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术语论文-万齐洲

法学术语论文-万齐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学术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方,法学术语,汉译

法学术语论文文献综述

万齐洲[1](2018)在《浅议19世纪西方法学术语的汉译》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西方法学形成了一套不同于中世纪的理论体系及专门术语,与传统的中华法系也有很大的差异,汉译过程十分困难。翻译者主要通过音译、意译等方式展开,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又传递了许多政治、思想、文化的含义。(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谕静[2](2015)在《认知语境观视角下的法学多义术语翻译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学术语的多义性为法律文本的准确翻译造成了障碍。法学术语的正确理解和翻译离不开语境。法律译者在翻译法学术语过程中必须考虑各种语境因素才能确定多义术语的语境含义。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了法学术语翻译的认知推理过程以及影响语境重构的因素,构建法学多义术语翻译的多层次认知语境模型,从而为译者正确翻译法学术语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术语》期刊2015年04期)

赵霄珺[3](2015)在《法学术语的规范性与严谨性探析——以标的和客体的使用范畴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标的与客体是在法学类教材与着作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两个概念,但其使用却很混乱,二者到底有无各自特定的指向和使用范围,该如何区别和正确使用这两个概念,学界对此莫衷一是。因此,分析其差别、厘清其使用范畴,对规范其使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画图法、对比法来分析标的与客体在不同法律术语中的含义,旨在分清不同的法律学科中同一词的不同用法,以避免同一语词的滥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5年10期)

任瑾颖[4](2015)在《《商标法的历史基础》第叁章翻译报告—法学着作中法律术语的汉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翻译原文为弗兰克·谢克特所着的《商标法的历史基础》的第叁章。《商标法的历史基础》是一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叙述商标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形成的书籍。通过对本书的翻译实践,笔者发现,在这类法学着作的汉译过程中,法律术语因其独特的性质为汉译增加了难度。本文作者结合直译与意译等翻译方法并充分考虑法律术语所在的特定历史时期对术语的影响等方法探讨了该类法律术语的汉译方法,以期指导自己未来对法律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5-03-20)

谯晓南[5](2014)在《评《英汉大词典》法学术语译名》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语词典收录两种语言的词汇是相互对应的。《英汉大词典》中存在相当多的法学术语译名不确,即非源语言的对应词语。作者以12个法学术语为例论述了《英汉大词典》译名方面存在的10个问题,与此同时,对这些术语的译名提出了修正意见。(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谯晓南[6](2014)在《评《英汉大词典》法学术语译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几年研究发现《英汉大词典》100余个法学术语译名不确,即并非原语词的对应词。力图修正这些不确译名,本文以19个法学术语为例论述了《英汉大词典》译名方面存在的10个问题,并对这些术语的译名提出了修正意见。(本文来源于《教育文化论坛》期刊2014年03期)

杨宪民[7](2013)在《词典法学术语释义的科学性与语文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诸多"法学"术语为蓝本,进而分析现代汉语词典部分法学术语释义存在的科学性问题。就语文词典专科词释义的科学性与语文性的关系问题提出的一个新的观点。(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3年12期)

刘丹青[8](2010)在《重温几个黎氏语法学术语》一文中研究指出黎锦熙语法体系中所用的一些曾经沉寂的术语,近年来又重现于学术着作,并具有其他术语难以替代的作用。"补足语"在当代语言学中作为一个重要术语指包括宾语在内的一类重要句法成分,与黎氏语法中的补足语有相通之处。而汉语语法现有的"补语"虽然英译相同,却不是一个通用的语法概念,无法代替补足语的作用。名词的"位"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中间层次,近于"论元"这类当代语言学的中间层次术语,对刻画语法规则富有作用,不是所谓的多余层次。"代名词"、"指示形容词"等术语带有明确词类属性,比含义笼统的代词更便于用来阐述语法规则。这些黎氏术语比一些汉语特色的后起术语更适合进行跨语言对比和语言共性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孙仁俊[9](2009)在《论法学术语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一百多年的政治和立法改革,中国从日本引入了“法学”这一概念。随后,中国学者便开始了对法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从很大程度上讲应归功于翻译这一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法学翻译是随着法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法学术语的频繁使用,以及法学语言在用词、造句、成篇上具有其独特之处,使译者在法学语言翻译过程中往往举步维艰。法学术语是法学研究和法律创制中不可或缺的“骨架”。鉴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准确地进行法学术语翻译,并提出了叁个策略来解决法学翻译难题。本文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法学的历史由来。详细区分了法学语言和法律语言的差异,论文的论述目的更加明晰并从法学翻译分类和法学翻译现状两方面阐述了法学翻译存在的种种问题。第叁章概述了在法学术语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叁个问题:误解、文化影响以及词汇空缺,并论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第四章主要讨论了中国和英语国家法律体系的不同和刑法中不同罪名的翻译。中国法律体系和英语国家法律体系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法律体系有着不同的渊源;两种法律体系中法官的权限有着很大的差异;法律结构和诉讼程序上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法学术语时,译者主要面对两种难题:第一,如何翻译一些有着类似含义和司法解释的法学术语:第二,怎样解决那些在目标语中不存在的法学术语的翻译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在第五章尝试性地提出法学术语翻译的原则和策略。作者认为,为达到准确这一翻译原则,译者应做到切合立法语言的特点、符合原文的表达习惯以及力求译文与原文的法律内涵相等。针对第叁章指出的问题,作者认为有叁个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寻求最接近的对等词、释义以及借入造新词.本文的结论是:法学术语的翻译是法学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学术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特别注意这些术语的特点,建议在面对翻译难题时可采用笔者提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09-04-29)

刘丹青[10](2007)在《语法学术语的象似性及其利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例示性介绍象似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中文语法学术语所体现的象似性——主要是语序象似性。指出,那些用两个成分名的并列来表示某种句法结构和关系的术语,如主谓、动宾、偏正、数量、定中、状中、述补、因果等等各组术语,绝大部分都符合这两个成分在汉语中出现的语序,是象似性在科学语言上的显着体现,这些术语用于汉语语法研究也非常贴切。然后文章用跨语言事实说明这些概念所反映的句法结构在汉语以外语言中并不必然呈现汉语那样的语序。由于用中文描写介绍研究这些语言时也要使用这些语法学术语,因此中文语法术语上的象似性有时反成为术语的科学性或可接受性的负面因素。最后本文探讨了针对这种弊端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燕赵学术》期刊2007年01期)

法学术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法学术语的多义性为法律文本的准确翻译造成了障碍。法学术语的正确理解和翻译离不开语境。法律译者在翻译法学术语过程中必须考虑各种语境因素才能确定多义术语的语境含义。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了法学术语翻译的认知推理过程以及影响语境重构的因素,构建法学多义术语翻译的多层次认知语境模型,从而为译者正确翻译法学术语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学术语论文参考文献

[1].万齐洲.浅议19世纪西方法学术语的汉译[J].惠州学院学报.2018

[2].刘谕静.认知语境观视角下的法学多义术语翻译探究[J].中国科技术语.2015

[3].赵霄珺.法学术语的规范性与严谨性探析——以标的和客体的使用范畴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5

[4].任瑾颖.《商标法的历史基础》第叁章翻译报告—法学着作中法律术语的汉译方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5

[5].谯晓南.评《英汉大词典》法学术语译名[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

[6].谯晓南.评《英汉大词典》法学术语译名[J].教育文化论坛.2014

[7].杨宪民.词典法学术语释义的科学性与语文性[J].语文建设.2013

[8].刘丹青.重温几个黎氏语法学术语[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9].孙仁俊.论法学术语的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09

[10].刘丹青.语法学术语的象似性及其利弊[J].燕赵学术.2007

标签:;  ;  ;  

法学术语论文-万齐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