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冲击疲劳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隔水管,疲劳损伤,磁记忆技术,表面形貌
冲击疲劳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倪金禄,樊建春,周威,刘祥元,刘书杰[1](2018)在《隔水管脉动冲击疲劳损伤磁记忆检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深水钻井过程中隔水管疲劳失效的检测问题,将磁记忆技术应用于隔水管疲劳损伤检测。选用典型隔水管材料X80开展脉动冲击疲劳损伤磁记忆检测试验,使用光学显微镜观测试样表面形貌并测量裂纹长度;采集试样表面切向磁记忆信号并提取特征参数,建立基于磁记忆技术的疲劳损伤定量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显微观测结果,切向磁记忆信号特征参数变化能够实现对疲劳损伤进程的准确表征且能够准确地检测裂纹的萌生及失稳扩展;切向磁记忆信号波谷值绝对值和梯度峰峰值绝对值均与裂纹长度呈线性递增关系。该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基于磁记忆技术的隔水管疲劳损伤早期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王超[2](2018)在《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冲击疲劳损伤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问题容易导致轴颈和联轴器等部位承受很大的扭转交变应力载荷,从而引发轴系的疲劳损伤累积,严重的低周疲劳甚至会导致轴系形成裂纹乃至断裂,及时有效的扭振故障检测和快速准确的轴系疲劳寿命损伤反馈对电力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在目前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冲击疲劳损伤一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某电厂TSR实测的机组轴系扭振现象录波数据为基础对影响评价结果的扭振模型、应力计算方法、载荷谱分析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对比研究。首先进行了基于有限元模型和快速模态分解理论为基础的扭振疲劳分析。基于制造厂图纸在有限元软件中对轴系进行有限元(连续质量模型)建模,结合实际录波和模态计算后提取的轴系固有特性完成轴颈和低发联轴器的应力载荷谱计算,最终对四台机组此次扭振事故造成的疲劳寿命损耗进行估算。其后,进行了基于集中质量模型和瞬态分析为基础的扭振疲劳分析。在集中质量模型分析中,通过在机头施加相应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约束信号,然后提取各危险轴颈的载荷谱的方式计算轴系疲劳寿命损耗。比较研究表明,对于绝大部分危险轴颈,瞬态分析法与快速模态分解方法在载荷谱趋势和大小上与比较吻合,但与机头临近两个轴颈相对差异比较大。两者最终计算得到的轴系疲劳寿命损耗比较接近。最后,针对电厂TSR存储和处理数据过于庞大的问题,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载荷谱处理方式,将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算法运用于扭振事故中载荷谱处理中,并比较不同核函数和带宽对估计结果精度的影响,从而达到在保证估计精度的情况下,用较少的数据保存扭振数据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核函数的选取对估计结果精度影响非常小,但带宽系数h的大小对估计结果精度影响非常大,h越小,其估计结果越精确。在达到较好的估计精度的前提下,采用波峰样本法可以有效减小数据存储量。(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邹涵,杨随先,曾金晶,苏志伟[3](2016)在《金属材料冲击疲劳损伤的涡流热成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冲击疲劳损伤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应力分布的改变导致的材料导热率和电阻率等参数变化的特性,提出了利用涡流热成像技术检测金属材料冲击疲劳损伤的无损检测方法,构建了检测系统。通过试验,获得了飞机刹车片的涡流热成像图像。结合对冲击疲劳损伤引起的塑性变形而导致的材料导热率和电阻率等的变化的分析,通过图像处理提取了试件的温升变化曲线,比对了受损区域和正常区域的红外图像差异,实现了对冲击疲劳损伤缺陷的判别。结果表明,涡流热成像法能够快速地判断材料受损位置。(本文来源于《无损检测》期刊2016年03期)
郗敬宇[4](2013)在《金属粘接界面固化性能和冲击疲劳损伤的非线性超声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透过粘接界面的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超声非线性现象,该现象可以用非线性系数来表征,通过超声无损检测试验手段可以测量得到非线性系数,进而可以预测粘接界面的力学性能情况。本文利用纵波对粘接界面的非线性超声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评价了金属粘接构件随固化时间的超声非线性特性和在冲击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超声非线性特性。利用SNAP-0.25-7-G2非线性超声测试系统进行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并对接收到的超声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基于基频、倍频幅值的相对非线性系数,进一步建立起相对非线性系数与固化时间和相对疲劳周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分析所得曲线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通过非线性超声测试得到的相对非线性系数逐渐减小,特别是在固化的初期,相对非线性系数随固化时间急速下降,基本上在1-2小时后减小到最小值,之后相对非线性系数基本不变直到实验结束。可以发现粘接构件的力学性能随着固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2.随着相对疲劳周数的增加,正则化相对非线性系数逐渐增大。在疲劳的初期,正则化相对非线性系数增长缓慢,到疲劳寿命的50-60%的时候,相对非线性系数急剧增加,直至破坏。并且最终的正则化相对非线性系数有超过100%的增量,说明相对非线性系数对于冲击疲劳比较敏感。可以得出粘接构件的力学性能随着冲击疲劳周数的增加逐渐发生退化。(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3-05-20)
张陶陶,朱兆红,李超[5](2012)在《无铅焊点拉伸冲击疲劳损伤的频率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频振动条件下无铅焊点损伤的频率特性问题,利用无铅焊点损伤测试系统在室温下实时测量不同循环拉伸频率下的焊点损伤。结果表明:0.1~5.0 Hz范围内焊点损伤率随循环拉伸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在10~20 Hz焊点损伤率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5~10 Hz焊点损伤率大于其他频率范围。在5~10 Hz存在一个导致焊点损伤最大、寿命最短的频率点(损伤特征频率)。最后证明了合金材料在低频振动条件下普遍存在损伤特征频率。(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2年09期)
邹希,张淼,胡伟平,孟庆春[6](2012)在《基于损伤力学的某飞机构件冲击疲劳寿命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某飞机起落系统中某重要构件在飞机往复起落中承受循环冲击载荷作用,需对该构件的冲击疲劳强度进行分析。损伤力学方法对冲击疲劳问题来说是一种新的分析方法。首先分析构件在静载荷作用下的细节应力,判明疲劳危险点,接着分析得到危险点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响应。然后构建冲击型损伤演化方程,并识别其中的材质参数,提出将应力响应视为载荷谱的应力应变场—损伤场解耦处理方式,发展了损伤力学—有限元法,使其可用于预估构件冲击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而后应用该方法对构件在冲击疲劳载荷与非冲击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进行预估,得到寿命预估结果,进而比较得到冲击疲劳载荷作用下和非冲击疲劳载荷作用下构件寿命的当量关系,为该构件的等效疲劳试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2年04期)
张我华,任廷鸿,邱战洪[7](2005)在《锻锤基础的冲击疲劳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损伤力学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研究由锻锤锻打引起锻锤基础系统的疲劳损伤增长和疲劳寿命估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定义,引入锻锤基础系统中减振垫与基础块的损伤状态寿命因子,能够估计出锻锤基础系统的减振垫和基础块的损伤疲劳寿命上、下限。通过分析发现,长期的重复冲击载荷会引起锻锤基础系统发生疲劳微损伤积累,疲劳损伤积累的宏观损伤又引起锻锤基础的动力响应随宏观损伤发展而增大,动力响应的增大又加剧基础系统的损伤发展。因此,为减少周围环境的振动以及保护周围环境免受锻锤冲击损伤,在锻锤基础系统设计中需考虑吸振和损伤控制。(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乐敏,杨平生[8](2003)在《六方金属在低周冲击疲劳载荷下的损伤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六方金属纯锌和TC4钛合金在低周冲击疲劳载荷下的循环变形和损伤机制。在疲劳过程中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表面形貌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六方金属在冲击疲劳载荷下变形的主要形式是孪生;TC4钛合金沿孪晶界发生"挤出",微裂纹沿挤出脊形成,并沿孪晶界按Z字形扩展。另外,在纯锌试样表面上可以观察到普遍的畸变和翘曲。(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03年01期)
冲击疲劳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问题容易导致轴颈和联轴器等部位承受很大的扭转交变应力载荷,从而引发轴系的疲劳损伤累积,严重的低周疲劳甚至会导致轴系形成裂纹乃至断裂,及时有效的扭振故障检测和快速准确的轴系疲劳寿命损伤反馈对电力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在目前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冲击疲劳损伤一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某电厂TSR实测的机组轴系扭振现象录波数据为基础对影响评价结果的扭振模型、应力计算方法、载荷谱分析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对比研究。首先进行了基于有限元模型和快速模态分解理论为基础的扭振疲劳分析。基于制造厂图纸在有限元软件中对轴系进行有限元(连续质量模型)建模,结合实际录波和模态计算后提取的轴系固有特性完成轴颈和低发联轴器的应力载荷谱计算,最终对四台机组此次扭振事故造成的疲劳寿命损耗进行估算。其后,进行了基于集中质量模型和瞬态分析为基础的扭振疲劳分析。在集中质量模型分析中,通过在机头施加相应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约束信号,然后提取各危险轴颈的载荷谱的方式计算轴系疲劳寿命损耗。比较研究表明,对于绝大部分危险轴颈,瞬态分析法与快速模态分解方法在载荷谱趋势和大小上与比较吻合,但与机头临近两个轴颈相对差异比较大。两者最终计算得到的轴系疲劳寿命损耗比较接近。最后,针对电厂TSR存储和处理数据过于庞大的问题,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载荷谱处理方式,将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算法运用于扭振事故中载荷谱处理中,并比较不同核函数和带宽对估计结果精度的影响,从而达到在保证估计精度的情况下,用较少的数据保存扭振数据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核函数的选取对估计结果精度影响非常小,但带宽系数h的大小对估计结果精度影响非常大,h越小,其估计结果越精确。在达到较好的估计精度的前提下,采用波峰样本法可以有效减小数据存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冲击疲劳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倪金禄,樊建春,周威,刘祥元,刘书杰.隔水管脉动冲击疲劳损伤磁记忆检测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2].王超.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冲击疲劳损伤分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3].邹涵,杨随先,曾金晶,苏志伟.金属材料冲击疲劳损伤的涡流热成像检测[J].无损检测.2016
[4].郗敬宇.金属粘接界面固化性能和冲击疲劳损伤的非线性超声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5].张陶陶,朱兆红,李超.无铅焊点拉伸冲击疲劳损伤的频率特性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2
[6].邹希,张淼,胡伟平,孟庆春.基于损伤力学的某飞机构件冲击疲劳寿命预估[J].机械强度.2012
[7].张我华,任廷鸿,邱战洪.锻锤基础的冲击疲劳损伤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05
[8].乐敏,杨平生.六方金属在低周冲击疲劳载荷下的损伤机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