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河北大名县人民医院妇科056900)
【中图分类号】R71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219-02
【关键词】多囊卵巢排卵妈富隆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占无排卵性不孕的70-80%,临床上表现为月经异常如闭经或月经稀发,生化表现为高雄激素及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LH/FSH)比值>2或3,超声检查显示双侧卵巢均有≥12个且直径2-9mm小卵泡,即卵巢多囊样改变等[1],调整内分泌紊乱和诱发排卵是治疗PCOS不孕患者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146例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来寻求安全有效促排卵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PCOS患者(PCOS诊断按2003年鹿特丹标准),且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LH/FSH)比值>2或3。患者的入选标准:年龄≤35岁;输卵管造影检查示子宫腔正常及双侧输卵管通畅;男方精液检查正常,排除其他内分泌紊乱疾病,每次月经2-4天检查血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
1.2方法
1.2.1分组按照SPSS13.0程序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在本院的第一次生化检查随机分为2组,组1妈富隆预处理2-3月,至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LH/FSH)<1[2],78个周期;组2直接促排卵治疗。
1.2.2促排卵及检测于月经周期或药物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每日服用氯米芬50mg,于月经第9天开始阴道超声检测卵泡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若无卵泡直径超过10mm,给予尿促性腺素(HMG)75U/隔日肌注,卵泡直径达18-20mm时,给予绒毛膜促性腺素(HCG)10000U肌注,排卵后2周未来月经者尿妊娠试验,排卵后4-5周阴道超声检查是否为临/床妊娠,孕12周前妊娠丢失确定为早期流产。月经20天无优势卵泡,视为促排卵失败,优势卵泡>3个,不肌注绒毛膜促性腺素。
1.3参数评估主要参考指标包括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大小,卵泡数目,有无排卵,注射HCG日血清LH、E2、及P水平,次要参考指标为妊娠率和流产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版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τ检验,结果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不育年限、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促排卵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Gn总量、药费、刺激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OHSS发生率、周期取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hCG日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p<0.05)。
3.讨论
PCOS是妇科内分泌疑难病之一,至今发病机理尚不明了,也是育龄女性不孕常见原因,往往需药物促排卵治疗获得妊娠。但PCOS患者促排卵周期失败率及OHSS发生率较高,更容易发生重度OHSS,因此PCOS患者寻求一种更安全、成功率比较可靠的治疗方案是本研究的最终目标。
PCOS患者由于卵泡多发性及原始卵泡的结构特性,局部高雄激素环境放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和(或)内源性LH/FSH偏高的内分泌特点[1],妈富隆为去氧孕烯、炔雌醇,去氧孕烯在体内不抑制炔雌醇引起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增高,因而有使血内游离睾酮降低,孕激素还可以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影响垂体对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反应。使用妈富隆后,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基础LH水平、LH/FSH比值及睾酮均显著下降,提示妈富隆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异常内分泌情况,为进一步促排卵打下基础。多囊卵巢综合症垂体分泌FSH相对较低,未能达到卵泡从募集到选择的阈值,因而不能产生优势卵泡,研究认为每个卵泡都有各自阈值,只有FSH达到阈值后才能使卵泡发育,妈富隆纠正基础LH水平、LH/FSH比值及睾酮,并减少卵泡数量,使用促排卵药物后易使单个或数个卵泡发育,从而减少促排卵药物应用,促排卵过程中超过FSH阈值可使卵泡选择优势化,被选择的优势卵泡对FSH敏感性增强,从而减少促排卵药物应用。从而减少促排卵药物总量,刺激天数,促排卵药物费用明显减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此外,本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无1例发生重度OHSS,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妊娠率有显著提高,流产率降低,可用于基层单位促排卵治疗,风险小,解决越来越多PCOS不孕患者难题,减少OHSS发生率,提高妊娠率[3],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3-347.
[2]韦立红,韦继红,姚春玲.妈富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伴不孕54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3):342-343
[3]柏海燕,薛霞,帅娟子,等.微刺激结合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J].生殖医学杂志,2012,21(4):33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