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象似性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象似性原则,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应用研究
象似性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琴[1](2018)在《象似性原则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我国学生语法学习困难,在语法部分失分较多等问题,研究者尝试使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象似性原则进行教学,希望能够解决以上问题。“象似性”与“理据性”等同,即语言现象的背后也应有其可解释的原因。如今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造成了语法学习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研究者使用象似性原则解释语法项目,告知其背后的理据,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法项目。已有研究者把该理论运用于大学生群体,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极少有研究者聚焦于高中生初中生等中学生群体,因此研究者把研究对象确定为初中学生群体。另外,关于象似性原则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有很多,理论探讨较多,但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是在借鉴之前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实证研究,并作了一定的延伸和补充。本研究通过把象似性原则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相结合,验证此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这一假设,即能否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结构和提高语法成绩。它将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借助象似性原则指导学生理解语法结构,且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结构?2.象似性原则与语法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法成绩?3.学生对象似性原则与语法结合的教学方式的认同度如何?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巴南中学八年级叁班的50名实验对象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和语言测试,研究结果如下:通过研究者叁个月的实验研究证明了运用象似性原则解释语法现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结构;研究者发现学生的语法成绩因为研究者采用象似性原则而提高,但效果不太明显,出现该结果的原因不是因为研究者的方法不适用,而是与实验周期和学生基础差等因素有关;在学生中,学生对象似性原则与语法结合的教学方式的认同度不一致,但认同的人数超过不认同的人数,也有部分学生持中立的态度,且不同态度的持有者有不同的理由。研究者把象似性原则等理论知识渗透到语法教学的实践中,帮助学生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记忆语法规则,减轻了学生认知加工的时间,提高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和语法学习效果。同时,这也帮助学生提高了对该方法的认同度,使语法教学更直观。本研究是定性和定量实证研究的集合,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改,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谢羚毓[2](2018)在《象似性原则关照下《牡丹亭》英译审美意象和文化意蕴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概念结构之间相互映射。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密不可分,因为语言形成的基础是人类的直观体验和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加工。近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懈探索下,语言象似性研究取得丰厚成果,成为象似性理论跨学科研究的基石。《牡丹亭》作为昆曲,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中,体现了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其大量运用叹词、拟声词、押韵、排比、迭词、长短句、夸张、互文和隐喻,反映了在各个语言层面象似性原则的表征。另外,多个象似性原则可能会同时蕴含在一个语言现象中。该论文以象似性原则为关照,选取汪译《牡丹亭》为分析文本,分别通过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的视角,分析了这一译本在音、词、句、章四个语言层面审美意象和文化意蕴的表征。案例分析表明象似性理论关照下的《牡丹亭》英译研究,一方面能够体现原文本审美意象和文化意蕴的映照性;另一方面可以探索译文如何对原文进行审美意象与文化意蕴的表征,从而验证象似性原则的解释力与理据性。象似性原则作用下的翻译策略,有助于实现译文与原文审美意象和文化意蕴象似性效果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徐倩[3](2017)在《从象似性原则看政治演讲的文体效果——以特朗普在华盛顿演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基础上,以特朗普在华盛顿的演讲为例,从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隐喻象似性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了象似性原则在政治演讲中的运用及取得的文体效果。该文分析的结果表明,政治演讲的语言形式主要以内容为依托,在该基础上,各种象似性原则的恰当使用可以给政治演讲带来正面的文体效果,起到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鼓动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7年19期)
朱慧超[4](2017)在《象似性原则视角下《泄密的心》的人物心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象似性原则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可用于文学语篇分析中。通过对《泄密的心》中出现的数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进行分析,探讨这四类象似性原则所体现出的人物心理特点和爱伦·坡遣词造句的深层意图,并且对这四类象似性原则进行简单的数量统计,进而指出《泄密的心》中这四类象似性原则数量不均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朱婵娟[5](2017)在《象似性原则视角下王宏印汉语民歌英译“形”“义”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框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语言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概念结构之间的映照性关系。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基于人类身体体验和在对客观世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语言形式和意义不可分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语言象似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颇丰,为象似性理论的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在归纳整合前人有关象似性原则的论述基础上,以声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对称象似性、标记象似性以及隐喻象似性原则为关注点,以收入于王宏印《中国古今民歌选译》的民歌及其英译文为研究文本,探讨王宏印汉语民歌英译中音、词、句及篇章中“形”“义”表征问题。中国民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学,产生于人们生产生活之中,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其中大量的拟声词、叹词、语音双关、押韵、迭词、排比句式、对偶、长短句、以及铺排、夸张、隐喻,互文的运用,都体现了象似性原则在语言层面的表征,而且某一具体语言现象可能涉及多个象似性原则。象似性原则视角下的汉语民歌英译研究,不仅可以反映源语语言形式与意义的映照,还能够窥视译文对原文的“形”“义”表征及意义阐释,进而验证揭示象似性原则的理据与解释力。象似性原则作为民歌语言形成的基本机制,对译者获取民歌语言所反映的作者的认知方式、概念结构、创作意图及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象似性原则关照下的相关翻译原则,对译文实现与原文相应的象似性效果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范丽娟[6](2017)在《象似性原则与英语语法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语言相对于任意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实用而热门的课题也是象似性关注的焦点。象似性原则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和理论基础。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这叁个象似性原则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力求使讲解过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16期)
王芳媛[7](2017)在《象似性原则在英语短语词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词序作为语言形式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英语语法的研究中已是一个热门话题。传统的方法更多将词序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角度去分类,但这都是限制语言的内部因素,忽略了人类认知等语言的外部因素。象似性的距离原则也看做为距离的象似,Givon(1985)是第一个采用"顺序原则"并解释为"在语义上或功能方面的两个紧密的概念,很可能在词汇上,形态上或句法上也要放在相邻的位置上"。在数量的象似语言形式和概念之间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6期)
安丽波[8](2015)在《象似性原则对网络用语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象似性原则对网络流行语言进行分析。象似性分为拟象似性、字词象似性、句子象似性、及语义象似性。网络用语对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增强。(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雷玉兰[9](2015)在《象似性原则的语用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象似性主要论述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理据关系。从语用学的视角,结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原则,在信息量、顺序和标记程度叁个层面,对大量的形态现象和句法结构进行象似阐释,从中发现它们的相通之处。对象似性原则进行语用分析,有助于学习者发现语言规则背后的认知理据和动因,也为语用学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张欢[10](2014)在《从象似性原则看X BE X结构——数量原则和标记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由来已久,任意性强调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无根据可寻的,但是象似性却指出符号与意义之间有理据可依。文章结合象似性原则分析同义反复句——X BE X结构,指出该结构的语义理解是有理据可依的,如数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象似性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概念结构之间相互映射。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密不可分,因为语言形成的基础是人类的直观体验和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加工。近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懈探索下,语言象似性研究取得丰厚成果,成为象似性理论跨学科研究的基石。《牡丹亭》作为昆曲,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中,体现了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其大量运用叹词、拟声词、押韵、排比、迭词、长短句、夸张、互文和隐喻,反映了在各个语言层面象似性原则的表征。另外,多个象似性原则可能会同时蕴含在一个语言现象中。该论文以象似性原则为关照,选取汪译《牡丹亭》为分析文本,分别通过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的视角,分析了这一译本在音、词、句、章四个语言层面审美意象和文化意蕴的表征。案例分析表明象似性理论关照下的《牡丹亭》英译研究,一方面能够体现原文本审美意象和文化意蕴的映照性;另一方面可以探索译文如何对原文进行审美意象与文化意蕴的表征,从而验证象似性原则的解释力与理据性。象似性原则作用下的翻译策略,有助于实现译文与原文审美意象和文化意蕴象似性效果的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象似性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琴.象似性原则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2].谢羚毓.象似性原则关照下《牡丹亭》英译审美意象和文化意蕴表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3].徐倩.从象似性原则看政治演讲的文体效果——以特朗普在华盛顿演讲为例[J].海外英语.2017
[4].朱慧超.象似性原则视角下《泄密的心》的人物心理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
[5].朱婵娟.象似性原则视角下王宏印汉语民歌英译“形”“义”表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6].范丽娟.象似性原则与英语语法教学[J].校园英语.2017
[7].王芳媛.象似性原则在英语短语词序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7
[8].安丽波.象似性原则对网络用语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
[9].雷玉兰.象似性原则的语用阐释[J].鸡西大学学报.2015
[10].张欢.从象似性原则看XBEX结构——数量原则和标记原则[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