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激励论文-粟立钟,张润达,鲁睿

审计师激励论文-粟立钟,张润达,鲁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计师激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股权激励,外部审计师,审计风险,业务风险

审计师激励论文文献综述

粟立钟,张润达,鲁睿[1](2019)在《股权激励与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股权激励在2016年以来的深化国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等政策文件中多次出现,与此同时,股权激励模式逐渐由股票期权主导向限制性股票主导转变。本文以2010~2017年A股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视角,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对于实施了股权激励的公司,外部审计师降低了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出具了更多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股价下跌幅度对股权激励与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之间的关系具有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的中介机制检验表明,股权激励对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是由于股权激励降低了外部审计师感受到的业务风险和审计风险。这些结论对A股公司、投资者、外部审计师和监管层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审计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哲[2](2019)在《股权激励中的业绩达标对审计师的行为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底,《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新审计准则的发布要求上市公司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为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相关的信息,从而能够帮助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更好地了解被审计单位,为我们研究股权激励行权条件的达标情况以及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手工整理及人工阅读的方法,收集了对2017年的行权业绩条件提出要求的715家次股权激励计划及其审计报告中对应的关键审计事项字段,并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行权业绩条件、审计师的行为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叁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中行权业绩条件达标的公司其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应风险更低。在达标公司中,显着达标的公司其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风险比“踩线”达标的公司更低。进一步地,我们发现,股权激励计划“踩线”达标的公司存在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而审计师有可能关注此类风险。本文进一步挖掘了关键审计事项中的信息含量,为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外部视角,对于上市公司公告的人工阅读提供了实践范例。同时,本文为监管机构的监督工作提供了指引,为公众投资者提供了上市公司价值预判,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曹圆圆,陈宋生[3](2019)在《审计师妥协与底线思维——以股票期权激励为研究契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发布为契机进行研究,发现审计师会利用底线思维进行决策,其底线是客户的财务操纵诉讼风险,即在股权激励计划发布前一年,审计师倾向于向财务操纵诉讼风险低的客户妥协,表现为收取异常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只有经济重要性程度高的客户才会触发审计师决策的底线思维。这一研究有助于明晰审计师面临公司管理层压力时的决策思路,揭示出客户动机是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故可以利用股权激励公司的监管。(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沈晓艳[4](2018)在《企业战略差异度、高管薪酬激励与审计师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学者Chandler(1962)将“战略”一词引入企业经营管理中,至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战略的魅力。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战略的制定,而同一个行业内的企业通常会采取相似的战略模式,因为其承担着同样的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等(Meyer和Rowan,1977),这种日积月累形成的行业常规战略往往具有稳定和安全的特性。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种常规战略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却意味着风险和落后。因此,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行业的新进入者,更愿意采取非常规战略,充分发挥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特长,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通常,学术界将这种偏离行业常规的策略定义为战略差异,而企业战略差异度则是对其偏离程度的度量(Tang等,2011;叶康涛等,2014)。企业的经营不仅受到战略的约束,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这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而出现的。这种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矛盾,即双方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往往会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委托人希望代理人能努力工作并收取较少的报酬,代理人则希望获得高额的报酬和更多的闲暇时间。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委托人不得不付出代理成本,让代理人能够更加认真地工作,高管薪酬激励和外部审计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一方面,薪酬激励可以提升高管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外部审计可以通过出具审计报告的形式对高管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战略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力成本等资源,其对融资规模有着更高的需求(Ittner等,1997),而高质量审计师的声誉机制恰好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投资者的信心。但是另一方面,差异度高的战略代表着机遇和风险,可能将企业推上成功的巅峰,也有可能使其落入失败的谷底,一旦企业业绩出现下滑,经营风险显着增加,审计师有可能出具更为严格的审计意见(王百强和伍利娜,2017)。高管薪酬激励作为一种缓解代理冲突的方式,可能会促使高管实施这种激进战略,因为那代表着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晋升机会。但也有高管会选择规避风险,因为其可以依靠行业常规战略获得不错的报酬,而差异度大的战略通常代表了更少的空闲时间和可能减少的薪酬。此外,高管还可能在经营不善时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思考:(1)企业战略差异度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审计师选择?(2)高管激励如何作用于企业战略差异度?(3)如果企业战略差异度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存在联系,那高管激励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4)激励机制是否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地抑制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代理冲突?为解释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相关文献,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的研究,以我国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企业的15797个观测值为样本,利用Excel和Stata等软件,检验了企业战略差异度、高管薪酬激励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当企业战略偏离行业常规程度越大,企业更愿意聘请高质量审计师,以满足其融资需要。当高管薪酬激励强度越大时,企业聘请高质量审计师的概率越高,既可以检验高管薪酬激励的成效,监督高管行为,又可以利用审计师的声誉机制,向市场传递信号。高管薪酬激励会增强企业战略差异度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正向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高管薪酬激励充分发挥了作用。本文将企业战略与公司内外部治理结合在一起,相关的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制定者如何通过高管薪酬激励以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和刺激高质量审计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丰富了代理成本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8-12-01)

王宇[5](2018)在《声誉提升能激励审计师提高审计质量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呼吁将党内监督与舆论监督及其他多种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从声誉角度讲,舆论监督就是发挥声誉的市场作用机制或社会作用机制。由于法律执行环境的不完善以及法律制度运用的高额成本,声誉机制对制度不断创新的中国新兴市场经济尤显重要。近年来中国政府一方面致力于事前激励的审计师声誉提升机制建设,积极鼓励强强联合,建立声誉高、规模大的品牌事务所;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大力实施事后监督的审计师声誉惩戒机制建设,加大对审计市场的监管与审计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然而,已有研究表明,事后监督的声誉惩戒机制代价高昂却收效甚微,比如惩戒之后,除了给市场或审计师个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外,受惩戒审计师次年的审计质量并未提高。事前激励的审计师声誉提升机制虽然代价较低,但已有基于事务所声誉层面展开的研究由于难以排除事务所自选择、签字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等带来的替代解释,所得结论迥然、甚至相互矛盾。因此,声誉机制在审计市场中的作用究竟如何值得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利用中注协评审首批执业资深注册会计师引发的签字审计师声誉变动事件,从签字审计师个人声誉视角出发,探讨了签字审计师声誉提升对审计监督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签字审计师声誉提升会显着影响其审计监督效果,当一名无任何官员政治身份的普通签字审计师获得“资深注册会计师”荣誉后,该签字审计师在审计监督过程中更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被监督公司发生违法违规事件的概率显着降低,应计盈余质量显着提高,而相应的审计收费并未增加。这些结果表明,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签字审计师声誉提升机制在中国转轨经济资本市场的审计监督治理中扮演的主导角色是“激励”而不是“寻租”,且这种“声誉提升激励”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本研究一方面从“事前激励”导向的审计师个人声誉提升机制视角丰富了声誉机制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监督治理方面的文献,为审计监督者声誉提升机制给审计市场监管带来的经济后果提供了较具说服力的经验证据。另一方面,本文丰富了非正式制度与公司治理有关文献,有助于区分、深化理解事前声誉提升和事后声誉惩戒等不同声誉机制建设在资本市场监督治理中的作用机理和效果,对政府监管机构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发挥声誉这一非正式制度在改善公司治理和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期刊2018-04-01)

王瑞弟[6](2018)在《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对审计师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股票期权激励已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但是目前关于股票期权的研究中,考察利益协同激励的研究较多,而考察风险承担激励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这些研究更多从企业内部角度出发。本文按照“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管理者的风险决策行为——审计师的风险感知行为”这样一种风险传导机制,将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的研究扩展到审计师行为上,研究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对审计师风险感知的影响,并探讨盈余操纵行为的中介作用和审计师行业专长的调节作用,以期在理解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影响管理者行为的同时,更好地分析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对审计师行为的影响。本文选择2006年至2016年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盈余操纵行为、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师风险感知融入统一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提高了审计师的风险感知水平,说明审计师在评估审计风险时,会关注被审单位管理者所获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水平。(2)盈余操纵行为对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与审计师风险感知的关系产生中介作用,从侧面反映出股票期权的负面影响。(3)审计师行业专长对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与审计师风险感知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即相比于不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当被审单位由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所审计时,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与审计师风险感知的正向关系更强。(4)审计师行业专长对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与审计师风险感知关系的调节作用会通过盈余操纵行为起作用,即相比于不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当被审单位由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所审计时,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通过增加盈余操纵水平而提高的审计师风险感知水平更高。本文将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与审计师的风险感知行为联系起来,较完整地勾勒出风险承担激励影响审计师风险感知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合理应对审计风险。(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方依[7](2016)在《审计师行业专长对CEO股权激励与盈余质量关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EO股权激励的实施与推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缓解所有者与CEO之间的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而目前大部分研究表明我国股权激励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施效果与其根本目的之间产生了偏差,即股权激励的实施会引发CEO更多的机会主义动机,产生更多的盈余操纵行为,增加盈余管理程度,使盈余质量下降。基于前人研究,首先,本文从CEO的角度分析审计师行业专长对CEO股权激励与盈余质量关系的影响;其次,从公司所有者的角度去探究,当所有者意识到审计师行业专长对CEO的监督作用会抑制CEO股权激励实施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时,公司所有者会在CEO股权激励与选择行业专长程度高的审计师这两大决策之间进行怎样的权衡。本文以2011年至2014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审计师行业专长能抑制CEO股权激励与盈余质量之间的负向关系。由此可以证明审计师行业专长通过对CEO行为的监督,减少其因CEO股权激励而产生的机会主义动机,进而减少因股权激励刺激CEO产生的盈余操纵行为,有效抑制实施CEO股权激励导致的负面效应。而公司所有者会利用审计师行业专长对CEO的这种监督,来迫使CEO用更真实的努力去获取激励报酬,促进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具体地说,被行业专长程度高的审计师审计的公司,会给予CEO更多的股权激励。本文第一次将审计师行业专长纳入到股权激励与盈余质量的关系中来,研究证明审计师行业专长的作用不再仅仅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还能对CEO进行监督,约束CEO的行为,抑制CEO股权激励负面效应的发生,扩大了外部审计的作用。作为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其长远的发展应更加注重自身行业专长的培养与发展上;从公司所有者的角度来说,为所有者在进行CEO股权激励决策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将审计师行业专长与CEO股权激励进行捆绑,利用审计师行业专长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CEO股权激励的正面效应。(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大学》期刊2016-05-21)

曾繁荣[8](2016)在《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五大方法——来自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知识共同体组织(CBOK)第叁次全球调查核心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知识共同体组织(CBOK)于2016年3月发布了题为《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五大方法——打造增加价值并促进业务改进的审计团队》的报告,提供了全球首席审计执行官(CAE)及其他审计领导改进其评估与激励内部审计人员实践的五大方法,即设定目标、留住人才、培养员工、评估业绩、成果奖励。(本文来源于《中国内部审计》期刊2016年05期)

郭涛[9](2015)在《股权激励与审计师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日益凸显,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股权激励和外部审计应运而生。作为公司重要的内部治理手段之一,股权激励将企业业绩的好坏与经理人自身利益紧密的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促使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发生利益协同效应,因此股权激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解决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而作为公司重要的外部治理手段之一,独立审计同样是一项降低代理成本的重要机制,它可以有效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是聘请高声誉的审计师,越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所以股权激励与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方面基本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是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互补是指给予高管股权激励的公司往往是业绩突出,内部治理有效,有大好发展前景的公司,为了将这一“好消息”传递到市场,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公司会选择高声誉审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这样股权激励就刺激了公司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而替代是指二者都可以达到公司治理效果,股权激励已经通过付出了股权成本这一手段实现了让股东与管理层利益趋同的目标,达到了降低代理冲突的目的,为了节约公司治理的成本,股东可能不愿意去花费大量的审计费用去聘请高声誉审计师,那么股权激励就降低了公司追求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动力。进一步讲,股权激励强度、形式以及激励时长会不会显着影响对审计师的选择呢?我们以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剔除了金融公司、*ST、ST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得到13329个样本,使用Stata12.0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的实证结论有:(1)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或者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2)相比股票期权,实施限制性股票的公司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更为显着,且激励强度越强,越会刺激公司对高声誉审计师的需求;(3)股权激励时长越长,公司提高审计质量的动机越强。研究结论对政策制定者如何通过股权激励以刺激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财经大学》期刊2015-05-01)

罗富碧,冉茂盛[10](2012)在《股权激励实施中股东、经理与审计师叁方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长期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诱发经理进行信息操纵。文章建立了一个股权激励实施中股东、经理与审计师之间的叁方博弈模型来分析如何规避股权激励引致的经理信息操纵行为。通过对均衡解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股东不断提高监控的技能及手段,加大对经理与审计师合谋操纵会计信息的惩罚力度,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能规避经理与审计师合谋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审计师激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年底,《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新审计准则的发布要求上市公司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为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相关的信息,从而能够帮助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更好地了解被审计单位,为我们研究股权激励行权条件的达标情况以及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手工整理及人工阅读的方法,收集了对2017年的行权业绩条件提出要求的715家次股权激励计划及其审计报告中对应的关键审计事项字段,并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行权业绩条件、审计师的行为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叁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中行权业绩条件达标的公司其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应风险更低。在达标公司中,显着达标的公司其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风险比“踩线”达标的公司更低。进一步地,我们发现,股权激励计划“踩线”达标的公司存在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而审计师有可能关注此类风险。本文进一步挖掘了关键审计事项中的信息含量,为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外部视角,对于上市公司公告的人工阅读提供了实践范例。同时,本文为监管机构的监督工作提供了指引,为公众投资者提供了上市公司价值预判,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计师激励论文参考文献

[1].粟立钟,张润达,鲁睿.股权激励与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J].审计研究.2019

[2].王哲.股权激励中的业绩达标对审计师的行为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3].曹圆圆,陈宋生.审计师妥协与底线思维——以股票期权激励为研究契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

[4].沈晓艳.企业战略差异度、高管薪酬激励与审计师选择[D].浙江财经大学.2018

[5].王宇.声誉提升能激励审计师提高审计质量吗?[D].南京财经大学.2018

[6].王瑞弟.股票期权的风险承担激励对审计师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8

[7].方依.审计师行业专长对CEO股权激励与盈余质量关系的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

[8].曾繁荣.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五大方法——来自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知识共同体组织(CBOK)第叁次全球调查核心报告[J].中国内部审计.2016

[9].郭涛.股权激励与审计师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15

[10].罗富碧,冉茂盛.股权激励实施中股东、经理与审计师叁方博弈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标签:;  ;  ;  ;  

审计师激励论文-粟立钟,张润达,鲁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