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量学验证论文-马筠,柏正璐,李军,桂龙刚,陈永东

剂量学验证论文-马筠,柏正璐,李军,桂龙刚,陈永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剂量学验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绝对剂量偏移,γ通过率,射野剂量学,调强验证

剂量学验证论文文献综述

马筠,柏正璐,李军,桂龙刚,陈永东[1](2019)在《绝对剂量的变化对射野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绝对剂量的偏移对射野剂量学(PD)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患者计划180°射野,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计划0°或180°射野,生成验证计划,采用6 MV的X射线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照射,在VarianIX加速器上实施,通过PD软件,模拟绝对剂量的偏移(-5%~5%),观察γ通过率的变化。结果:绝对剂量向正负方向偏移时,γ通过率的值下降。宫颈癌计划两子野和食管癌术后计划射野的验证结果的γ通过率最大值的平均值分别为99.491%,99.546%和99.227%。这3个野在剂量偏移零点的γ通过率平均值分别为98.851%、98.761%和98.140%。随绝对剂量的偏移,γ通过率平均值的最大值在剂量相对变化量为-1%、-1%和-2%处,分别为99.422%、99.476%和99.068%。γ通过率理想值为偏移相对量-2%~-1%范围内。结论:绝对剂量的偏移对剂量验证结果有一定影响,在进行PD验证结果分析时,应将绝对剂量变化因素纳入考虑中,同时在放射治疗工作中,应定期检查校准加速器的剂量学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王涛,程秀艳,郭跃信[2](2019)在《ArcCheck的剂量学特性测量及其对VMAT计划的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ArcCheck的剂量学特性进行测量,分析ArcCheck的剂量学特性曲线,探讨ArcCheck能否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方法:分别测量ArcCheck的重复性、能量响应、角度响应和剂量率响应。结果:归一后ArcCheck的重复性为0.9906±0.0090。能量响应分析表明经过直线回归后的常数项为-0.2575,标准差为0.1215;回归系数为1.4643,标准差为5.3687E-4。角度响应的曲线符合探测器表面的模体材料厚度变化。剂量率的变化对探头的测量结果影响很小。结论:ArcCheck模体探测器的剂量学特性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可以对容积弧形调强计划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玉成,陈维军,单国平,赵凯,史国栋[3](2018)在《摆位误差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患者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4例肺癌患者进行SBRT计划设计,并将计划移植到Delta4剂量验证模体中进行剂量计算,在Varian 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照射,通过移动治疗床模拟患者左(+X)、右(-X)、头(+Y)、脚(-Y)、腹(+Z)、背(-Z)方向上1、3、5 mm的摆位误差,对这6个方向γ通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在γ(3%/3 mm,2%/2 mm)两个标准情况下验证摆位误差对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结果:γ(2%/2 mm)参数下仅摆位误差为1 mm时的右方向和脚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γ(3%/3 mm)参数下摆位误差为1 mm时所有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摆位误差为1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3 mm时,γ(3%/3 mm)的右、脚、腹和背方向的γ通过率>90%,其它方向以及γ(2%/2mm)标准下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5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头方向γ(2%/2 mm)通过率降为(35.29±8.40)%。结论:摆位误差对于SBRT计划的剂量学验证有较大的影响,标准越严格,摆位误差对验证通过率的影响越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覃庆洪[4](2018)在《~(125)Ⅰ放射性粒子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剂量学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根据最新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位居发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以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显着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更佳。然而,对于复发转移到的乳腺癌患者,现有的治疗手段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患者总体的预后较差。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复发性乳腺癌患者通常选择局部放疗、全身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但若复发性乳腺癌患者出现了多器官转移后,其身体情况对放射耐受量低,若通过外放疗给予根治量的照射,常导致器官放射性损伤,可能使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而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全身治疗在复发性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亦不尽人意。有数据显示,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对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治疗敏感性显着下降,极容易出现多药耐药现象,一线药物治疗有效率只有20-40%,二线药物治疗有效率仅为10-20%。此外,复发转移的乳腺癌往往无法再次进行手术切除,因而复发性乳腺癌的治疗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一大瓶颈,亦是目前乳腺癌诊疗研究的难点及热点领域,寻找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复发难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势在必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多种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开展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本研究拟探索~(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乳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剂量学验证,为复发难治性乳腺癌的治疗探索新方法。第一部分:~(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目的:探讨应用~(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性乳腺癌技术的可行性,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乳腺癌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8例复发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92岁,平均年龄49岁;平均病灶2.8个,范围1-7个),病灶均无法手术切除,经过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后无法有效控制,评估无法耐受或不接受常规外放疗,经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计划后在B超或CT引导下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采用~(125)Ⅰ粒子活度为0.58m Ci/颗,设定处方剂量为90-110Gy,计划靶区匹配周边剂量(MPD)为85-120Gy。术后随访评估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肿瘤治疗疗效、局部控制率、患者生存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按计划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无操作相关死亡发生,植入~(125)Ⅰ粒子数目10-52粒,平均23粒。38例患者中,18例有局部疼痛的患者疼痛均缓解,疼痛缓解率为100%。术后患者的Karnofsky评分显着提高(P<0.05)。术后6个月CT检查疗效评估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D)2例,肿瘤进展(PD)2例。总有效率(CR+PR)为89.4%,局部控制率(CR+PR+SD)为94.7%。1,3,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7.4%,86.8%,89.4%;肿瘤控制率分别为100%,94.7%,94.7%。术后随访12-60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CR+PR+SD)分别为78.9%,47.4%和5.3%。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分子分型之间有效率及局部控制率没有显着性差异。全组38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65.8%和26.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放射性粒子植入相关的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轻微放射性皮肤反应的患者有5例。结论:~(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乳腺癌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肿瘤局部控制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痛效果,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二部分:~(125)Ⅰ放射性粒子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疗法在复发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为~(125)Ⅰ放射性粒子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7例复发性乳腺癌患者,采用B超或CT引导下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联合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全身治疗,设为观察组;纳入同期收治的57例复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未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病例因素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47岁。每例患者平均病灶3.5个,范围2-8个;肿瘤直径<3cm者25例,3-5cm者16例,>5cm者16例,平均直径为3.6cm。对照组患者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46岁。每例患者平均病灶3.3个,范围2-10个;肿瘤直径<3cm者23例,3-5cm者19例,>5cm者15例,平均直径为3.4cm。术前经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计划,计算~(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采用~(125)Ⅰ粒子活度为0.58m Ci/颗,设定处方剂量为90-110Gy,计划靶区匹配周边剂量(MPD)为85-120Gy。术后按常规治疗方案选择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等。对照组未行~(125)Ⅰ粒子植入术,按常规方案给予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术后随访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肿瘤治疗疗效、局部控制率、患者生存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按计划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无操作相关死亡发生,植入~(125)Ⅰ粒子数目20-100粒,平均32粒。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74.3%(P<0.05)。两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显着提高(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7%,局部控制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4%,局部控制率94.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8-60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观察组6,12,3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6.5%、64.9%、12.3%;1,3,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1.2%、64.9%和26.3%。对照组6,12,3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85.9%、45.6%、0.0%;1,3,5年总生存率分别(PFS)为80.7%、47.4%和17.5%。生存分析显示,两组的PFS、OS均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现与植入放射性粒子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化疗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如白细胞降低、食欲下降、呕吐等,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结论:~(125)Ⅰ放射性粒子联合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乳腺癌安全、有效、可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常规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和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在临床实践中恰当的推广使用。第叁部分:~(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乳腺癌的剂量学验证目的:研究~(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乳腺癌术前计划和术后实际剂量学的差异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比较B超、CT两种影像学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剂量分布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5例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病灶均无法手术切除,评估无法耐受或不接受常规外放疗,经过常规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后无法有效控制,采用B超或CT引导下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8-92岁,平均年龄4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CT和B超检查,并经粗针穿刺活检,病理均确诊为复发性乳腺癌。术前经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计划,计算~(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采用~(125)Ⅰ粒子活度为0.58m Ci/颗,设定处方剂量为90-110Gy,计划靶区匹配周边剂量(MPD)为85-120Gy。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选择是否予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125)Ⅰ粒子植入术后1周予复查CT并利用TPS系统进行剂量学验证,比较术前计划及术后D80,D90,D100(80%,90%,100%肿瘤体积接受的处方剂量)、V90,V100,V150(计划靶区接受90%,100%,15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Dmean(平均吸收剂量)及PTV(计划靶区体积)等剂量学参数的差异,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D80、D90、V150、Dmean、PTV等剂量参数与术前计划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D100、V90、V100较术前计划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或B超两种引导方式在术后剂量学参数上无显着差异。术后6个月评估疗效,肿瘤完全缓解(CR)28例(29.5%),部分缓解(PR)52例(54.7%),稳定(SD)13例(13.7%),进展(PD)2例(2.1%),总有效率(CR+PR)为84.2%,局部控制率(CR+PR+SD)97.9%。全组患者均未发现与植入放射性粒子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25)Ⅰ粒子植入术后验证是明确肿瘤实际接收剂量的金标准;通过TPS系统计划,在B超或CT等精准影像学引导下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复发性乳腺癌均能实现预期的剂量分布,保证术后剂量分布均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卜明伟,杨金磊,贾艳华[5](2017)在《针对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教学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对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教学体会,为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在该院放射科实习的学生共计16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式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法进行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实习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格率87.50%,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格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实践操作及格率87.50%,对照组学生实践操作及格率6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评价,观察组学生满意度为87.50%,对照组满意度为7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法在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应用教学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带教式教学,学生的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疗实践技能得到极大提高,学生对于实习满意度提高,有效提升了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应用的教学质量,值得临床实习带教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7年36期)

辛勇,黄倩,郭雯雯,唐天友,李亮[6](2017)在《功能影像引导下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原发灶高代谢区的剂量学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接受功能影像引导动态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剂量学验证,初步探索功能影像引导调强放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1例接受功能影像引导放疗的Ⅰ~ⅣA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前的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的验证。采用不同的显像技术(CT、~(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指导鼻咽癌靶区的勾画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利用Varian 23EX加速器、电离室、I'mRT MatriXX二维电离室矩阵、IBA可拆装体模在治疗前进行绝对剂量与相对剂量验证。结果感兴趣区域的绝对剂量相对误差取值在-5.80%~5.23%(2.39±0.66)%。采用差热分析法,剂量限定在3%或3mm标准条件下,采用300MU/min测量时通过的野数占总野数的87.64%。使用300MU/min测量的gamma通过率高于使用500MU/min测量的gamma通过率(P<0.01)。结论剂量学验证是调强放疗质量控制的必要步骤。使用电离室和I'mRT MatriXX二维电离室矩阵及相应的验证软件可以对鼻咽癌原发灶高代谢区进行剂量学验证,并初步证明功能影像引导动态调强放疗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7年14期)

胡杰,董晓庆,林清,陶建民,张莹[7](2016)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检验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在临床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1—12月Pinnacle计划系统的210个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1 479个射野,选用UNIDOS E剂量仪、0.125cc电离室以及RW3固体水模体进行剂量学验证,计算实测剂量与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用Mapcheck2 1177阵列进行5 cm深度平面通量图的γ分析,以3 mm/3%为分析限制条件,计算γ通过率。结果 :绝对剂量验证中,相对误差δ在±2%以内的占78.1%,2%<|δ|≤3%的占14.8%,3%<|δ|≤4%的占5.2%,4%<|δ|≤5%的占1.9%。在通量图γ分析中,γ通过率≥95%的有1 379个射野,93%≤γ通过率<95%的有72个射野,90%≤γ通过率<93%的有21个射野,γ通过率<90%的有7个射野。结论:Pinnacle计划系统的调强计划实际精度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6年08期)

郭跃信,王海洋,马阳光,贾飞,刘乐乐[8](2016)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学性能测试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Monaco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进行临床使用前的剂量学性能测试,验证TPS不同类型射野计划计算剂量与计划执行时加速器的实际递送剂量间的差异是否符合标准。方法:所用设备为医科达公司Axesse直线加速器,配置Agility型多叶光栅;Monaco TPS版本号5.0,剂量计算模型为Monto Carlo;IBA公司Dose 1剂量仪、0.6 cc电离室和Matrixx电离室矩阵。依据IAEA 430号和AAPM TG-53号报告、科室设备和验证工具,从医科达公司网站下载Express QA Plan测试包,其中的测试例涵盖规则野、不规则野和模拟病人头颈部肿瘤调强野。在Monaco TPS系统中分别调用测试例,将计划分别移植到模体上,创建验证计划,将计算验证计划所得剂量分布输出到Matrixx软件Omni Pro I'm RT,将计划计算剂量与Matrixx实际所测剂量进行比对和分析。剂量验证通过标准是绝对量3 mm/3%,γ通过率超过90%。结果:所有测试例剂量验证结果均达到了93%以上。结论:Monaco TPS可以安全地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胡杰,董晓庆,陶建民,张莹,张颖[9](2015)在《叁维治疗计划系统使用前的临床剂量学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我科叁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使用前的剂量学验证,以检验该系统在临床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首先设计绝对剂量验证测试例,计算水模体中感兴趣点的剂量,并与同一点的实测剂量进行对比,计算相对偏差,按荷兰辐射剂量测量委员会的推荐计算每个测试例的通过率;再设计相对剂量验证测试例,对Mapcheck和固体水进行CT扫描,将CT图像导入TPS,计算表面下5 cm深度处的二维剂量分布,并与实测的剂量分布进行对比,按AAPM TG119标准计算每个测试例的γ通过率。结果绝对剂量验证中,相对偏差在1%以内的兴趣点占33%,相对偏差在2%以内的占84.5%,相对偏差在3%以内的占95.3%,相对偏差超过4%的占2.3%,均位于建成区内,属高剂量梯度区。相对剂量验证中,γ通过率>99%的测试例占72.2%,γ通过率>98%的占89%,γ通过率最低为92.1%。结论我科叁维治疗计划系统在临床正常使用条件下具有预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投入临床应用。但对叶片的端面弧形设计效应和侧面凹凸设计效应引起的剂量学变异现象,物理师和医师必须高度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放射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5年03期)

陈进琥,尹勇[10](2014)在《应用MatriXX改进测量方法进行非均匀组织剂量学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由于MatriXX使用的是水等效物质作为剂量建成层,其测量结果反映的是在水(均匀组织)介质中的剂量偏差。本研究拟通过改进测量方法以测试使用MatriXX模拟验证非均匀组织条件下的剂量输出精度。方法制作泡沫板(40×40×3)cm各一块,模拟低密度组织与固体水组合和MatriXX进行组合摆放。然后对叁种组合方式分别进行CT扫描。组合方式为A、MatriXX与固体水组合(上(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1)

剂量学验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ArcCheck的剂量学特性进行测量,分析ArcCheck的剂量学特性曲线,探讨ArcCheck能否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方法:分别测量ArcCheck的重复性、能量响应、角度响应和剂量率响应。结果:归一后ArcCheck的重复性为0.9906±0.0090。能量响应分析表明经过直线回归后的常数项为-0.2575,标准差为0.1215;回归系数为1.4643,标准差为5.3687E-4。角度响应的曲线符合探测器表面的模体材料厚度变化。剂量率的变化对探头的测量结果影响很小。结论:ArcCheck模体探测器的剂量学特性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可以对容积弧形调强计划进行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剂量学验证论文参考文献

[1].马筠,柏正璐,李军,桂龙刚,陈永东.绝对剂量的变化对射野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9

[2].王涛,程秀艳,郭跃信.ArcCheck的剂量学特性测量及其对VMAT计划的验证[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3].李玉成,陈维军,单国平,赵凯,史国栋.摆位误差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

[4].覃庆洪.~(125)Ⅰ放射性粒子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剂量学验证[D].广西医科大学.2018

[5].卜明伟,杨金磊,贾艳华.针对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教学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7

[6].辛勇,黄倩,郭雯雯,唐天友,李亮.功能影像引导下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原发灶高代谢区的剂量学验证[J].江苏医药.2017

[7].胡杰,董晓庆,林清,陶建民,张莹.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J].医疗卫生装备.2016

[8].郭跃信,王海洋,马阳光,贾飞,刘乐乐.Monaco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学性能测试验证[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6

[9].胡杰,董晓庆,陶建民,张莹,张颖.叁维治疗计划系统使用前的临床剂量学验证[J].中国医疗设备.2015

[10].陈进琥,尹勇.应用MatriXX改进测量方法进行非均匀组织剂量学验证[C].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标签:;  ;  ;  ;  

剂量学验证论文-马筠,柏正璐,李军,桂龙刚,陈永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