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的生物效应论文-姚云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论文-姚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场的生物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骨肉瘤HOS细胞,凋亡,克隆形成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姚云[1](2016)在《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发生肺部转移并且死亡率较高的骨科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年龄段[1-2]。目前国内外主流的治疗方案仍然以早期外科手术扩大范围清除原发病灶,以及术后积极采用联合多种化疗药物等为主,但始终无法彻底根除骨肉瘤细胞,术后复发或发生转移的患者仍屡见不鲜,导致当前骨肉瘤治疗的研究也陷入艰难困境。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跨学科交叉合作式研究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模式,而且国内外研究人员也已经尝试了物理学手段结合生物学效应的新模式来研究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ELF-EMF)对恶性肿瘤的作用研究就是近年来这其中涌现出的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新模式,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目前研究证实了,特定参数的极低频电磁场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或者可以诱导其细胞凋亡[3-8]。此外,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早在1979年就正式核准了极低频电磁场可以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这也充分肯定了适当的ELF-EMF对人体是安全可靠的。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理论研究的热潮也为破解恶性骨肿瘤治疗的困局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努力方向。该理论认为肿瘤组织的生长和增殖主要依赖于数量很少的肿瘤干细胞,而其他大部分细胞没有或者只有有限的增殖能力,只有这部分肿瘤干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只要能够有效地抑制或者杀死这部分肿瘤干细胞就可以给肿瘤的治疗和研究带来重大突破。经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的肿瘤侧群细胞(sp细胞)均具有干细胞的特性[9-10]。所以,本研究选用骨肉瘤细胞系hos细胞为体外实验细胞,首先将通过检测对照组及经elf-emf辐照组细胞的增殖、凋亡、克隆形成能力、侵袭能力等,来筛选不同电磁场强度及电磁场频率的elf-emf对体外骨肉瘤hos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强弱,经过综合评估后优化出对hos细胞生物效应最强的一组elf-emf参数。然后,采用优化参数的elf-emf对hos细胞进行辐照,观察与对照组的sp细胞比率变化,再利用流式细胞仪无菌分选出骨肉瘤hos细胞的sp细胞继续常规培养,用优化参数的elf-emf辐照sp细胞及改变干预条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wb)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而研究可能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为最终能够将elf-emf应用到临床治疗骨肉瘤提供实验依据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参考。实验一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及电磁场参数的优化筛选目的:通过检测elf-emf辐照组及对照组骨肉瘤hos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侵袭能力等,来筛选不同强度及频率的elf-emf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强弱,经过统计学分析后优化出对骨肉瘤hos细胞有较强生物效应的elf-emf参数。方法:常规培养骨肉瘤hos细胞,按照固定电磁场强度为0.1mt、1mt、5mt、10mt、15mt,再分别选择不同电磁场频率为1hz、5hz、10hz、15hz、20hz、30hz、40hz、50hz进行分组辐照,一天2小时,连续辐照5天,并设立对照组。然后利用cck-8法检测骨肉瘤hos细胞的增殖变化情况,并根据od值计算各组的抑制率。经统计学分析后,筛选出对hos细胞抑制作用较强的2组elf-emf参数,再采用细胞凋亡、克隆形成能力及侵袭能力等实验检测进行验证。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各组OD值,我们得出(1 Hz,0.1 m T)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最强,(40 Hz,10 m T)组次之(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40 Hz,10 m T)组骨肉瘤HOS细胞凋亡比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克隆形成能力实验显示,对照组细胞克隆率最大,(1 Hz,0.1 m T)实验组细胞克隆率次之,而(40 Hz,10 m T)实验组最小(P<0.05)。侵袭能力实验结果提示,(40 Hz,10 m T)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HOS细胞数量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40Hz,10 m T)实验组ELF-EMF参数对HOS细胞有更显着的抑制增殖作用,促进其细胞凋亡,也可减弱其细胞的克隆能力,并降低其侵袭能力。实验二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作用机制研究目的:通过利用优化参数的ELF-EMF对骨肉瘤HOS细胞进行辐照,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P细胞比率改变情况,并利用向培养基中加入顺铂(CDDP)上调VEGF/Flt1自分泌信号,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开展可能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常规培养HOS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鉴定经优化参数的ELF-EMF辐照组和对照组SP细胞比率。应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骨肉瘤HOS细胞的SP细胞常规培养,分成经优化参数的ELF-EMF辐照实验组,CDDP共培养实验组,CDDP共培养加ELF-EMF辐照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采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目标蛋白表达的差异情况。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双染分析,经优化参数的ELF-EMF辐照组SP细胞比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经ELF-EMF辐照实验组VEGF/Flt1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下降,并且明显抑制了SP细胞的phospho-ERK1,2的磷酸化过程,但对ERK1,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优化参数的ELF-EMF可能是通过下调骨肉瘤HOS细胞的侧群细胞VEGF/Flt1蛋白表达以及抑制侧群细胞的phospho-ERK1,2磷酸化过程,从而最终抑制了骨肉瘤HOS细胞的增殖。(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姚云,杨旻,燕明,郭忠尚,李克文[2](2016)在《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ELF-EMF)对骨肉瘤HOS细胞的增殖、凋亡、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的作用,筛选出对骨肉瘤HOS细胞抑制作用最佳的极低频电磁场参数。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HOS细胞,分别固定电磁场频率为1Hz、5Hz、10Hz、15Hz、20Hz、30Hz、40Hz、50Hz,选择不同电磁场强度0.1mT、1mT、5mT、10mT、15mT,分组进行辐照,并设立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抑制率。经统计学分析后,筛选出2组对HOS细胞抑制作用较强的ELF-EMF参数,再通过检测其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进行验证。结果:各组OD值经统计学分析,显示(1Hz,0.1mT)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40Hz,10mT)实验组次之(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这2组的HOS细胞凋亡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克隆实验中,对照组克隆率最大,(1Hz,0.1mT)实验组次之,而(40Hz,10mT)实验组克隆率最小(P<0.05)。侵袭实验中,(40Hz,10mT)实验组穿过小室基底膜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40Hz,10mT)组ELF-EMF参数对骨肉瘤HOS细胞有更明显抑制增殖作用,促使细胞凋亡,降低细胞的克隆能力,并减低其侵袭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6年01期)

伍思霞,翟国庆[3](2015)在《高压输电线电磁场生物效应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电力资源的大容量、远距离输送,我国近年来自主研发建成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交流输变电设施产生的时变电磁场不同,特高压直流输电导线产生的直流电场(OHz非时变电场)和导线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流场迭加形成的地面合成场强及其影响备受公众关注,国内、国际均急需研究制定OHz非时变电场(静电场)曝露限值。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交、直流输电线电磁场生物效应相关研究,可为直流输电线路电场曝露限值制定提供相关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省毒理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6-13)

王影[4](2015)在《益生芽孢杆菌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抗生素和化学农药的弊端和副作用的逐渐暴露,益生菌因具有无毒、无污染等特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然而,在电磁领域对益生菌的影响的研究相对甚少。本文主要研究益生芽孢杆菌电磁场生物效应,其中电场强度选择0V/cm、0.5V/cm、1.0V/cm、1.5V/cm、2.0V/cm、2.5V/cm、3.0V/cm七个梯度,磁场强度选择0m T、5m T、10m T、15m T、20m T、25m T、30m T七个梯度,芽孢杆菌在电磁场的每个梯度下分别处理20min、40min、60min,研究不同时间不同电磁场强度刺激后芽孢杆菌的生长、菌液p H、芽孢杆菌通透性、芽孢杆菌形态、营养成分含量及净化养殖水质的能力的变化。结论如下:(1)从整体来看,电磁场刺激40min时,电磁场对芽孢杆菌的生长代谢促进作用最大,其中,电场强度为2.0V/cm,磁场强度为15m T时,对芽孢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最显着。因此,控制外加电磁场刺激芽孢杆菌,在适宜的场强和刺激时间下,可以促进芽孢杆菌菌体增殖。在刺激时间为60min时,电场和磁场对芽孢杆菌的生长代谢、营养成分合成和净水能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电场强度为1.0V/cm,磁场强度为25m T时,对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显着。因此说明,外加电磁场对芽孢杆菌的作用时间过长,对芽孢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适宜的电磁场在适宜时间下对芽孢杆菌菌液p H也有一定的影响,刺激40min时,在电场强度为2.0V/cm,磁场强度为15m T时,与对照组相比,p H值均减小,由此推断可能是芽孢杆菌代谢产酸大于代谢产生的碱性物质对菌液的作用导致p H的变化。因此,适宜刺激时间和电磁场强度下,电磁场在一定程度的提高了芽孢杆菌的代谢水平。(3)由芽孢杆菌的形态与菌液上清液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外加适宜强度的电磁场在一定范围内在不损害菌体的情况下可以增强芽孢杆菌通透性。(4)适宜电磁场强度,适宜的刺激时间也可以提高芽孢杆菌胞内蛋白质和维生素B6的含量。其中刺激时间为40min时,电场强度为2.0V/cm,磁场强度为15m T时,芽孢杆菌总蛋白和维生素B6的含量最高。(5)电磁场刺激芽孢杆菌能够提高芽孢杆菌对养殖污水的净化能力,其中在电磁场刺激40min时,电场强度为2.0V/cm,磁场强度为15m T时,芽孢杆菌对水中氨态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能力最强。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发现对芽孢杆菌生长代谢、营养成分含量、芽孢杆菌通透性及净化水质能力影响最有利的电磁场强度分别为2.0V/cm和15m T,最佳刺激时间为40min。(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期刊2015-06-01)

燕明,杨旻,张振宇,王春辉,郭忠尚[5](2015)在《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F4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达到筛选最佳极低频电磁场参数的目的。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按不同频率5 Hz、15 Hz、30 Hz、40 Hz、50 Hz,不同磁场强度0.1 m T、1 m T、5 m T、10 m T分组进行干预,每天辐照1次,每次3小时,连续3天,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OD值),并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初步筛选出两组最佳的电磁场参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FITC和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采用Transwell小室并通过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侵袭情况。结果: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OD值),将磁场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磁场干预组组间OD值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场组较对照组OD值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磁场组间骨肉瘤细胞凋亡比例存在差异,且高于正常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电磁场组15 Hz,0.1 m T骨肉瘤细胞G1期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电磁场组50 Hz,1 m T,S期百分比则降低;侵袭实验中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通过筛选得出极低频电磁场15 Hz,0.1 m T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或促使骨肉瘤细胞凋亡,减缓其侵袭能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14期)

燕明[6](2015)在《极低频电磁场对人骨肉瘤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最常见的非血液学恶性骨肿瘤,发病快,死亡率高。传统的外科治疗手段,如肢体离断术,虽然可以解除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尽管化疗药物治疗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但是患者的远期转移率仍高达80%,且5年生存率仍难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新兴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物理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极低频电磁场(ELF-EMF)与肿瘤治疗的关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它在临床肿瘤学研究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组拟将体外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F4(以下简称为F4细胞)做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暴露在多组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脉冲电磁场中,通过观察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侵袭能力等变化来筛选出最佳的电磁“窗口”,即对F4细胞作用明显的电磁场参数,并作为后续动物实验和具体分子机制研究的电磁场数据依据,该课题组得到了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61102029)。在我们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建立了磁场实验组(ELF-EMF组)和同等条件下的对照组,磁场辐照完成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吸光度(OD值),整理数据并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两组抑制F4细胞增殖明显的电磁参数,这也证实了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参数对F4细胞的影响。根据初步筛选出的两组参数,重新设立磁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辐照时间,辐照完成后对各组的细胞样本分别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细胞周期检测以及侵袭能力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最后筛选出对人OS细胞作用明显的一组参数。综合以上实验及检测结果,我们得出了结论,即特定频率、强度的ELF-EMF对体外F4细胞的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及降低侵袭能力。我们通过目前实验获得了一些数据,并得出理想的结论,本课题组的后续实验研究还很多,包括磁场辐照下的动物模型制作及具体分子机制变化研究。实验一极低频电磁场对体外人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参数的初步筛选目的:通过建立ELF-EMF实验组及对照组,检测两组F4细胞增殖变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数量差异,筛选出两组抑制结果明显的ELF-EMF参数。方法:正常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F4细胞,按照不同磁场频率5 Hz、15 Hz、30 Hz、40 Hz、50 Hz依次划分为A~E五组,每组按照不同磁场强度0.1 m T、1 m T、5 m T、10 m T进行辐照,每天辐照3小时,连续辐照3天。辐照完成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样本增殖变化,对吸光度(OD值)进行整合分析,并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处理,初步筛选出两组结果差异明显的磁场组。结果:频率为15 Hz,强度为0.1 m T ELF-EMF较其他磁场组和对照组所得结果差异明显(P<0.05);频率为50 Hz,强度为1 m T的ELF-EMF较其他磁场组和对照组所得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特定频率和强度的ELF-EMF对F4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磁场15 Hz,0.1 m T与磁场50 Hz,1 m T对F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实验二极低频电磁场对体外人骨肉瘤细胞的作用研究及参数的优化目的:通过观察ELF-EMF对体外F4细胞凋亡比例、细胞周期变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优化ELF-EMF参数。方法:常规条件培养F4细胞,待其生长面积达到50%时,根据实验一结果重新进行磁场分组,即F组(15 Hz,0.1 m T)与G组(50 Hz,1 m T),同时设置对照组,辐照时间同上。辐照完成后,分别对各组细胞样本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比例与细胞周期变化。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F4细胞侵袭能力,并进行结晶紫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结果:F组、G组细胞凋亡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F组细胞周期变化较G组与对照组明显,G组与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F组与G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均少于对照组,以F组最少,G组次之,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参数为15 Hz,0.1 m T的ELF-EMF可以更好地诱导F4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降低细胞侵袭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5-05-01)

王顺[7](2014)在《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实时检测及其生物鲁棒性分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种电力设备、高压输变电线路的大力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的健康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流行病学研究没有给出极低频电磁场影响人健康的确切证据,故电磁场生物效应的机制研究尤其重要。电磁场生物效应作用机制存在两个重要的科学问题:(1)电磁场作为物理因素最初是如何与生物体作用的?即原初作用机制问题;(2)多少强度的电磁场会产生生物效应甚至于健康效应?即限值问题。因此,若深入探究电磁场生物效应的机制,研究工作必须做到动态、实时、准确高效地观察与分析,以及从系统论的角度,评价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在本实验室先前的工作基础之上,本文探究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对不同强度50Hz极低频电磁场短时间刺激的鲁棒性。我们分析了电磁场作用下活性氧自由基(ROS),钙离子(Ca2+)和线粒体膜电位(MMP)叁个生物学指标的动态变化。通过电磁场作用下这叁个指标的动态变化的鲁棒性,研究电磁场对细胞的影响。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是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实时检测技术的开发。建立了两套以阈值分割为主要技术的分析方法:第一套用于从ROS和Ca2+荧光照片中提取荧光图线,反映细胞内的ROS和Ca2+浓度动态变化;第二套从MMP图像中,得到目标线粒体红绿色分量的荧光比值变化图线,用以反映线粒体膜电位的动态变化状况。通过该部分建立的方法,从图像中提取出了动态图线,反映细胞状态的变化。第二部分是极低频电磁场对生物效应影响的分析。根据生物鲁棒性理论,分析第一部分工作中提取出的图线。利用非线性系统状态图的分析方法,确定出每一个分析目标的生理指标变化状况。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电磁场瞬时作用海马神经元会对细胞内ROS鲁棒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存在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电磁场瞬时作用海马神经元影响细胞内Ca2+鲁棒性,这种影响可能存在阈值效应。(3)本研究未观察到电磁场瞬时作用下,海马神经元的线粒体膜电位鲁棒性的显着改变。(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5-01)

吕琰,宋涛[8](2013)在《电磁场生物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推广应用,其交直流混合输电的电磁环境对生态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电磁场暴露要产生一个对健康有害的效应,必须遵循某个生物物理机制,本文对电场和磁场生物效应作用机制的各种假说进行了总结分析,其研究成果可为完善直流输电的电磁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3年04期)

邵建华,叶红[9](2010)在《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医学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被暴露在各种设备产生的电磁场中,极低频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介绍了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包括对生物体的致癌作用,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细胞增殖、细胞膜和膜信号转导、遗传物质的影响,以及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健康保健上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周永军,牛中奇[10](2008)在《极低频脉冲电磁场细胞生物效应及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ELF脉冲电磁波照射细胞前后细胞胞浆Ca2+浓度的变化及产生该变化的机理。方法以实验为基础,对细胞胞浆Ca2+浓度进行时-频分析,进而研究ELF脉冲电磁波在细胞胞浆Ca2+浓度时-频域内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结果给出细胞胞浆Ca2+受ELF脉冲电磁场照射前(a)后(b)的PHMx(t,ν)等值线图,并结合液晶生物膜模型,应用液晶电流体动力不稳定的特性阐述了产生该生物效应的机理。结论细胞胞浆Ca2+浓度在时-频域内有其固有的频谱特征,其中包括连续谱和离散谱。有的参数的电磁波可在细胞胞浆Ca2+浓度的时-频域内产生生物学效应而有的参数的电磁波却不能。若能够产生生物学效应,则有两个特征:一是使胞浆Ca2+浓度在时-频域内的连续谱变窄了;二是使离散谱的分布和离散谱的频率发生了变化。同时,能够在细胞胞浆Ca2+浓度的时-频域内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电磁波脉冲频率和脉冲强度是离散和间隔的。(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08年02期)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ELF-EMF)对骨肉瘤HOS细胞的增殖、凋亡、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的作用,筛选出对骨肉瘤HOS细胞抑制作用最佳的极低频电磁场参数。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HOS细胞,分别固定电磁场频率为1Hz、5Hz、10Hz、15Hz、20Hz、30Hz、40Hz、50Hz,选择不同电磁场强度0.1mT、1mT、5mT、10mT、15mT,分组进行辐照,并设立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抑制率。经统计学分析后,筛选出2组对HOS细胞抑制作用较强的ELF-EMF参数,再通过检测其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进行验证。结果:各组OD值经统计学分析,显示(1Hz,0.1mT)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40Hz,10mT)实验组次之(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这2组的HOS细胞凋亡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克隆实验中,对照组克隆率最大,(1Hz,0.1mT)实验组次之,而(40Hz,10mT)实验组克隆率最小(P<0.05)。侵袭实验中,(40Hz,10mT)实验组穿过小室基底膜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40Hz,10mT)组ELF-EMF参数对骨肉瘤HOS细胞有更明显抑制增殖作用,促使细胞凋亡,降低细胞的克隆能力,并减低其侵袭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姚云.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

[2].姚云,杨旻,燕明,郭忠尚,李克文.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J].现代肿瘤医学.2016

[3].伍思霞,翟国庆.高压输电线电磁场生物效应研究综述[C].浙江省毒理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4].王影.益生芽孢杆菌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

[5].燕明,杨旻,张振宇,王春辉,郭忠尚.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6].燕明.极低频电磁场对人骨肉瘤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

[7].王顺.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实时检测及其生物鲁棒性分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

[8].吕琰,宋涛.电磁场生物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2013

[9].邵建华,叶红.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医学应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10].周永军,牛中奇.极低频脉冲电磁场细胞生物效应及机制的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8

标签:;  ;  ;  ;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论文-姚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