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问责过程论文-陆开月

行政问责过程论文-陆开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政问责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行政问责,领导责任,制度规范,归责原则

行政问责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陆开月[1](2017)在《行政问责过程中的领导责任追究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问责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概念,领导人作为行政问责主要对象,也是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对象,因此有必要弄清我国行政问责实践中对领导的问责情况,从领导责任入手可以涉及到行政问责的各个要素,把握领导责任追究的现实情况。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原因、意义以及学界研究现状。指出行政问责在我国被广泛使用的现实情况以及学界对其的研究热情,学界对领导责任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对于一些核心问题,还没有清晰的回答。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领导责任的内涵、特点与理论、现实基础的论述。对领导责任的概念进行梳理,分清第一性的领导责任和第二性的领导责任,明确本文所指领导责任是第二性的责任。总结领导责任的基本特性,指出领导责任是一种内部责任,既有直接责任也有间接责任,是个人责任而非集体责任,并且因其社会回应功能而具有政治责任色彩。其后对追究领导责任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科层制理论、行政伦理理论和角色理论是领导责任追究的理据所在,我国之所以如此热衷追究领导责任的现实背景是将领导责任追究作为获取合法性的手段,并且以此为契机构建一种新型的负责任的行政文化。第二部分是对领导责任追究实践进行考察,发现问题。首先以实践中的重大事故为例,对这些事故调查报告中涉及到的领导进行分析,了解我国领导责任追究的总体概况和特点,指出在我国领导责任追究实践中存在叁个难点:领导人在行政层级中的身份相对性导致的身份双重性、如何平衡问责的社会回应功能和责任追究的合理科学以及间接责任认定困难。然后分析了实践中出现的四个问题:同类事故问责的领导级别不同、追责方式使用混乱、回应式问责、被追责领导复出。由实践中的问题发问这种实践中的追责乱象是否与我国的制度规范有关。第叁部分考察我国有关领导责任追究的制度规范,分析其是否导致了实践中的问责乱象。首先从整体上把握现有的制度文本形式,指出现有规范设置的责任追究事由繁多,在责任追究中有对过错的考量,对结果原则单独适用有所限制。同时,这些制度规范还存在追责情形模糊不清、追责程序不完善、归责原则不清晰等问题,导致了实践中在寻求制度依据时无所适从,随意问责。第四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对完善领导责任追究的思考。首先是完善制度规范,通过分散式立法方式补足现有的制度规范中存在的漏洞,并且地方规范要进行梳理,对违反上位法的内容应及时清理。其次是在领导责任追究中要坚持依法追责、平等原则、比例原则和公开原则。最后,要形成以过错责任为核心的归责体系,保证责任追究要实现过错与结果相适应。结语部分重申了领导责任研究的重要性及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指出如何保证领导责任追究的科学性,如何完善相关立法等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28)

吴娟[2](2015)在《中山连续两年实现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昨日从市安监局获悉,我市连续两年实现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事故总量持续稳定下降,没有突破省下达的任何一项控制指标。2014年,全市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中死亡107人,同比下降1.84%,在全省下达控制指标113人范围内;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为(本文来源于《中山日报》期刊2015-01-08)

李晓茯[3](2013)在《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过程中的叁大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问责制作为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题中之意,也是我国迈向责任政府的重要一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历程,问责制经历的叁大转向使其不断向科学、人本、高效的目标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期刊2013-10-01)

李晓茯[4](2013)在《行政问责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行政问责制由同体问责向异体问责、政府问责向公民问责、行政问责向公务问责的转变,公务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由心理压力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务员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针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以维护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3年14期)

魏宁,闫敏[5](2013)在《市纪委监察保障性安居工程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魏宁 通讯员 闫敏)近日,市纪委会同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组成专项效能监察组,对五县(市)和铜山区、贾汪区等,开展201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效能监察。 市效能监察组采取现场查看开、竣工进展情况,查阅相关台账,抽查分配管理情况(本文来源于《徐州日报》期刊2013-05-05)

陈巧武[6](2013)在《昆明行政问责制实施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问责制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在国内,自2003年“非典”以后,问责开始逐步推行。2008年,随着云南省提出并实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作为其中之一的行政问责制开始在云南建立推行,昆明市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全省综合性改革试点城市,依托软环境建设活动,开始了问责工作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本文共分五各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的基本情况和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第二部分对行政问责制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概述,在综合分析国内一些学者对政问责制的论述后,对行政问责的涵义、构成要素、基本功能和遵循原则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美国、英国、香港的工作情况和对昆明市的经验启示。第叁部分对昆明市的行政问责制进行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述了昆明市行政问责制的叁个发展阶段、总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特点和取得的工作成效。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当前昆明市行政问责制推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和原因。第五部分针对前面四部分的介绍,围绕如何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完善工作的思路对策。本文的写作数据资料详实、内容丰富、针对性较强,不仅有效分析和回答了昆明市行政问责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提出了完善提高昆明市行政问责制的思路对策,对提高昆明市行政问责制的科学化合规范化水平具有较大的帮助,也对云南省乃至国内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建设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3-05-01)

朴贞花[7](2012)在《行政问责制在执行过程中现存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问责制作为现代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在我国从推行至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在具体实施和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行政问责制对构建责任政府的重要意义及现阶段我国行政问责制执行过程中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路径。(本文来源于《延边党校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郭台辉[8](2009)在《行政问责制度化探索的过程和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问责模式短短几年的探索,不成文的潜规则或内部处理上升到成文条例    行政问责在上世纪很少被提上成文条例的日程,真正关于领导干部问责模式的探索始于本世纪初。基本历程是: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的规定》、2004年中央办公厅颁(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09-06-03)

本报,张德利[9](2008)在《总体较快 个别项目缓慢》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26日至28日,市委目标管理督查办、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与市级新闻媒体一道,深入到各县(市、区),对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实地察看项目进度情况、走访外来投资企业,基本摸清全市列入考核的重大项目进度情况。截止9月底,全市54(本文来源于《南充日报》期刊2008-10-07)

徐振鶤[10](2008)在《论我国行政问责过程中的程序正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毫无疑问,作为一种当代典型的政府责任追究机制,行政问责制的正义与否直接影响其存在的合法性以及能否有效运转等诸多方面。正义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约翰·罗尔斯将正义分为形式正义、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叁种。其中程序正义又称“看得见的正义”。它要求“正义不仅应该实现,而且应该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程序正义的这一宗旨及其所体现出的各项原则,对当前我国行政问责过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政问责过程的正义性,离不开程序正义。程序正义通过对行政问责过程各个环节的渗透来确保行政问责的正义性与合法性,强化社会公众和行政人员对行政问责的认同,促进良好行政问责效果的产生,并进一步为整个行政问责机制提供合法性依据。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我国对行政问责制的理论研究和对这一制度的践行都已有了深入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行政问责过程的程序正义的建构也正在深入和完善。几年来,我国的行政问责机制的程序规范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从政府失范行为的发现到政府责任的追究以及行政问责的救济等各个环节都可见程序正义的影子。但毋庸讳言,我们所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完善我国行政问责过程中的程序正义必须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由于程序正义滥觞于西方,共同的理论渊源决定了我们对于西方国家行政问责过程中程序正义的一些规律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中西方迥异的制度基础、法律传统以及发展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等又决定着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们要以宪政作为指导思想,以民主作为制度模式,以科学的程序规范作为路径依赖来完善我国行政问责过程中的程序正义,并在成熟的程序正义的框架下,通过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以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辩证统一。本篇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并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文主要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程序正义理论及行政问责过程中程序正义的应然状态,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我国行政问责过程中程序正义不足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第叁部分在对比分析并扬弃西方国家行政问责过程中程序正义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行政问责过程中程序正义的对策。(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08-05-01)

行政问责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昨日从市安监局获悉,我市连续两年实现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事故总量持续稳定下降,没有突破省下达的任何一项控制指标。2014年,全市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中死亡107人,同比下降1.84%,在全省下达控制指标113人范围内;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政问责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陆开月.行政问责过程中的领导责任追究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7

[2].吴娟.中山连续两年实现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N].中山日报.2015

[3].李晓茯.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过程中的叁大转向[C].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2013

[4].李晓茯.行政问责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疗法[J].学理论.2013

[5].魏宁,闫敏.市纪委监察保障性安居工程效能[N].徐州日报.2013

[6].陈巧武.昆明行政问责制实施过程研究[D].云南大学.2013

[7].朴贞花.行政问责制在执行过程中现存问题探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2

[8].郭台辉.行政问责制度化探索的过程和特点[N].南方日报.2009

[9].本报,张德利.总体较快个别项目缓慢[N].南充日报.2008

[10].徐振鶤.论我国行政问责过程中的程序正义[D].辽宁大学.2008

标签:;  ;  ;  ;  

行政问责过程论文-陆开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