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杀风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抑郁症,技能训练,症状,自杀
自杀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友,宋君伟,张文佳,孙乃娟,王云洋[1](2019)在《康复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病情及自杀风险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康复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社区居住的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经6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服药依从性调查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自杀风险评估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共70例患者完成了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9.601和29.701,P<0.001;HAMD17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内结果显示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5.490和9.473,P<0.001;对两组自杀风险进行评估,组内结果显示时间因素有统计学意义,F=4.215,P=0.033。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没有统计学意义,F=1.159,P=0.299。组间差异F=0.653,P=0.422,分组因素未起作用。结论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对农村社区患者具有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病情稳定,减少自杀风险的作用,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4期)
邓先锋,雷艳,胡德英,李霞[2](2019)在《知信行理论模式用于急诊科护士的患者自杀风险培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模式用于急诊科护士患者自杀风险培训的效果。方法组建自杀风险教育多学科团队,采用知信行理论模式对14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患者自杀风险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自杀态度和自杀护理行为。结果培训后,急诊科护士自杀态度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显着低于培训前,自杀护理行为得分显着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知信行理论模式用于急诊科护士患者自杀风险培训可有效改善护士对自杀的态度,规范其患者自杀护理行为。(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闫晶,王芙蓉,陈瑞芬,张海明[3](2019)在《军人自杀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为建立军人自杀风险评估体系提供参考。军人自杀问题已引起各国军方的高度关注,自杀预防与干预的关键在于风险评估,但目前系统化的军人自杀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尚未形成。本文通过对各国军人自杀率、军人自杀的危险因素和自杀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为军队开展军人自杀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四川精神卫生》期刊2019年05期)
温燕文,曹淑华,方景如,杨杰林,何少赣[4](2019)在《阶段性认知行为疗法降低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风险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阶段性认知行为疗法(CBT)降低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风险的效果。[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CBT,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杀态度问卷(Questionnaire of Suicide Attitude,QSA)评分及简易应对方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QSA各维度评分、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阶段性CBT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应对方式,降低其自杀风险。(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7期)
王寒,武昱,姜丽,杨丽,李凌[5](2019)在《不自杀协议在自杀风险评估与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自杀协议是临床上用于评估和管理患者自杀风险的工具之一,被心理工作者广泛应用在医院、社区、危机干预中心以及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门。既往研究者对不自杀协议褒贬不一,得出的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一些研究者认为不自杀协议轻则无效,重则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本文综述了不自杀协议在自杀风险评估与自杀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使用利弊,以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邹兵建[6](2019)在《社科法学的误会及其风险——以戴昕教授对刑法学中自杀研究的批评为样本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9月,戴昕教授在《法商研究》发表了《"教义学启发式"思维的偏误与纠正——以法学中的"自杀研究"为例》一文(以下简称戴文)。戴文立足于社科法学的基本立场,以我国刑法学界对本人自杀行为是否违法问题的讨论为分析样本,对法教义学的思维方法提出了批评。作为一场关乎法学研究范式的重要争论,我国的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已持续十余年之久。但或许是因为两个阵营学者的学科背景不同——倡导社科法学的大多属于法理学者而支持法教义学的大多属于部门法学者,讨论双方隔空喊话十分卖力,正面交锋却并不多见。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场讨论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9期)
代小佩[7](2019)在《黄智生:用AI照亮抑郁症患者的人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那一天,我独自坐在江边想寻短见,20多个人给我发来消息,关心我的生死。我非常感动,在江边哭了好几个小时,最后回来了。”一名抑郁症患者给黄智生发来消息,感谢“树洞救援团”的温暖给他勇气活下去。作为树洞救援行动发起人,黄智生已记不清多少次收到患者的(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8-19)
刘宗凤[8](2019)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在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病人自杀风险预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在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病人自杀风险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于病人入院48 h内应用N-BPRS量表对其自杀风险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困扰状况及自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N-BPRS评分及心理困扰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期间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N-BPRS量表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病人心理症状困扰,降低病人自杀风险。(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2期)
寇毛蕊,冯志远,蒋钦,徐寒冬,杨新国[9](2019)在《大学新生自杀意念对风险决策偏好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风险决策偏好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选取21例有自杀意念大学新生(男11例,女10例)和21例无自杀意念大学新生(男11例,女10例)完成仿真气球冒险任务(BART),根据BART值将个体的风险决策偏好(风险寻求/风险回避)分组。事件相关电位(ERP)指标包括P1、P2、FRN和P3脑电成分的平均波幅、峰峰值和潜伏期。结果:有自杀意念组的BART值大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ERP分析显示,风险寻求时,有自杀意念组P1成分的平均波幅大于无自杀意念组[(3.47±2.13)μv vs.(2.51±4.10)μv,P<0.05];风险回避时,有自杀意念组P1、P2、P3成分的平均波幅均大于无自杀意念组[(5.71±3.29)μv vs.(4.10±4.18)μv,(9.51±3.67)μv vs.(6.26±4.20)μv,(8.47±4.99)μv vs.(5.79±5.34)μv;均P<0.05],而FRN成分的平均波幅小于无自杀意念组[(8.37±4.17)μv vs.(5.10±6.24)μv,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在风险决策方面更倾向于冒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邹兵建[10](2019)在《社科法学的误会及其风险——以戴昕教授对刑法学中自杀研究的批评为样本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本人自杀行为是否违法的问题对解决参与自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而刑法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绝非"无谓争论"。为避免法律的适用被偶然因素和专断所左右,法教义学主要采用体系性思考的方法。体系性思考中的"体系"是指以某种哲学立场为基础的,由理念、原则、规则、概念、理论等多种要素按照某种位阶关系组成的,遵循形式逻辑规则同时兼顾实体逻辑的,相对封闭但又有一定包容性的理论体系;不能将其理解成没有任何目的设定的、纯粹由形式逻辑串联起来的、完全封闭的概念体系或规范体系。社科法学的刑事司法研究只包括刑事处罚必要性研究的内容,而不涉及刑事违法性研究的内容。在研究刑事处罚必要性问题时,社科法学虽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由于欠缺刑事违法性研究的内容,因此社科法学的刑事司法研究不仅无法回答被评价的行为到底构成何罪、是正犯还是共犯、既遂与否等问题,而且还会将行为的刑事处罚必要性直接等同于其犯罪性,从而公然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本文来源于《法商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自杀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模式用于急诊科护士患者自杀风险培训的效果。方法组建自杀风险教育多学科团队,采用知信行理论模式对14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患者自杀风险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自杀态度和自杀护理行为。结果培训后,急诊科护士自杀态度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显着低于培训前,自杀护理行为得分显着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知信行理论模式用于急诊科护士患者自杀风险培训可有效改善护士对自杀的态度,规范其患者自杀护理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杀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1].刘国友,宋君伟,张文佳,孙乃娟,王云洋.康复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病情及自杀风险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邓先锋,雷艳,胡德英,李霞.知信行理论模式用于急诊科护士的患者自杀风险培训[J].护理学杂志.2019
[3].闫晶,王芙蓉,陈瑞芬,张海明.军人自杀风险评估[J].四川精神卫生.2019
[4].温燕文,曹淑华,方景如,杨杰林,何少赣.阶段性认知行为疗法降低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风险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9
[5].王寒,武昱,姜丽,杨丽,李凌.不自杀协议在自杀风险评估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6].邹兵建.社科法学的误会及其风险——以戴昕教授对刑法学中自杀研究的批评为样本的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2019
[7].代小佩.黄智生:用AI照亮抑郁症患者的人生[N].科技日报.2019
[8].刘宗凤.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在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病人自杀风险预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
[9].寇毛蕊,冯志远,蒋钦,徐寒冬,杨新国.大学新生自杀意念对风险决策偏好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
[10].邹兵建.社科法学的误会及其风险——以戴昕教授对刑法学中自杀研究的批评为样本的分析[J].法商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