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同源论文-朱萌瑛,刘惠,孙婵元,何紫薇,陈珏

文化同源论文-朱萌瑛,刘惠,孙婵元,何紫薇,陈珏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同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秋节,海峡两岸,节日风俗

文化同源论文文献综述

朱萌瑛,刘惠,孙婵元,何紫薇,陈珏[1](2019)在《同根同源海峡两岸中秋节习俗文化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的节日文化与大陆同根同源,台湾的节日文化与大陆同根同源,台湾节日文化在形式上别具一格但其最终的本质处处透露着古老的中国文化,他们彼此碰撞、融合,最终形成特色分明却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状态。本研究从大陆和台湾同源中秋节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着手,对两岸中秋节习俗的现状进行对比和分析,挖掘出两岸节日习俗产生不同发展的本质原因,并追溯其发展历程。(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团宗[2](2019)在《两岸同启妈祖文化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综合报道 自9月6日起,海峡两岸开启了妈祖文化活动。9月6日当天,2019年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暨湄洲妈祖巡安布福江苏、上海活动在福建莆田启动。同时,“2019北台湾妈祖文化节”在台湾宜兰县登场。妈祖文化为媒两岸信众会聚“通过(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9-09-10)

赵彦[3](2019)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及其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漳州与厦门同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漳州和厦门(以下简称"漳厦")同源非遗手工艺及其产品的传承与发展,对两地的经济合作一体化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创新、历史溯源、艺术研究等有着重要的学术文化意义与现实内涵。在手工艺及其产品相关的非遗文化保护力度日渐积极的整体环境中,尝试在产业合作发展模式下,通过分析地方同源文化的共有价值和潜力,以及相关的有利条件,并结合产业特征和社会需求,从融合手工艺传承、创新为目标的产品开发策略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继而从理论层面提出相关的办法与构想,以期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和传统手工艺及其产品在市场与产业架构下的活化保护、传承发展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9年07期)

付远书[4](2019)在《见证一场数千年前的“亲密接触”》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增加至55处。当全球聚焦良渚古城发掘、研究、保护和展示之时,在距离良渚地区1000(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7-12)

秦鲁菁[5](2019)在《天涯此时共度《佳节》 中华文化四海同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录片《佳节》抓住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基因,描绘出传统节日在社会发展进步中不变的精神内核,勾勒出传统文化背后最为朴素的家国情怀。通过一个个有温度、有共鸣的节日故事,将华人四海同源、文化一脉相承的共同情感表现得深入人心,用节日的外在魅力,展现出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本文来源于《广电时评》期刊2019年12期)

杨源[6](2019)在《同源异流——文化交融与毛南族织锦》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南族是中国南方的山地农业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河池市的环江、金城江、南丹、宜山、都安等地,其中约55%居住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内。环江县西部的上南、下南、水源、川山、洛阳、木伦等乡是毛南族的主要聚居区,素有"毛南山乡"之称。毛南族先民属于先秦时期百越族群中西瓯骆越的一支,与唐宋时期的僚人、明清时期的伶人有渊源关系,因其居住地"茅滩"或"冒南"而得(本文来源于《民艺》期刊2019年02期)

姜欣,姜怡,赵国栋[7](2019)在《传统茶文化翻译中的汉藏同源模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的茶文化展现出鲜明的藏族特色,同时也反映出其源于汉族茶文化的一脉相承。本文以《格萨尔》中的茶歌和我国唐朝茶圣陆羽所撰的茶典籍母本《茶经》为例,追溯了汉藏民族茶文化典籍之间千丝万缕的互文关联,在此基础上探寻了其中包含的同源茶文化模因,提供了《茶经》中包含对应模因内容的英语译文,旨在用于藏族茶文化外译的借鉴与参考,提升强势模因的数量与质量,维护它们在对外翻译中的一致性和标准性,促进丰富多元的中国传统茶文化早日走向世界。(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崔陇鹏[8](2018)在《中日古代祭祀性观演建筑的文化同源性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传统舞台建筑在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日本不仅在祭祀性演艺文化方面深受中国的影响,其舞台建筑也深受中国的影响。本文就从中日祭祀性演出及其观演空间的同源性,祭祀性观演建筑形态的相似性,建筑名称及用法的相似性说明中日古代祭祀性观演场所的文化的同源性,以该研究为基础不仅可以探讨中日舞台发展演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问题,更能深入的探讨中日两国在历史上遗失的舞台原型,推进中日古代戏场建筑的起源、发展与当代传承研究。(本文来源于《文物建筑》期刊2018年00期)

古屿鑫[9](2018)在《血脉同源 圣脉同宗 记2018年南宗道教白玉蟾祖师金身分灵台湾叁周年文化交流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玉蟾宫此次"血脉同源·圣脉同宗"白玉蟾祖师金身分灵台湾叁周年活动圆满举行,不仅促进了两岸民众的信仰、人文与情感沟通,加深两岸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而且进一步促进琼台道教文化的交流,加强两岸道教宫观的联谊互动,为增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又添新章。(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8年12期)

韦铀,王跃[10](2018)在《广西壮族与越南同源民族民间节庆跨文化传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广西壮族与越南的岱、侬等民族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毗邻的地理位置使之有着密切的交往,曾经共同的民间节庆在现代分属两个不同国家的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下,既有共性也有分化。在中越两国基于"一带一路"合作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民间节庆应该通过凝练共有价值观、加强官方引导、推动产业开发等方式加强相互的跨文化传播,不断增进两国民间的"民心相通",促进共同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文化同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综合报道 自9月6日起,海峡两岸开启了妈祖文化活动。9月6日当天,2019年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暨湄洲妈祖巡安布福江苏、上海活动在福建莆田启动。同时,“2019北台湾妈祖文化节”在台湾宜兰县登场。妈祖文化为媒两岸信众会聚“通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同源论文参考文献

[1].朱萌瑛,刘惠,孙婵元,何紫薇,陈珏.同根同源海峡两岸中秋节习俗文化的对比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2].团宗.两岸同启妈祖文化活动[N].团结报.2019

[3].赵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及其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漳州与厦门同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工业设计.2019

[4].付远书.见证一场数千年前的“亲密接触”[N].中国文化报.2019

[5].秦鲁菁.天涯此时共度《佳节》中华文化四海同源[J].广电时评.2019

[6].杨源.同源异流——文化交融与毛南族织锦[J].民艺.2019

[7].姜欣,姜怡,赵国栋.传统茶文化翻译中的汉藏同源模因探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崔陇鹏.中日古代祭祀性观演建筑的文化同源性现象研究[J].文物建筑.2018

[9].古屿鑫.血脉同源圣脉同宗记2018年南宗道教白玉蟾祖师金身分灵台湾叁周年文化交流活动[J].中国宗教.2018

[10].韦铀,王跃.广西壮族与越南同源民族民间节庆跨文化传播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文化同源论文-朱萌瑛,刘惠,孙婵元,何紫薇,陈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