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复仇论文-黄桂波

女性复仇论文-黄桂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复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烟雨蒙蒙》,陆依萍,复仇叙事,独立困境

女性复仇论文文献综述

黄桂波[1](2019)在《复仇叙事下的女性独立困境——以琼瑶《烟雨蒙蒙》中陆依萍遭际为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烟雨蒙蒙》被惯称为"庶女复仇记",但其思想题旨不止于复仇。在复仇叙事下,以第一人称视角剖析陆依萍的内心,其独立困境逐渐显现。恶劣的社会环境催生她的漂泊感,加剧她的复仇情绪。受复仇情绪把控,她在政治和文化的突围场上败下阵来。这种失败,政治上表现为反抗封建父权的两难性,文化上表现为违逆情感伦理的愧疚感,并构筑起陆依萍式的独立困境。此外,这种困境有畸形复仇的被动性和自主独立的消极性两个特性,值得反思。(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汪云霞,耿叶[2](2019)在《从复仇者形象看西方女性主体的压抑与抗争——以王尔德的“莎乐美”和福克纳的“爱米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奥斯卡·王尔德戏剧中的"莎乐美"与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爱米丽"因其癫狂的复仇行为被视为西方文学中女性复仇者的经典形象。在父权制和宗教禁欲观念的束缚下,女性被迫走向失语的境地,身心备受摧残。对爱情盼而不得的苦闷使她们疯狂,进而采取毁灭的方式占有情人,甚至将男性社会的"女性想象"作为复仇的利刃,通过疯狂的行为给男性社会以震颤。复仇行为是女性悲剧抗争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彭李菁[3](2019)在《葬礼上的女性谣曲——希腊女鬼:用歌声复仇》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社会公义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时,人们就会在鬼故事中抒发心中的愤懑。1967至1974年间,也就是希腊军政府时期,在雅典流传过一个闹鬼的故事。据传在如今的拜占庭和基督教博物馆附近,一所破旧的白色建筑内常常传出一个女鬼的歌声。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见过,唯有一些经过的军人和希腊正教会教士会听到这歌声。歌声模(本文来源于《世界博览》期刊2019年07期)

吴少平[4](2019)在《“叁言”中的女性复仇与死亡描写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冯梦龙在"叁言"中塑造了一类身负复仇使命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坚忍执着,却往往孤弱无依;内心凄苦,却能面对死亡态度果决。笔者拟对书中的女性复仇故事进行考察,联系死亡描写在女性复仇故事中频繁出现的现象,探讨死亡,在复仇故事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死亡描写所流露出的主流性别规范对复仇女性的种种限制。(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2期)

苏金刚[5](2018)在《复仇·女性·荒诞:《邪不压正》的“姜文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堪称中国最好青春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商业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让子弹飞》,姜文导演始终未辜负全国观众的至高期待。四年磨一剑,距离上部作品《一步之遥》过去4年后,姜文导演的新作《邪不压正》于2018年7月13日在全国公映。这是姜文导演的第六部作品,也是他的"民国叁部曲"的终章之作。该电影改编自张北海的武侠小说《侠隐》,主要讲述了1937年的抗日战争前夕,青年侠士李天然背负着师门的血海深仇,在美国秘密训练多年后回到北平,在这座国际间谍之城,各方势力相继登(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8年24期)

王东林[6](2018)在《明清传奇中复仇女性形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传作品中突出的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很多独具魅力的女性角色出现在明清传奇中,在男性权威视角下体现了女性的不同侧面,这正体现了我们对女性形象的关注和解读。复仇女性是明清传奇中比较典型的女性形象,本研究以明清传奇中的复仇女性形象为突破口,逐步探索女性在社会和历史演变中的重要角色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6期)

李雨薇[7](2018)在《“女性行侠复仇”故事新变研究——从唐代文献到《聊斋志异·侠女》》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中的《侠女》取材于唐代文献中蜀妇人为父报仇的相关记载,以女性行侠复仇为主线展现女侠的形象。但相对先前的文献记载,《侠女》一文中的女侠形象又呈现出女性化、世俗化、伦理化的新变特征,具体表现为女侠的行侠手段由暴力转向非暴力,女侠的配偶也从边缘走向故事中心,与女侠产生更多的交集。侠文化在女性身上的呈现是一系列女侠故事的内在渊源,具有不同时代风貌的侠文化与女性观造就了从唐代文献记载到《聊斋志异·侠女》"女性行侠复仇"故事新变。同时,唐代文学家与蒲松龄这些不同的创作主体自身经历及内在心理也影响了女侠故事的呈现。(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韩笑雨[8](2018)在《从英雄母亲到暴力杀手:近十年中、韩电影中女性复仇者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业的发展,让电影角色的塑造趋于多元化,在电影中的众多女性角色形象之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角色开始颠覆受侵害、被压迫的形象,“复仇”成为了一些电影中女性角色备受关注的点,女性在复仇过程中所采用的形式是与通常男性复仇的形式不同的。以女性复仇为主线的电影开始越来越多的呈现在观众视线中。在电影银幕上,女性复仇者形象正逐步呈现出某种清晰的轮廓。这类女性形象最初出现在欧美电影中,早在1940年好莱坞女星贝蒂·戴维丝(Betty Davis)在电影《香笺泪》(The Letter)中就扮演了一位为报复而杀死男友并逃脱了法律制裁的女性。时至今日,各国电影银幕上的女性复仇者的形象层出不穷,而在近年的的韩国电影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复仇者异军突起、奋起反抗,成为韩国电影的一大代表人物。但在同样处于东亚地区的中国,这类女性形象却嫌少出现。因此,本文通过两国以女性复仇者为主角的电影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剧情设计、视听语言等方面尝试对中、韩两国近年来的女性复仇电影中复仇者的形象系统的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葛华飞[9](2018)在《明清传奇中复仇女性分类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者在给复仇女性这类题材的作品分类时,标准繁多,有的根据复仇者身份,有的根据复仇目的,有的根据复仇手段,其关注点在于复仇故事的叙述方式。然而戏剧这种艺术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所以以人物形象为标准的分类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艺术魅力,因而我们按照人物性格的不同把明清传奇作品中的复仇女性分为聪明颖慧与机智勇敢型、忠贞不渝与为情所困型、忍辱负重与恪守传统型、甘于奉献的巾帼英雄型四类。(本文来源于《天中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葛华飞[10](2017)在《论明清传奇中复仇女性的男性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明清传奇中,有一类女性复仇题材的作品。剧作家在塑造这些复仇女性形象时,竭力打破男女性别界限,从而使她们在气质、性格及行为等方面都颇具男性特征。女性男性化的创作倾向是男性剧作家对男女性别角色的重新审视,顺应了当时崇尚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体现了男性剧作家对女性的一种性别想象和心理期待,也反映出他们对阳刚文化的着力追求。(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7年12期)

女性复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奥斯卡·王尔德戏剧中的"莎乐美"与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爱米丽"因其癫狂的复仇行为被视为西方文学中女性复仇者的经典形象。在父权制和宗教禁欲观念的束缚下,女性被迫走向失语的境地,身心备受摧残。对爱情盼而不得的苦闷使她们疯狂,进而采取毁灭的方式占有情人,甚至将男性社会的"女性想象"作为复仇的利刃,通过疯狂的行为给男性社会以震颤。复仇行为是女性悲剧抗争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复仇论文参考文献

[1].黄桂波.复仇叙事下的女性独立困境——以琼瑶《烟雨蒙蒙》中陆依萍遭际为考察[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2].汪云霞,耿叶.从复仇者形象看西方女性主体的压抑与抗争——以王尔德的“莎乐美”和福克纳的“爱米丽”为例[J].社会科学动态.2019

[3].彭李菁.葬礼上的女性谣曲——希腊女鬼:用歌声复仇[J].世界博览.2019

[4].吴少平.“叁言”中的女性复仇与死亡描写考察[J].名作欣赏.2019

[5].苏金刚.复仇·女性·荒诞:《邪不压正》的“姜文风格”[J].电影评介.2018

[6].王东林.明清传奇中复仇女性形象探析[J].北方文学.2018

[7].李雨薇.“女性行侠复仇”故事新变研究——从唐代文献到《聊斋志异·侠女》[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韩笑雨.从英雄母亲到暴力杀手:近十年中、韩电影中女性复仇者形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9].葛华飞.明清传奇中复仇女性分类小议[J].天中学刊.2018

[10].葛华飞.论明清传奇中复仇女性的男性化倾向[J].四川戏剧.2017

标签:;  ;  ;  ;  

女性复仇论文-黄桂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