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逻辑整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课程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学校建设
逻辑整合论文文献综述
段兆兵[1](2019)在《课程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逻辑与策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建设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但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难题,贯穿从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到评价全过程。课程整合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存在价值、政策、理论、时代与实践逻辑。农村小规模学校课程整合可以通过课程要素的整合、学科内部的整合、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科与资源的整合以及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来实现。(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磊,王青芸[2](2019)在《整合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服务:逻辑、优势及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由"碎片化"向"整合化"的转变,且存在"同源-异轨-互构"的逻辑关系。在风险社会和现代性特征突出的时代,整合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服务具有明显优势。通过运用"纵向"与"横向"整合的结构思路,建构"五种整合工具"和"五个阶段"兼容的"纵横交替"工作模式,将为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服务提供可操作化的路径探索框架,亦为二者互构的设想提供了本土化发展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任博[3](2019)在《从分工到整合:城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内生逻辑与治理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城市政府作为城市治理的主体和主导力量,承担着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能职责。如何实现城市的有效治理,为全体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有机配套、公平正义以及"无缝隙"的整体性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改善企事业单位发展环境,进而增进公共福利与公共利益,推进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城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及其治理,与城市政府组织结构及其职能划分密切相关。合理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划分,是城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为此,需要我们对当代中国城市政府组织结构及其职能划分进行检视,进而探寻城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内生逻辑与治理路径、技术工具,推进城市政府公共服务组织结构及其职能划分从"分工"走向"整合"。(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彭学兵,王乐,刘玥伶,奉小斌[4](2019)在《效果推理决策逻辑下创业资源整合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创业资源整合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及效果推理的调节效应。运用307份新创企业问卷数据检验研究假设。统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资源内聚和创业资源耦合两种创业资源整合方式都能促进新创企业提高绩效;效果推理的柔性逻辑下开展创业资源内聚更能促进新创企业提高绩效,而柔性逻辑下开展创业资源耦合则阻碍新创企业绩效的提高;基于效果推理的先前承诺逻辑开展创业资源内聚和创业资源耦合都对新创企业绩效有利。研究不仅拓展了效果推理理论的研究适应情境,而且为资源整合效果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情景分析思路。(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8期)
黄俊尧[5](2019)在《整合、驱动与覆盖:城市基层党建的格局重塑及实践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基层党建模式经历了从以单位党建为主,到单位党建与社区党建双轨运行,再到区域化党建的发展阶段。为了破解当前区域化党建模式的瓶颈问题,响应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正致力于探索整体格局的重塑。这一格局重塑着眼于区域化党建、行业系统党建、两新组织党建的分进和联动,通过条块结合及任务分工来弥补盲点,凸显出整合、驱动与覆盖的实践逻辑,在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性、开放性、联动性的同时,也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本文来源于《党政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薛锋[6](2019)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必然性”专题教学内容整合探析——以“四个自信”理论为逻辑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关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必然性"这一问题的相关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分散于多个不同的章节,在教学中存在许多困惑。以"四个自信"理论为逻辑依据进行相关探索研究,重新设计一个逻辑线索清晰、理论观点明确、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完整的专题教学内容整合方案,既能顺利实现把有关知识内容的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又能进一步提升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通过对本专题教学内容整合设计,以资能够为有关教师在讲授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提供某些可能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姜庆[7](2019)在《面向新零售的全渠道供应链整合与优化——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迎来了新零售时代,这也使零售行业从以往的单渠道发展逐渐向着多渠道融合的方向发展,从而使零售行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必将形成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融合局面。在新零售时代下,全渠道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正逐渐成为其核心所在,并在服务主导逻辑视角中,使全渠道供应链得以不断演化,零售行业急需以人、货、场这叁个维度来对全渠道供应链进行深入的整合与重组,这也是零售行业实现顺利转型的关键。鉴于此,本文便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视角,对面向新零售的全渠道供应链整合与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12期)
罗超,樊伟[8](2019)在《一体化课程工作页整合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逻辑结构研究——以“电梯定期检验”工作页开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过程"六阶段"模型是对各类真实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高度归纳和抽象。它对一体化课程工作页编制时,整合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细节问题没有较强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该文结合一体化课改实践,提出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整合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基本思路,并归纳出基于完成工作过程的工作页整合知识和技能的逻辑结构模型,对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页的设计、编制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职业教育(中旬刊)》期刊2019年05期)
杨鲁明[9](2019)在《利益整合与逻辑转换:地权变革的治理效应——基于H省Z村的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产权变革与乡村治理具有紧密又复杂的联系,地权变革必然引起乡村治理机制的转型。文章选取H省Z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地权变革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权变革作用于乡村利益整合机制,引致不同主体行为方式的转变,产生主体间行动落差与多维利益关系结构。社会结构转型重塑了乡村各主体的行为动机,进而对乡村治理体系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付红旭[10](2019)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博物馆资源整合内在逻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博物馆承担着教育公众、启迪文化智慧、提高审美情趣的职能,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当下,互联网经济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博物馆能够为其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体验方式和体验内容,满足观众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一些博物馆已经在对自身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从而突破资源约束,以实现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互联网经济背景,探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博物馆资源整合的内在逻辑。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我国博物馆资源整合的典型案例——故宫博物院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文献,对故宫博物院资源整合实践进行分析。本文从过程视角出发,将故宫博物院资源整合历程分为价值主张发现阶段——价值维度拓展阶段——价值生态构营造阶段叁个阶段,对各阶段的资源整合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详尽论述,并对叁阶段进行横、纵向对比,进而厘清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博物馆资源整合内在价值逻辑的变化与特征,形成博物馆资源整合内在逻辑的过程性、动态性模型。本研究认为,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博物馆资源整合内在逻辑的实质就是博物馆营造价值生态的过程。博物馆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协调和联系各参与主体,组织利用多边资源,构建以博物馆为核心,多边主体参与,外部环境交互的价值生态系统。通过这一过程激发创新,提高各项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使博物馆充分发挥各项职能,创造社会经济效益。本研究从过程视角构建了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博物馆资源整合内在逻辑演化模型,发现了博物馆价值生态营造机制。这是对博物馆资源整合动态性、过程性的研究,对博物馆营造价值生态全过程做了全面、深入的阐释。本研究增加了资源整合理论的博物馆情境,丰富了相关研究;同时对博物馆资源整合及博物馆发展与合作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启示,对博物馆在新形势下的资源整合策略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逻辑整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由"碎片化"向"整合化"的转变,且存在"同源-异轨-互构"的逻辑关系。在风险社会和现代性特征突出的时代,整合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服务具有明显优势。通过运用"纵向"与"横向"整合的结构思路,建构"五种整合工具"和"五个阶段"兼容的"纵横交替"工作模式,将为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服务提供可操作化的路径探索框架,亦为二者互构的设想提供了本土化发展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逻辑整合论文参考文献
[1].段兆兵.课程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逻辑与策略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19
[2].王磊,王青芸.整合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服务:逻辑、优势及路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
[3].任博.从分工到整合:城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内生逻辑与治理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19
[4].彭学兵,王乐,刘玥伶,奉小斌.效果推理决策逻辑下创业资源整合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9
[5].黄俊尧.整合、驱动与覆盖:城市基层党建的格局重塑及实践逻辑[J].党政研究.2019
[6].薛锋.“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必然性”专题教学内容整合探析——以“四个自信”理论为逻辑依据[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
[7].姜庆.面向新零售的全渠道供应链整合与优化——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视角[J].大众投资指南.2019
[8].罗超,樊伟.一体化课程工作页整合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逻辑结构研究——以“电梯定期检验”工作页开发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
[9].杨鲁明.利益整合与逻辑转换:地权变革的治理效应——基于H省Z村的调研[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0].付红旭.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博物馆资源整合内在逻辑分析[D].山东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