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让政治课贴近学生实际(论文文献综述)
王景艳[1](2021)在《问题式学习(PBL)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教学价值。而要将“综合探究”课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最先起源于西方并风靡全球的问题式学习(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旨在通过创设真实且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以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与“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理念相契合,运用问题式学习开展“综合探究”课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综合探究”课的教学价值。因此探讨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教育实习和调查的基础上对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研究制定出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有效运用的措施,以期为广大一线政治课教师科学运用问题式学习进行“综合探究”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全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概述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等;第二章主要阐述了问题式学习和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相关概念、特征及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运用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等内容;第三章主要分析了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现状,包括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内容;第四章主要提出了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有效运用的措施:落实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责任,统筹准备、实施、评价各阶段安排;第五章为实际教学课例,既是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实际运用与展示,更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
罗秋月[2](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要求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推行,我国对人才的培养也开始更加注重人才思想观念、政治思想性以及政治品质的培养。这就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也要做出改革和创新。议题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议题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在内容主题、问题和教学过程去引导和启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一大进步。然而,国内关于议题教学的应用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大部分高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故无论是教学模式的创新还是针对议题教学的应用实践方面,议题教学都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将研究的方向定位在如何有效设计子议题,利用多种研究方法,不断完善议题教学方法的理论和提升的实践效果,为现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点滴之力。本研究立足于实践教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的子议题设计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策略,以期能够为不断完善议题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效果提供一些参考。引言部分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与不足,为后文的论述做铺垫。首先,先明确了“议题”、“议题教学”,“子议题”,“子议题设计”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根据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遵循高中政治学科讨论问题的角度,将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划分为实证型的子议题、辨析型子议题、措施型子议题三种类型,并且分析了对其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从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子议题设计的理论依据,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子议题设计要遵循的科学性、针对性、思辨性和层次性的原则,让教师在进行议题教学子议题设计时,掌握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高质量的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再次,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子议题设计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课堂观察的方法,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子议题设计的现状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子议题设计的可取之处,发现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子议题设计存在方向不够明确;子议题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子议题设计缺乏思辨性;子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而尝试对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子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是领会议题教学的思想,把握总议题的内涵;二是基于教学内容要求,确定子议题的教学内容;三是根据课程目标题价值,明确子议题设计方向;四是围绕总议题的内在逻辑,制定子议题设计序列方案;五是设计辨析问题,提高子议题设计过程的探究性的子议题优化策略,希望本研究对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效果有帮助,同时也希望能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借鉴。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等原因,某些观点可能有些片面,某些研究成果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会继续探讨。
李菊[3](2021)在《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教学研究》文中提出2019年秋季,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开始在北京、上海等部分省市投入使用,其他省份也陆续跟进。用好这一国家统编、统审、统用的新教材,必须认真领会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效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本文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为指导,在对比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统编版新教材中的“综合探究”进行研究,为高中思政课教师有效开展“综合探究”教学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第一章,在分析和理解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教材的基础上,研究“综合探究”具备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思辨性、实践性等特点。第二章,在分析和理解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如何进行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的教学设计。并提出了以下观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以学生学情为依据,系统整合知识,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规律和学习需要为依据,不断优化议题,进行教学方法设计;以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为依据,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依据,强化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教学评价设计。第三章,在分析和理解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特点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探索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的教学实施方法,并提出了“使用探究任务单、创设探究情境、开展议题式教学、开展辨析式探究、组织项目式社会实践活动”等建议。
朱榴[4](2021)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有72次提及“情境”,可见其非常重视情境创设。高中政治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可以让课本知识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和动态化,利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整体效益。另外,情境创设还利于培育学生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习经历和调查问卷,从实习学校政治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及运用情况入手,总结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进而单独从政治教师的角度提出情境创设的改进策略。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包含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其次,概括这个选题的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再次,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最后,阐明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其包括研究角度创新、研究内容创新。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概述。先概述情境教学、情境创设,进而定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的内涵。然后分别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以此解释新课标重视情境的原因。第三部分,简要介绍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和创设的必要性,旨在为本文的撰写打好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包括:符合新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以及符合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第四部分,主要包括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运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现状分析包括调查基本情况简介与调查结果分析。基于调查问卷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自身的实习经历,总结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存在的问题: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现象、情境素材的时代性不强、情境创设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不当、学生对情境的参与度不足。然后,分别从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四个角度分析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包括:国家应试教育对情境创设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评价制度对情境创设的负面影响、学校环境限制情境创设、政治教师受自身思想认识和能力的制约、学生不够重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第五部分,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单独从政治教师的角度提出情境创设的改进策略。第一,情境创设要加强核心素养培养。政治教师创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应该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第二,情境创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政治教师创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第三,情境创设原则规范化。包括:凸显学生主体原则、引用时事热点原则、呈现趣味情境原则、联系实际生活原则以及以问题为主线原则。第四,创设多样的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情境、思辨情境、故事情境和表演情境等多样化情境。第五,运用多种途径创设情境。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创设情境,以及结合当地资源,创设社会实践活动情境。
程铄茗[5](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所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并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的基本理念—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课堂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阵地,它追求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的有机结合,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对实现课程目标、提升教学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关注活动型课堂构建的价值,提高构建活动型课堂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话题,也是本篇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主体部分由四部分组成,把引言部分排除在外,主体部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相关内容概述。首先是对活动、活动型课堂、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进行概念界定;其次从实践性、现实性、主体性、综合性四方面说明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特点;最后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意义。第二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在对现有研究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分析由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获得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在构建中表现出了活动设计缺乏导向性和时代性、实效性较弱、开展流于形式、活动评价没有起到激励效果等问题,这为活动型课堂的有效构建带来了障碍,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于构建活动型课堂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部分学生缺少参与活动型课堂的意识与能力,以及构建活动型课堂本身难度较大。第三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有效构建的对策。针对现存的问题和原因,本文重点研究了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有效构建的对策:第一,增强教师构建活动型课堂的意识和实践自觉,从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实践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提高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具体从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情境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提高教学主体的组织参与能力,主要从教师要提高组织活动型课堂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参与活动型课堂的能力两方面进行阐述;第四,改进活动型课堂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的完善上提出教师应该在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引领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本研究以期能够对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许文敬[6](2021)在《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重要交流方式,对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对于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随着课程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课堂提问对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一部分,作为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活动的核心部分,能否恰当正确地利用课堂中的提问来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再结合高中政治课内容偏理论,概念较为抽象的特点,需要政治课教师对课堂提问加以更灵活的运用。高中政治是塑造学生思想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即将步入教师职业的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对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课堂提问的相关理论概述。首先对何为问题、何为课堂提问一一进行概述;其次结合高中政治课堂特点阐释课堂提问的原则:提问的明确性、提问的启发性、提问的切入性三方面原则;最后是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论述课堂提问的作用,主要包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更重要的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第二部分: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方式对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出目前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现状以及原因;通过了解高中政治学科实践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显现出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许多实践操作问题,还发现多数教师对课堂提问方式的随意性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课堂提问出现目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课堂提问缺乏正确的认知,传统课堂模式观念影响过多、对新的课程标准缺乏深度理解,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淡薄、自主探究能力弱。第三部分:对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提出优化对策。该部分是通过分析制约课堂提问的因素,分别从提问观念、提问方式、提问内容三方面并附高中政治学科相对应的教材内容加以说服力,发挥学生课堂提问主体地位,针对性地对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提出优化策略。一是透彻理解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师传统课堂模式的观念意识,基于学科特点、突出时代精神,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二是教师在实际组织教学里的提问技巧方式的优化,教师依据启发性原则、切入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对学生循循诱导,准确找到提问的时机切入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三是课堂提问的内容要结合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便于学生对所讲内容更透彻的理解消化,同时增强教师对课堂操控能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教学质量。高中政治课堂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堂,因此教师更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课堂提问加以重视,同时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乌梦迪[7](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研究》文中认为实践表明,生活化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于教学生活化越来越重视,为了使学生能够通俗易懂地理解重难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创新,进而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生活化。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尤其在精神方面的塑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将生活化的作用尽可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将课堂上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以及访谈等方法,并结合本人教育实习的实践经验,试图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使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高效结合,明确其在生活中发挥的隐性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思想政治课带来的积极影响。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第一部分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将课堂、教师、学生有机联系,探讨教学生活化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指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探索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的有效策略。根据前两个部分的了解与分析,明确问题所在,提出相对具体的解决措施。
张家乐[8](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文化生活》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育人的重要学科,承载着培育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让教育回归生活,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倡导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教学,虽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生活化教学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不足,不能合理的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等。本研究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模块作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分析等方法,探究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可行性,通过分析与探究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尝试性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应用策略。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讲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特征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包括对文化生活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通过对通过资料的查阅和研究,结合调查数据和笔者的教学实践经历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虽然已经开始实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理念存在偏差,素材与知识点之间缺乏较强的关联性,教学节奏不易掌控,对生活化教学缺乏准确评价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缺少对生活化教学的确切理解,教学设计缺少合理性,教师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及缺乏科学、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第四部分提出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对策。提出要强化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与认知,重视对教学设计的有效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以及健全教学评价体系等。
黎新秀[9](2020)在《东江文化资源在惠州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层面提出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在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要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有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地制宜地开发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教学,也越来越成为目前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点。本文主要在对东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惠州市高中《文化生活》教学实践,分析东江文化资源运用于高中《文化生活》教学的依据和意义,研究东江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希望以此促进东江地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对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整理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对东江文化资源进行一般性概述,对东江文化和东江文化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东江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有效运用东江文化资源于《文化生活》教学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东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依据与意义,探讨东江文化资源融入《文化生活》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四部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研究东江文化资源在惠州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东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东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五部分,针对调查结果和研究现状,提出东江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原则和策略。并以《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框题教学为示例,展现东江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汪健[10](2020)在《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把高中思想政治课打造成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亲和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是指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使其更具有吸引力、更亲近高中生,让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亲近感的一种力量。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对三所不同类型学校进行调查问卷的基础之上,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构成要素,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不足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提出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对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任课教师缺乏亲近感、学生缺乏喜爱感、教学内容缺乏亲切感、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感、教学环境缺乏渗透感等五个方面,存在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师生日常交流沟通不够,相互缺乏了解;教学内容结合现实不紧,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认可度不高;教学过程交流合作不多,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太少;教学环境民主氛围不浓,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第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关心学生、了解学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第二是要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人格魅力和理论魅力,使教师形象更具感召力;第三是要将教学内容与思政故事、学生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说服力;第四是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加强学法指导,使教学方法更具吸引力;第五是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使教学环境更具感染力。
二、如何让政治课贴近学生实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让政治课贴近学生实际(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式学习(PBL)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问题式学习及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概述 |
一、问题式学习概述 |
(一)问题式学习的含义 |
(二)问题式学习的特点 |
(三)问题式学习的基本流程 |
(四)问题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
二、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概述 |
(一)“综合探究”的内涵 |
(二)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界定 |
(三)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特点 |
(四)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价值 |
三、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运用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
(一)必要性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章 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运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问卷、访谈设计 |
(四)调查实施情况 |
二、取得的成效 |
(一)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
(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帮助 |
(三)学生搭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 |
(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
三、存在的问题 |
(一)“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准备阶段的问题 |
(二)“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实施阶段的问题 |
(三)“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评价阶段的问题 |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校层面的原因 |
(二)教师层面的原因 |
(三)学生层面的原因 |
第四章 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有效运用的措施 |
一、落实各方面责任,筑牢“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基础 |
(一)学校:提供教学保障 |
(二)教师:增强智力支持 |
(三)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
二、统筹各阶段安排,提高“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实效 |
(一)准备阶段:充分准备,合理规划 |
(二)实施阶段:精准实施,有序推进 |
(三)评价阶段:科学评价,以评促教 |
第五章 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实例——以《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为例 |
一、“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准备阶段 |
(一)教学前期分析 |
(二)教师课前准备 |
(三)学生课前准备 |
二、“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实施阶段 |
(一)导入 |
(二)讲授 |
(三)小结 |
三、“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评价阶段 |
(一)学生自评 |
(二)组内互评 |
(二)教师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运用的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运用的现状访谈调查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选题缘由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访谈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观察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概述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的相关概念界定 |
1.议题 |
2.子议题 |
3.议题教学 |
4.子议题设计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的类型 |
1.实证型的子议题 |
2.辨析型子议题 |
3.措施型子议题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的意义 |
1.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 |
2.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3.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的依据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的理论依据 |
1.进步主义教育理论 |
2.最近发展区理论 |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的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
2.针对性原则 |
3.思辨性原则 |
4.层次性原则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的现状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1.调查方案 |
2.调查结果分析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
1.子议题的方向不够明确 |
2.子议题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
3.子议题设计缺乏思辨性 |
4.子议题设计缺乏逻辑层次性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存在问题的成因 |
1.教师缺乏议题教学理论支撑和能力 |
2.高考的指挥棒制约子议题设计的导向 |
3.思想政治教师对子议题设计的内涵认识不够充分 |
4.思想政治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了解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子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 |
(一)领会议题教学的思想,把握总议题的内涵 |
(二)基于内容要求,确定子议题的教学内容 |
(三)根据课程目标,明确子议题设计方向 |
(四)围绕议题内在逻辑,制定子议题设计序列方案 |
(五)设计辨析问题,提高子议题设计过程的探究性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的特点 |
一、综合性 |
二、思想性 |
三、开放性 |
四、思辨性 |
五、实践性 |
第二章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的教学设计 |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
二、基于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设计 |
三、遵循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设计 |
四、凸显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设计 |
五、强化学生综合表现的教学评价设计 |
第三章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的教学实施 |
一、运用探究任务单 |
二、优化探究情境 |
三、使用议题式教学 |
四、开展辨析式探究 |
五、组织项目式实践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1.研究角度创新 |
2.研究内容创新 |
一、相关理论概述 |
(一)情境教学 |
(二)情境创设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主要变化 |
1.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变化 |
2.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 |
3.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更新 |
4.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 |
5.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变化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
1.符合新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 |
2.符合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 |
3.符合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运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运用现状分析 |
1.调查基本情况简介 |
2.调查结果分析 |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
1.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现象 |
2.情境素材的时代性不强 |
3.情境创设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 |
4.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不当 |
5.学生对情境的参与度不足 |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国家应试教育对情境创设的负面影响 |
2.学校教育评价制度对情境创设的负面影响 |
3.学校环境限制情境创设 |
4.部分政治教师受自身思想认识和能力的制约 |
5.学生不够重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
四、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创设情境的改进策略 |
(一)情境创设要加强核心素养培养 |
1.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
2.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
4.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
(二)情境创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
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
2.尊重学生的个性 |
3.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三)情境创设原则规范化 |
1.凸显学生主体原则 |
2.引用时事热点原则 |
3.呈现趣味情境原则 |
4.联系实际生活原则 |
5.以问题为主线原则 |
(四)创设多样的情境 |
1.创设生活情境 |
2.创设探究情境 |
3.创设思辨情境 |
4.创设故事情境 |
5.创设表演情境 |
(五)运用多种途径创设情境 |
1.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
2.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创设情境 |
3.结合当地资源,创设社会实践活动情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5)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重点难点 |
2.创新点 |
一、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相关内容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活动 |
2.活动型课堂 |
3.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 |
(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特点 |
1.实践性 |
2.现实性 |
3.主体性 |
4.综合性 |
(三)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意义 |
1.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 |
2.有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性 |
3.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
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
1.活动设计缺乏导向型和时代性 |
2.活动型课堂的实效性较弱 |
3.活动型课堂的开展流于形式 |
4.活动型课堂的评价没有起到激励效果 |
(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部分教师缺少构建活动型课堂的意识 |
2.部分教师缺乏构建活动型课堂的素养 |
3.部分学生缺少参与活动型课堂的意识与能力 |
4.构建活动型课堂本身难度较大 |
三、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有效构建的对策 |
(一)增强教师构建活动型课堂的意识和实践自觉 |
1.更新理念,认识构建活动型课堂的意义 |
2.学习理论,夯实构建活动型课堂的基础 |
3.加强实践,锻炼实施活动型课堂的能力 |
(二)提高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 |
1.明确活动设计目的 |
2.精心选择活动形式 |
3.整合资源确定内容 |
4.创新活动情境设置 |
(三)提高教学主体的组织参与能力 |
1.提高教师组织活动型课堂的能力 |
2.提高学生参与活动型课堂的能力 |
(四)改进活动型课堂的教学评价 |
1.把握评价原则 |
2.多种评价方式并用 |
3.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6)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重点与难点 |
2.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的内涵、原则及作用 |
(一)问题与课堂提问的内涵 |
1.问题的定义 |
2.课堂提问的定义 |
(二)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的原则 |
1.明确性原则 |
2.切入性原则 |
3.启发性原则 |
(三)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的作用 |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
2.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 |
3.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 |
二、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一)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 |
1.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 |
2.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学生参与情况的调查 |
(二)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
1.课堂提问准备不充分 |
2.课堂提问方式固定化 |
3.课堂提问模式泛化 |
4.课堂提问学生参与度不高 |
(三)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 |
1.传统课堂教学观念对课堂提问的制约 |
2.教师提问方式对课堂提问的制约 |
3.学生活跃度对课堂提问的制约 |
三、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的优化对策 |
(一)课堂提问观念的优化 |
1.转变传统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
2.灵活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
3.基于学科特点,突出时代精神 |
(二)课堂提问方式的优化 |
1.循循诱导,启发式提问 |
2.由静到动,讨论式提问 |
3.由点到面,发散式提问 |
(三)课堂提问内容的优化 |
1.课堂提问基于核心素养,提高质量 |
2.课堂提问应具有层次性,突出重点 |
3.课堂提问贴近学生实际,赋予生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依据 |
1. 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
2. 肩负高中生全面发展使命 |
3.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方法 |
1. 案例分析法 |
2. 文献检索法 |
3. 访谈研究法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相关论述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内涵 |
1. 生活化 |
2. 教学生活化 |
3.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
1.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 |
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3. 有利于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
1. 弱化师生“双主体”作用 |
2. 教学内容情境空洞 |
3. 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
4. 学校对生活化环境创设不佳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
1. 过度追赶课改趋势,脱离教学生活化 |
2. 教学内容不能实时更新,具有滞后性 |
3. 教师对生活化认识不足,观念浅薄 |
4.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管理未落到实处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的有效策略 |
(一) 倡导师生树立实践观,顺应教学生活化潮流 |
1. 加强师生合作探究 |
2. 真实资料与研究学习相结合 |
3. 加强实践学习活动 |
(二) 增强课堂教学精确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
1. 授新课 |
2. 讨论课 |
3. 复习课 |
(三) 构建多元考核机制,营造教学生活化氛围 |
1.考核教师 |
2. 考核学生 |
(四) 完善学期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生活化 |
1. 认真研读教材 |
2. 丰富学情分析 |
3. 补充课程资源 |
(五) 学校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教学生活化有效实施 |
1. 加强图书阅读的量化 |
2. 形成完备的组织系统 |
3. 鼓励教师参加校本培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文化生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1.研究特色 |
2.创新之处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综述 |
(一)生活化教学核心概念界定 |
1.生活化教学 |
2.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
(二)生活化教学的特征 |
1.生活性 |
2.发展性 |
3.体验性 |
4.开放性 |
(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
2.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
3.增强学生的个性化 |
4.提升教学实效性 |
5.充分落实德智教育 |
二、《文化生活》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
(一)现状调查 |
1.问卷设计思路 |
2.调查对象的选取 |
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存在的问题 |
1.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
2.素材与知识点之间缺乏较强的关联性 |
3.教学节奏不易掌控 |
4.缺乏对生活化教学的准确评价 |
(三)原因分析 |
1.教师自身缺少对生活化教学的确切理解 |
2.教学设计缺少合理性 |
3.教师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4.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
三、《文化生活》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
(一)强化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与认知 |
1.结合新课标内容理解生活化教学 |
2.坚定生活化教学信念 |
3.充分信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
(二)重视对教学设计的有效完善 |
1.有效研读教学材料 |
2.关注热点内容 |
3.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
4.生活化素材的科学运用 |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 |
1.课前充分准备 |
2.科学组织教学活动 |
3.有效落实教学反思 |
4.注重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
(四)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
1.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
2.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东江文化资源在惠州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东江文化资源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东江文化 |
(二)东江文化资源 |
二、东江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 |
(一)东江革命历史文化 |
(二)东坡寓惠文化 |
(三)东江惠州民俗文化 |
(四)东樵宗教文化 |
(五)东江饮食文化 |
(六)东江旅游文化 |
第二章 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东江文化资源的依据和意义 |
一、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东江文化资源的依据 |
(一)理论依据 |
(二)现实依据 |
二、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东江文化资源的意义 |
(一)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二)激发学生爱乡爱国热情,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
(四)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
第三章 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东江文化资源运用现状及分析 |
一、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东江文化资源运用情况调查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
二、东江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对东江文化认识程度低 |
(二)教师对东江文化资源掌握程度低 |
(三)东江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程度低 |
(四)学校对东江文化资源开发运用支持力度低 |
三、东江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学习意愿不强,缺乏学习主动性 |
(二)教师主体意识不强,缺乏研究性学习 |
(三)东江文化资源多而散,缺乏有机整合 |
(四)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
第四章 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东江文化资源的运用策略探究 |
一、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东江文化资源的运用原则 |
(一)适宜性原则 |
(二)地域性原则 |
(三)适度性原则 |
(四)生活化原则 |
二、东江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一)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发东江文化资源 |
(二)结合教学目标,精准链接东江文化资源 |
(三)贯穿教学过程,有效运用东江文化资源 |
三、东江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教学设计示例——《文化创新的途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亲和力 |
2.1.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 |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构成要素 |
2.2.1 任课教师亲和力 |
2.2.2 听课学生亲和力 |
2.2.3 教学内容亲和力 |
2.2.4 教学方法亲和力 |
2.2.5 教学环境亲和力 |
第3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1 调查情况 |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任课教师缺乏亲近感 |
3.2.2 听课学生缺乏喜爱感 |
3.2.3 教学内容缺乏亲切感 |
3.2.4 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感 |
3.2.5 教学环境缺乏渗透感 |
3.3 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1 师生日常沟通了解不够 |
3.3.2 教学内容结合现实不紧 |
3.3.3 教学过程交流合作不多 |
3.3.4 教学环境民主氛围不浓 |
第4章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措施 |
4.1 树立更加牢固的“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
4.1.1 关注学生心理 |
4.1.2 了解学生需求 |
4.1.3 注重因材施教 |
4.2 打造更具感召力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形象 |
4.2.1 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 |
4.2.2 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
4.2.3 提高教师的理论魅力 |
4.3 充实更具说服力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
4.3.1 教学内容与思政故事相结合 |
4.3.2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
4.3.3 教学内容与时代特点相结合 |
4.4 运用更具吸引力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
4.4.1 以讲授法为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
4.4.2 运用信息化网络拓展教学载体 |
4.4.3 加强学法指导促进教法与学法统一 |
4.5 建设更具感染力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环境 |
4.5.1 创设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环境 |
4.5.2 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
4.5.3 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附录 B: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如何让政治课贴近学生实际(论文参考文献)
- [1]问题式学习(PBL)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研究[D]. 王景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中子议题设计策略研究[D]. 罗秋月.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教学研究[D]. 李菊.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D]. 朱榴.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5]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程铄茗.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高中政治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D]. 许文敬.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研究[D]. 乌梦迪.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8]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文化生活》为例[D]. 张家乐.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9]东江文化资源在惠州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黎新秀.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对策研究[D]. 汪健.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