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研究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

分析研究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

汤咏梅

(宜兴市肿瘤医院江苏宜兴214200)

【摘要】目的:对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变情况分成骨巨细胞瘤组和非骨巨细胞瘤组,每组53例。对这两组患者展开CT增强扫描,并对两组患者病变增强后CT值以及CT值增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发现,骨巨细胞瘤组增强后CT值、CT值增加值均较非骨巨细胞瘤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过程中,增强CT扫描后的CT值以及CT值增加值可提高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关键词】增强CT扫描;骨巨细胞瘤;增强CT值;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04-02

临床上,骨巨细胞瘤又被称作是破骨细胞瘤,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肿瘤疾病,多在长骨骨端发生。曾有研究显示[1],约有5%~10%的骨巨细胞瘤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的可能,并且在复发时,肿瘤已经呈现出典型的侵袭性生长。近几年关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指出,CT增强扫描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进行了CT增强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共计选择其中的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变情况分成骨巨细胞瘤组和非骨巨细胞瘤组后,每组53例。骨巨细胞瘤组中,包括有男28例,女25例,年龄34~82岁,平均(47.5±11.4)岁;非骨巨细胞瘤组中,包括有男27例,女26例,年龄35~81岁,平均(45.8±13.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变情况分成骨巨细胞瘤组和非骨巨细胞瘤组,每组53例。对这两组患者展开CT增强扫描,并对两组患者病变增强后CT值以及CT值增加值进行对比分析。

1.2.2检查方法检查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64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参数为:管电压为120kV,层厚为3~7mm,对比剂选择碘海醇,注射速度为3.5ml/s,注射剂量为80ml。两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以及CT增强检查,注射增强对比剂延时60s后,进行CT增强扫描,重建方式为软组织重建与骨重建。观察指标:在感兴趣区内,对两组患者病变部位的平扫CT值,增强CT值、增强后CT值增加值进行对比分析。

1.3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工作中,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经(x-±s)形式表示,统计分析中,计量资料对比接受t检查,计数资料对比接受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视为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发现,骨巨细胞瘤组患者,病变增强前平扫CT值为(45.43±7.68),增强后CT值为(128.32±25.47),CT值增加值为(83.18±21.12);非骨巨细胞瘤组患者,病变增强前平扫CT值为(42.39±6.12),增强后CT值为(88.67±22.36),CT值增加值为(46.67±7.69)。显然,两组患者病变增强前平扫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骨巨细胞瘤组增强后CT值、CT值增加值均较非骨巨细胞瘤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

3.讨论

临床上,骨巨细胞瘤为一种在机体骨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中发生的常见疾病,其组成成分以圆形或者是梭形基质细胞、破骨细胞形成巨细胞为主。研究与实践证实,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且复发肿瘤多呈现为侵袭性生长。尽管临床诊断过程中,X线平片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无法对破坏区进行清晰的显示[4]。而CT检查则能够对X线检查的缺点予以避免,尤其是CT增强扫描的应用,不但可以对软组织肿块的肿瘤予以分别,并且能够更好的对供血情况进行显示,可以对脊柱周围的、不易被发现的肿瘤予以检出。近几年CT增强扫描的应用使得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率得以显著提高。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进行了CT增强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骨巨细胞瘤组与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病变增强前平扫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骨巨细胞瘤组增强后CT值、CT值增加值均较非骨巨细胞瘤组发生显著升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5-6]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过程中,增强CT扫描后的CT值以及CT值增加值可提高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陈科,杜旭仓,王敬群.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02):221-222.

[2]黄信源,杨燕,李国晖等.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附4例报道)[J].当代医学,2012,18(32):104-105.

[3]董丽萍,谢谦宇,夏宇.颅底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01):42-43.

[4]陈科,杜绪仓,汪敬群.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02):221-224.

[5]司慧勇,李海学,程晓光.增强CT定量分析在骶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10(04):343-346.

[6]邹红梅,徐文建.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价值的比较[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2,25(05):417-418.

标签:;  ;  ;  

分析研究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