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条件免疫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肉鸡,锌,维生素C,生长性能
条件免疫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朱春梅,张凌洪,王军[1](2019)在《锌和维生素C对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日粮单独或联合使用锌和维生素C对高温条件下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择320只1 d肉仔鸡,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锌含量为40 mg/kg),处理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 mg/kg锌,处理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 mg维生素C,处理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 mg/kg锌+300 mg/kg维生素C,试验共开展35 d。在试验第21~35天对鸡只进行热应激诱导,即25℃12 h,25~34℃3 h,34℃6 h,34~25℃3 h。结果显示:处理组较对照组均显着提高了肉鸡的采食量、体增重(P <0.05),显着降低了料比(P <0.05)。日粮同时添加锌和维生素C组肉鸡采食量和体增重最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60 mg/kg锌、200 mg/kg维生素C或锌和维生素C联合使用的肉鸡脾脏、胸腺和法氏囊重量显着提高(P <0.05)。60 mg/kg锌+200 mg/kg维生素C和200 mg/kg维生素C组较对照组显着提高了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抗体滴度(P <0.05)。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锌+200 mg/kg维生素C、200 mg/kg维生素C组和60 mg/kg锌组显着提高了血液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占比(P <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单独或联合添加锌和维生素C均可显着改善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16期)
王智,李金钢[2](2013)在《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鼻黏膜内含SP及CGRP的免疫反应纤维长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了常氧条件下与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鼻黏膜内含P物质(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神经纤维平均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肃鼢鼠在低氧条件下,鼻腔嗅黏膜内含SP及CGRP的免疫反应纤维的平均长度与常氧条件下的比率分别为0.97和1.09,呼吸黏膜的比率分别为1.20和1.22,明显小于SD大鼠的相应比率,但差异均未达极显着水平(0.01<P<0.05),从而推断,甘肃鼢鼠对低氧环境的不敏感性是其对极端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特征。(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陈鳌,余云舟,王文斌,庞晓斌,王双[3](2011)在《不同佐剂条件下Aβ多肽B细胞表位疫苗诱导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肽(Aβ)B细胞表位疫苗2Aβ1-15-PADRE(Aβ-T)诱导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特性,并探讨不同佐剂对该疫苗免疫反应效果的影响。方法:合成了含2个Aβ42的B细胞表位—Aβ1-15及1个辅助T细胞表位—PADRE的多肽2Aβ1-15-PADRE。采用Al(OH)3佐剂,弗氏佐剂,Abisco佐剂,MF59佐剂分别与多肽疫苗联合免疫小鼠,并另设3个对照组:无佐剂多肽免疫组(Mock),PBS免疫组(PBS),未免疫组(Native)。结果:5组多肽免疫组小鼠均产生了针对Aβ的特异性抗体,无佐剂多肽免疫组的IgG抗体滴度最低,Al(OH)3佐剂组,MF59佐剂组,Abisco佐剂组小鼠IgG抗体滴度较高,弗氏佐剂组IgG抗体滴度最高。斑点杂交实验结果显示5组小鼠免疫后血清与Aβ42单体反应较弱,与寡聚体反应最明显,与纤维状Aβ42几乎不反应。结论:4种佐剂均能提高多肽疫苗的免疫反应,产生高水平抗Aβ的特异性抗体。5组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均与Aβ寡聚体反应较强,与纤维状Aβ42反应较弱,表明该多肽疫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1年08期)
李化兵,韩秀珍,冯益真,王金荣,孙妍[4](2009)在《nAChR_(α7)在条件免疫反应治疗小鼠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nAChRα7在条件免疫反应治疗小鼠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4~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用卵清蛋白(OVA)腹膜下注射致敏,OVA雾化吸入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健康对照组用PBS给予相同处理。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A组:CIR1组;B组:CIR2组;C组:常规治疗组;D组:常规治疗减量组;E组:单纯声音刺激组;F组:单纯糖精水刺激组;G组:空白对照组。以上7组每天给予哮喘激发1次,各治疗组在治疗间隔1 h后给予激发。健康对照组为H组,用PBS激发20周。治疗20周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细胞胞膜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7(nAChRα7)与胞浆内IL-4I、FN-γ表达量,分析nAChRα7与IL-4I、FN-γ的相关性。结果①A、B、C组与G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表达nAChRα7I、L-4明显降低(P<0.01),IFN-γ增高(P<0.01);各因子在A、B及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hRα7与IL-4表达呈正相关(r=0.76,P<0.01),与IFN-γ表达呈负相关(r=-0.69,P<0.01);②D、E、F、G组与H组相比,气道上皮增厚,管腔狭窄,管壁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A、B、C组经治疗后气道上皮及炎性浸润明显改善。结论以声音或糖精水为条件刺激,以普米克令舒加万托林雾化吸入为非条件刺激建立起的条件免疫反应,通过下调CD4+T淋巴细胞上nAChRα7的表达,调节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缓解小鼠支气管哮喘。(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07期)
王智[5](2009)在《甘肃鼢鼠鼻腔的组织解剖及低氧条件下鼻粘膜内含SP及CGRP的免疫反应纤维》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鼢鼠是一种严格营地下生活的啮齿类动物,它所生活的密闭洞道环境使其遭受多重生存压力,低氧即为其中之一。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初级感觉神经元的主要起信号作用的神经肽,低氧条件下肽能神经纤维内SP及CGRP含量的变化情况反映了动物体对所遭受的有害刺激的感觉适应情况。本文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甘肃鼢鼠的鼻腔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分析了其鼻腔结构与其它啮齿动物的差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了常氧条件下与低氧条件下(10.5%O_2每天8小时,持续一个月)甘肃鼢鼠鼻腔粘膜的SP及CGRP能神经纤维平均长度的变化情况,探究甘肃鼢鼠上呼吸道对其所生存的低氧环境的适应。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甘肃鼢鼠的鼻腔粘膜与其它啮齿动物一样,分为前庭粘膜、呼吸粘膜和嗅粘膜,粘膜的上皮细胞类型也分为扁平上皮、变移上皮、呼吸上皮和嗅上皮四种类型,粘膜从外到里依次为上皮、基层和固有层。甘肃鼢鼠鼻腔中嗅粘膜所占比例较大,几乎覆盖了上颌鼻甲的大部分和鼻中隔的一半多,这与其发达的嗅觉功能是相适应的。由于呼吸粘膜中杯状细胞所分泌的粘蛋白能保护上皮免受细菌、病毒侵害,故构成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但甘肃鼢鼠呼吸粘膜中杯状细胞很少,几难见到,这与其在实验室饲养环境中免疫功能低下的事实是一致的,所以推测杯状细胞的缺失可能是甘肃鼢鼠免疫功能低下的一个原因。2.甘肃鼢鼠在低氧条件下鼻腔粘膜的SP及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平均长度虽然较之常氧条件有所增加(p<0.05),但未达到极显着水平,另外,甘肃鼢鼠鼻腔粘膜内肽能神经增加率(相对于常氧条件)明显小于SD大鼠而与常氧条件下相差不大(低氧条件下肽能神经平均长度与常氧条件的比率小于1.5),这说明低氧环境并未对甘肃鼢鼠的上呼吸道造成较大影响,对甘肃鼢鼠还算不上严重的有害刺激,所以推断,甘肃鼢鼠的上呼吸道对低氧环境的不敏感性是对其极端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特征。但目前还没有做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的气管、肺等器官的粘膜内肽能神经纤维相对于常氧条件的变化研究,因此,甘肃鼢鼠呼吸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李化兵,冯益真,王金荣,韩秀珍,孙妍[6](2009)在《条件免疫反应对支气管哮喘小鼠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条件免疫反应(CIR)对小鼠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4~6周龄BALB/C雌性小鼠,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将模型小鼠分为7组,A组:CIR1组,以声音为条件刺激(CS),布地奈德加沙丁胺醇雾化吸入为非条件刺激(UCS),二者结合7次(7 d)建立CIR,此后每日再予CS,每周CS再与UCS结合1次,共20周;B组:CIR2组,以糖精水为CS,其余同CIR1组;C组:常规治疗组,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1次/d,共20周;D组:常规治疗减量组,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1次/d,共7 d,之后1次/周,共20周;E组:单纯声音刺激组,声音刺激20周;F组:单纯糖精水刺激组,糖精水刺激20周;G组:空白对照组,PBS雾化吸入20周;H组:健康对照组,用PBS激发20周。治疗后进行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脾脏CD4+T细胞IL-4、IFN-γ及IL-17的表达;HE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A、B、C组与G组比较: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Pa<0.01);CD4+T淋巴细胞表达IL-4及IL-17均明显降低(Pa<0.01),IFN-γ增高(Pa<0.01);D、E、F、G组与H组比较,呼吸道上皮增厚,管腔狭窄,管壁周围有大量炎性反应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显着增多;A、B、C组经治疗后呼吸道上皮及炎性浸润情况明显改善,胶原纤维减少。结论CIR可通过调节CD4+T淋巴细胞功能,减少呼吸道上皮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增生,达到治疗小鼠哮喘的目的。以声音或糖精水为CS,以布地奈德加沙丁胺醇为UCS建立起的CIR,可对哮喘小鼠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李化兵[7](2008)在《条件免疫反应对小鼠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条件免疫反应(CIR)对小鼠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2)探讨条件免疫反应(CIR)对小鼠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4-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用卵清蛋白(OVA)腹膜下注射致敏,OVA雾化吸入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健康对照组用PBS进行相同操作。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A组:CIR_1组,以声音(85分贝)为条件刺激,普米克令舒加万托林雾化吸入为非条件刺激,两者结合7次(7天)后可建立条件免疫反应,此后每日再现条件刺激,每周条件刺激再与非条件刺激结合一次,共20周;B组:CIR_2组,以糖精水为条件刺激,其余操作同CIR_1组;C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1次/日,共20周;D组:常规治疗减量组,给予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雾化吸入,1次/日,共7天,之后1次/周,共20周;E组:单纯声音刺激组,单纯给声音刺激20周;F组:单纯糖精水刺激组,单纯给糖精水刺激20周;G组:空白对照组,PBS雾化吸入20周。以上7组每天给予哮喘激发一次,其中各治疗组(A、B、C、D)在治疗间隔1小时以后给予激发。健康对照组为H组,用PBS激发20周。治疗20周后,分离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加入CD4~+磁珠,利用分选器、分离柱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经PMA、离子霉素和莫能霉素刺激培养6小时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细胞胞膜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7(nAChRα7)与胞浆内IL-4、IFN-γ及IL-17表达量,分析nAChRα7与IL-4、IFN-γ及IL-17的相关性。结果(1)治疗20周后,哮喘组(E、F、G组)及减量治疗组(D组)比健康对照组(H组)及各治疗组(A、B、C组)体重明显降低,症状加重(P<0.01)。(2)治疗组(A、B、C组)比空白对照组(G组)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数明显减少。A、B、C组分别是:8.67±1.23%,9.13±0.99%,8.40±1.12%,G组是16.2±1.32%,t_1=16.13,t_2=16.58,t_3=17.44,P<0.01;(3)治疗组(A、B、C组)与空白对照(G组)组相比较,CD4~+T细胞表面nAChRα7表达降低。A、B、C组分别是:12.30±0.96%,12.6±1.14%,14.72±0.94%,G组是15.35±1.67%,t_1=7.81,t_2=6.51,t_3=7.62,P<0.01;(4)治疗组(A、B、C组)与空白对照(G组)组相比较,IL-4表达降低。A、B、C组分别是:5.25±0.97%,4.73±0.80%,5.31±1.18%,G组是12.26±1.31%,t_1=16.68,t_2=19.03,t_3=15.30,P<0.01;(5)治疗组(A、B、C组)与空白对照(G组)组相比较,IL-17表达显着降低。A、B、C组分别是:8.66±0.94%,8.49±0.69%,8.17±0.67%,G组是18.61±1.18%,t_1=25.62,t_2=23.59,t_3=24.17,P<0.01;(6)治疗组(A、B、C组)与空白对照(G组)组相比较,IFN-γ表达显著增高。A、B、C组分别是:18.04±1.05%,18.56±0.82%,18.13±0.96%,G组是3.65±0.70%,t_1=44.25,t_2=53.67,t_3=47.34,P<0.01;(7)nAChRα7、IL-4、IL-17及IFN-γ细胞因子在A组与B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nAChRα7:12.30±0.96%/12.6±1.14%,t=1.04,P>0.05;IL-4:5.25±0.97%/4.73±0.80%,t=1.09,P>0.05;IL-17:8.66±0.94%/8.49±0.69%,t=1.38;P>0.05;IFN-γ:18.04±1.05%/18.56±0.82%,t=0.11,P>0.05;(8)在CIR及各哮喘组之间,nAChRα7与IL-4表达呈正相关(r=0.76,P<0.01),与IL-17成正相关(r=0.46,P<0.01),与IFN-γ表达呈负相关(r=0.69,P<0.01)。(9)肺组织病理改变的比较:各哮喘组(E、F、G组)及减量治疗组(D)与健康对照组(H组)相比,气道上皮增厚,管腔狭窄,管壁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多;各治疗组(A、B、C组)经治疗后气道上皮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明显改善。结论以声音或糖精水为条件刺激,以普米克令舒加万托林雾化吸入为非条件刺激建立起的条件免疫反应,可以通过下调CD4~+T淋巴细胞上nAChRα7的表达,调节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实现对小鼠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5-15)
孙妍,韩秀珍,王金荣[8](2007)在《条件免疫反应的胆碱能通路机制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条件免疫反应(conditioned immunoreaction,CIR)是将一中性的、不引起免疫反应的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与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7期)
王金荣,王宏伟,刘胜洪,王芳,李秀云[9](2005)在《条件性免疫反应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已证明条件免疫反应(CIR)能够有效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的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大鼠CIA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5组:CIR组,以樟脑气味为条件刺激,甲氨喋呤(MTX) +泼尼松(Pred)为非条件刺激,两者结合7次( 7天)后可建立条件免疫反应,然后每日再现条件刺激,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每周结合1次,共4周;MTX +Pred组,MTX +Pred治疗4周;MTX +Pred减量组,MTX +Pred治疗7天内每天1次,7天后每周1次,共4周;单纯闻樟脑气味组,单纯闻樟脑气味4周;空白对照组,安慰剂治疗4周。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活化(表达CD71)及表达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nAChRα7)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AChRα7、ChAT、CD6 8(巨噬细胞标志)和TNFα在关节滑膜细胞的表达。结果:治疗1周后CIR组大鼠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表达nAChRα7和ChAT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0 0 1) ;CIR组与MTX +Pred组大鼠,2周后外周血活化的CD4 +T淋巴细胞(表达CD71)明显减少(P <0 0 1) ,3周后大鼠关节炎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 <0 0 1) ;4周后滑膜组织表达CD6 8及TNFα明显降低(P <0 0 5 ) ;CIR组大鼠表达nAChRα7和ChAT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0 0 1)。结论:以樟脑气味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王金荣,王宏伟,李秀云,康闽,施虹[10](2005)在《条件性免疫反应治疗胶原性关节炎的免疫学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条件免疫反应治疗胶原性关节炎(CIA)免疫学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5组:条件免疫反应(CIR)组:以樟脑气味为条件刺激;甲氨蝶呤(MTX)+泼尼松(Pred)为非条件刺激,两者结合7次(7d)后可建立条件免疫反应,然后每日再现条件刺激,每周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1次,共4周。MTX+Pred组:MTX+Pred治疗4周。MTX+Pred减量组:MTX+Pred治疗,7d内每天1次,7d后每周1次,共4周。单纯闻樟脑气味组:单纯闻樟脑气味4周。空白对照组:安慰剂治疗4周。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活化(表达CD71)状态,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gG、IgA、IgM、C3、C4、C反应蛋白(C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68(巨噬细胞标志)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滑膜组织的表达。结果CIR组与MTX+Pred组大鼠治疗2周后外周血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4周后血清IgG、CRP水平降低,滑膜组织中CD68及TNF-α表达均明显低于单纯闻樟脑气味组、MTX+Pred减量组及空白对照组(P均<0.01)。结论以樟脑气味为条件刺激,以泼尼松和甲氨蝶呤联合免疫抑制作用为非条件刺激,通过强化训练,建立的条件免疫抑制反应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抑制免疫细胞异常活化,降低自身抗体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05年03期)
条件免疫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了常氧条件下与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鼻黏膜内含P物质(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神经纤维平均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肃鼢鼠在低氧条件下,鼻腔嗅黏膜内含SP及CGRP的免疫反应纤维的平均长度与常氧条件下的比率分别为0.97和1.09,呼吸黏膜的比率分别为1.20和1.22,明显小于SD大鼠的相应比率,但差异均未达极显着水平(0.01<P<0.05),从而推断,甘肃鼢鼠对低氧环境的不敏感性是其对极端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条件免疫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朱春梅,张凌洪,王军.锌和维生素C对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反应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2].王智,李金钢.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鼻黏膜内含SP及CGRP的免疫反应纤维长度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3
[3].陈鳌,余云舟,王文斌,庞晓斌,王双.不同佐剂条件下Aβ多肽B细胞表位疫苗诱导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特性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
[4].李化兵,韩秀珍,冯益真,王金荣,孙妍.nAChR_(α7)在条件免疫反应治疗小鼠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5].王智.甘肃鼢鼠鼻腔的组织解剖及低氧条件下鼻粘膜内含SP及CGRP的免疫反应纤维[D].陕西师范大学.2009
[6].李化兵,冯益真,王金荣,韩秀珍,孙妍.条件免疫反应对支气管哮喘小鼠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
[7].李化兵.条件免疫反应对小鼠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
[8].孙妍,韩秀珍,王金荣.条件免疫反应的胆碱能通路机制研究(综述)[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9].王金荣,王宏伟,刘胜洪,王芳,李秀云.条件性免疫反应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
[10].王金荣,王宏伟,李秀云,康闽,施虹.条件性免疫反应治疗胶原性关节炎的免疫学机制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