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豫中笙管乐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生性内容,再生性内容,豫中笙管乐班,国家在场
豫中笙管乐班论文文献综述
方墨涵[1](2010)在《原生与再生——豫中笙管乐班的传承与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豫中地区以"原生性内容"为主要传承特征的新密超化吹歌班,及以"再生性内容"为主要传承特征的开封大相国寺梵乐团为研究对象,依托两个传统音乐形式民间存在的状况和其传承、变迁的过程,着重分析"原生性内容"与"再生性内容"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变迁中的作用,即"原生"保持传统音乐形式的中心特征,留存其根基,"再生"成为延续音乐文化传统的活力。在此基础上,以"国家在场"与"内应机制"的互动关系,探究促使传统音乐行为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0年01期)
方墨涵[2](2009)在《原生与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层面看,传统音乐存活于一定社会形态之中,受特定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水平的规约而发展、传衍。从现实层面看,它们历经千百年而存活于当下,一方面其深层结构中包含一些稳定性因素,即本文所指的“原生性内容”,另一方面,传承人在面临社会—文化变迁时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得音乐形式发生的变异,为本文所指的“再生性内容”。本文选择豫中地区以“原生性内容”为主要传承特征的新密超化吹歌班,及以“再生性内容”为主要传承特征的开封大相国寺梵乐团为研究对象,描述两个传统音乐形式民间存在的状况和其传承、变迁的过程,分析了“原生性内容”与“再生性内容”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变迁中所起的作用,即“原生”保持传统音乐形式的中心特征,留存其根基,而“再生”成为延续音乐文化传统的活力。于此基础之上,以“国家在场”与“内应机制”的互动关系探究促使一个传统音乐行为能够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09-03-01)
豫中笙管乐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历史层面看,传统音乐存活于一定社会形态之中,受特定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水平的规约而发展、传衍。从现实层面看,它们历经千百年而存活于当下,一方面其深层结构中包含一些稳定性因素,即本文所指的“原生性内容”,另一方面,传承人在面临社会—文化变迁时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得音乐形式发生的变异,为本文所指的“再生性内容”。本文选择豫中地区以“原生性内容”为主要传承特征的新密超化吹歌班,及以“再生性内容”为主要传承特征的开封大相国寺梵乐团为研究对象,描述两个传统音乐形式民间存在的状况和其传承、变迁的过程,分析了“原生性内容”与“再生性内容”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变迁中所起的作用,即“原生”保持传统音乐形式的中心特征,留存其根基,而“再生”成为延续音乐文化传统的活力。于此基础之上,以“国家在场”与“内应机制”的互动关系探究促使一个传统音乐行为能够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豫中笙管乐班论文参考文献
[1].方墨涵.原生与再生——豫中笙管乐班的传承与变迁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0
[2].方墨涵.原生与再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