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人主人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人女性主义,觉醒,和谐,重生
黑人主人公论文文献综述
郑观文[1](2016)在《黑人女性主义观的继承与发展——以佐拉·赫斯顿的《汗水》与艾丽斯·沃克《紫色》笔下女主人公的命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佐拉·赫斯顿与艾丽斯·沃克是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代表人物,但是在赫斯顿一生中,其文学造诣并未受到公众认可,直到沃克将其发觉出来并公之于众,沃克甚至将赫斯顿视为她的文学之母。二者在黑人女性主义观点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文章从赫斯顿的《汗水》与沃克的《紫色》出发,对比两位女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异同经历,总结出沃克除了继承了赫斯顿惯有的黑人女性反抗男权社会的勇气与胜利,还将其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即认同黑人女性在黑人社区以及白人社区平等公民的身份。(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郎文君[2](2014)在《《看不见的人》中黑人民俗在主人公种族身份建构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黑人民俗文化是非裔美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对他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它在建构黑人种族身份过程中的指引与教育作用。黑人作家艾里森在其代表作《看不见的人》中就借用一系列民俗动物及人物形象,揭示了黑人民俗在主人公种族身份建构中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08期)
洒焕[3](2012)在《黑人女性的觉醒与解放——从《紫色》主人公西丽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艾丽斯.沃克,作为当代美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在女性主义理论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紫色》的文本分析,从对女主人公西丽经历的混沌蒙昧到成长觉醒,从与男性权威积极抗争到自我经济独立,实现自身价值的成长历程进行分析,探讨女性主义理论的运用及其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咸宁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张凌灵,王二庆[4](2011)在《白人文化冲击下的黑人心灵——对《最蓝的眼睛》主人公的弗洛伊德心理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着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在展现黑白文化主题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刻的心理学价值与意义。本文拟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理论支撑,对小说女主人公进行深入地心理解读,在体现小说心理学价值的同时,也揭示出美国黑人群体认清自我,传承民族文化,保持黑人性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06期)
李莉莉,温素云,代俊艳[5](2011)在《美国社会体制下的黑人悲剧——《土生子》主人公别格的悲剧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黑人作家理查·赖特的小说《土生子》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了强烈的轰动,这是黑人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黑人文学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本文重点探讨了主人公别格的心理变态、自我毁灭的前因后果,指出黑人的野蛮凶暴既非天性,也非民族特性,而是美国社会制度所造成的,主人公的罪行是社会畸形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02期)
王秀银,周昌云[6](2011)在《从虚幻的“镜像”中走出——《仁慈》主人公弗洛伦斯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建构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妮·莫里森的最新力作《仁慈》描写了北美殖民地初期美洲新大陆上各色奴隶的艰难生活。本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着重分析小说中黑人主人公弗洛伦斯的成长历程,揭示莫里森为黑人女性苦心建构的自我身份建构之路。(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01期)
张书慧[7](2009)在《《土生子》中所折射的主人公别格的黑人灵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土生子》是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的着名小说。本文对主人公别格"仇恨、恐惧、反抗"的复杂性格的形成、发展、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深入挖掘及其犯罪活动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说明黑人别格的野蛮粗暴既非天性也非民族劣性,而是美国制度造成的,别格的性格是美国文明的产物。(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期刊2009年11期)
朱芮萱[8](2009)在《探寻黑人存在的另一种可能——《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奶娃的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早期作品《所罗门之歌》是叙写黑人男性成长的代表作,作者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向读者展示了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通过对主人公奶娃成长历程的具体分析,从而探寻黑人民族存在的另一种可能。(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期刊2009年05期)
常斐[9](2009)在《浅谈小说《紫色》主人公黑人女性茜丽的独立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美国着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经典之作《紫色》。小说展现了黑人女性茜丽深受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经过自我奋斗和斗争,逐步摆脱固有观念,形成独立人格,顺利完成自我价值的定位和实现。本文旨在从成长小说的视角来阐释《紫色》中黑人女性的成长过程。(本文来源于《新西部(下半月)》期刊2009年04期)
黄爱华[10](2008)在《被性唤醒的黑人女性——评《紫色》女主人公西莉》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紫色》是一部反映美国黑人女性成功抗争史的优秀作品。《紫色》不是西莉的屈辱史,而是她成功的抗争史。这部作品成功地表达一个黑人女性对生命的热爱,最大程度地宣传了种族平等和男女平等的思想。西莉的成熟离不开"性"这一贯穿始末的主题,她经历了温顺、反抗、寻根和回归自我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完整地再现了人物在女性意识、女权主义、妇女主义叁个阶段演变的全过程。(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08年23期)
黑人主人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人民俗文化是非裔美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对他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它在建构黑人种族身份过程中的指引与教育作用。黑人作家艾里森在其代表作《看不见的人》中就借用一系列民俗动物及人物形象,揭示了黑人民俗在主人公种族身份建构中的积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人主人公论文参考文献
[1].郑观文.黑人女性主义观的继承与发展——以佐拉·赫斯顿的《汗水》与艾丽斯·沃克《紫色》笔下女主人公的命运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郎文君.《看不见的人》中黑人民俗在主人公种族身份建构中的作用[J].名作欣赏.2014
[3].洒焕.黑人女性的觉醒与解放——从《紫色》主人公西丽说起[J].咸宁学院学报.2012
[4].张凌灵,王二庆.白人文化冲击下的黑人心灵——对《最蓝的眼睛》主人公的弗洛伊德心理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5].李莉莉,温素云,代俊艳.美国社会体制下的黑人悲剧——《土生子》主人公别格的悲剧原因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
[6].王秀银,周昌云.从虚幻的“镜像”中走出——《仁慈》主人公弗洛伦斯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建构之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
[7].张书慧.《土生子》中所折射的主人公别格的黑人灵魂(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
[8].朱芮萱.探寻黑人存在的另一种可能——《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奶娃的成长[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
[9].常斐.浅谈小说《紫色》主人公黑人女性茜丽的独立的自我意识的形成[J].新西部(下半月).2009
[10].黄爱华.被性唤醒的黑人女性——评《紫色》女主人公西莉[J].电影评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