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矿模型论文-孙振一,白浩,方烨,狄永军

控矿模型论文-孙振一,白浩,方烨,狄永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矿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达加斯加,石墨矿,控矿构造,找矿模型

控矿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孙振一,白浩,方烨,狄永军[1](2019)在《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控矿构造特征与找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中东部及南部,矿床类型丰富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综合研究表明,石墨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自新太古代至新元古代沉积、变质变形及岩浆迭加改造叁个阶段。控矿构造研究表明,中部石墨矿床主要受由于紧密同斜褶皱改造的变质片理构造控制,矿体翼部薄而转折端较厚。东部石墨矿床受同斜褶皱及顺变质片理的剪切带控制,并被后期沿脆性断裂迁移的热液迭加富集。南部石墨矿床由于受深层次剪切变形带的影响而延伸稳定。在控矿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石墨矿床"层带复合-岩浆迭加"为主体的区域找矿模型。结合已有矿化时空分布规律及成矿条件,提出了马达加斯加4个主要的成矿远景区。(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东野脉兴,朱熙槐,王淑丽[2](2019)在《鄂西-黔中陆缘坻磷块岩迁移沉积及控矿(成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鄂西-黔中陆缘坻是扬子地块东南缘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沉积成矿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形态是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来自SE方向上升洋流抵达陆缘坻后,分成向NW和SW向两个方向洋流,磷块岩两个工业矿层随洋流方向发生有规律的迁移沉积,这在同一矿集区的不同矿段也表现出清晰的迁移沉积规律。由于陆缘坻本身古构造和古地形特点,决定了磷块岩成矿的具体位置,构成了不同的控矿模型,特别陆缘坻基底隆起迎向洋流的一侧是磷块岩大规模成矿的最佳地段,往往形成成群的大中小矿床,甚至形成超大型矿床。(本文来源于《化工矿产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李瑞红,安平,恽孟河,孟银生,刘汉粮[3](2019)在《焦家断裂带叁维结构模型及其数值模拟:以新城金矿床控矿构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东是中国探明金资源量最多的地区,其中焦家金矿带已探明金资源量>1000t。金矿床(体)严格受焦家主断裂及其下盘次级断裂/裂隙系统控制,构建断裂构造控矿模式长期以来都是胶东金成矿系统理论与勘查系统实践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典型剖面构造-蚀变-矿化岩相填图、露头尺度构造解析、叁维结构模型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剖析典型金矿床(体)分布与不同级别、序次和型式的控矿构造的关系,初步总结焦家金矿带控矿规律,构建断裂带叁维结构模型及其控矿模式,并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沅柏[4](2018)在《多级构造复合控矿模型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以黑龙江团结沟金矿外围勘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该区地质矿床特征,基于对团结沟金矿区多级构造的总结。认为团结沟金矿床控矿因素为多级构造复合控矿。总结出一套多级构造复合控矿找矿模型,即:寻找构造—方法验证—确定靶区—布设工程。利用该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对指导本区找金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13期)

焦养泉,吴立群,荣辉[5](2018)在《砂岩型铀矿的双重还原介质模型及其联合控矿机理:兼论大营和钱家店铀矿床》一文中研究指出含铀岩系的还原介质可以依据与铀储层砂体的产出关系划分为内部还原介质和外部还原介质.铀储层砂体的双重还原介质对铀成矿同等重要.铀储层砂体中的层间氧化作用直接与内部还原介质相关,但是当迭加有外部还原介质时,外部还原介质将通过不同的方式大大增强铀储层砂体的整体还原能力,这种组合的出现有利于稳定的层间氧化带发育和持续的铀成矿.沉积期的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决定了含铀岩系还原介质的类型和丰度,以及铀储层砂体双重还原介质的组合规律,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成矿期层间氧化带的发育规模.在进行砂岩型铀矿的勘查预测时,需要将双重还原介质模型评价与具体盆地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期控矿条件研究相结合,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赵玉京[6](2017)在《东昆仑东段坑得弄舍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分析及找矿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坑得弄舍金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是东昆仑成矿带上较为少见的金与铅锌均达到大型规模的矿床。对金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化蚀变及物化探特征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成矿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构建找矿模型。(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7年07期)

李瀛玲[7](2014)在《云南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立体找矿模型与控矿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中国矿业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对矿产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叁维地质建模的研究促使了地学空间信息展示、分析和应用的发展,通过对叁维地质模型的研究可以明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对深边部隐伏矿的寻找提供了帮助。论文是以蒙自市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作为例子,采用软件研究分析并建立了该矿床的叁维地质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探讨,总结出了矿体的分布规律、主要元素的分布规律等,推测出矿床的控矿元素,从而进行了预测找矿,经研究后本文主要取得的认识与结论如下所示:(1)白牛厂银多金属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分为五个矿段,矿区内出露了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以及下泥盆统的地层;区内构造比较发育,北西向是矿区内的主要构造,还有一些其他方向的构造穿插其间;区内岩浆岩以燕山晚期酸性侵入活动为主,基性岩不甚发育,二者皆表现为侵入;五个矿段包含了70多个矿体,其中V1是矿区内的规模最大的矿体。(2)收集矿山资料数据,建立地质数据库,对原始数据采取的基本统计分析,得出样品的总数、最大、小值、均值、标准差、变化系数、频率分布等。利用软件对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区进行叁维空间形态模拟,分别建立地表、坑道、矿体的叁维模型。(3)白牛厂银多金属矿的控矿因素一直以来也饱受争议,本次研究,通过对元素的空间变化、品味变化规律,得出了其控矿因素为地层、构造、岩浆岩。(4)通过矿体叁维可视化实现来分析总结矿体空间形态的变化规律,白羊-穿心洞矿段南西面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矿体(化)在北西面和45号勘探线间是相连接的;对门山与阿尾矿段的矿体都具有向南与向北继续下延的趋势。总体上,矿体向南与向北深部都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与矿化富集部位,因而提出Ⅰ、Ⅱ、Ⅲ、Ⅳ4个预测靶区。(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2)

冯志国,侯蕊娟[8](2013)在《高松山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松山金矿床位于伊春一延寿地槽褶皱系北段,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中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等因素控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松山金矿综合找矿模型。(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杜轶伦[9](2013)在《安徽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矽卡岩成矿作用是区域成矿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层控矽卡岩矿床是矽卡岩型矿床勘查和研究的重点对象,对其进行详细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区域成矿过程的认识,为丰富矽卡岩矿床成矿理论和进一步勘查矽卡岩型矿床补充新的科学依据。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层控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分布广泛,且其矿床特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中国东部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研究层控矽卡岩矿床成矿机制的理想地区。本文从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对安徽铜陵地区冬瓜山和大团山两个典型层控矽卡岩矿床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的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控矿因素分析表明,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主要受控于矿胚层、岩浆活动、构造-岩性组合、有机质和蒸发岩-膏盐层等因素,其中,构造-岩性组合和岩浆活动是主要控制因素(必要条件),而矿胚层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起到预富集作用,同样有机质、蒸发岩-膏盐层也仅为部分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硫源,并起到吸附和还原作用。矿床地质、矿物学、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矿床是古生代海相沉积成矿作用和中生代岩浆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作用有机结合(复合)的产物;而大团山层控矽卡岩型矿床是中生代岩浆-热液沿层间断裂交代-充填成矿作用的产物。综合以上资料,初步总结出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模型。在石炭纪中期,由海底喷流作用在区内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或矿胚层,矿石成分以硫和铁为主;在印支期构造运动中,特别是褶皱变形中,沿碳酸盐岩与硅质岩(或粉砂岩)界面发生层间滑脱,在区内形成多个层间断裂带;至燕山期,区域构造伸展明显,壳幔交换频繁,导致大规模岩浆-热液活动,一方面岩浆期后热液沿泥盆系五通组砂岩与石炭系黄龙组碳酸盐岩间的层间滑脱构造运移,对石炭纪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体进行迭加改造,致使块状硫化物矿体进一步富集铜等成矿物质,最终形成大型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如冬瓜山铜矿);另一方面成矿热液沿不具有矿胚层的层间断裂交代-充填,形成中小型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如大团山铜矿)。(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3-03-01)

张旭,张达,谭捍东,林全胜,狄永军[10](2012)在《闽西南推覆构造控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闽西南地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西南部,自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推覆(滑脱)构造广泛发育,并对区内"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具有控制作用.通过对推覆构造特征、主要赋矿岩层和推覆界面的研究发现,闽西南地区主要的赋矿岩层为C2+3-P1q,主要沿AnD/C1l及C1l/C2+3+P1q这2个界面发生推覆,以上2个区域性的推覆构造面可以作为成矿热液的地球化学屏蔽层位.通过地表地质对深部赋矿岩层及推覆界面的分布和构造格局进行解析,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进行的深部探测剖面解译,建立了闽西南推覆构造控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该地区深部矿产预测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控矿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鄂西-黔中陆缘坻是扬子地块东南缘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沉积成矿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形态是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来自SE方向上升洋流抵达陆缘坻后,分成向NW和SW向两个方向洋流,磷块岩两个工业矿层随洋流方向发生有规律的迁移沉积,这在同一矿集区的不同矿段也表现出清晰的迁移沉积规律。由于陆缘坻本身古构造和古地形特点,决定了磷块岩成矿的具体位置,构成了不同的控矿模型,特别陆缘坻基底隆起迎向洋流的一侧是磷块岩大规模成矿的最佳地段,往往形成成群的大中小矿床,甚至形成超大型矿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矿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孙振一,白浩,方烨,狄永军.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控矿构造特征与找矿模型[J].地质力学学报.2019

[2].东野脉兴,朱熙槐,王淑丽.鄂西-黔中陆缘坻磷块岩迁移沉积及控矿(成矿)模型[J].化工矿产地质.2019

[3].李瑞红,安平,恽孟河,孟银生,刘汉粮.焦家断裂带叁维结构模型及其数值模拟:以新城金矿床控矿构造为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

[4].李沅柏.多级构造复合控矿模型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以黑龙江团结沟金矿外围勘查为例[J].世界有色金属.2018

[5].焦养泉,吴立群,荣辉.砂岩型铀矿的双重还原介质模型及其联合控矿机理:兼论大营和钱家店铀矿床[J].地球科学.2018

[6].赵玉京.东昆仑东段坑得弄舍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分析及找矿模型构建[J].西部探矿工程.2017

[7].李瀛玲.云南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立体找矿模型与控矿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8].冯志国,侯蕊娟.高松山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模型[J].四川地质学报.2013

[9].杜轶伦.安徽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10].张旭,张达,谭捍东,林全胜,狄永军.闽西南推覆构造控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

标签:;  ;  ;  ;  

控矿模型论文-孙振一,白浩,方烨,狄永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