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杨树水泡溃疡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杨树,烂皮型溃疡病,水泡型溃疡病,药剂防治
杨树水泡溃疡病论文文献综述
洪雪姣,邳学杰,崔丙云,周峰,刘明[1](2014)在《杨树烂皮型、水泡型溃疡病的药剂防治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相关文献中药剂抑菌试验的结果为参考,选用7种常见杀菌剂,在天津汉沽地区针对烂皮型溃疡病较重的毛白杨和水泡型溃疡病较重的107杨开展药剂防治试验,防治前后分别进行病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和防治成本进行了统计分析。防效分析结果表明:腐烂净(腐殖酸铜)、轮腐净(甲硫·福美胂)对烂皮型溃疡病防效最好,病情抑制率依次为75.33%,70.89%,且二者防效无显着差异(P>0.05);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轮腐净(甲硫·福美胂)对水泡型溃疡病防效最好,病情抑制率依次为72.00%,68.44%,且二者防效无显着差异(P>0.05)。防治成本分析表明:不包含病斑刮除的人工费用(80元·百株-1),腐烂净(腐殖酸铜)和轮腐净(甲硫·福美胂)成本最低,分别为44.6元·百株-1和51.5元·百株-1,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成本较高,达到73.5元·百株-1。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轮腐净(甲硫·福美胂)是防治两种类型溃疡病的最优选择。(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梁超琼,曹支敏,陈敏,周雪[2](2014)在《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培养性状、无性型与分子系统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自陕西、甘肃等地的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培养特征、无性型形态等进行观察鉴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EF1-728F/EF1-986R和Bt2a/Bt2b对供试菌系的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β-微管蛋白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分别进行PCR扩增与测序,比对分析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62个溃疡病菌菌系可按培养特征划分为2个菌落类群:类群Ⅰ为典型喷泉状菌落,类群Ⅱ为平伏状菌落。依据该病菌培养物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该菌系被鉴定为七叶树壳梭孢,即葡萄座腔菌的无性型。同时,供试菌系在rDNA-ITS基因、β-tubulin基因和EF-1α基因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中分别被分为2、3和3个类群。在构建的3个NJ系统发育树中,包含绝大多数参试菌系的类群Ⅰ均与GenBank上报道的B.dothidea聚在一起,证实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正确;来自宝鸡陇县的菌系Fldh1在rDNA-ITS系统树中独立成群;来自陕西杨凌区的菌系Fyxn,Fyrg和Fyxj在β-tubulin及EF-1α基因序列系统树中均聚为一类;在EF-1α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采自陕西咸阳的Fxfh,Fxdh1和Fxdh2 3菌系被聚为一支,并显示与B.dothidea种内其他地域菌系亲缘关系较远。总体来看,供试菌系在培养性状、产孢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与其分子系统发育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李洁茹,郭利民,杨玉巧,常聚普[3](2014)在《不同杨树品种对水泡型溃疡病的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8个杨树品种枝条通过室内接种试验表明,其中中林46杨为杨树溃疡病抗病型品种;叁倍体毛白杨、北抗杨以及健杨为高度感病型品种。(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宋印刚,杨列富,胡猛,张全,李光[4](2012)在《营林措施对杨扇舟蛾和杨树水泡溃疡病防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营林措施对杨扇舟蛾和杨树水泡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轻度、中度、重度间伐和修枝进行杨扇舟蛾和杨树水泡溃疡病的防治试验。[结果]杨扇舟蛾的防治以中度间伐为宜,虫口密度平均下降10.83%;杨树水泡溃疡病的防治,以轻度间伐最佳;修枝对杨扇舟蛾和杨树水泡溃疡病的防治均以中度为宜。[结论]间伐和修枝有利于杨树病虫害的防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6期)
陈明[5](2012)在《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杨树不合理栽培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防治应采取种条采购、苗圃管理及起苗运输及栽培管理等综合治理技术。(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2年03期)
姜自如,曹支敏,王培新,陈祖静[6](2011)在《陕西省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地理分布及寄主抗病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个杨树品种进行了杨树水泡型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结果显示:同一地区不同杨树品种之间抗病性呈显着性差异,关中地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抗病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中林美荷杨、84K杨、107杨、毛白杨。同一杨树品种在不同气候区的溃疡病病情指数也呈显着性差异。毛白杨水泡型溃疡病总体上在关中地区发病较重,在铜川以北地区较轻。84K杨在宝鸡眉县发病情况较轻,而在铜川耀州发病较严重。杨树溃疡病的病情指数与杨树胸径(树龄)及其所处立地条件之间的相关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蒙淑敏,罗建华[7](2010)在《“腐必清”和“梧柠霉素”防治杨树水泡溃疡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药效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证明,生物农药腐必清和梧柠霉素确属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能促进病疤愈合的较好药剂。分析了首次在建平和凌源两县(市)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杨树水泡溃疡病,防治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0年10期)
胥丽娜,徐亮,李磊,邹玉峰,赵春青[8](2007)在《枯草芽孢杆菌对杨树水泡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对杨树水泡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发现BS-2菌株能够抑制病菌菌丝的生长,并导致菌丝形态畸变,表现为菌丝伸长生长受抑制、扭曲、原生质浓缩、局部膨大成球形或椭圆形以及菌丝断裂和菌丝细胞变成空泡等。BS-2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培养时间越长,其培养液的抑菌作用越强;在不同培养基中获得的发酵液对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本文来源于《菌物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姜辉[9](2006)在《“腐必清”和“梧柠霉素”防治杨树水泡溃疡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药效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证明,生物农药腐必清和梧柠霉素确属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能促进病疤愈合的较好药剂。在建平和凌源两县(市)防治杨树水泡溃疡病,防治效果显着,上述两种生物农药防治溃疡病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6期)
曹晓冬,周立刚,唐静,谢光辉,隋鹏[10](2006)在《碳酸氢钠等药剂对水泡型杨树溃疡病的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泡型杨树溃疡病进行了碳酸氢钠和福美胂的室内抗菌活性测定和室外防治试验。当培养基中碳酸氢钠浓度为12 g/L时,溃疡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6.71%;当培养基中福美胂含量为30 mg/L时,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在野外40%福美胂150倍液和碳酸氢钠10倍液施药后2周防治效果分别为48.69%和67.74%。碳酸氢钠是一种价格低廉、效果理想、安全的无机化学药剂,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有推广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06年05期)
杨树水泡溃疡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采自陕西、甘肃等地的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培养特征、无性型形态等进行观察鉴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EF1-728F/EF1-986R和Bt2a/Bt2b对供试菌系的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β-微管蛋白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分别进行PCR扩增与测序,比对分析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62个溃疡病菌菌系可按培养特征划分为2个菌落类群:类群Ⅰ为典型喷泉状菌落,类群Ⅱ为平伏状菌落。依据该病菌培养物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该菌系被鉴定为七叶树壳梭孢,即葡萄座腔菌的无性型。同时,供试菌系在rDNA-ITS基因、β-tubulin基因和EF-1α基因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中分别被分为2、3和3个类群。在构建的3个NJ系统发育树中,包含绝大多数参试菌系的类群Ⅰ均与GenBank上报道的B.dothidea聚在一起,证实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正确;来自宝鸡陇县的菌系Fldh1在rDNA-ITS系统树中独立成群;来自陕西杨凌区的菌系Fyxn,Fyrg和Fyxj在β-tubulin及EF-1α基因序列系统树中均聚为一类;在EF-1α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采自陕西咸阳的Fxfh,Fxdh1和Fxdh2 3菌系被聚为一支,并显示与B.dothidea种内其他地域菌系亲缘关系较远。总体来看,供试菌系在培养性状、产孢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与其分子系统发育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杨树水泡溃疡病论文参考文献
[1].洪雪姣,邳学杰,崔丙云,周峰,刘明.杨树烂皮型、水泡型溃疡病的药剂防治试验[J].天津农业科学.2014
[2].梁超琼,曹支敏,陈敏,周雪.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培养性状、无性型与分子系统学分析[J].林业科学.2014
[3].李洁茹,郭利民,杨玉巧,常聚普.不同杨树品种对水泡型溃疡病的抗性[J].林业实用技术.2014
[4].宋印刚,杨列富,胡猛,张全,李光.营林措施对杨扇舟蛾和杨树水泡溃疡病防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5].陈明.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的防治[J].农技服务.2012
[6].姜自如,曹支敏,王培新,陈祖静.陕西省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地理分布及寄主抗病性调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
[7].蒙淑敏,罗建华.“腐必清”和“梧柠霉素”防治杨树水泡溃疡病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0
[8].胥丽娜,徐亮,李磊,邹玉峰,赵春青.枯草芽孢杆菌对杨树水泡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J].菌物研究.2007
[9].姜辉.“腐必清”和“梧柠霉素”防治杨树水泡溃疡病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6
[10].曹晓冬,周立刚,唐静,谢光辉,隋鹏.碳酸氢钠等药剂对水泡型杨树溃疡病的防治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