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影响职业教育质量,而职业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对职业教育政策分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目的是针对目前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施中的现实问题、政策效果及原因进行分析,找到促进得职业教育政策因势利导从而推动教育公平中的实现的途径。最后对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着重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政策;教育公平
一、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可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起点公平是指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均有开始学习的机会;过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观两方面以平等为基础的方式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结果公平指教育质量平等。此文中的“公平”为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职业教育政策即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公平的推动力,所以从结果推导过程,更能保证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实用性。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保障公平的实现,教育是需要政府主导并提供政策保障的生活必需品之一。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比较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共同承担着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任务。从社会分工角度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提供何种人才、采取何种培养方式、服务社会的哪些方面上有很大不同。
首先,从提供人才方面来说职业教育培养与一线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人才,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高级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而普通教育则注重于培养通识人才;其次,在培养方式上,职业教育更注重于实践操作而普通教育着重于理论培养;最后,从服务社会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毕业后可直接参与社会生产,普通教育多为升学考虑。
其次,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多元化,职业教育开展课程种类较多可满足各类学生或者各类爱好的学生的需求,例如:美术、音乐、体育、园林等,普通教育则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
三、限制职业教育公平的因素
从目前我国国内情况来看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大有存在。首先,从社会认可程度来看,公众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不如普通教育,这是政府相关部门过去不重视职业教育所造成的后果;其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以学习一定的社会技能为目标,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是以理论教育为主,没有或者缺少实践培训,多数学校以考试通过为目的造成了“考什么教什么”的实践课;第三,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及政策支持;第四,目前的职业教育的纵向升学体系还没有得到相关保障。以上几方面使得职业教育与教育系统之间的沟通不能完全实现。
四、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分析
为促进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地位公平,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应政策。职业教育政策作为政府的一种垄断性资源,它的文本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意志的方向以及控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度。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着重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②这是继“2009年1月2日教育部公布2009年教育工作要点,把发展职业教育列为2009年教育工作的要点。”之后的又一次将职业教育推向高潮。
依据十九大指示,我国出台了“产教结合”、“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职教扶贫”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职业教育发挥其特色优势,来提高职教质量保障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一)“双师型”职业教育政策。教师是培养人才的推动力量,也是发展教育的中坚力量。职业教育所需要的教师既需要理论教师来指导理论也需要实践教师来指导实践。1995年,国家教委在《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双职称制度,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大致有“双职称”说、“双证书”说、“双能力”说、“双层次”说、“双融合”说、“叠加”说、“特定”说等多种阐释。②但比较一致认同的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兼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卓越的专业实践能力,这是“双师型”教师应有的共同表征,而且“双师型”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具有内在的融合性与统一性,③总结来说“双师型”教师需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虽然“双师型”教师政策受到理论界和政策界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也下达了相关文件,但是在政策推行过程中的瓶颈,使得“双师型”政策并未能良好的在职业学校中实行。据访谈三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别为:丰宁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山南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丰宁职业教育中心,其中只有山南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中有唐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校任教,其他两所学校均未涉及。
政策执行具有多维度复杂性和差异和成性。因为政策执行本身是将教育政策细化分解在执行的过程,且执行中需要多种资源共同协调完成,所以具有多维复杂性。另外,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要涉及到多方利益,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博弈最终达成中和,在此过程中政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使得政策实施效果与预期存在着差距,这也是目前“双师型”教育政策不能达到效果的原因之一。
(二)“产教结合”政策。“产教结合”是职业学校进行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④产教结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与所设专业相关的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在对三所学校进行调研时,发现三所学校均无校办产业。
“产教结合”模式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途径之一,如发展成熟不仅能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但校办企业只有到达成熟期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和优势,在发展和成长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且资金大多为政府投入,实现“产教结合”模式的基础条件还未形成。
(三)“校企合作”政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另一推动政策,因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大有不同,所以职业教育需与社会企业挂钩才能推动其发展,同时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员工达到“双赢”。“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区域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的一种以合作为基础,以共赢为目标,相互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其含义包括共同规划、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6项内容。⑤在对丰宁职业教育中心毕业生处了解到的信息显示,普遍存在着就业率高对口率低的现象,一部分毕业生到相应的企业工作,但是工资低,升迁机会有限。在对山南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访谈中了解到,该学校有与两家企业进行联合的、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方式,毕业生在职校毕业后与企业签订合同,到企业做合同工,工资水平与当地的公务员工资相比偏低。
总的来说,“校企融合”政策的效果也未能达到其预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运行属于市场机制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而职业学校属于政府领域,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所以融合过程滞后;第二,没有相关法律来保证,自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下属没有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支撑,虽常有政策颁布,但缺乏强有力的保障体系;第三,基于XY理论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机制并未完全成熟且企业并未发展到以实现社会责任感为己任。
五、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
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是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只有保证了职业教育质量,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在1996年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第五条规定:“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所以,政府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保证公民权利的良好实施是责任也是义务,也是《职业教育法》依法实施的有效途径。为保证受教育权的顺利实施,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等相关机构应该从职教内外同时推动,外创造良好的生存生长条件,因势利导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将“输血”转型为“造血”。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自主探索才是可促进我国职教的发展。
(一)他山之石。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发展中,工业强国—德国在职业教育政策中多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且成果有目共睹。“双元制”职业教育即在职业学校中不仅重视学生们的理论学习同时注重实践学习。以此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培养其技能水平也能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扩大其劳动年限,从而保证其就业能力。以国际标准衡量,双元制职业教育属于一种迄今只在少数几个国家达到较高发展水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形式。⑥德国工业的强大竞争力和创新力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所拥有的能力支撑着,这些能力一方面便是从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产生的。
从本次调研的三所职业学校中了解到,三所学校中有两所学校都是以升学为目的,且三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中理论课较多,实践课也实行“考什么教什么”模式,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所以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职业教育体系中还应该做些细分,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第一,培养毕业即可工作的毕业生;第二,培养以升学为目的的毕业生,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两种模式下,分别设置不同课程,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达到不仅注重理论课程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条件下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乐彼之园。目前我国也在多方探索职业教育的改革之路,寻求更适合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教育方式。我国的职业教育政策应该着重推动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第一,搭建多方共享平台,注重“产教结合”的适用范围促进质量公平。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搭建多方合作平台,助力大学生双创教育和就业工作。”所创立的“互联网+会计工厂”的实训平台,学校以培养现代会计行业创新创业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与用友、税友、江苏省商业会计学会等联合,引进会计岗位分级能力培养标准,创新了会计技术与服务模式,形成了利益相关者共管共享的运行机制。⑦同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来保障该项机制的有效运行。此种的“共建共享平台”模式即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发展机遇也为职教学生的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该种模式践行了“产教结合”的政策,但注意了其适用范围运用到了基础技术范围领域,取得可喜成绩。
第二,推动职业教育学校发挥其培训优势,促进功能实现,保障质量公平。促进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本科生为实训对象,帮助本科生从理论学习到工作时间的转化。截止到2017年4月,实训学院已成功开办了24期培训,与全国58所本科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智全国百所高校的6000名本科后学生参加实训。⑧不仅发挥了职业教育的培训优势还加强了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的联系,保证质量公平。
第三,注重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使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们减少后顾之忧。经过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毕业生访谈了解到,除家庭条件或者自身条件不允许其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同学外,其余同学考虑到职业教育质量不到位影响就业,继续教育衔接不上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第四,广开门路以吸引社会人员,保障受教育权利的公平。
第五,在贫困地区开设职业教育学校,促进实现地区间教育公平。提高职教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的实现。
六、平衡各类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的提高必须有强有力的一线技术人才作为保证。这也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力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迫在眉睫,职业教育政策的有效制定和保证实施也应该受到教育体系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公平,必须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制定相应政策。横向方面,要同时注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使得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受到同等的重视,不可“重普教轻职教”亦不可“重职教轻普教”,促进两者在同等基础上专攻术业。在纵向方面,首先要保证两者接受更高等教育的权利的平等;再次,保证两者在就业机会选择中的平等。在进行教育政策制定前,要多方面调研和思考,确保教育政策的适应发展。在执行教育政策过程中,适应当的调整政策以适应当地发展需要,并及时反馈给上级在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在教育政策实施后及时反馈情况且出台相应的法律或制度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石学云,祁占勇.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走向分析——1995~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4):5-11.
[2]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报告[EB/OL].(2017-10-18)[2018-02-22].http://www.xuecan.net/19/17471.html
[3][4]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92-95.
[5]叶鉴铭.校企共赢我们在路上——校企共同体实践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社,2012:7.
[6]菲利克斯•劳耐尔.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2):68-71.
[7]王晓红陈志刚涂荣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产教深度容和破解会计专业“真账”难题[N].中国教育报,2017-12-26(8).
[8]缪涛江.高职培训让本科生有学历更有能力——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立足高新区实训学院彰显高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7-12-26(2).
作者简介
安欣(1993),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