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小球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球藻,膳食干预,糖尿病,抗氧化
海洋小球藻论文文献综述
李恒,蒋慧,张澜,李妍,徐建春[1](2016)在《海洋小球藻粉膳食干预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抗氧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海洋小球藻粉膳食干预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抗氧化作用。分别采用掺有不同含量海洋小球藻粉的复合饲料饲喂糖尿病模型小鼠28 d,连续测定小鼠血糖水平。实验结束后,测定小鼠糖耐量、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糖尿病模型组小鼠体重升高程度、葡萄糖耐受量、SOD与GSH-Px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血糖值与MDA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海洋小球藻粉膳食干预组小鼠体重升高程度、葡萄糖耐受量、SOD与GSH-Px含量均显着增加(p<0.05),血糖值与MDA水平显着降低(p<0.05)。结果表明海洋小球藻粉膳食干预对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及抗氧化作用,中、高剂量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6年03期)
王洪斌,金学萍,肖龙海,卢正军,李士虎[2](2016)在《富硒海洋小球藻对叁疣梭子蟹血清中部分免疫活性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分别饲以单纯配合饵料(对照组)和"配合饵料+富硒藻粉"的混料(试验组),研究其血清中部分免疫活性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叁疣梭子蟹血清中的SOD活性逐渐上升,至72 h达到最高点,比对照组高44%;ACP活性24 h即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4 h时比对照组高97%,上升趋势维持到48 h达最高点(是对照组的3.7倍),72 h仍为对照组的2.8倍;AKP活性5、24 h分别比对照组高39%、38%,48 h达最高(比对照组高80%);CAT活性24 h是对照组的4.3倍,48 h仍为对照组的2.1倍。试验证实,在投喂"配合饵料+富硒藻粉"的混料72 h内,叁疣梭子蟹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诱导性升高,显着高于对照组水平,说明饲喂普通饵料添加一定量富硒藻粉能有效激活叁疣梭子蟹的免疫活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4期)
彭爱红,高爽,陈俊,庄梅珍,王凡[3](2016)在《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小球藻(Chlorella sp.)的生物量,须对f/2配方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首先须确定小球藻培养基的最佳p H值和盐度。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方案筛选出影响小球藻生长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为Na HCO3、KNO3和维生素B12,然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确定这3个主要因素的最佳质量浓度参数。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组成为:Na HCO30.93 g/L、Mg SO40.40 g/L、KNO30.46 g/L、K2HPO40.020 g/L、维生素B10.60 mg/L、维生素B121.8μg/L、生物素2.0μg/L时,小球藻经实验室培养72 h后的生物量达到4.5×107个/m L,较优化前提高了32.5%。(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夏斌,隋琪,陈碧鹃,孙雪梅,朱琳[4](2016)在《海洋酸化条件下纳米TiO_2颗粒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纳米产品的广泛应用,人工纳米颗粒(Engineered nanoparticles,ENPs)不可避免的会进入到海洋环境中,因此,ENPs的海洋环境效应已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Baker et al., 2014;Matranga and Corsi, 2012)。人类活动释放过量CO_2导致的海洋酸化问题也备受人们的高度关注。海洋微藻是海洋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ENPs在正常pH海水中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但是在海洋酸化条件下ENPs对海洋微藻的毒性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所以本文以海洋单细胞真核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实验生物,以纳米TiO_2颗粒为实验材料,在正常海水(pH=8.2)和酸化海水(pH=7.4)条件下,运用纳米激光粒度仪分析了中纳米TiO_2颗粒的粒径及表面电荷变化,运用显微镜计数法研究了纳米TiO_2颗粒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采用酶标仪测定了纳米TiO_2颗粒对藻细胞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MDA含量)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藻细胞ROS含量,同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ENPs与藻细胞的相互作用,以阐明纳米TiO_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纳米TiO_2颗粒(21nm)在酸化海水中的悬浮性和分散性要强于正常海水(图1);在酸化海水中纳米TiO_2颗粒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要显着高于正常海水ENPs暴露组(p<0.05);在暴露96h时间内,酸化海水中ENPs暴露组藻细胞ROS含量显着高于正常海水ENPs暴露组,并且酸化纳米组藻细胞SOD和CAT活性显着降低,受到抑制,其MDA含量显着高于正常海水ENPs暴露组,表明海洋酸化增强了ENPs对小球藻的氧化损伤。通过TEM和SEM观察到在酸化条件下ENPs可以进入到正常的藻细胞内,而正常海水ENPs暴露组中只发现ENPs吸附在细胞壁上。基于以上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条件下纳米TiO_2颗粒对小球藻的毒性作用机制是:在酸化海水中ENPs悬浮性增强,水力半径变小,更易于进入到藻细胞中,对藻细胞产生氧化损伤,从而对藻细胞产生更强的毒性效应。(本文来源于《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6-04-08)
隋琪[5](2016)在《海洋酸化条件下纳米TiO_2颗粒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纳米产品的广泛应用,大量人工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不可避免的会进入到海洋环境中。研究表明,NPs会对海洋生物产生毒性效应,进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所以NPs的海洋环境效应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人类活动释放过量的CO_2导致的海洋酸化问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海洋微藻在生态系统中作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正常pH值海水中NPs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但是在海洋酸化条件下NPs对海洋微藻的毒性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其致毒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以海洋单细胞真核绿藻-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生物,纳米TiO_2颗粒(TiO_2NPs)为实验材料,设定对照组(pH为8.2,不加NPs),酸化组(pH为7.77和7.47,不加NPs),纳米组(pH为8.2,加NPs)和酸化纳米组(pH为7.77和7.47,加NPs),分析TiO_2NPs在正常pH和酸化条件下环境行为的变化;研究海洋酸化条件下TiO_2NPs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TiO_2NPs与藻细胞的相互作用;运用ICP-MS测定了藻细胞对TiO_2NPs的富集量,探讨了海洋酸化对TiO_2NP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阐明了海洋酸化条件下TiO_2NPs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揭示了海洋酸化对TiO_2NPs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机制,为科学评估NPs的海洋环境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TiO_2NPs在正常pH海水中发生明显团聚,但是在酸化海水中团聚性能减弱,分散性增强。运用纳米激光粒度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发现在海洋酸化条件下的TiO_2NPs的水力半径明显减小,说明海洋酸化会抑制TiO_2NPs的团聚,增强其悬浮性能,从而增加了在海水中以纳米形式存在的NPs的量。(2)研究表明,TiO_2NPs对小球藻的生长抑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酸化纳米组(pH为7.47),在TiO_2NPs浓度低于5mg/L会对小球藻的生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TiO_2NPs浓度高于10mg/L时,海洋酸化会增强Ti O_2NPs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3)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在纳米组,藻细胞表面形态改变,细胞壁皱缩,细胞表面吸附着大量颗粒。而在酸化纳米组,藻细胞壁皱缩更严重,藻细胞表面也吸附着大量颗粒,但是这些TiO_2颗粒粒径较小。这表明海洋酸化增强了TiO_2NPs对小球藻表面形态的损伤。(4)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发现在酸化纳米组(pH为7.47)TiO_2NPs吸附着在藻细胞壁上,并且进入液泡内,藻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叶绿体光合片层结构不清晰。这表明海洋酸化会增强TiO_2NPs对小球藻超微结构的影响。(5)运用ICP-MS测定分析,两酸化纳米组中藻细胞内Ti的含量显着高于纳米组(p<0.05),但两酸化纳米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这表明海洋酸化促进了藻细胞内置化Ti含量,从而增加了TiO_2NPs的生物有效性。(6)在酸化组,藻细胞ROS含量,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和脂质过氧化(MDA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显着性差异(p>0.05),在酸化纳米组(pH为7.47),藻细胞内的ROS和MDA含量要显着高于纳米组(p<0.05),抗氧化酶活性显着低于纳米组(p<0.05),但是在pH为7.77的酸化纳米组,ROS和MDA含量高于纳米组,抗氧化酶活性低于纳米组,但不具有显着差异(p>0.05)。这表明海洋酸化会增强TiO_2NPs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并且酸化程度越大,这种增强效应越显着。(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6-04-05)
王旭浩[6](2016)在《海水小球藻和杜氏盐藻作为海洋环境监测指标生物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的增多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我们对于海洋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各种污染物质造成严重的海洋问题,已经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紊乱并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海洋环境污染进行早期有效的监测迫在眉睫。生物监测是利用群落、种群或生物个体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引起自身的生理生化变化来反映污染状况的一种监测方法。将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环境监测中,可获得相关环境变化的信息,从而对环境进行预警或评价。小球藻和杜氏盐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海洋中的浮游植物,藻细胞中含有蛋白质、多糖、脂类及多种无机元素,且细胞代谢快,应用价值高。本文以大连市周边海域海水为研究对象,设置8个有代表性的海水采样点,以小球藻和杜氏盐藻为实验材料,用采样点的海水培养小球藻和杜氏盐藻,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藻的生长曲线和叶绿素含量,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微藻细胞内蛋白质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微藻细胞内多糖含量,随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得出海水样品成分和微藻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对辽宁省大连市附近海域8个采样点采集的海水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得出8个采样点海水盐度相差不大,除星海广场海域外BOD_5含量整体偏高,东港商务区、星海广场和塔河湾浴场海域的溶解氧含量均偏低;塔河湾浴场海域的石油类污染物含量最高,推测是由于该海域属于近海捕捞区,有大量渔船长期在此作业,造成该海域石油类污染物含量偏高;星海广场海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高于其他采样点;旅顺口区黄金山浴场的石油类污染物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均偏高;旅顺口区龙河入海口的总磷、总氮、石油类污染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偏高,由于该海域属于河流入海口,因此通过河流排入海洋周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要高于其他采样点。(2)用8个采样点的海水样品培养小球藻及盐藻,测定其细胞数目及生化指标,分析数据表明:小球藻的生长状态及生化指标随海水化学指标的变化而有明显变化,其中东港商务区、星海广场、旅顺口区黄金山浴场海域的水样能够抑制小球藻细胞中蛋白质的积累,而盐藻的细胞数目及胞内的生化指标并未随海水样品的变化有显着变化,说明小球藻较盐藻更适合作为海水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根据小球藻的数目及生化指标的分析来评价该海域的污染状况,其更具潜在开发价值。(3)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对微藻生化指标与海水的化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水中总磷、总氮和亚硝酸盐与微藻细胞数目的密切相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微藻叶绿素a的合成关联度高。在微藻培养初期,海水中石油类物质、亚硝酸盐、总磷及总氮都与小球藻胞内多糖的含量有较高的关联度;在微藻培养的前中期,海水中氮、磷元素与微藻细胞内蛋白质的含量关联度高;在后期培养阶段,海水的盐度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指标与微藻蛋白质含量关联度高,盐度和小球藻多糖含量关联度增高,总磷、总氮、石油类物质和亚硝酸盐与盐藻的多糖浓度关连度减小。(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1)
谭成玉,赵小霞,孟繁桐,孔亮,池晓会[7](2014)在《海洋小球藻多糖的制备及其体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海洋小球藻多糖的制备工艺及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比较多种提取方法提取多糖,确定最适提取工艺,经乙醇沉淀,并结合DEAE-Cellulose 52柱色谱分离纯化;采用创伤愈合法测定小球藻多糖对肿瘤细胞培养液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结果选择闪式萃取结合酶法最适宜提取小球藻多糖,其最佳提取条件为胰蛋白酶酶用量为1.5%、酶解pH值为7.5、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2h,经柱色谱分离得到的小球藻多糖在浓度50、100μg/mL时可抑制肿瘤细胞培养液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结论采用闪式萃取-酶解结合柱色谱可获得小球藻多糖,其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4年04期)
吴泽嬴,张雪,葛滢[8](2013)在《硫对海洋小球藻铜胁迫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是小球藻(Chlorella sp.)生长的必需元素,影响着小球藻的生长代谢,也是其抗重金属胁迫机制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为了研究供硫对小球藻铜胁迫效应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以海洋小球藻为目标,研究设置了正常供硫且无铜胁迫、正常供硫与缺硫条件下铜胁迫(铜浓度1.5mg.L-1)3个处理。结果表明,缺硫导致铜胁迫程度增强,小球藻生长受抑制程度比供硫胁迫组更大,而小球藻对铜的吸收更少。供硫处理组分泌的可溶性有机质显着高于缺硫处理组,培养液pH值下降程度低于缺硫处理组,说明供硫能够促进小球藻分泌有机质、合成含硫化合物,达到缓解铜胁迫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3年02期)
宋丽娜,郑晓宇,顾咏洁,李伶[9](2010)在《磷浓度对海洋小球藻叶绿素荧光及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富营养化影响微藻生长,引起海洋初级生产力变化。以海洋小球藻(Chlorellasp.)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磷浓度对其叶绿素荧光、细胞密度和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找到海洋小球藻最适生长的磷浓度,为富营养条件下微藻生长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2±1)℃、光照强度为4000lx、光暗比为12h∶12h条件下,不同磷浓度对海洋小球藻叶绿素荧光、细胞密度及色素含量影响显着,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62μmol/L处理组显着低于其他各组,434.52μmol/L处理组一直处在较高水平。说明海洋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对高磷的适应范围较广,但对低磷浓度培养反应敏感。非光化学淬灭(qN)的值,3.62μmol/L处理组高于其他各组。从细胞密度和色素含量的变化可以看出,36.21μmol/L处理组最高,434.52、3.62μmol/L处理组均低于36.21μmol/L处理组。海洋小球藻生长的最适磷摩尔浓度为36.21μmol/L。(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0年08期)
宋丽娜[10](2010)在《营养盐浓度对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叶绿素荧光及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营养盐浓度的变化,影响微藻生长,引起海洋初级生产力变化。以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为研究对象,培养条件为:温度(22±1)℃,光照强度40001x,光暗比12 h:12 h,分别设置不同的磷浓度、氮浓度、氮磷交互作用及磷恢复实验。研究不同营养盐浓度对其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F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淬灭(qN、NPQ),细胞密度和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找到海洋小球藻最适生长的磷浓度,同时为富营养条件下微藻生长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海洋小球藻对高浓度氮的耐受程度强,因为在高氮浓度(10.56mmol/L)培养下,海洋小球藻的荧光参数Fv/Fm、F PSⅡ、ETR处在较高水平,同时细胞密度、色素含量的增加也较其它组快,藻细胞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及细胞分裂能力。2.高磷对海洋小球藻的影响复杂。在高磷条件下培养(434.5μmol/L),海洋小球藻的荧光参数Fv/Fm、Fv/FO、F PSⅡ、ETR处在较高水平,但细胞密度、色素含量的增加速率小于对照组。3.低磷(3.6μmol/L)比低氮(0.088mmol/L)对海洋小球藻的光合活性影响更为剧烈。低氮条件下培养,海洋小球藻在培养的中后期荧光参数处在较低水平,但没有一直下降,而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低磷条件下培养的整个过程,荧光参数一直维持快速率下降。4.低氮比低磷对海洋小球藻的细胞分裂及色素含量变化影响更明显。低氮培养时,细胞分裂及色素含量的增加严重受抑制,明显低于其它组。低磷培养时,细胞密度及色素含量均略低于对照组。5.氮磷交互作用时,各浓度培养下参数分化清晰,高氮磷(N/P,10.56mmol/L/0.4345mmol/L)培养条件下荧光参数及传统指标均显示,藻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低氮磷(N/P,0.088mmol/L/0.0036 mmol/L)培养时,荧光参数及传统指标的下降最迅速。6.本研究中的低磷胁迫是可恢复的,且荧光参数对恢复的响应更为迅速。在磷重新添加后,荧光参数即出现了恢复趋势,恢复可维持两天。而细胞密度及色素含量在添加后一天才出现恢复趋势,较荧光参数的变化滞后。(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海洋小球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叁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分别饲以单纯配合饵料(对照组)和"配合饵料+富硒藻粉"的混料(试验组),研究其血清中部分免疫活性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叁疣梭子蟹血清中的SOD活性逐渐上升,至72 h达到最高点,比对照组高44%;ACP活性24 h即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4 h时比对照组高97%,上升趋势维持到48 h达最高点(是对照组的3.7倍),72 h仍为对照组的2.8倍;AKP活性5、24 h分别比对照组高39%、38%,48 h达最高(比对照组高80%);CAT活性24 h是对照组的4.3倍,48 h仍为对照组的2.1倍。试验证实,在投喂"配合饵料+富硒藻粉"的混料72 h内,叁疣梭子蟹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诱导性升高,显着高于对照组水平,说明饲喂普通饵料添加一定量富硒藻粉能有效激活叁疣梭子蟹的免疫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小球藻论文参考文献
[1].李恒,蒋慧,张澜,李妍,徐建春.海洋小球藻粉膳食干预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抗氧化作用[J].发酵科技通讯.2016
[2].王洪斌,金学萍,肖龙海,卢正军,李士虎.富硒海洋小球藻对叁疣梭子蟹血清中部分免疫活性酶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6
[3].彭爱红,高爽,陈俊,庄梅珍,王凡.海洋小球藻(Chlorellasp.)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夏斌,隋琪,陈碧鹃,孙雪梅,朱琳.海洋酸化条件下纳米TiO_2颗粒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C].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6
[5].隋琪.海洋酸化条件下纳米TiO_2颗粒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D].上海海洋大学.2016
[6].王旭浩.海水小球藻和杜氏盐藻作为海洋环境监测指标生物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6
[7].谭成玉,赵小霞,孟繁桐,孔亮,池晓会.海洋小球藻多糖的制备及其体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4
[8].吴泽嬴,张雪,葛滢.硫对海洋小球藻铜胁迫的影响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3
[9].宋丽娜,郑晓宇,顾咏洁,李伶.磷浓度对海洋小球藻叶绿素荧光及生长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
[10].宋丽娜.营养盐浓度对海洋小球藻(Chlorellasp.)叶绿素荧光及生长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