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位下降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IW,理论,域,排水,通道
水位下降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六桥,李善因[1](1993)在《地震前井孔水位下降型前兆的一种机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所给出的地震前井孔水位下降型前兆的一些实例,提出了一种可检验的成因机理的定量理论——排-注水理论(简称 DIW 理论).通过对饱水多孔介质受力变形的本构定律进行分析,笔者首先提出了一种排水的 DNR 模式,计算出了一组理论前兆曲线,并把它们与观测曲线对比,分析造成两种曲线差别的物理成因,修正 DNR 模式,从而得到本文的DIW 理论.文中给出了排-注水线源场的一般方程,提出并发展了“域”的概念.DIW 理论对该种前兆的规律性及复杂性均能给出解释.DIW 理论能定量地将孕震短临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这对地震的时间预报及检验 DD 及 IPE 孕震模式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王六桥,李善因[2](1992)在《地震前井孔水位下降型前兆机理的一种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地震前井孔水位下降型前兆一些实例和该前兆机理的定量理论。该前兆持续时间较长,由水饱和多孔介质受力变形的本构定律分析,表明观测水层进行着扩散过程,因此,提出一个“排水”模式是十分合理的。由观测水层向外“排水”,必须具备“通道”条件和接收被排出水的“域”。为此,作者假定观测水层中存在一条原生断裂,在地震前应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1992-06-01)
王六桥,李善因[3](1989)在《地震前井水位下降型异常成因的LOCF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震前地下水位下降型异常现象研究的现状,指出该异常具有规律性和复杂性的双重表现,提出了“震前应力集中区的‘断层裂隙带裂隙开合的渗漏模式”——LOCF模式。LOCF模式的中心思想是求解平面问题中的变强度线汇的降深场,在观测水层是承压水层的情况下,作者从单井定流量抽水降深的泰斯(Theis)公式出发导出平面连续点汇的微分降深表达式,通过对平面连续点汇微分降深场在时、空上的迭加给出了平面连续线汇降深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文中还计算了定流量平面连续线汇条件下,由于裂隙开合而得到的水位下降型理论曲线实例,由此分析出,只有通过变流量平面连续线汇的降深方程才能模拟实际观测到的水位下降型异常曲线。文中最后还对某些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1989年03期)
水位下降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给出了地震前井孔水位下降型前兆一些实例和该前兆机理的定量理论。该前兆持续时间较长,由水饱和多孔介质受力变形的本构定律分析,表明观测水层进行着扩散过程,因此,提出一个“排水”模式是十分合理的。由观测水层向外“排水”,必须具备“通道”条件和接收被排出水的“域”。为此,作者假定观测水层中存在一条原生断裂,在地震前应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位下降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六桥,李善因.地震前井孔水位下降型前兆的一种机理模式[J].地震学报.1993
[2].王六桥,李善因.地震前井孔水位下降型前兆机理的一种模式[C].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1992
[3].王六桥,李善因.地震前井水位下降型异常成因的LOCF模式[J].中国地震.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