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中研究记录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中研究记录的策略

庄旭东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所谓科学研究记录是指学生在亲历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以各自独特的思维形式保存下来的,既能体现知识获得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科学实践。如果把探究看做是一个面,那么科学研究记录就是其中的一个点,它显示着学生亲历科学过程所留下的印迹。通过做研究记录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并能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做好研究记录

1.让学生明确研究记录的价值

“科学是诚实的”,在虚假“伪劣”的研究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探究就如“无源之水”,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只有真实详细地记录下每一次实验现象,研究记录才有价值,探究活动才有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观察学生的记录行为以及对待记录的态度,下课后再找几个学生问问:当组内有同学做记录时,你在做什么?如果让你做记录你愿意吗?你以前的记录有过问题吗?交流时别人提出意见了吗?你当时纠正了吗?你想过做过的记录有什么用吗?我相信,通过多交流、多沟通,学生能认识到真实的记录是多么地重要,从而减少弄虚作假的行为。

2.利用记录,引导学生的实证行为,增强实证意识

记录是表达交流、推测、分析得出结论的事实依据。如《测量物体的温度》这一课,学生做记录很容易,难的是记录的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当出现个别小组的学生记录与大多数同学的记录有较大的差异时(如其中一个组测得热水的温度是72℃,与其他组相差5~6℃),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求证,可以让该小组的同学上讲台去重新演示一下刚才的测量过程,让大家当评委,说说他们做得怎么样。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规范操作,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

二尽量做到人人记录和每人一个记录本

既然培养学生科学记录是科学课学习的目标之一,记录就绝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个学生的事,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记录本里可以记录课前预习的资料、内心的困惑,也可以记录思考的计划、实验的过程、观察和发现等等,还可以把单独的记录单贴到记录本上长期保存。经常地查看自己的记录本,可以回顾反思自己在以前的科学学习中的情况。新课程《科学》与老教材《常识》相比,更注重单元内各课间的连贯性,其探究过程往往要持续两周以上的时间。如《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需要连续饲养和观察记录蚕宝宝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显然,记录本比记录纸更适宜保存,便于经常查看。在科学课堂上,有时为提高教学效率,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应分工,记录往往只有一个人来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定期轮换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所承担的任务,比如这星期甲同学是材料员,下星期甲同学就做记录员,让每位学生都承担到主记录员的任务。在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记录。这样一年下来,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机会担任小组记录员,记录就再也不会成为小组里个别人的事了。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记录水平较低,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单独记录的机会。如《观察一片完整的叶》、《观察蜗牛》等都可由学生先独自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后,把别人有价值的观察所得加入自己的记录本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记录,也适当保留个人见解。这样,一份有个性、有价值的科学记录表便产生了。四年级学生记录水平有所长进,教师可给小组成员每人发一张记录单,在课堂上由记录员来完成其中一张,其他成员在课后把自己的那张完成。五、六年级时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记录水平,可每小组发一张记录单,由记录员完成,其他同学在课后把记录表的内容抄在自己的记录本上。

三教师要精心推敲记录的内容和记录方式

1.记录要体现教学重点

教师备记录时要牢牢抓住反映整堂课的灵魂的核心活动,要体现教学重点。如一位教师在上《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记录各自小组最后溶解了“几克(匙)食盐”,这与这堂课的重点是一致的,且比较简便,这“几克(匙)食盐”的数据,就是记录价值所在。

2.记录方式可多样,记录语言要简练

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将获得的发现和现象记录下来,这是探究事实的第一证据。善于教给学生恰当的记录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我们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运用多种形式做研究记录。在探究活动中,为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学研究上,记录的内容应简洁明了,即要求学生抓住关键字和“核心”内容,用严谨、精炼的语言来记录,这样才能以较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效果。

3.学会筛选,让学生有选择地记录

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杂乱的信息进行筛选,记录那些有事实根据的、体现探究证据的信息;记录有价值的、值得研究和能够发挥作用的信息;记录学生在课堂上有新发现、新争议的内容。缺少教师引领的学习活动是不健全的,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学生,筛选记录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该导则导、该断则断”。

4.控制材料的有序发放,以减少对学生的干扰

小学生普遍喜欢做实验,但往往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出现“教师还没讲完实验和记录要求,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的情况”,学生没听清教师的要求,自然也做不出真实详尽的记录,也容易出现“教师已经宣布开始汇报,学生也已经完成实验,但仍有部分学生忍不住对实验材料东摸摸西摸摸的现象”,所以我们要控制材料的有序发放,减少实验材料对学生的干扰。可以采取在教师讲清要求后,再发放部分实验材料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及时收回材料的办法,还可以采取分离“实验区”和“交流区”的办法。

5.及时评价,把科学研究记录作为考试、测评的一部分

及时准确的评价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课堂上科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汇报做出实质性的评价,使他们明白自己的研究记录哪些地方做得比较精彩,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还可以通过课后展示、学期评比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成就感,鼓励学生经常翻阅自己的记录本,感受自己的点滴进步,并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也可以让学生互评对方的记录本,选出最好的几份记录进行班级展览等。

可见,记录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思维的深化,还是证据的获得,更是评价的依据。

标签:;  ;  ;  

小学科学课中研究记录的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