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傣论文-本报记者,刘黎

花腰傣论文-本报记者,刘黎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腰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腰傣,刺绣,手工艺品,向梅,旅游商品,村寨,平寨,戛洒镇,新平县,服务中心

花腰傣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刘黎[1](2020)在《把花腰傣文化传承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小就被民族文化熏陶,12岁有了自己的刺绣作品,2012年又被村民推选为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品开发协会副会长,2015年自己筹资成立了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品制作服务中心,2016年当选为市、县人大代表,2019年获“玉溪工匠”荣誉称号……一路走来,她始终把传承好(本文来源于《玉溪日报》期刊2020-01-03)

曹智艺[2](2019)在《云南玉溪新平花腰傣歌舞的传承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花腰傣民间音乐与其他地区的傣族相比,未收南传上部座佛教的文化影响,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笔者总结了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并基于当地已施行的传播花腰傣文化的具体形态——《花腰宴舞》就传承和保护方面做了分析,提出了关于更好传承和保护花腰傣文化的思路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10期)

刀子苡[3](2019)在《花腰傣傣家小调传承与保护中所遇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这些灿烂的民族文化应当落实相关传承与保护工作。花腰傣傣家小调是傣族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一直以来许多学者以及社会人士都致力于对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本文就花腰傣傣家小调传承与保护中所遇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引起相关人士关注,积极配合,保护与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08期)

张曦妍[4](2019)在《把戛洒镇建设成为真正的花腰傣风情小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 张曦妍)7月31日,云南省特色小镇专家委员会到戛洒镇调研花腰傣风情小镇建设情况。专家委员会一行先后实地调研了戛洒“两污”处理厂、戛洒大道、平寨手工艺品开发协会、花腰傣传统民居传承园、戛洒外滩酒店、温泉度假酒店、滨江路等重点建设项目(本文来源于《玉溪日报》期刊2019-08-08)

李金莲,李晓薇[5](2019)在《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政策与云南新平花腰傣“小婚”习俗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云南新平花腰傣的"小婚"习俗与国家的《婚姻法》相背离、相冲突。20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采取了突袭式的方法干预花腰傣的"小婚"习俗,但成效不大。改革开放以来,在"计划生育"、土地、民生政策和教育的作用下,花腰傣传统的"小婚"习俗也随着社会的变迁发生重大的改变。(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钱禹成[6](2019)在《融入HTML5技术的花腰傣民俗文化传习馆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信息时代,传习馆从传统的收藏、整理、研究、阐释的基本功能,到展示和传播为最终目的,其功能逐渐细化,其分类也更加多元化。当今的传习馆从民族文化保护逐渐发展,更加注重参观者的体验,具有趣味性、商业性、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以保护民族文化为目的、为传承人提供传承与经营机会的特色展示空间。花腰傣是戛洒~([1])的少数民族之一,服饰、手工艺、土陶、建筑等都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值得各个行业开发与研究。论文的选题内容来源于参与导师所做的实际项目,项目为“中恒·花街水岸”花腰傣民俗文化传习馆的设计。传习馆作为民俗文化的传播平台、民间艺术品收藏、技艺传习等多功能空间,除了需要传统的民俗展示之外,还可以融入新媒体技术。它可以带来多元的技术、多元的科技,特别是空间导览,空间交互等方面需要多元化的展示表达,提升传习馆展示的信息维度。新媒体技术中的HTML5技术可以在手机、电脑、平板等多平台使用,通过手机与电脑进行交互完成工作,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进行体验。把传习空间设计理论和HTML5技术作为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把人和环境、环境和展品、人与展品、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之间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为空间服务、为人服务。而通过HTML5技术进行虚拟与现实的交互,让展示空间的要素:人、空间、展示设施、展品之间地联系更加紧密,虚拟与现实交互可以很好的进行展示表达,让参观者有更多的自主性、参与性、趣味性。新媒体技术强调参观者体验感,参观者也有了更多的自由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一个展示空间的被动接受者。HTML5技术随着时代发展应用会越来越普遍,其功能广泛且便捷。本文以HTML5技术为导向,重点围绕传习馆空间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分析当下HTML5技术在空间应用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探讨HTML5技术如何应用在展示空间中的人、空间等元素当中。并且归纳出具有可行的交互体验性传习空间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9-06-30)

靳萌珠[7](2019)在《基于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的客栈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腰傣是傣族的一个独特分支,在古时也称“花摆夷”,是对居住在红河流域哀牢山下的傣族的一种称谓,但其民居建筑却与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干栏式竹楼建筑不同,花腰傣的传统民居建筑主要吸取了周边其他民族的文化,以及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等因素,以土掌房为主。土掌房作为云南传统民居的形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时代变迁,人们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之上,也在改变着千百年来延传的生活方式,渐渐丢弃了许多传统的文化,花腰傣传统民居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研究“活态化”的传承是一重要手段。“活态化”的传承关键所在是不能单纯地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复制粘贴,而是要将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才能使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系统、科学、可持续地传承和发展。花腰傣少数民族文化包含了其传统民居文化,民居文化中所蕴含的营造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特质等都是能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契合点。2017年“花腰傣之乡”戛洒获批为特色小镇,在此次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中恒·花街水岸项目里的子项目对客栈设计提出的要求要以花腰傣传统民居风格为主,并融入相关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笔者针对本次项目需求对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客栈设计中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以研究背景为起点阐述当前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以及客栈设计的研究概况,并叙述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通过对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的分析,推敲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与客栈设计的结合点;第叁,由上文的叙述引出怎样将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带入到客栈设计的应用之中,主要分析其中的可行性、应用方法和可实施的生态技术。通过以上部分内容的归纳和总结后,主要以客栈的设计实践来进行剖析和说明。从项目背景概况到客栈庭院空间设计、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和室内空间设计的整个创作过程,总结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花腰傣民居设计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9-06-30)

颜圣婷[8](2019)在《文化交融背景下花腰傣舞蹈创作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不同时期创作的花腰傣舞蹈《跳南嘎》《花腰花》《幻》的创编特点,发现文化的交融使得舞蹈创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民族舞蹈的创编从原生走上创作,从单一文化走上文化融合。《幻》将花腰傣的民族风情和现代审美完美结合,在道具、配乐、舞蹈动作上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审美要求,实现"民族性"和"时代气息"的和谐统一。(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梦然[9](2019)在《论鸡枞斗笠在花腰傣舞蹈表演中的艺术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鸡枞斗笠是花腰傣舞蹈表演艺术中的重要道具,是花腰傣女子佩戴的标志性头饰。作为花腰傣民族文化中独具代表性的生活用品,更能为花腰傣舞蹈增添淳朴自然的民族风情,凸显其勤劳古朴的民族文化。鸡枞斗笠的运用在增强舞姿造型感的同时,丰富了传统舞蹈步伐中的手部动作,增添和拓展了全新的傣族舞蹈语汇。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它也抒发了浓浓的柔情与诗意,使观众不由自主地浸染到舞蹈意境中。(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7期)

汤云明[10](2019)在《哀牢山:从花腰傣到土司府》一文中研究指出哀牢山,是云南的名山。它是云岭山脉向南的延伸,也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还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哀牢山由滇西北斜向东南惟余而耸,抵滇南绿春境内。在延绵近千里的哀牢山上及周边地区,世代居住着彝族、傣族、哈尼族、汉族等众多兄弟民族。哀牢山海拔在2500至3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81座。(本文来源于《雪莲》期刊2019年06期)

花腰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花腰傣民间音乐与其他地区的傣族相比,未收南传上部座佛教的文化影响,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笔者总结了花腰傣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并基于当地已施行的传播花腰傣文化的具体形态——《花腰宴舞》就传承和保护方面做了分析,提出了关于更好传承和保护花腰傣文化的思路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腰傣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刘黎.把花腰傣文化传承好[N].玉溪日报.2020

[2].曹智艺.云南玉溪新平花腰傣歌舞的传承与保护[J].北极光.2019

[3].刀子苡.花腰傣傣家小调传承与保护中所遇问题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

[4].张曦妍.把戛洒镇建设成为真正的花腰傣风情小镇[N].玉溪日报.2019

[5].李金莲,李晓薇.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政策与云南新平花腰傣“小婚”习俗的改变[J].大理大学学报.2019

[6].钱禹成.融入HTML5技术的花腰傣民俗文化传习馆空间设计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9

[7].靳萌珠.基于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的客栈设计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9

[8].颜圣婷.文化交融背景下花腰傣舞蹈创作流变[J].湘南学院学报.2019

[9].朱梦然.论鸡枞斗笠在花腰傣舞蹈表演中的艺术价值[J].艺术品鉴.2019

[10].汤云明.哀牢山:从花腰傣到土司府[J].雪莲.2019

标签:;  ;  ;  ;  ;  ;  ;  ;  ;  ;  

花腰傣论文-本报记者,刘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