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萧条论文-陶涛

日本经济萧条论文-陶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本经济萧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场协议,半导体产品,美元汇率,外资政策,日元升值,半导体企业,外汇市场,零部件行业,再平衡,半导体技术

日本经济萧条论文文献综述

陶涛[1](2018)在《日美贸易摩擦并非主因 日本经济萧条、产业衰落根源在自身》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到日美贸易摩擦,似乎不能不提广场协议。国内普遍认为日美贸易摩擦尤其是美国为解决贸易赤字所操纵的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产业遭受重创而趋衰落。笔者认为,这一观点难以成立。首先,广场协议并非针对日美贸易摩擦。日美贸易摩擦从上世纪60年(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8-12-24)

梁军,赵青[2](2016)在《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萧条漩涡,剖析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深层次原因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实证分析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相对下降趋势。微观生产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是导致日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微观生产效率下降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市场份额萎缩导致企业技术进步减缓所致,要素配置效率下降主要源于结构调整滞后造成要素难以从低效率产业和企业转移到高效率产业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抑制了潜在产出的增长,并与需求不足引发的产出缺口一道,导致了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在中国目前提出供给侧管理的背景下,研究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对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日本问题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梁军[3](2013)在《简论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原因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GDP增长率战后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与同期不同国家间的横向比较表明,1991~2012年日本经济增速极为缓慢。导致日本经济陷入持续萧条的原因,与政府政策失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结构性问题的积重难返和传统体制的严重束缚,深层次原因还包括利益集团的阻挠和传统文化的羁绊。经济的持续萧条不仅造成了日本巨大的GDP缺口和经济大国地位的下降,也导致了日本政治右倾化、对外摩擦升级、家庭少子化与自杀率上升等政治与社会问题的加剧。(本文来源于《日本学刊》期刊2013年06期)

张超[4](2013)在《日明年将据消费税法如期增税》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晋叁10月1日宣布,明年4月1日将如期根据“消费税法”将消费税税率由目前的5%上调至8%。为避免增税导致经济下滑,安倍同时宣布了刺激经济的措施,如将增加5万亿日元补充预算,并准备为企业减税1万亿日元。日本媒体所做的舆论调查显示,支持增税的民众(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3-10-15)

杨晓凤[5](2012)在《直面日本经济萧条》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日本创造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奇迹,在1968年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鼎盛时期"。但泡沫经济于90年代初期突然崩溃,日本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经济大萧条。为了摆脱萧条,日本政府出台了很多对策以应对经济危机。本文从不同时期的稳定金融对策、防止中小企业倒闭对策、刺激需求对策、扩大就业对策、从经济恢复优先向改革方向过渡、反通缩对策、稳定股市对策、抑制日元升值对策、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等九大反萧条对策中,分析日本如何在对策的作用下走出萧条,直面经济萧条。(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2年15期)

李振[6](2010)在《日本经济:萧条背后蕴商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作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最新的数据表明,在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之后,日本将成为世界第叁大经济体的趋势似乎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然而,统计数字能代表的更多的可能是象征性的意义。毕竟,日本在平均寿命、环境条件、社会福利、教育水平、人均GDP等方面仍然处在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日本政府与国民如何应对自身所面临的危机,将会书写日本在下半个世纪的历史。——《华尔街日报》(本文来源于《中国对外贸易》期刊2010年09期)

洪宇,郑琼洁[7](2009)在《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基于日元实际汇率正反馈效应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日元兑美元实际汇率与日本出口、进口、贸易余额和GDP之间的短期与长期Granger非因果关系。对1976~2007年的时序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多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发现日元实际汇率与出口以及与GDP的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是双向的。上述经验性证据意味着模型系统存在正反馈效应和路径依赖机制,并为日本何以在萧条中迷失了10年之久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本文来源于《现代日本经济》期刊2009年06期)

韩春[8](2009)在《论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萧条的内在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从战后废墟中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然而,进入90年代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开始迅速衰退,陷入了长期萧条之中。这一期间,政府的众多经济刺激措施收效甚微,经济复苏乏力,使20世纪90年代成为日本“失去的10年”。日本经济萧条问题给很多借鉴日本经验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敲响了警钟。研究整理出日本经济陷入萧条的原因,对这些国家避免相同悲剧的发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萧条原因从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产业二重结构与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萧条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战后技术发展模式”与经济萧条间的内在联系。产业二重结构与日本经济萧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中,论文从产业二重结构的产生经过入手,探讨日本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间产生生产率差异的原因,以及由此而生的内部价格差和内外价格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经济规制的放松使非贸易部门无法维持以往的高价格体系,进而失去以往依靠高价格来实现的高附加价值,成为日本经济陷入萧条,并且不能迅速挣脱的内在原因。“战后技术发展模式”与经济萧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中,运用技术创新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战后技术进步模式”已不符日本经济发展的论点。技术创新模型的分析表明,在后发展效应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一直比较片面注重应用技术开发的日本,由于基础性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无法创造出可引领经济发展的新产业,经济增长逐渐失去动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则表明,以IT业为代表的90年代新兴产业,其产品研发周期缩短、升级换代迅速等特点,已不容许日本继续依靠模仿型技术进步模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基础性技术创新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越发显现。最后,论文基于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今后的中国经济提出了两点建设性意见。第一,择机转换经济发展战略,从外向型经济转换到内需拉动型经济。第二,从我国现实技术水平出发,应建立模仿型和自主型并进的双重技术创新体系。(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9-06-02)

叶佳[9](2009)在《日本经济萧条,顾客进店直奔“二等品”食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新华社东京3月18日专电(叶佳)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已有大半年时间,经济萧条之下百姓生活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厉行节约的日本主妇将目光转向了那些包装上有划痕、污迹或临近保质期的“二等品”食品。    在过去,“二等品”食品只能在超市不起眼的小角落(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9-03-20)

杜小军[10](2008)在《从学界观点看日本经济“平成萧条”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呈现长期的"平成萧条",引起学界关注。国内外学者就该问题各抒己见,大体包括政策失误、体制缺陷、劳动生产率低下及创新滞后几个方面。这也给我国的经济运营提供了前车之鉴。(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08年18期)

日本经济萧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萧条漩涡,剖析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深层次原因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实证分析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相对下降趋势。微观生产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是导致日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微观生产效率下降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市场份额萎缩导致企业技术进步减缓所致,要素配置效率下降主要源于结构调整滞后造成要素难以从低效率产业和企业转移到高效率产业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抑制了潜在产出的增长,并与需求不足引发的产出缺口一道,导致了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在中国目前提出供给侧管理的背景下,研究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对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本经济萧条论文参考文献

[1].陶涛.日美贸易摩擦并非主因日本经济萧条、产业衰落根源在自身[N].第一财经日报.2018

[2].梁军,赵青.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J].日本问题研究.2016

[3].梁军.简论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原因与影响[J].日本学刊.2013

[4].张超.日明年将据消费税法如期增税[N].法制日报.2013

[5].杨晓凤.直面日本经济萧条[J].中国校外教育.2012

[6].李振.日本经济:萧条背后蕴商机[J].中国对外贸易.2010

[7].洪宇,郑琼洁.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基于日元实际汇率正反馈效应的解释[J].现代日本经济.2009

[8].韩春.论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萧条的内在原因[D].延边大学.2009

[9].叶佳.日本经济萧条,顾客进店直奔“二等品”食品[N].新华每日电讯.2009

[10].杜小军.从学界观点看日本经济“平成萧条”的成因[J].生产力研究.2008

标签:;  ;  ;  ;  ;  ;  ;  ;  ;  ;  

日本经济萧条论文-陶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