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汽车驱动防滑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车,驱动防滑,故障诊断
汽车驱动防滑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晶[1](2019)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是ABS系统的延伸,二者在技术上比较接近,且共用部分硬件。在车辆上设计并安装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可有效防止车辆在加速阶段出现打滑现象,确保行车安全。文章就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故障现象的诊断方法展开探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8期)
孙大许,兰凤崇,陈吉清[2](2017)在《电机驱动力调节的电动汽车驱动防滑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小型、没有装备液压防抱死系统的电动汽车上实现驱动防滑功能,采用路面自动识别与经验目标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目标滑转率,应用积分分离型PID控制算法控制驱动电动机输出转矩,开发了纯电动机控制的驱动防滑系统。在均一路面、对接路面、对开路面以及棋盘路面上进行了电动汽车驱动加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驱动防滑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把驱动轮的滑转率控制到目标的滑转率附近,仿真验证了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7年11期)
桂临秋[3](2017)在《基于轮毂电机的四轮驱动电动汽车驱动防滑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轮毂电机的四轮驱动(4 Wheel Drive,4WD)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当车辆在低附着路面起步或加速运行时,车轮很容易产生滑转。过度滑转会使纵向附着力下降,影响车辆驱动和稳定性能。驱动防滑系统(Anti-slip Regulation,ASR)是解决车轮滑转问题的主动安全系统,它在传统汽车上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驱动方式和控制方式的不同,不能直接适用于基于轮毂电机的4WD电动汽车,如何设计并实现基于轮毂电机的4WD电动汽车的驱动防滑系统是目前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主要针对驱动防滑系统中车轮滑转率的获取和路面最优滑转率识别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驱动防滑系统。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车辆模型的估算方法存在着车辆参数和模型建立较为复杂的不足之处,文章将GPS/INS组合导航装置运用在了车轮滑转率的获取上,设计了滑转率采集系统。采集系统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将GPS采集的速度信号和加速计采集的纵向加速度信号进行融合得到纵向车速,结合由轮毂电机输出的车轮线速度计算滑转率。进一步地,针对GPS/INS组合导航装置中GPS模块容易在信号不佳的工况下失锁使得卡尔曼滤波器无法输出纵向车速的问题,采用BP神经网络来辅助采集系统,确保在GPS失锁的情况下系统仍估计纵向车速。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搭建了实验平台,通过实车实验的采集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GPS锁定的情况下系统采集的滑转率具有良好的精度,当GPS失锁时,利用BP神经网络辅助方法估计的纵向车速计算出的滑转率同样也具有较好的精度。其次,本文采用未知输入观测器(Unknown Inputs Observer,UIO)的方法来观测车轮利用附着系数,在建立轮毂电机模型与车轮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UIO。以UIO观测的车轮利用附着系数与采集系统采集的滑转率通过递推最小二乘法(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来拟合魔术公式,识别路面最优滑转率。为了验证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根据实际参数在CarSim中建立了整车模型,在Simulink中建立了轮毂电机模型、UIO和RLS观测器。通过Simulink与CarSim的联合仿真验证UIO观测车轮利用附着系数的可行性与精确性,同时验证RLS观测器对路面最优滑转率的识别精度。仿真结果表明,UIO的输出可以有效精确的跟随车轮利用附着系数同时RLS观测器可以很好的识别路面的最优滑转率。这种方法与目前普遍使用车轮轮速微分来计算利用附着系数的方法相比,计算精确度更高,从而使得最优滑转率识别精度更高。最后,选取PI控制器对驱动防滑系统滑转率进行控制,以采集后计算出的车轮滑转率作为反馈量,以RLS观测输出的最优滑转率作为目标量,将其偏差输入PI控制器,利用PI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实时调节轮毂电机的输出转矩,对滑转率进行控制,完成了整个驱动防滑系统的设计。文章对全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虽然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在后续的研究中会进行不断的完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王卫东[4](2015)在《汽车驱动防滑系统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不仅要求在制动过程中防止车轮抱死,而且还要求防止在运动过程中(起步、加速),特别是在非对称路面或转弯时驱动轮滑转,以提高汽车驱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加速性能。因此,现代汽车采用了电控驱动防滑转系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29期)
郭炎伟[5](2015)在《在《汽车驱动防滑系统(ASR)》课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把"汽车驱动防滑系统"一节讲解的重点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改变了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主动,教师享受教学过程的"双赢"。(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5年13期)
柯南极,朱波,曹琛,王可峰,魏跃远[6](2014)在《纯电动汽车驱动防滑系统研究及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驱动防滑控制功能对提高车辆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及驱动加速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纯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的特点,采用路面识别方法,设计了以滑移率最优为控制目标的驱动防滑控制算法。为验证控制算法对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的有效性,利用dSPACE快速控制原型工具,基于北汽自主研发的纯电动车型进行了多种实际路面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驱动防滑控制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调整控制参数,使车轮滑移率控制在最佳滑移率附近,保证车辆在恶劣路况下行驶时仍可以获得较好的驱动防滑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22)
刘洋[7](2014)在《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能够合理控制驱动车轮的驱动力矩,进而防止驱动轮发生过度滑转,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及横向稳定性,是电动汽车主动安全研究的重点之一。所以,对电动汽车进行ASR研究,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具有实际意义。本文研究电动汽车ASR控制的建模、控制以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本文首先对电动汽车ASR系统的基本原理给予详细阐述,并介绍了其基本组成及布置,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控制原则,阐述了适用于电动汽车ASR的控制途径。其次,建立简单的单轮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轮车辆模型,对电动汽车的部分运动变量进行了计算,建立了五自由度的车辆数学模型,包括:车身的纵向运动、横向运动和横摆运动,以及两个驱动轮的回转运动;同时考虑了适用于汽车的纵滑和侧偏的非线性Dugoff轮胎数学模型;通过对目前电动汽车用电机的性能对比,选择了合适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并建立其简化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符合本文研究内容的PID控制器及二维模糊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完成了上述各个模块及其子模块仿真模型的搭建。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车身模型、轮胎模型、电机模型以及PID控制器及模糊控制器模型进行连接、封装,完成了电动汽车ASR系统的整车仿真模型的搭建,并分别在均一高、低附着系数路面上对电动汽车ASR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得出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ASR控制效果明显,且模糊控制优于PID控制。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期刊2014-03-01)
尹金楷[8](2013)在《四轮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防滑控制系统对提高汽车的使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四轮汽车防滑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工作原理、控制方式及研究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四轮汽车防滑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魏玉,尹金楷[9](2013)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工作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是以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为基础发展成熟的一种新型主动安全控制技术,该技术有利于强化汽车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及动力源。分析了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工作基本原理及典型结构组成,并着重阐述了3种主要控制方式。(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叶阳,刘昭度,裴晓飞,马国成[10](2011)在《基于联合控制的汽车驱动防滑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前轮驱动车辆在低附着或对开路面上的加速性能,设计了基于节气门与制动干预联合控制的驱动防滑系统.车速较低时选择前后轮速差作为ASR控制量,车速稍高时选择驱动轮滑转率作为ASR控制量.应用扭矩传感器测试了低附着路面的最佳滑转率,设计了基于车轮滑转程度的ASR工况识别方法,开发了针对低附着和对开路面的节气门与制动干预联合控制逻辑,进行了基于捷达GTX轿车的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逻辑合理,能够对工况做出准确识别,车速较低时将前后轮速差控制在7 km/h内,车速稍高时将驱动轮滑转率控制在20%附近,提高了车辆的加速性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汽车驱动防滑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在小型、没有装备液压防抱死系统的电动汽车上实现驱动防滑功能,采用路面自动识别与经验目标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目标滑转率,应用积分分离型PID控制算法控制驱动电动机输出转矩,开发了纯电动机控制的驱动防滑系统。在均一路面、对接路面、对开路面以及棋盘路面上进行了电动汽车驱动加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驱动防滑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把驱动轮的滑转率控制到目标的滑转率附近,仿真验证了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车驱动防滑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晶.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南方农机.2019
[2].孙大许,兰凤崇,陈吉清.电机驱动力调节的电动汽车驱动防滑系统[J].现代制造工程.2017
[3].桂临秋.基于轮毂电机的四轮驱动电动汽车驱动防滑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4].王卫东.汽车驱动防滑系统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5].郭炎伟.在《汽车驱动防滑系统(ASR)》课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体会[J].时代教育.2015
[6].柯南极,朱波,曹琛,王可峰,魏跃远.纯电动汽车驱动防滑系统研究及试验[C].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
[7].刘洋.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8].尹金楷.四轮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9].魏玉,尹金楷.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工作性能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叶阳,刘昭度,裴晓飞,马国成.基于联合控制的汽车驱动防滑系统[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