓娟.尖晶石结构Ni掺杂ZnFe_2O_4纳米颗粒的性能表征[J].材料工程.2019
[5].程田盛,潘炯,徐鹰鹰,鲍群群,胡萍.锌锰掺杂Fe_3O_4纳米颗粒的尺寸可控合成(英文)[J].无机材料学报.2019
[6].王雅,索红莉,刘敏,王田田,KAUSAR,Shaheen.正负错配纳米颗粒掺杂对YBCO薄膜性能影响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9
[7].韩应强,孙爱民,潘晓光,张伟,赵锡倩.Y~(3+)掺杂对Ni-Cu-Zn铁氧体纳米颗粒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9
[8].袁满.氮掺杂碳包裹钴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氢化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9
[9].刘明,严继康,杨钢,姜贵民,杜景红.铜掺杂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相变研究[J].材料工程.2019
[10].汤艳娜,吴志荣.Ag掺杂T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