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感染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癌,感染性并发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感染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马勇,杨建栋,罗涌,谢正勇,罗逸潜[1](2019)在《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63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83例,未感染组80例,计算感染组患者各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构成比例,检测术前、术后1d、术后3d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采用ROC曲线分析PCT、CRP对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种类主要为肺部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其次为腹腔感染和十二指肠残端瘘。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中PCT、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的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3d感染组血清中CRP的水平较未感染组升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3d血清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高于CRP的0.81;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8~+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密切相关,且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高于CRP。(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20期)
Muhammad,Ishfaq,张薇,吴志勇,王剑,胡婉莹[2](2019)在《黄芩苷通过恢复线粒体动态变化缓解鸡毒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氧化应激及凋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鸡毒支原体可以诱发鸡呼吸道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并且该病原体可以逃避机体免疫从而引发慢性感染。前期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具有强大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活性。然而,黄芩苷是否可以预防鸡毒支原体诱导的免疫功能障碍还未可知。本试验从线粒体动态变化方面探究了黄芩苷对鸡毒支原体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一日龄白来航鸡分为4组:(A)正常对照组;(B)鸡毒支原体感染模型组;(C)黄芩苷单独处理组(450mg/kg);(D)鸡毒支原体感染+黄芩苷(450mg/kg)处理组。收集鸡脾脏,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细胞因子;病理切片检测脾脏病变情况;TUNEL法检测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动态相关基因,NF-κB和Nrf2/HO-1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鸡毒支原体感染模型组出现异常的形态变化,包括细胞增生、淋巴细胞耗尽、脾脏红白髓不明显;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显着提高。相较于鸡毒支原体感染模型组,鸡毒支原体感染+黄芩苷(450 mg/kg)处理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显着降低,病理切片结果也显示异常的形态变化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TUNEL结果表明黄芩苷显着降低了鸡毒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凋亡,线粒体凋亡相关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此外,鸡毒支原体感染造成了线粒体动态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常并破坏了线粒体内外膜的平衡,而鸡毒支原体感染+黄芩苷(450 mg/kg)处理组中,这些线粒体动态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趋于正常对照组,线粒体内外膜的平衡得以恢复。进一步发现,黄芩苷的抗鸡毒支原体作用与Nrf2/HO-1通路的激活及NF-κB通路的抑制相关。[结论]黄芩苷通过恢复线粒体动态变化缓解鸡毒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氧化应激及凋亡,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鸡毒支原体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付信飞,马青松,黎俊[3](2019)在《动态CT增强扫描在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65例)与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肺部CT表现,分析感染组肺部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情况,并比较不同病原菌所致肺部感染的CT表现特征。结果两组在磨玻璃影的CT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肺结实、肺结节、胸膜及胸腔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5例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细菌7株,真菌58株,其中念珠菌占比最大,为53.85%;曲霉菌与念珠菌在CT表现结节个数、结节分型以及肺实变范围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结节范围、胸膜及胸腔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运用动态CT增强扫描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其能早期检出病灶,并鉴别各种菌群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杨晨,牛慧敏[4](2019)在《超声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超声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进行容量负荷试验66例次。根据对补液的反应情况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36例次)和无反应组(30例次)。比较两组患者补液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补液后,有反应组的HR明显低于无反应组及补液前,MAP水平明显高于无反应组及补液前,两组的CVP水平均高于补液前(P<0.05)。补液前,两组患者的△IVC、△VpeakAO及△VpeakB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后,有反应组的△IVC、△VpeakAO及△VpeakBA水平明显低于补液前(P<0.05)。补液后,无反应组的△IVC、△VpeakAO及△VpeakBA水平与补液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后,两组患者的△IVC、△VpeakAO及△VpeakB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可动态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时的容量反应性,可为临床补液治疗提供准确、合理的指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8期)
谷李铭,邓辉雄,王革非[5](2019)在《流感病毒感染下呼吸道微生物群和黏膜免疫微环境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除引发呼吸道病毒感染外,还会引起流感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流感病毒感染后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在儿童中死亡率较高,成为流感患儿的重要高危因素。呼吸道菌群在维持呼吸道稳态的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研究流感病毒感染后,肺部继发性细菌侵袭的重要走廊—气管支气管等下呼吸道菌群在不同感染时期的组成变化。使用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在症状前驱期、急性期、恢复期及痊愈期,分析了下呼吸道菌群的漂移和部分迁徙。正常小鼠下呼吸道含有一个结构相对稳定的微生物菌群,优势菌群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下呼吸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在急性期、恢复期和痊愈期均发生变化,下呼吸道α-变形菌纲优势菌向γ-变形菌纲和放线菌门漂移;极低丰度菌属增多,菌群结构变复杂,物种多样性升高,并且在痊愈期也未恢复,且链球菌属(Streptococcu)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等致病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为继发性细菌感染提供了便利条件。初步筛选出与流感病毒感染时期相关的潜在特征,急性期有嗜盐菌属(Halomonas)、斯瓦尼菌属(Shewanella)和梭菌目(Clostridiales),恢复期有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痊愈期有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转录组检测结果表明,流感感染诱导了细菌感染和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着差异,亦改变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部分代谢产物的变化。流感病毒感染诱导下呼吸道微生物菌群、转录组和代谢组发生改变,可能会使宿主对继发性细菌感染敏感。(本文来源于《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研究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24)
吴兴娇,刘媛[6](2019)在《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动态监测与感染防控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洁净手术室动态空气质量情况、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感染防控措施。方法对我院I、II、III级洁净手术室共426台手术分别于手术过程不同时点(手术切皮时、手术进行30分钟、手术进行60分钟以及切口缝合)进行沉降菌、浮游菌和尘埃粒子数监测。同时,记录手术前系统自净时间、手术中室内活动人员数量、台次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态条件下,沉降菌监测结果均符合要求;动态条件下,尘埃粒子数、浮游菌密度总合格率仅73.24%,II级洁净手术室合格率仅61.54%;经卡方检验,不同年度、不同洁净度级别以及不同条件下的空气质量动态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空气质量总体较差。净化系统自身状况、洁净度级别、手术过程中室内活动人数、手术台次、术前自净时间等因素为影响手术过程动态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动态空气质量,应加强洁净手术室的使用管理和净化系统的专业维护。(本文来源于《医院管理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赵飞,谭爱萍,孔璐璐,刘付翠,邓玉婷[7](2019)在《多子小瓜虫感染后草鱼TLR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草鱼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基因在防御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感染过程中的免疫作用,为有效防控鱼类多子小瓜虫感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多子小瓜虫感染草鱼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在不同时间点(感染后6 h、12 h、1 d、2 d、3 d、5 d和7 d)草鱼部分TLRs基因(TLR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在其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动态变化。【结果】草鱼感染多子小瓜虫后,TLR1、TLR2、TLR9、TLR20和TLR21基因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主要呈上调趋势,TLR4基因在皮肤中主要呈上调表达,在脾脏中则主要呈下调表达;TLR信号通路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的表达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其中,MyD88基因的表达在感染后第1~3 d均呈显着上调趋势(P<0.05,下同),而TRIF基因的表达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点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IRAK4和IRAK1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也主要呈上调趋势,但在脾脏中IRAK4在感染后第1 d和IRAK1在感染后第6 h的表达呈显着下调趋势;IL-1β和TNF-α在绝大多数时间点均显著上调,但IFN的表达基本没有变化。【结论】草鱼TLR信号通路中的部分TLRs基因(TL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下游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均参与防御多子小瓜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在感染早期和中期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袁永霞,余东莲[8](2019)在《外科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对空气质量与细菌动态变化及切口感染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手术室中通过控制手术室环境来预防切口感染成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1])。手术室环境包括人员流动、空气质量、手术设备、人员数量等。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会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大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治疗时间。随着外科手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研究分析手术中人员流动和空气含菌量的关系,来探究人员流动对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骆众星,李萌,蔡华崧,梁朝峰[9](2019)在《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8月于中山一院神经内科/外科经手术或脑脊液细菌学培养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68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类颅内感染性病变的影像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变化情况,比较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颅内感染性病变可因致病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征象,如病毒性感染的发病部位多位于边缘系统(颞叶、岛叶等区域),而结核感染则好发于脑底部(鞍上池等),DWI序列除寄生虫感染外,其他类圆形病原体感染均表现为高/稍高信号,ADC值不同程度减低,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病毒性脑炎、化脓性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及真菌感染的患者ADC值分别为0.571×10~(-3)mm~2/s、0.347×10~(-3)mm~2/s、0.621×10~(-3)mm~2/s、0.578×10~(-3)mm~2/s,较正常脑实质的ADC值0.980×10~(-3)mm~2/s均减低,其中以化脓杆菌感染患者ADC值减低为着(P<0.05);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病毒、化脓性细菌、结核、真菌以及寄生虫感染的诊断符合率均要高于常规MRI序列,但MRI动态扫描在鉴别病毒、化脓性细菌、结核及寄生虫感染方面,优于DWI序列(P<0.05)。结论 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能够显着提高各类颅内感染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且MRI动态扫描在鉴别病毒、化脓性细菌、结核及寄生虫感染方面,要优于DWI序列。(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俞演,古玉,王承东,胡静,杨瑷宁[10](2019)在《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小鼠的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石膏样小孢子菌经皮肤感染小鼠后皮肤损伤组织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分别在第3、7和14天取病变皮肤组织,经PAS染色和HE染色观察孢子定植部位和病理损伤;分别在第3、6和12小时取病变皮肤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受体mRNA的转录表达量;分别在第1、3、7和14天取样,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表达量。结果表明: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小鼠后导致皮下脓肿,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角质层增厚。试验中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TLR-2和TLR-4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细胞因子IL-6、IL-1β、IL-23、 TGF-β、IL-17A、IL-17F和IL-22的转录表达量增加(P<0.01)。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原菌表面模式识别分子而引发免疫反应。本研究表明,机体感染石膏样小孢子菌后,模式识别受体表达显着增加,并通过识别菌体表面模式识别分子从而激活Th17途径,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2、IL-17A和IL-17F,从而发挥抗菌作用。(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感染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鸡毒支原体可以诱发鸡呼吸道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并且该病原体可以逃避机体免疫从而引发慢性感染。前期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具有强大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活性。然而,黄芩苷是否可以预防鸡毒支原体诱导的免疫功能障碍还未可知。本试验从线粒体动态变化方面探究了黄芩苷对鸡毒支原体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一日龄白来航鸡分为4组:(A)正常对照组;(B)鸡毒支原体感染模型组;(C)黄芩苷单独处理组(450mg/kg);(D)鸡毒支原体感染+黄芩苷(450mg/kg)处理组。收集鸡脾脏,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细胞因子;病理切片检测脾脏病变情况;TUNEL法检测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动态相关基因,NF-κB和Nrf2/HO-1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鸡毒支原体感染模型组出现异常的形态变化,包括细胞增生、淋巴细胞耗尽、脾脏红白髓不明显;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显着提高。相较于鸡毒支原体感染模型组,鸡毒支原体感染+黄芩苷(450 mg/kg)处理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显着降低,病理切片结果也显示异常的形态变化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TUNEL结果表明黄芩苷显着降低了鸡毒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凋亡,线粒体凋亡相关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此外,鸡毒支原体感染造成了线粒体动态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常并破坏了线粒体内外膜的平衡,而鸡毒支原体感染+黄芩苷(450 mg/kg)处理组中,这些线粒体动态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趋于正常对照组,线粒体内外膜的平衡得以恢复。进一步发现,黄芩苷的抗鸡毒支原体作用与Nrf2/HO-1通路的激活及NF-κB通路的抑制相关。[结论]黄芩苷通过恢复线粒体动态变化缓解鸡毒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氧化应激及凋亡,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鸡毒支原体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染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马勇,杨建栋,罗涌,谢正勇,罗逸潜.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2].Muhammad,Ishfaq,张薇,吴志勇,王剑,胡婉莹.黄芩苷通过恢复线粒体动态变化缓解鸡毒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氧化应激及凋亡[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3].付信飞,马青松,黎俊.动态CT增强扫描在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
[4].杨晨,牛慧敏.超声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5].谷李铭,邓辉雄,王革非.流感病毒感染下呼吸道微生物群和黏膜免疫微环境的动态变化[C].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研究论坛论文集.2019
[6].吴兴娇,刘媛.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动态监测与感染防控措施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9
[7].赵飞,谭爱萍,孔璐璐,刘付翠,邓玉婷.多子小瓜虫感染后草鱼TLR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动态[J].南方农业学报.2019
[8].袁永霞,余东莲.外科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对空气质量与细菌动态变化及切口感染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
[9].骆众星,李萌,蔡华崧,梁朝峰.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10].俞演,古玉,王承东,胡静,杨瑷宁.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小鼠的Dectin-1、TLR-2和TLR-4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J].畜牧兽医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