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综合护理方式及效果观察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综合护理方式及效果观察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湖北武汉430100

【摘要】目的:观察发生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运用综合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生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104例,按单盲法分为常规组(n=52例,运用常规护理)和护理组(n=52例,运用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数据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发生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频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与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借鉴与推广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冠心病是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其以典型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亦可出现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音减弱等并发症状,出现此类症状多是因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较差,应当实施更为科学的护理干预[1]。本研究提出采用综合护理,并以我院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为例开展实验,观察其运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资料

抽选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发生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单盲法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其中常规组52例,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46~76岁,平均(59.19±6.22)岁;护理组5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50~78岁,平均(60.07±6.83)岁,,患者基线资料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定期检测患者脉搏、心率、血压等指标,当患者出现心律不齐症状时予以绝对卧床休息并给予持续吸氧,密切关注患者身体状态。

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其内容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指导、运动干预、病情监测、心理疏导,具体操作为:

(1)用药护理:冠心病作为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其所用药物需在护理人员指导下使用,用药期间,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抵触,提高治疗依从性。

(2)饮食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养成少食多餐的良好饮食习惯,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尽量选择低脂、低钠、低热量的食物,同时会防止药物所致便秘,需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以香蕉、芹菜为宜。

(3)运动干预:患者通过合理运动锻炼,可以有效控制自身心功能指标,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以循序渐进原则为主,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次督促患者进行锻炼。

(4)病情监测: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掌握其心电图、血糖、血压、血脂等变化情况,若发生恶化现象,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心理疏导:由于老年患者易因病情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通过适宜手段进行心理疏导,以患者心理耐受为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轻负性情绪对治疗的影响。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①显效: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发作频率减少80%;②有效:心律失常症状发作频率减少50%~80%;③无效:心律失常症状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下;④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数据,分值100分,评价标准:①非常满意:分值≥80分;②满意:分值<80分且≥60分;③不满意:分值<60分;④治疗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SPSSStatistics24.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表示计数单位数据,“x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其中护理组显效人数28(53.85%)例,好转人数22(42.30%)例,无效人数2(3.85%)例,治疗有效率为96.15%;常规组显效人数24(46.15%)例,好转人数20(38.47%)例,无效人数8(15.38%)例,治疗有效率为84.62%;护理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为(x2=7.649,P=0.006),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数据,其中护理组满意人数25(48.08%)例,一般满意人数24(46.15%)例,不满意人数3(5.77%)例,总满意度为94.23%;常规组满意人数21(40.38%)例,一般满意人数21(40.38%)例,不满意人数10(19.24%)例,总满意度为80.76%;。护理组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为(x2=8.282,P=0.004),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老年群体常见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亦有患者表现为心律不齐症状,存在心悸、胸闷现象,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2]。出现心律不齐的冠心病患者多是因治疗与预后效果不佳,因此,对此类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手段,减轻症状发作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上通常采用常规护理,其是护理人员定期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症状表现予以针对性护理,应当注意的是,由于该方法无法提前预防并发症发作,患者易焦虑、恐惧等情绪,对于治疗开展极为不利[3]。

本研究提出采用综合护理,其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使用各种护理手段,提高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的新型护理方法。其具体操作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指导、运动干预、病情监测、心理疏导,通过此类方式,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同时通过安排饮食与锻炼计划,促进心功能指标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发生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可以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是具有借鉴与推广意义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马丽芳.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综合护理方式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46+59.

[2]辛亚,魏小敏,付爱霞.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102.

[3]占丹,尹石玲,柳倩倩.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7):28-29.

标签:;  ;  ;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综合护理方式及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