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类芽孢杆菌论文-崔团团

胶质类芽孢杆菌论文-崔团团

导读:本文包含了胶质类芽孢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金属,间作,胶质类芽孢杆菌,根系分隔

胶质类芽孢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崔团团[1](2019)在《豆科和禾本科间作体系中接种胶质类芽孢杆菌对植物重金属吸收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进入到土壤中的重金属越来越多,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能够给植物造成严重的威胁,破坏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作物减产和粮食减收。土壤中的重金属还能够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转移到人体内,给人类的生存健康带来危害,因此,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铅锌矿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禾本科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间作体系,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接种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 ACCC10013)和种间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植物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特性的影响。探讨了间作-接菌修复体系下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机制;揭示了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植物重金属吸收特性的影响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重金属胁迫下,间作能够改善苜蓿和黑麦草的生长发育,增加株高、根长、生物量,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强植物对氮素的吸收,间作基础上接种胶质类芽孢杆菌能够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在中度污染条件下,间作能够使苜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显着增加29%和33%,接菌后使得间作体系下的苜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显着增加了44%和38%。极度污染土壤上的植物受到重金属的抑制作用要显着大于种植在中度污染条件下的。间作能够显着降低苜蓿和黑麦草体内Pb和Cd的含量,在中度污染条件下间作处理对植物体内Pb和Cd的吸收的抑制效果要大于在极度污染条件下的。在中度污染条件下,间作处理使得苜蓿和黑麦草地上部的Pb含量分别显着下降了31%和22%,间作处理使得苜蓿和黑麦草地上部的Cd含量分别下降了33%和10%。苜蓿和黑麦草体内Pb和Cd的含量均是在间作-接菌修复处理下降到了最低值。种植在极度污染条件下的植物体内Pb、Cd的含量和提取量均要显着高于中度污染条件下的。2、在中度污染条件下,间作能够显着地降低苜蓿体内的氧化损伤,使得苜蓿地上部、地下部的O._2~-和H_2O_2含量分别显着下降了22%、17%和29%、24%。在极度污染条件下,间作基础上接菌能够降低苜蓿和黑麦草的氧化损伤,接菌后使得间作体系下的苜蓿和黑麦草地上部的MDA含量分别显着下降了25%和16%。苜蓿和黑麦草体内的氧化损伤均是在间作-接菌修复处理下达到最低值。在中度污染条件下,间作能够显着增加苜蓿和黑麦草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并且是在间作基础上接菌后达到了最大值。3、随着根系阻隔效应的加剧,苜蓿和黑麦草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与不分隔相比,滤网分隔使得苜蓿和黑麦草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显着下降了36%和28%。根系阻隔效应的加剧抑制了苜蓿和黑麦草叶绿素的合成和地下部氮素的吸收,滤网分隔处理使得苜蓿和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显着下降了18%和18%,与滤膜分隔相比,完全分隔使得苜蓿和黑麦草叶绿素的含量分别显着下降了16%和19%,滤网分隔处理使得苜蓿和黑麦草地下部的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23%和16%。4、随着植物种间根系阻隔效应的加剧,苜蓿和黑麦草体内Pb和Cd的含量呈增加趋势。与不分隔相比,完全分隔使得苜蓿地上部的Pb和Cd的含量分别显着增加了32%和77%。苜蓿和黑麦草体内的氧化胁迫随着根系阻隔效应的加剧而增加。苜蓿和黑麦草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也是随着根系阻隔效应的增加而降低,植物体内的SOD、POD、CAT均是随着根系阻隔效应的加剧而降低的。间作条件下植物的根系组成成分中,土壤溶液是改变黑麦草重金属吸收特性的主要因子。(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海龙,连宾[2](2019)在《胶质类芽孢杆菌应对过量金离子成矿解毒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球上,高氧化态重金属普遍存在,并对环境尤其是土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微生物作为土壤组成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因子,对土壤肥力和环境的影响极为重要。一旦微生物遭到高氧化态重金属的攻击,其自身可以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对重金属离子实施氧化-还原和迁移转化,使高价有毒金属离子转变为零价态,从而实现对高氧化态重金属离子的解毒以便其正常的生存。微生物在应对重金属的解毒过程中,其游离性的胞外聚合物(loose extracellular(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杨德臣,王慧[3](2018)在《胶质类芽孢杆菌、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籽粒养分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山东省郯城县农业局试验基地以大豆为供试作物,设置不同菌剂(胶质类芽孢杆菌、根瘤菌)处理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不同菌剂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籽粒养分含量等方面的影响,为大豆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30期)

马鸣超,刘丽,姜昕,关大伟,李俊[4](2015)在《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作为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菌种,凭借其良好的解钾溶磷促生效果及共生固氮功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目前对其单一菌种促生或固氮效果及机理已有较多报道。本研究旨在开展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研究,评价其接种效果,并对作用机理初探,为开发功能复合型微生物菌剂,丰富微生物肥料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田间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邱家店科研基地进行。设T1(空白对照),T2(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单接种),T3(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单接种),T4(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和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复合接种)和T5(常规施肥)5个处理,4次重复。分析大豆播种前(0 d)、花荚期(50 d)、鼓粒期(80 d)和成熟期(110 d)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接种胶质类芽孢杆菌和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均能提高单株籽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其中以复合接种处理效果最优,分别高于对照处理12.8%、9.3%和41.0%,且差异显着;该处理下,大豆茎叶和籽粒的氮、磷、钾含量都具有较高水平,特别是籽粒钾、茎叶氮和茎叶磷,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7%、9.3%和38.5%,复合接种能显着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在土壤肥力方面,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根瘤菌和化学肥料对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以复合接种效果最佳,成熟期各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43.7%、8.5%和15.5%;相对于化学肥料,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对土壤肥力提高效果更有持久性且对土壤p H影响更小,其中复合接种能显着改善土壤肥力。除此之外,复合接种还能够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微生物总量,尤其是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抑制真菌增长,有利于土壤实现由"真菌型"向"细菌型"的良性转变。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p H和速效钾是引起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结论】胶质类芽孢杆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不仅能够改善大豆品质、增加产量,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施肥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8期)

王庆峰[5](2015)在《胶质类芽孢杆菌胞外多糖调节及相关基因的转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因其具有多功能、强抗逆等特点而成为微生物肥料的首选菌种。但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肥厚的胞外多糖,消耗大量营养,并形成菌胶团,限制了菌体繁殖空间,降低了发酵密度,制约其生产应用。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实验室筛选获得的优良菌株P.mucilaginous 3016为研究对象,进行产生胞外多糖影响因素研究,确定多糖形成的主控因子,借助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初级种子培养基,延缓该菌胞外多糖产生时间,减少胞外多糖产生量,提高其菌体密度与后续发酵效率;进一步在设置产多糖量显着差异的2种典型诱导条件下,利用RNA-Seq技术进行该菌株的转录表达谱分析。研究结果对揭示胶质类芽孢杆菌生成多糖的机制和调控途径、提高菌含量和发酵效率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取得了如下3方面的结果:1.优化了胶质类芽孢杆菌初级种子培养基,减少了胞外多糖的产生,提高了菌生长密度。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适合菌体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利用PB(Plackett--Burman)设计评价了9个试验因素对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产胞外多糖影响的显着性,确定麦芽糖和MgSO4·7H2O对胶质类芽孢杆菌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降低胞外多糖产生量、增加菌体发酵密度的最优培养条件,即:麦芽糖2.5g/L,胰蛋白胨1.0g/L,MgSO4·7H2O 0.73g/L,K2HPO4·3H2O 0.4g/L,NaCl 0.06 g/L,FeCl3 0.6mg/L,水杨酸10mg/L,CaCO3 1.0g/L。使用该优化培养基,可将菌体多糖含量降低至0.0302 mg/mL,初级种子液有效菌含量达到4.12×108 cfu/ml,较优化前提高了近10倍。2.分析了P.mucilaginous 3016在多糖产生差异显着的培养条件下的转录表达差异。在多糖产生差异显着的2个培养条件下,利用RNA-Seq技术进行的菌株3016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无氮优化培养基(9hN-)诱导条件下测得的高质量序列为13,632,780条,高质量的碱基达1,213,558,873 bp;优化培养基(9hN+)诱导条件下测得的高质量序列为10,007,128条,高质量的碱基达90,4993,481 bp;基因显着性表达差异(9hN-vs 9hN+)分析表明,共有1580个基因的差异表达水平达到显着,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084条,下调表达的基因共有496条;上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GO功能分类中的生物过程(包括生物调节、细胞过程、细胞定位、代谢过程、生物过程调节等)、细胞组分(细胞、细胞膜以及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功能(结合蛋白和催化活性)等生命过程。3.进行了P.mucilaginous 3016胞外多糖形成相关基因的转录分析。在9hN-诱导条件下,糖酵解途径中的前两个关键酶都上调表达,而丙酮酸激酶下调表达,而在糖异生途径中第一个酶和第二个酶都上调表达,其他两个酶表达差异不显着,暗示在糖异生和糖酵解途径中很可能生成共同的中间产物——磷酸果糖,它是合成核苷酸糖的主要底物。在氨基糖和核苷酸糖途径中发现了显着上调的基因pgm和glgC,证明在胞外多糖形成时需要活化核苷酸糖;糖基转移酶基因显着上调,表明该酶在细菌胞外多糖的合成过程中极其重要;具有转运和调节胞外多糖形成的基因lip、galE和其他胞外多糖形成相关的基因cps也上调表达;与氮代谢相关的glnA编码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在2种典型培养条件下表达差异显着,说明这些基因与胞外多糖形成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05-01)

马鸣超,姜昕,李力,李俊[6](2014)在《胶质类芽孢杆菌功能及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因其具有多功能、强抗逆等特点而成为微生物肥料的首选菌种,它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提高土壤速效钾与速效磷含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多方面的效应,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首次从P.mucilaginosus的系统发育地位及快速检测技术、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拓宽对该细菌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的认识,推动其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李馨园,王守义,王淑荣,袁明,韩冬伟[7](2014)在《根瘤菌配施胶质类芽孢杆菌对大豆叶绿素荧光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根瘤菌和胶质类芽孢杆菌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黑龙江西部干旱地区大豆开花期荧光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菌剂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产量,其中根瘤菌和胶质类芽孢杆菌各施用150 mL·hm-2为最优处理,与对照相比,该处理叶绿素含量显着变化,Chla增加68.12%,Chlb增加87.51%,Chla/b比值降低10.32%;Fv/Fm和Fv/Fo值分别比对照提高1.82%和7.59%,qN值低于对照6.25%;蛋脂总量较对照增加4.01%,产量高于对照19.10%,与其他处理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卢景江[8](2014)在《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抗逆比较基因组及氮饥饿的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质类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尤其在贫瘠土壤中分布较多。该菌可分解不溶性矿物,释放钾、磷等土壤元素,并具有絮凝、固氮等功能,使其广泛利用于农业生产、污水处理等领域。研究该菌适应贫瘠、废水等胁迫环境的机制对进一步拓展的应用领域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及氮饥饿条件下的转录组分析对KNP414菌株抗逆性相关基因进行初步研究,以阐明KNP414菌株在氮营养匮乏条件下的应激反应及其适应机制。首先,将KNP414菌株的基因组与另外4株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Y412MC10、Paenibacillus sp. JDR-2、Paenibacillus polymyxa E681、Paenibacilluspolymyxa SC2)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该菌的基因组具有胞外多糖合成、芽孢形成、氮代谢应激等多种抗逆性相关基因。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菌株KNP414的基因组中存在胞外多糖合成所需的成套基因:单糖合成及其活化、糖基转移酶和多糖转运蛋白基因等。这些基因所涉及的单糖包括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果糖;活化的核苷酸单糖包括GDP--D-甘露糖、GDP-β-L-半乳糖、dTDP-L-鼠李糖、ADP-葡萄糖、dTDP-D-葡萄糖、GDP-果糖;编码糖基转移酶的基因有44个,这些基因大部分处于3个基因簇中,其中基因簇I所含基因最多,包括10个编码糖基转移酶的基因、4个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和5个编码核苷酸糖合成酶的基因;编码多糖转运蛋白的基因有178个,这些转运蛋白参与麦芽糖、麦芽叁糖、半乳糖寡糖、棉子糖、阿拉伯糖、乳糖、蔗糖、甲基葡萄糖醛低聚木糖等寡糖的转运。另外,KNP414菌株的基因组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和木糖合成基因,但存在甲基葡萄糖醛低聚木糖转运和水解蛋白基因簇,这些基因可能为多糖合成过中木糖单元的供应提供条件。芽孢是芽孢杆菌适应逆境胁迫的常用方式。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KNP414菌株的基因组中拥有典型的芽孢形成调控与结构基因,其中5个主要的调控基因为spo0A、sigE、sigF、sigK、sigG。氮代谢应激相关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KNP414菌株拥有两条氨同化途径,一条为谷氨酰胺合酶途径,该途径将氨同化为谷氨酰胺;另一条为谷氨酸脱氢酶途径,该途径将氨同化为谷氨酸。与其它4个类芽孢杆菌菌株相比,KNP414菌株拥有两个独特的氨基酸代谢途径:其一为组氨酸降解途径,将组氨酸降解为谷氨酸;其二为天冬酰胺合成途径,将天冬氨酸转化为天冬酰胺。另外,在KNP414菌株的基因组内没有发现典型的固氮酶基因,但发现与固氮相关的基因nifU,该基因位于一个Fe-S簇转移相关的基因簇中。其次,研究了KNP414菌株在氮饥饿状态下的表型及转录组学分析。表型分析表明,氮饥饿条件下,KNP414菌株在培养3h后即开始形成荚膜,11h后即形成芽孢并且荚膜形成相对稳定,并有较多的芽孢形成,为此进一步分析11h的转录组。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KNP414菌株的基因组中有多个与多糖合成、芽孢形成、氮代谢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着变化。对19个显着变化的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准确可靠。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氮饥饿条件下,果糖-6-磷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着上调,果糖-6-磷酸可转化为多种核苷酸单糖;但其它单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未见显着提高。同时,多种核苷酸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着上调,包括dTDP-L-鼠李糖、ADP-葡萄糖、dTDP-D-葡萄糖、GDP-β-L-半乳糖、GDP--D-甘露糖等。另外,糖基转移酶基因簇I中大部分基因显着上调,该基因簇主要编码多糖转运蛋白基因和核苷酸糖合成酶基因。芽孢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氮饥饿条件下,与芽孢合成相关的调控基因显着上调表达,这些基因编码控蛋白Spo0A、 E、 F、 K、 G,进而调控大量芽孢结构基因的表达,最终形成芽孢。氮代谢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氮饥饿条件下,多肽ABC转运系统相关基因、尿素分解代谢途径相关基因(ureABC)、组氨酸分解代谢途径相关基因(hut)及精氨酸分解代谢途径相关基因(rocABCDEF)显着上调表达;另外,发现11个氨同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其中基因glnA2的表达量下调了2.7倍,基因rocG、rocG3也显着上调表达,表明氮饥饿条件下KNP414菌株大量分解多种氨基酸,并通过氨同化——主要是氨酸脱氢酶途径将分解的氨基酸转化为谷氨酸储存起来。谷氨酸在氮代谢中占据着轴心的位置,可作为细胞内大约85%氮化合物的供体,KNP414菌株通过这些途径实现氮饥饿条件下氮营养的高度节约化利用。综上所述,KNP414菌株在氮饥饿条件下,可通过胞外多糖合成、芽孢形成、氮代谢调整等多种方式实现应激性保护反应,从而适应氮饥饿等多种胁迫环境。(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常文智,马鸣超,李力,关大伟,杜秉海[9](2014)在《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对土壤生物活性和花生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胶质类芽孢杆菌菌株3016制成的液体菌剂进行小区试验,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胶质类芽孢杆菌对土壤生物活性及花生产量的影响。设置T1(空白对照)、T2(只接种3016)、T3(接种3016,减施化肥50%)和T4(常规施肥)4个处理,施用3016菌剂的处理T2、T3,收获期土壤酶活力显着高于T1和T4处理(P<0.05)。T3处理在生长期内可以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P<0.05),抑制真菌数量的增长,并且花生产量最高,达到5 281.38 kg/hm2,比对照增产10.4%。结果表明,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可以有效提高土壤酶活和增加细菌数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接种菌剂同时减施化肥50%(T3)为最优施肥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4年01期)

伍渡清,钱鹏,胡秀芳[10](2013)在《胶质类芽孢杆菌胞外多糖对黄羽肉仔鸡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胶质类芽孢杆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of Paeniacillus mucilaginosus,PEPS)对黄羽肉仔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选取1日龄黄羽肉仔鸡19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实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0、4.0g/kg和6.0g/kg PEPS的实验饲粮,实验期28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4.0g/kg PEPS能显着提高黄羽肉仔鸡平均日增重、降低黄羽肉仔鸡的料重比及死淘率(P<0.05);饲粮添加2.0、4.0g/kg与6.0g/kg PEPS能显着提高黄羽肉仔鸡的免疫器官指数(P<0.05),其中以添加4.0g/kg PEPS效果最佳。基础饲粮中添加适量的PEPS有利于黄羽肉仔鸡的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胶质类芽孢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地球上,高氧化态重金属普遍存在,并对环境尤其是土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微生物作为土壤组成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因子,对土壤肥力和环境的影响极为重要。一旦微生物遭到高氧化态重金属的攻击,其自身可以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对重金属离子实施氧化-还原和迁移转化,使高价有毒金属离子转变为零价态,从而实现对高氧化态重金属离子的解毒以便其正常的生存。微生物在应对重金属的解毒过程中,其游离性的胞外聚合物(loose extracellular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质类芽孢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崔团团.豆科和禾本科间作体系中接种胶质类芽孢杆菌对植物重金属吸收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刘海龙,连宾.胶质类芽孢杆菌应对过量金离子成矿解毒机制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杨德臣,王慧.胶质类芽孢杆菌、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籽粒养分含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8

[4].马鸣超,刘丽,姜昕,关大伟,李俊.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效果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5

[5].王庆峰.胶质类芽孢杆菌胞外多糖调节及相关基因的转录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6].马鸣超,姜昕,李力,李俊.胶质类芽孢杆菌功能及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4

[7].李馨园,王守义,王淑荣,袁明,韩冬伟.根瘤菌配施胶质类芽孢杆菌对大豆叶绿素荧光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4

[8].卢景江.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抗逆比较基因组及氮饥饿的转录组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4

[9].常文智,马鸣超,李力,关大伟,杜秉海.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对土壤生物活性和花生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4

[10].伍渡清,钱鹏,胡秀芳.胶质类芽孢杆菌胞外多糖对黄羽肉仔鸡生长发育的影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

标签:;  ;  ;  ;  

胶质类芽孢杆菌论文-崔团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