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性写作论文-吴宏妮

虚构性写作论文-吴宏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构性写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虚构,背景,新闻体裁,意义

虚构性写作论文文献综述

吴宏妮[1](2019)在《非虚构性写作:新闻业的新生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通过阐释"非虚构性写作"的定义和来源形成对其的初步认识,分析其在我国盛行的背景来揭示其产生的必然性。通过比较非虚构性写作和其他新闻体裁的不同之处,突出其在现下社会传播环境下的优势和意义。最后通过对非虚构性写作的冷思考与前面的阐述相结合,让新闻从业者能够对其拥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达到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新闻实践当中。(本文来源于《采写编》期刊2019年04期)

徐刚[2](2019)在《虚构性的质疑与写作的民主化——非虚构写作漫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总能激发人们的热烈讨论,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文学的现实主义焦虑如此显豁的时代。大概正是在这种焦虑的压力下,我们对现有的虚构文学有着诸多不满。一时间,约翰·霍洛韦尔的名言成为流行,"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去了"(1)。确实是这样,在翻过诸如余华的《第七天》和阎连科的《炸裂志》之后,人们纷纷感叹,今天的小说已远远不如新闻,不如深度报道。而关于历史,叙事类文学作品的震撼力也显然不如以真实性为据的非虚构作品。(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9年01期)

文丽萍[3](2018)在《创设写作情境 开发创新潜能——虚构性写作教学例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写作方面的着作和理论浩如烟海,但是能够真正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着作和理论少之又少。本文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讲述了虚构性写作的作用及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22期)

李玉珊[4](2018)在《非虚构性叙事类新闻短视频解说词的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提速,微博、微信、非虚构性叙事类新闻短视频等正在成为一些主流媒体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求。但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博弈中,"内容为王"仍然是"硬道理"。积极投身非虚构性叙事类新闻短视频创作,发挥其独特优势,是主流媒体增强话语权和竞争力的新机遇。一、短视频与新闻短视频解说词简介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受众在移动终端进行碎片化浏览的、高频推送的一种视觉传播形式。时长从几秒到十几分(本文来源于《应用写作》期刊2018年11期)

李莉莉[5](2017)在《“写你知道的”——非虚构性创意写作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意写作始于1936年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创意写作工坊,包含虚构类性写作和非虚构性写作。非虚构性创意写作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体裁,它根植于真实,要求加入更多与他们个人经历、声音和感官细节的内容。如个人随笔、回忆录、自传、新闻发现、传统的旅行写作、环境写作等。作为一种新理念,它给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带来新的启示,以下就美国全国写作项目上的具体案例阐述个人的一些思考。一、项目简述选题上,它以列清单的方式,列出任何你想到的具体的东西,(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30期)

王雨,蔚芃苑[6](2015)在《试根据韦勒克的文学史观反思文学史写作的虚构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文学史写作历来都追求时代性与真实性,长期以来,学者们通过对文学本体及文学史各个角度的研究试图去构建一部成功的文学史。但正是由于文学史本身就是史学家的主观产物,其写作也就随之带有一种"虚构性",因而总是无法达到还原历史原貌的目的。本文根据雷纳·韦勒克文学史观中的经典论述,从文学史编写的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以及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关系这叁个方面入手,对文学史写作的虚构性展开进一步的阐释。(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5年31期)

杨国婷[7](2013)在《论中学写作的非虚构性特征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厘清作文、写作和中学写作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中学写作的重要特征是非虚构性,进而分析了非虚构性的内涵和要求,最后分析了非虚构性写作对中学写作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3年13期)

孙琦[8](2009)在《语文虚构性写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新课程改革至今,关于语文写作教学的探讨一直未曾停止过,虽然目前关于写作教学的各种主张和看法各有其价值和意义,然而,我们必须要正视目前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写作训练重“实”避“虚”、重视言语修辞训练,忽视写作手法指导以及功利性先验化写作现象严重的问题,我们的语文写作教学研究应该拾起“虚构”这个被我们忽视了太久的问题,积极去探讨“虚构”能够在写作教学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又发挥着怎样的效用。在此,我并没有要以虚构性写作作为整个写作教学的全部内容之意,我想要强调的是虚构性写作应该成为写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没有了虚构性写作的写作教学是不完整的。在我国长期的写作教学中,“虚构”总是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位置。时至今日,我们的语文写作教学依然无法理直气壮地面对“虚构”,究其原因,自然与我国长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的传统不无关系,再追溯语文教育背后所隐藏的更深一层的缘由,我试图从中国的文学传统、文化传统、以及当代的社会环境下人的想象力的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来加以探讨和阐释。并从对中西方文学虚构的分析中得出文学虚构对写作教学的启示,即借“虚构”引领学生步入想象性的生活天地;用“虚构”的方式呈现世界的真实;让“虚构”启发学生积极探索世界的可能性;借“虚构”找回被压抑久已失去的童真。虚构性写作要求打破传统上虚构/现实二元对立的认识,让学生实现真正自由的写作,并真正享受到写作的快乐。事实上,虚构性写作带有一定的文学写作的性质,但又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作家式的写作。本人认为,在写作教学中提倡虚构性写作的尝试,能够拓宽学生写作体裁的选择范围,拓展写作资源,扭转写作的功利倾向,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语文写作教学之路。同时,在顺应学生身心发展方面,虚构性写作很好地拓宽了学生写作的思维疆域,并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想象潜能,很好地养护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此外,虚构性写作对培养学生语言想象力、保持汉民族语言活力和民族创新力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一直以来,西方国家的语文教学都保持着重视文学写作的重要传统。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从诗歌到小说、从散文到剧本等不同文学样式的写作尝试。通过让学生进行虚构性写作创作来训练学生的诸如描写、记叙、逻辑、思维、想象、联想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国外的写作教学中对于虚构的态度以及行动,应该给我们的语文写作教学带来诸多的启发,让我们重新来审视“虚构”对于写作的价值和意义。在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一次提到“虚构”。但一些相关的话语表述却能够体现出虚构性写作的合理性。辨清“虚构”与“生活”、“虚构”与“虚假”、“虚构”与“想象”这叁对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虚构性写作有很大帮助。虚构性写作自身具有虚构性、超越性、游戏性和艺术真实性的特征。在语文虚构性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关注写作过程,完善指导环节。为学生设计多种练习虚构的方式,尤其应注重培养想象力对虚构性写作的促进作用。在评价阶段还应注意在虚构性写作的评价上,除了要摒除过去将“真实”与“虚构”二元对立起来的思想认识之外,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虚构性写作时,应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即虚构既要合乎事理,也要合乎情理。虚构既要符合客观规律,又要符合人类的情感伦理。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虚构性写作中杜绝不切实际的、违背客观规律的空想。(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30)

褚春元[9](2003)在《关于散文写作的真实性和虚构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写真记实,抒发真情实感是散文的本质特征和要求。一方面散文写作反对虚情假意,力排虚构性;另一方面在散文写作中存在着某种“虚构性”。事实表明,散文写作的真实性和虚构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合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褚春元[10](2003)在《关于散文写作的真实性和虚构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写真记实,抒发真情实感是散文的本质特征和要求。一方面散文写作反对虚情假意,力排虚构性;另一方面在散文与作中存在着某种"虚构性"。事实表明,散文写作的真实性和虚构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合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虚构性写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总能激发人们的热烈讨论,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文学的现实主义焦虑如此显豁的时代。大概正是在这种焦虑的压力下,我们对现有的虚构文学有着诸多不满。一时间,约翰·霍洛韦尔的名言成为流行,"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去了"(1)。确实是这样,在翻过诸如余华的《第七天》和阎连科的《炸裂志》之后,人们纷纷感叹,今天的小说已远远不如新闻,不如深度报道。而关于历史,叙事类文学作品的震撼力也显然不如以真实性为据的非虚构作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构性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1].吴宏妮.非虚构性写作:新闻业的新生机[J].采写编.2019

[2].徐刚.虚构性的质疑与写作的民主化——非虚构写作漫议[J].当代文坛.2019

[3].文丽萍.创设写作情境开发创新潜能——虚构性写作教学例谈[J].汉字文化.2018

[4].李玉珊.非虚构性叙事类新闻短视频解说词的写作[J].应用写作.2018

[5].李莉莉.“写你知道的”——非虚构性创意写作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

[6].王雨,蔚芃苑.试根据韦勒克的文学史观反思文学史写作的虚构性[J].才智.2015

[7].杨国婷.论中学写作的非虚构性特征及其价值[J].文教资料.2013

[8].孙琦.语文虚构性写作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9

[9].褚春元.关于散文写作的真实性和虚构性[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

[10].褚春元.关于散文写作的真实性和虚构性[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

标签:;  ;  ;  ;  

虚构性写作论文-吴宏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