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吞分选论文-郭睿,赵运英

内吞分选论文-郭睿,赵运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吞分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胶质细胞,胞饮泡,细胞分选,分子筛

内吞分选论文文献综述

[1](2015)在《段树民院士课题组发现小胶质细胞分选内吞物质促进抗原呈递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2月1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段树民院士课题组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A novel size-based sorting mechanism of pinocytic luminal cargoes in microglia"的研究论文(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5/6/2674)。该研究首次发现小胶质细胞的胞饮(pinocytosis)活动存在一种"分子筛"机制,能优先转运小分子抗原至溶酶体,并促进抗原富集及其与MHCII类分子的结合,从而提高抗原递呈效率。作为脑内主要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可参与清除脑内可溶性的毒性肽段Aβ-42,论文第一作者陈聪和李慧泉博士在段树民院士的指导下,应用活细胞标记与实(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李朝飞,田宏刚,刘同先[2](2012)在《内吞体分选转运复合体(ESCRT)及其在包膜病毒出芽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吞体分选转运复合体(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ESCRT)主要识别泛素化修饰的膜蛋白,介导内吞小泡出芽和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ies,MVBs)的形成。此外,以类似的拓扑方式,ESCRT也参与胞质分裂、自体吞噬、以及包膜病毒的出芽等过程。已有的研究表明,大量的反转录病毒和RNA病毒含有晚期结构域(Late-domains),该结构域与ESCRT组分相互作用,将ESCRT-Ⅲ和VPS4等募集在病毒组装与出芽区域,并利用ESCRT-Ⅲ使病毒粒子得以释放。最近,有研究发现,一些DNA包膜病毒、如乙肝病毒、疱疹病毒和杆状病毒等的出芽释放也依赖于宿主细胞ESCRT系统,但其机理尚需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郭睿,赵运英[3](2012)在《转运必需内吞体分选复合物的结构及其在生理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酵母和后生动物体内,转运必需内吞体分选复合物(ESCRT)在细胞分选及降解泛素化的膜蛋白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一些激素、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受体在与配体结合后内化并被溶酶体降解。同时,ESCRT还能够导致内体膜向内形成囊泡,从而介导多泡内体的形成。因为配体介导的受体下调在信号衰减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ESCRT的组件受损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疾病。本文就国外对ESCRT的研究及其在防止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细菌感染中的作用以及RNA病毒利用ESCRT完成出芽生殖过程的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陈宝惠[4](2011)在《P4-ATPase TAT-1和分子伴侣CHAT-1调控线虫内吞分选及循环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真核细胞中,从细胞膜外吞进的货物首先被送到早期内涵体。早期内涵体可将货物分选,经分选后的货物或进入循环回收通路重新回到细胞膜上,或进入降解通路在溶酶体中被降解,或被送到顺式高尔基网。早期内涵体为多形态结构,主体中心是球状膜泡,大部分膜成分会向外出芽形成很多管状膜泡。即将被循环回收的膜受体和其他蛋白会分选进入管状膜泡区域。管状膜泡会与主体膜泡分离,通过快速循环回收通路直接去和细胞膜融合,或者通过慢速循环回收通路经过循环内涵体再回到细胞膜。内吞分选和循环回收两个过程都需要改变膜的形态从而形成管状膜泡。但是关于管状膜泡形成与维持的机制仍然不清楚。通过筛选磷脂酰丝氨酸(PS)分布的调控因子,我们获得了若干tat-1(transbilayer amphipath transporters)突变体和一个chat-1(chaperone of tat-1)突变体。tat-1编码的是P4类ATP水解酶,在细胞膜上负责转运磷脂分子,如PS和磷脂酰乙醇胺(PE),从而特异地使相关磷脂分子保持在细胞膜内侧。在tat-1突变体中,PS不仅出现在凋亡细胞表面也出现在活细胞表面。chat-1是线虫里的Cdc50家族成员。chat-1 (qx36)突变体和tat-1突变体具有相同的表型。这表明CHAT-1也能参与调控细胞膜上PS的不对称性分布。与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的P4类ATP水解酶和Cdc50蛋白一样,TAT-1和CHAT-1也需要彼此才能从ER运出。在tat-1和chat-1突变体,内吞分选的缺陷导致循环回收通路和降解通路都有障碍。TAT-1和CHAT-1具有相同的表达谱,在多种组织广泛表达。它们不仅共定位于细胞膜上,也能共定位在细胞内膜泡上,包括早期内涵体和循环内涵体。这些膜泡上表面都有PS。TAT-1和CHAT-1功能缺失会造成内涵体膜上PS不对称性分布被打破从而影响与循环回收相关的管状膜泡不能正常形成。另外,我们发现在tat-1和chat-1突变体中,电荷分布和某些蛋白定位也发生了改变。因此,TAT-1和CHAT-1可能是通过维持PS在内涵体膜上的不对称性分布促进管状膜泡的形成从而调控内吞分选和循环通路。此外,TAT-1和CHAT-1还可能通过将PS限制在膜的细胞质侧,调控某些蛋白的膜定位,从而介导膜泡运输。为了寻找与TAT-1并行作用的基因,我们通过正向遗传筛选,获得了5个与tat-1共失活致死的突变体。它们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目前,基因的定位与克隆正在进行中。(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1-05-15)

章小清[5](2005)在《激动剂诱导的δ阿片受体内吞及内吞后分选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最大的细胞膜表面受体超家族。多种细胞外的信息,包括神经递质、大多数激素及声光等等都可以激活GPCR,通过G蛋白向下游传导信号。为了保证细胞外信息向细胞内的传递具有适当的强度及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异性,GPCR的活性、数量、分布受到精确的调控。GPCR活性的失调和许多临床疾病密切相关,例如一些腺体的功能亢进或减退,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对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数量及细胞受体总量的调控是对GPCR的调控的主要方面。激动剂持续作用于受体会引起细胞表面GPCR的数量减少(内吞)并导致信号脱敏。内吞到胞浆的GPCR一方面可重新回到细胞膜(再循环),从而使受体复敏;另一方面,内吞后的受体可以被转移到溶酶体,在溶酶体内降解,从而引起受体总的数量和传递信号的效率长时间的下降。一般认为,激动剂诱导的受体内吞和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对受体的磷酸化及随后β-arrestin蛋白和磷酸化的受体结合密切相关。然而,一些证据提示,一些GPCR的内吞并不完全依赖于受体的磷酸化,但是这种磷酸化非依赖的受体内吞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另一方面,受体内吞之后是再循环到细胞膜,还是被运输到溶酶体降解代表了受体复敏和长时间脱敏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的GPCR在特定的细胞中是否能再循环到细胞膜,而对于某一特定的受体而言,细胞是否存在调控内吞后受体的再循环和降解的机制尚没有明确。 阿片受体是一类非常重要的GPCR。阿片受体的信号转导对神经和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激动剂持续作用于阿片受体同样会引起受体内吞和脱敏。更为重要的是,阿片受体的内吞和脱敏是机体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耐受和成瘾的分子机制之一。我们实验室最近在δ-阿片受体(DOR)的羧基末端鉴定了GRK的磷酸化位点和GRK的结合位点(Mol Pharmacol. 2000,58:1050-1056;J Biol Chem. 2003,278:30219-30226. )。我们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DOR的磷酸化和受体内吞的关系,受体内吞的分子机制及细胞对受体内吞后去向的调控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1.DOR存在磷酸化依赖和磷酸化非依赖的双重内吞途径。将DOR羧基末端的GRK的磷酸化位点358、361、363丝/苏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或甘氨酸(M4/5/6),受体虽然不发生激动剂DPDPE诱导的受体磷酸化,但是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及生物素表面标记实验均发现M4/5/6可以发生DPDPE诱导的受体内吞。我们对缺失GRK结合位点的突变体E355Q/D364N的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这些实验证明,DOR存在磷酸化非依赖的内吞。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5-04-19)

内吞分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内吞体分选转运复合体(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ESCRT)主要识别泛素化修饰的膜蛋白,介导内吞小泡出芽和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ies,MVBs)的形成。此外,以类似的拓扑方式,ESCRT也参与胞质分裂、自体吞噬、以及包膜病毒的出芽等过程。已有的研究表明,大量的反转录病毒和RNA病毒含有晚期结构域(Late-domains),该结构域与ESCRT组分相互作用,将ESCRT-Ⅲ和VPS4等募集在病毒组装与出芽区域,并利用ESCRT-Ⅲ使病毒粒子得以释放。最近,有研究发现,一些DNA包膜病毒、如乙肝病毒、疱疹病毒和杆状病毒等的出芽释放也依赖于宿主细胞ESCRT系统,但其机理尚需深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吞分选论文参考文献

[1]..段树民院士课题组发现小胶质细胞分选内吞物质促进抗原呈递新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2].李朝飞,田宏刚,刘同先.内吞体分选转运复合体(ESCRT)及其在包膜病毒出芽中的作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2

[3].郭睿,赵运英.转运必需内吞体分选复合物的结构及其在生理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

[4].陈宝惠.P4-ATPaseTAT-1和分子伴侣CHAT-1调控线虫内吞分选及循环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5].章小清.激动剂诱导的δ阿片受体内吞及内吞后分选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

标签:;  ;  ;  ;  

内吞分选论文-郭睿,赵运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