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的继续教育

美国科学家的继续教育

一、美国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乐传永,刘兰兰[1](2022)在《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文中研究表明将"内生发展"理论引入高校继续教育领域,既是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外在要求,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将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象和发展方式过程中的问题,还原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要素分析,建构以"认同—参与—资源—组织"为核心要素的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模型。并在遵循高校继续教育内在发展逻辑的基础上,从主体认同、合作参与、资源优化、组织赋权四个向度探讨和推动其内涵式发展、整体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韩晓荣,于游洋[2](2022)在《基于政策文本的继续教育及相关术语演变解析》文中认为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研究范畴不断扩大,继续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党和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本中,继续教育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重大发展战略。从继续教育的概念出发,以政策文本为线索,追溯我国继续教育概念的演变,梳理其发展脉络,为探寻新时代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提供有益的思考。从实践内容上看,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既是我国教育实践上不同历史阶段教育体系构成的不同表述,也是二者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吸纳和融合多种教育思潮后的产物。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等多种理论思潮的融入,赋予继续教育不断深化和拓展的动态发展特征。

叶忠海[3](2021)在《构建全球人才高地与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文中指出本文在阐明人才高地基础上,论述了全球人才高地的意涵和特征,尤其对全球人才高地的核心要素——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素质作了系统的阐述。同时,论述了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内涵、性质和特点,以及与全球人才高地构建有着内在的紧密关联,特别在当今世界,中美之间崛起与反崛起之间竞争与对抗为中心的大变局背景下尤为如此,全球人才高地构建对大学后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文最后就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作了战略思考,提出要以爱国主义精神为灵魂,以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素质的开发为主旋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高质量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中国构建全球人才高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曹聪丽[4](2021)在《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承担着促进教育公平与开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但目前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特色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检视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缺少定位,缺乏专业化从业人员、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教学模式落后等多重困境。因此,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要在发展定位上把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系列,在发展战略上主动与所在区域发展相结合,在发展策略上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建设,在发展机制上注重制度变革、资源整合,在发展模式上不断创新、探索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

徐吉洪,陈晓倩,赵玥[5](202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一流"建设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在吸引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现实困境,亟须加强内涵建设。对策如下:需要凝练办学理念,增强吸引力;转变办学模式,提高竞争力;健全组织结构,提升可持续发展力。

郑明娜,李国冰[6](2021)在《浙江省数字经济人力资源培育对策研究——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日益成为省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可以预想,数字经济人力资源竞争将会趋于激烈。本文从浙江省数字经济人力资源现状出发,以国培、省培基地作用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人力资源相关理论,以调查分析和定量分析法呈现数字经济人力资源的紧缺性,并试图通过研究,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为省域经济社会推进数字化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为政府部门重视并实施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对策方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贡献。

任肖容[7](2021)在《继续教育义务化的公法学省思》文中研究表明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的组成部分,但接受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部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继续义务化表现为法规将其设定为从业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规定履行方式及不履行的后果。从规范审查的角度来看,在宪法层面公民的受教育义务不包括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在法律层面继续教育义务化缺乏依据,在部门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层面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层层加码,违反了法律保留原则。从合理审查的角度来看,知识更新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继续教育义务化立法目的正当性不足。继续教育义务化的方式虽有助于行政目的达成但适当性较弱,并且非最小侵害手段,损益失衡,违反了比例原则。有关部门应对继续教育义务化的现象进行反思,将继续教育定位为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

李恒[8](2021)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问题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工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增加,使得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教育被以美英为代表的世界工程强国视为培养伦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阶段,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新工科”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如此,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仍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工程伦理教育在供需对接上未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工程伦理教育治理手段乏善可陈;三是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情境的适配性不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机制。本研究围绕“系统分析符合工程伦理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关键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建构;第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第三,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和实现路径进行建构性研究;再次,以本研究提出的关键机制为指标来源,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方法指导,针对113份评价样本,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开展实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作出以事实为导向的客观判断;最后,整合所有研究结论,消除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阻隔,归纳用于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1)工程伦理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复杂性,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优化教育策略、汇聚协同力量、把握国内国际动向等核心要点,主要涵括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三个维度。(2)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是“合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合理性”方面,情境机制契合了价值合理性的意蕴,培养机制和协同机制则契合了工具合理性的表征。在“合规律性”方面,情境机制是控制单元,情境机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内的场域而成为关键机制的“指挥控制中心”;协同机制是存储单元,通过“各种协议”(如,伦理准则)和“软硬件”(如,经费资源)的配合而成为了“制度池”和“资源池”;培养机制则是运算单元,高校根据“情境机制”的“指令”并在“协同机制”的干预下,整合各类教育要素、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打造教育新模式。(3)本研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情境机制(36.0%)、协同机制(33.7%)和培养机制(30.3%);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养机制(71.711分)、情境机制(70.319分)和协同机制(68.339分);按优秀(80-100分)、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进行等级分类,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现状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70.074分)。(4)深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立足“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实现路径及其规范性特征;其二,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评估;其三,立足中国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李媛媛[9](2021)在《西方继续教育培训经验对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启示》文中提出在世界范围内,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更多的是在继续教育的范畴下讨论的。肇始于美国,拓展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经过近九十年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发展模式。总结这些发达国家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做法和经验对"十四五"时期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未来我们要通过强化法律支持、更新培训理念、保障培训经费、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质量管理、利用社会和市场力量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效益。

张明哲[10](2021)在《生态学视域下地方综合性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以H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二、美国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对继续教育办学的自我发展需要
二、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
    (一)内生发展理论在高校继续教育研究中的适切性分析
    (二)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模型建构
        1. 认同。
        2. 参与。
        3. 资源。
        4. 组织。
三、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主体认同———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前提
        1. 理性认知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规律,强化价值认同。
        2. 共创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愿景,激发主体文化和身份认同。
    (二)合作参与———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基础
        1. 高校主动对接,构建与区域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2. 建设集约共享的交流机制,打造继续教育立交桥。
    (三)资源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灵魂
        1. 制度创新。
        2. 技术创新。
    (四)组织赋权———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关键
        1. 构建科学高效的咨询、决策及其执行的组织框架。
        2. 赋予学院提高继续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和运行效率。
        3. 创设主体参与高校继续教育的机制与平台。

(2)基于政策文本的继续教育及相关术语演变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继续教育概念缘起
二、我国继续教育术语的演变
三、继续教育概念升华的时代特征
四、结语

(3)构建全球人才高地与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球人才高地的基本内涵和标志
    (一)人才高地和全球人才高地的概念
    (二) 全球人才高地的基本要素和标志
        第一,国际化创新型人才集聚度高。
        第二,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辐射度高。
        第三,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开发开放度高。
        第四,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创新贡献度高。
        第五,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价值实现度高。
二、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内在关系
    (一) 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素质的构架
    (二) 大学后继续教育的特点、性质及内涵
    (三) 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后继续教育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
三、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 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加大人才创新能力开发的力度
        1.渗透式。
        2.科研指导式。
        3.专门式。
        4.实践式。
        5.开放式。
    (二) 加大大学后继续教育改革的外向度,进一步加快大学后继续教育国际化步伐
    (三) 创新育人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才创新能力的有效开发
    (四) 强化大学后继续教育队伍建设的力度,加快队伍素质的转化度

(4)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理念和办学实践
    (一)引领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理念
    (二)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三)特色化、差异化的课程设置
    (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技术不断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二、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使命与挑战
    (一)促进教育公平与开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改革
    (三)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
三、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道路探索
    (一)发挥优势、凸显特色的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实践
        1.发挥综合品牌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
        2.发挥上海区位优势,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3.发挥学科优势,扎根行业研究,助力国企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
        4.发挥上海高校建设管理优势,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5.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制度
    (二)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的不足
        1.缺少整体规划和定位
        2.缺乏专业化的从业人员队伍
        3.师资队伍建设面临一定困难
        4.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相对滞后
四、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
    (一)发展定位上要把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系列
    (二)发展战略上应与所在区域发展相结合,主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办学
    (三)发展策略上要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建设
    (四)发展机制上要进行质量支撑体系的制度变革,加强要素资源体系整合
    (五)发展模式上要不断创新,加快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

(5)“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策之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继续教育的政策影像
二、现实之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困境分析
    1.办学理念模糊,吸引力堪忧
    2.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力堪虞
    3.组织保障不力,可持续发展力堪虑
三、未来之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发展的对策思考
    1.凝练办学理念,增强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吸引力
    2.转变办学模式,提高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竞争力
    3.健全组织结构,提升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力

(6)浙江省数字经济人力资源培育对策研究——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问题提出
2 浙江省数字经济及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2.1 数字经济的涵义及人才特征
    2.2 人力资源的涵义及发展趋势
    2.3 浙江省数字经济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3 国培、省培基地对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作用的发挥
    3.1 国培基地作用发挥
    3.2 省培基地作用发挥
4 数字经济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顶层设计
    4.2 坚持引育并举
    4.3 创新育人机制
5 结语

(7)继续教育义务化的公法学省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公法义务的继续教育
    (一)将继续教育设定为应当履行的义务
    (二)规定继续教育应该履行的具体义务
    (三)规定不履行继续教育义务的后果
        1.影响职称评聘
        2.进行负面评价
        3.影响职业资格
    (四)小结
二、继续教育义务化的规范审查
    (一)继续教育义务化的合宪性审查
        1.受教育义务不包括受继续教育义务
        2.受继续教育义务非宪法义务的缘由
    (二)继续教育义务化的合法性审查
        1.缺乏法律位阶规定
        2.受继续教育义务的层层加码
    (三)小结
三、继续教育义务化的合理审查
    (一)继续教育义务化的目的正当性审查
    (二)继续教育义务化的比例原则审查
        1.适当性审查
        2.必要性审查
        3.均衡性审查
    (三)小结
四、代结语:作为权利的继续教育

(8)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工程”的频发引起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广泛关注
        1.1.2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框架
        1.3.1 章节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解读
        2.1.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2.1.2 工程伦理的内涵
    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演绎: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2.2.1 研究方法
        2.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Q1)
        2.2.3 工程伦理的教学策略(Q2)
        2.2.4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Q3)
        2.2.5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Q4)
        2.2.6 本节述评
    2.3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主题聚类: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2.3.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2.3.2 资料收集
        2.3.3 共词分析
        2.3.4 共词网络分析
        2.3.5 多维尺度分析
        2.3.6 本节述评
    2.4 文献述评
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构成
    3.1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
        3.1.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3.1.2 资料采集
    3.2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
        3.2.1 开放式编码
        3.2.2 主轴式编码
        3.2.3 选择性编码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2.5 本节小结
    3.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现路径
        3.3.1 微观维度的培养机制:以认知发展为指导再造教育要素
        3.3.2 中观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协同优势为指导赋能中介对象
        3.3.3 宏观维度的情境机制:以现象学为指导调适多元场域
    3.4 本章小结
4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2 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
        4.2.1 知识生成:聚焦伦理教育知识建构者的职能重构
        4.2.2 具身认知: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开放式”学习情境
        4.2.3 学习进阶:用“全周期”课程序列搭建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
        4.2.4 伦理体验:强化解决工程伦理现实困境的实践基质
        4.2.5 案例分析讨论
    4.3 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4.3.1 工程社团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2 政府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3 案例分析讨论
    4.4 情境机制的案例分析
        4.4.1 美英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职业主义催化的路径选择
        4.4.2 德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对技术负责的民族传统
        4.4.3 法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消解”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中
        4.4.4 中日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二元构造”下的层序互补
        4.4.5 案例分析讨论
5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
    5.1 调研对象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5.2.2 初始评估指标的选取
        5.2.3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5.3 现状的实证评估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赋值
        5.3.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结论
        5.4.2 延伸讨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潜在障碍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
    6.1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规范性审视
        6.1.1 合理性的审视
        6.1.2 合规律性的审视
    6.2 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
    6.3 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
    6.4 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评估问卷
附录3 评估指标赋权表
附录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课程大纲
附录5 弗吉尼亚大学课程大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9)西方继续教育培训经验对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
    (一)英国
        1.做法
        (1)立法保障。
        (2)市场化导向的理念。
        (3) 主管机构和培训主体。
        (4)继续教育培训主体。
        (5)负责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机构主要有:一是政府各部门设立的培训中心。
        2. 经验
        (1)完善的经费保障。
        (2)系统的继续教育及全方位的改革体系。
        (3)多元化的教学实现形式。
        (4)多层次有差别的学费支付方式。
        (5)通过加强社会监督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二)美国
        1.做法
        (1)终身教育和实用主义理念。
        (2) 管理的法制化。
        (3) 培训机构的多元化。
        2.经验
        (1)课程内容紧跟科技前沿[3]。
        (2)培训的市场化运作。
        (3)培训突出特色和重点。
        (4)设置机构对继续教育的机构和教师进行认证,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
    (三)日本
        1.做法
        (1) 主管继续教育的机构。
        (2) 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机构。
        2.经验
        (1)充足的经费保障。
        (2)重视教育培训项目的研发。
        (3)根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
        (4)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
        (5)教学形式多样化。
    (四)法国
        1.做法
        (1)相对完善的立法。
        (2) 明确的主管机构。
        (3) 多样化的成人继续教育学习机构。
        2.经验
        (1)专业技术公职人员的培训有充足保障。
        (2)培训要务实。
        (3)努力追求低成本、高效益。
        (4)要培训注重发挥评估的作用。
二、对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启示
    (一)强化法律支持[8]
    (二)更新培训理念
    (三)保障培训经费
    (四)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五)丰富教学形式
    (六)加强质量管理
    (七)利用社会和市场力量提高培训效益

四、美国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继续教育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J]. 乐传永,刘兰兰. 职教论坛, 2022(01)
  • [2]基于政策文本的继续教育及相关术语演变解析[J]. 韩晓荣,于游洋. 继续教育研究, 2022(01)
  • [3]构建全球人才高地与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J]. 叶忠海.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1(05)
  • [4]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为例[J]. 曹聪丽. 成人教育, 2021(10)
  • [5]“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发展研究[J]. 徐吉洪,陈晓倩,赵玥. 终身教育研究, 2021(05)
  • [6]浙江省数字经济人力资源培育对策研究——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例[J]. 郑明娜,李国冰. 商展经济, 2021(18)
  • [7]继续教育义务化的公法学省思[J]. 任肖容. 成人教育, 2021(09)
  • [8]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D]. 李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9]西方继续教育培训经验对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启示[J]. 李媛媛. 继续教育研究, 2021(07)
  • [10]生态学视域下地方综合性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以H大学为例[D]. 张明哲. 河北大学, 2021

标签:;  ;  ;  

美国科学家的继续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