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霞(江苏省赣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2100)
【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障碍中一种常见的类型,以持久情感低落、抑郁悲观为特征。一般于产后2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全面地了解产后抑郁症诱发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诱发因素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以情感持续低落为基本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及躯体症状。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国外报道发病率为3.5%~33%,国内为7.3%-37.14%[1]。陈小英和陈友华调查发现抑郁症检出率30.5%[2]。孕产期正确分析可能诱发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早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祛除诱发的相关因素,可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1诱发因素
1.1生物因素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尤其是产后24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病人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病人表现抑郁。而且,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性越大[3]。
1.2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产后抑郁症的心理学基础,产后抑郁症患者有情绪不稳定、对外界反应敏感和性格内向等人格方面的缺陷。不良的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未来人格可能有一定的塑造作用,从而决定了成年后的有些生活遭遇会产生致病性的应激影响。另外,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1.3心理因素心理分析家认为,妇女在孕期和产后均有暂时的心理退化现象,行为变得幼稚,情感脆弱,依赖性强,需人呵护。婴儿出生后,其家庭社会关系发生重大改变,以怀孕时以产妇为中心转变为以婴儿为中心,产妇心理倍感失落的同时,又必须承担母亲的责任,减少了相应的社交活动,减少工作学习及娱乐的时间,其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如在这特殊时期不能顺利进行心理调适,角色转换,可导致产妇的心理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1.4产科因素研究表明,孕期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产妇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负性生活事件包括失业、生病、先兆流产等,是促发抑郁的重要诱因。另有报道显示,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紧张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可致子宫收缩乏力、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导致难产、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使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增加。
1.5社会因素我国的传统习惯是在分娩后要在家中休养1个月,这1个月内脱离的社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如被禁闭一样,这将使产妇产生厌烦、烦躁、易激惹的不良情绪,易诱发产后抑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帮助缺乏,特别是来自丈夫和婆婆的关系不融洽,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农村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对生女孩的产妇来说,心理压力更大,这也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2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因其不确切的病因和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使得干预措施不能单一化,建立采用分阶段、多途径、综合性连续的干预措施[4]。
2.1加强孕产期保健妊娠早期,做好早孕建卡,全面收集孕妇资料,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婚姻关系、本次妊娠的心理状态、有无家族性精神病史及既往病史,评估产妇的社会关系及支持系统。发现问题,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并进行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对孕妇对妊娠分娩知识有更多的了解,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妊娠中、晚期,向产妇讲解与分娩有关的知识,教产妇一些分娩的放松技术,以减轻其对分娩过程的紧张、恐惧心理;分娩期,最好由经历分娩的助产士陪伴,在分娩过程中予以体位、饮食、放松技巧等的指导,如播放音乐、触摸、呼吸训练等,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有效缩短产程,有助于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产后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角色转换。对其丈夫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介绍和谐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对母子健康的重要性,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和身体劳累,加强产妇营养、休息和锻炼,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2.2心理护理对于有不良心理个性的孕妇,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对既往有精神异常病史或抑郁症家族史的孕妇,定期请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观察,指导其充分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和长时间的心理负担;对有焦虑症状、易紧张且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提供更多的帮助,运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心理疗法。研究表明音乐的快慢、强弱、升降能很好地对抑郁症状患者情绪起调节作用[5]。对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观念较严重家庭,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的意义。同时,运用语言交流技巧,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运用暗示、引导、制造温馨气氛等技巧,增进夫妻、婆媳关系,促使家人尤其是丈夫经常关心安抚孕产妇,让孕产妇时刻感到家庭的温暖,消除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2.3做好产后访视工作产妇出院后定期上门访视,提供多方面信息指导,包括产妇饮食、锻炼、婴儿喂养、辅食添加、乳房护理、性生活及避孕方式的选择。加强对产妇心理的关注和指导,及早发现不良个性的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调整。鼓励丈夫或家人多与产妇沟通交流,指导家人努力为产妇营造一个闲适、安静、健康的休养环境[5]。
3讨论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和婴儿的健康,而且会影响到婚姻幸福、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从早孕建卡开始,全面评估孕妇身心健康情况,加强孕期保健和分娩期和产褥期护理健康教育,特别关注高危风险的孕产妇,根据其个体情况及早进行护理干预,消去其诱发因素,则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岚,刘念稚,董国娟.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0,31(4):435.
[2]陈小英,陈友华.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学,2010,11(8):115.
[3]邓满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7,4(25):131-132.
[4]陈静,温岭.产后抑郁症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江西医药,2008,43(3):276.
[5]潘红玲.产后抑郁症的音乐护理干预[J].新医学学刊,2008,5(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