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软均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冷战后,东盟,软均势,东盟软均势战略
软均势论文文献综述
李广振[1](2014)在《冷战后东盟的软均势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传统的均势理论越来越不能满足解释国际关系现实的需要,为此,国际关系学者提出了软均势的理论。软均势,不是直接挑战霸权国的军事优势,而是采取非军事、非结盟手段拖延、阻挠和破坏其政策,使其单边主义行动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而东盟恰好采用了软均势的战略,利用大国矛盾,平衡大国,主宰东盟事务,维护了东盟的安全和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2辑》期刊2014-01-01)
李广振[2](2014)在《冷战后东盟软均势战略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越来越不能完美地解释国际社会的现实,为此,国外学者提出了以非军事、非结盟手段制衡的软均势理论。美、日、中、俄等大国力量相会于东盟,东南亚并没有像中东一样陷入战争,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和平与稳定,东盟的和平不是大国治下的和平,而是其独特的外交策略使然。笔者认为,冷战后东盟的外交策略恰巧是软均势理论的典型案例,该理论的提出,使东盟的外交战略有了理论上的支撑。是什么原因使东盟选择了软均势的外交战略,是本文的核心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2辑》期刊2014-01-01)
李广振[3](2013)在《冷战后东盟软均势战略分析及其中国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现实主义的传统均势理论越来越不能深刻地解释国际社会的现实,为此,国外学者提出了以非军事、非结盟手段制衡的软均势理论。美、中、日等大国力量相会于东盟,东盟地区并没有像中东一样陷入战争,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和平与稳定,东盟的和平不是大国治下的和平,而是其独特的外交战略使然。冷战后东盟的外交战略恰巧是软均势理论的典型案例。本文运用软均势理论对东盟软均势战略的形成背景、具体内容、产生的效果及其影响,做了较为深刻的分析。东盟软均势战略,是东盟应对冷战后地区形势的一种反应和战略选择。东盟在此战略中扮演着东道主的角色,试图平衡美、中、日等大国。东盟各成员国认为,仅靠东盟的力量无法保证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而各大国对东盟利益和权力的追求,必然促使各大国之间的竞争,东盟可以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使之相互牵制,并发起和主导多边合作机制,使其平等对话,友好协商,利用软均势战略对大国进行平衡,从而实现东盟的和平稳定。东盟采取的软均势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平衡中国,该战略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中国在东盟地区地位,促进双边经济发展,减少南海冲突,共同应对西方政治压力的同时,也给我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应通过公共外交加深理解、引领中美关系建设性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拉动地区经济繁荣、增进中国与东盟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等措施来实现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互利共赢。(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3-12-01)
娄伟[4](2008)在《软均势:东北亚的安全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国际体系内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单级结构下,虽然美国没有受到直接挑战,但是却受到了地区强国的种种制约。根据这一新的现象,有学者提出了"软均势"论。在东北亚地区,中俄在美国一超实力的压力下,以软均势战略维护国家利益。在未来,这种软均势格局是否会向硬均势格局转变,不仅取决于美国在单边主义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而且也取决于美国与中俄之间的力量对比状态。(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12期)
王刚[5](2008)在《软均势与冷战后东盟的大国战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均势理论认为:当国际体系中出现威胁或潜在威胁时,就会产生与它相对峙的均势。冷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在世界上处于绝对优势,但是国际社会并没有出现针对它的制衡体系。传统均势理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于是理论界对均势理论的核心概念做出了进一步扩展,他们把均势区分为“硬均势”(也称为“硬制衡”)和“软均势”(也称为“软制衡”)。硬均势主要表现为用军事手段,包括在内部加强军备(内部制衡)和外部结盟(外部制衡)等方式来制衡对手;而“软均势”主要是用非军事的、非结盟的手段来制衡对手的。在东南亚,各国之间矛盾错综复杂:领土或领海争端、恐怖主义问题严重、民族主义势头强劲等。冷战后,东南亚地区还出现了逆裁军现象,各国军费开支明显上升。但是,东南亚仍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和平与稳定。学术界对此做出了多种解释。而现有的研究过多地突出大国关系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秩序的建构,侧重于大国对区域小国的作用与影响,带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征。实际上,东南亚地区安全,既不是大国治下的和平,也不是均势对峙的结果,而是东盟主导的和平进程。在周边有群雄并立的东南亚,探讨东盟小国依靠什么手段来实现地区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借助“软均势”概念,认为“软均势”是解释冷战后东盟对中、美策略行为的主要概念。冷战结束以后,东盟以软均势为手段,对中美等大国实行软均势制衡,分别借助中国的政治力量、日本的经济力量和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力量,成功实现了其对外战略目标。东盟软均势制衡的结果,在内部,使中美等大国在东南亚处于相互竞争状态,它们的影响力受到制约,东盟能够游移与大国之间,有利于维持亚太的和平与稳定。在外部,东盟主导了地区安全的建构,提高了东盟的国际地位。软均势策略以当前各大国实力分配保持不变为前提,由于亚太大国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东盟自身的局限,东盟应该在软均势策略的基础上,实行与各大国合作的战略。(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05-15)
佑军[6](2008)在《“软均势论”及其实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焦世新于《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8期发表《“软均势论”及其实质》一文,介绍了“软均势论”的由来和内容。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除俄罗斯和中国外,法、德等美国的欧洲盟国也纷纷采取外交行动,试图阻止美国发动那场战争。有学者由此认为世界上出现了“软均势”(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焦世新[7](2006)在《“软均势论”及其实质》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除俄罗斯和中国外,法、德等美国的欧洲盟国也纷纷采取外交行动,试图阻止美国发动这场战争。有学者由此认为世界上出现了“软均势”。本文介绍了“软均势论”的由来和内容;认为它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批评;并指出它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但在理论建构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认为,软均势理论仍属于现实主义理论范畴,它的提出意味着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当前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06年08期)
软均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战后,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越来越不能完美地解释国际社会的现实,为此,国外学者提出了以非军事、非结盟手段制衡的软均势理论。美、日、中、俄等大国力量相会于东盟,东南亚并没有像中东一样陷入战争,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和平与稳定,东盟的和平不是大国治下的和平,而是其独特的外交策略使然。笔者认为,冷战后东盟的外交策略恰巧是软均势理论的典型案例,该理论的提出,使东盟的外交战略有了理论上的支撑。是什么原因使东盟选择了软均势的外交战略,是本文的核心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均势论文参考文献
[1].李广振.冷战后东盟的软均势战略[C].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2辑.2014
[2].李广振.冷战后东盟软均势战略原因分析[C].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2辑.2014
[3].李广振.冷战后东盟软均势战略分析及其中国的对策[D].燕山大学.2013
[4].娄伟.软均势:东北亚的安全格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5].王刚.软均势与冷战后东盟的大国战略选择[D].湘潭大学.2008
[6].佑军.“软均势论”及其实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
[7].焦世新.“软均势论”及其实质[J].现代国际关系.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