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微针论文-占浩慧,黄颖聪,马凤森

聚合物微针论文-占浩慧,黄颖聪,马凤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物微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溶性微针,盐酸利多卡因,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

聚合物微针论文文献综述

占浩慧,黄颖聪,马凤森[1](2019)在《单一或复合高分子材料用于载药可溶性聚合物微针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针是一种新型的经皮药物递送技术,近年来可溶性微针作为其中的一类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文献及实验筛选优化可溶性聚合物微针的最适制备工艺;选择透明质酸(HA)、硫酸软骨素(C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CMC)、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Gantrez)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这几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分别以单一或复合的方式将高分子材料制备为载有模型药物盐酸利多卡因的可溶性聚合物微针。微针阴模模具通过金属微针倒模制得,可溶性微针通过阴模浇注制得。根据材料和药物的溶解性,以针型和气泡现象作为评判指标筛选出去离子水作为合适的微针制备溶剂。微针基质溶液中的气泡可以通过离心法快速、有效地去除。以外观形态、力学性能及吸湿性为评价指标,研究各个聚合物材料制备载药可溶性聚合物微针的可行性。调整优化处方中各个组分间的比例,以筛选出力学性能优良、不易吸湿且载有大剂量药物的聚合物材料;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可溶性微针进行表征及力学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以Gantrez S-97和HPMC这两种高分子材料复合制备的微针能载有70%的盐酸利多卡因,可顺利穿刺皮肤,力学性能优良且不易吸潮,可实现大剂量药物的顺利递送。(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0期)

梁诗敏,吴涵,吴雪茹,袁伟彬,黄晓冰[2](2019)在《速溶型聚合物微针贴片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不同浓度的辅料及配比制备速溶型聚合物微针贴片,并考察其各项性能,得到最优处方。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阴模,采用离心注模法制备微针贴片。分别通过显微镜观察与压变性能试验对所制备的微针进行筛选优化,并考察最终得到的微针的皮肤穿刺性能和体外溶解性能。结果:当辅料配比为10%葡聚糖40(Dex)与10%支链淀粉(AP)1∶2,常温干燥时,微针的综合物理性能和压变性能最好,能成功穿透离体大鼠皮肤,在皮肤内能快速溶解。结论:所得聚合物微针贴片工艺简单,性能较好,能够在穿刺皮肤后快速溶解,为以后中药微针贴片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9年03期)

卜慧鹏,吴大鸣,赵中里,许红,刘颖[3](2018)在《热压成型聚合物实心微针的模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给药方式有经皮给药和透皮给药2种方式。而微针经皮给药可以有效地将2种给药技术相结合。微针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技术,既结合了传统给药方式的优点,又克服了其劣势,未来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而微针尺寸小,属于微米尺度制品,其成型和大批量生产主要依赖于微成型模具。文章设计了一种微成型热压模具,模具主要由压模成型零件、控温系统、定位导向系统3部分组成,设计的成型零件结构将裁剪与热压2种功能统一,倒T型结构将聚合物片自动顶出型腔,为实现聚合物微针低成本、大批量生产提供了解决方案。基于PC聚合物成功制备微针的实验,证明了聚合物微针模具设计方案、模具整体结构、模具设计及模具材料的选择都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8年05期)

马廷月[4](2018)在《类固态热压印法制备聚合物微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类固态热压印法制备了聚碳酸酯微针,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在微针模具非限域和限域状态下微针的成型过程及工艺条件(压印温度、压强、压印时间)对微针成型的影响;在用非限域微针模具实验所得结果的基础上,对微针模具的加热系统和限域模具进行了改进;用限域微针模具实验研究了类固态热压印法制备聚碳酸酯微针的加工工艺参数对微针成型规律的影响,并且重点研究了模具上下模板差温的类固态热压印方法制备聚碳酸酯微针的加工工艺参数对微针成型规律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1.通过有限元分别模拟非限域和限域状态下工艺条件对微针成型的影响,所得规律均是压强的增加对微针的成型有促进作用,当温度较低时,压强的增加可以大幅增加微针的长度;当温度较高时,压强的增加可以加快微针成型的速度;合理的设定压印时间可以提高微针的制备效率。在非限域状态下,当压强为50MPa,温度为156℃时,微针成型效果良好;在限域状态下,当压强为12MPa,温度为149℃以上,微针成型效果良好,证明限域状态有助于微针的成型。2.由于所用设备的加热系统不合理,导致微针制备过程中工艺不稳定。通过对非限域模具的加热系统改进,采用“六面加热”的方式实现了对设备的快速加温和温度的精确控制,大幅提高微针的制造效率。以类固态热压印的方法利用改进加热系统之后的非限域微针模具对聚碳酸酯微针的制备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增加均有助于微针的成型。通过对模具进行限域改进,以类固态热压印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长度一致的聚碳酸酯微针,所需压强仅为改进前的24%。3.以类固态热压印的方法利用限域微针模具制备了聚碳酸酯微针。模具上下模板等温的和差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具上下模板等温情况下,温度和压强的增加对微针的成型有促进作用。在压强为12MPa,温度为151℃的条件下,压印时间为30~35s,冷却时间为5min。在模具上下模板差温的类固态热压印方法制备聚碳酸酯微针过程中,模具上模板温度的合理选择(80~90℃)能够在保证微针成型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压印时间和降温时间;模具下模板温度对微针成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下模板温度大于154℃能压印出良好的聚碳酸酯微针;热压印压强和微针成型质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随着压印时间的增加,微针的平均长度加长,合理的控制压印时间,可以提高效率。采用模具上下模板差温的热压印方法成型聚碳酸酯微针,在上模板温度为80℃,下模板温度为157℃,压强为12MPa的条件下,压印时间只需要30~35s,冷却时间只需要2min,微针制备效率比非限域状态下提高了 50%以上。(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6-04)

张博,周雪,吴丽君,邓黎,贺英菊[5](2018)在《速溶性聚合物微针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基质,制备适用于水溶性或醇溶性药物给药的速溶性微针,并研究其性能。方法分别采用离体乳猪皮进行微针皮肤穿刺试验,采用白色家兔进行体内溶解试验,并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及体外透皮试验,比较微针给药和溶液给药的透皮特性。结果所制备的微针能刺入离体猪皮而不折断,机械性能良好;刺入家兔皮肤5 min后,针体基本可完全溶解;空白微针刺入皮肤时表现出轻刺激性;以钙黄绿素为模型药物,微针组乳猪皮的经皮渗透速率为0.0278μg·cm~(-2)·h~(-1),是溶液组的28倍。结论所制备的微针性能优良,可用于水溶性或醇溶性药物的给药。(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赵笑,李欣芳,张鹏,王幽香[6](2017)在《聚合物微针介导经皮给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皮肤角质层是药物经皮渗透的主要障碍,尤其是对大分子药物或亲水性药物分子,而微米尺寸的微针可以以微创的方式刺穿皮肤角质层,产生可逆的微孔道,促进药物渗透,进而克服传统药物经皮渗透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微针插入皮肤的深度有限,不触及皮下痛觉神经,可以避免引起疼痛。聚合物微针不仅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刺穿皮肤角质层,而且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载药量可调节范围大等特点,即使断裂在皮肤内,也不会产生安全问题。聚合物微针的众多优势使其在经皮传递药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是当前经皮给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聚合物微针的种类、制备方法、经皮给药应用等方面详细综述聚合物微针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余伟江[7](2017)在《聚合物可降解微针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与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已经成为人们长期关注的焦点。自20世纪早期以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一直在改善。尽管最近几十年来糖尿病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每天反复的血糖检测和药物注射仍然会使糖尿病患者感到痛苦。最近,微针透皮给药系统受到极大地关注,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无痛且微创的方法进行给药即利用其微小的针头刺穿皮肤的最外层-角质层,然后使药物进入体内发挥作用。其中,由可溶解或可降解聚合物制成的微针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因为它们可以在皮肤内完全地溶解或降解,同时释放针体负载的药物。本论文采用不同的聚合物制备可降解微针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并进一步开发了近红外光(NIR)触发药物释放的微针透皮给药系统。同时论文对药物释放特性和对糖尿病大鼠的透皮药物递送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叁部分内容:1.制备了以半水合硫酸钙和明胶为原料,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明胶进行交联的聚合物可降解微针贴片,贴片上的针体具有高纵横比且基底为柔性。微针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断裂力可以达到0.4 N/针。实验通过将糖尿病药物胰岛素装载在微针贴片中,以糖尿病SD大鼠作为体内模型,研究了通过微针贴片透皮递送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利用载有胰岛素的微针贴片对糖尿病大鼠进行给药后,通过微针贴片释放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且有效的降血糖效果,并且与皮下注射的效果相比更加的持久。结果表明通过所制备的微针贴片对胰岛素进行透皮给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以改性海藻酸钠和透明质酸钠为基础制备聚合物微针贴片,用于透皮递送胰岛素。所制备的微针表现出优异的机械强度可以穿透皮肤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以释放负载的胰岛素。通过在皮肤组织上应用载有罗丹明B的微针贴片以测定其体外皮肤插入能力,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刺入深度。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显示罗丹明B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胰岛素可以从刺入部位逐渐扩散到更深的组织。接着通过体内药物释放研究以估计载有胰岛素的微针贴片在糖尿病SD大鼠上进行血糖调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微针贴片通过透皮递送胰岛素的方式在糖尿病治疗的应用中具有光明的前景。3.通过分步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近红外光触发药物释放的可分离微针贴片。将光热转化因子(普鲁士蓝纳米粒子,PB NPs)和降血糖药物(二甲双胍)装载在聚己内酯(PCL)制备的针尖中。由于PB NPs的光热转化能力,在近红外光(NIR)照射下,制备的微针表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使微针针尖熔化。当贴片应用于皮肤时,基底部分吸收皮肤间质液后溶解,使微针针尖得以埋在皮肤中。当埋在皮肤中的微针针尖受到近红外光照射时,针尖经历从固态到液态的快速融化,因而使得按需控制药物释放的时间和剂量成为可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的近红外光触发药物释放的可分离微针是理想的透皮给药系统,使患者或医生以主动的方式精确控制给药成为可能,从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治疗的副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2)

贾光南[8](2017)在《透皮给药聚合物微针的系统设计与微热压印成型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针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的皮下注射器和透皮贴片的新型给药工具,具有无痛微创、方便使用、意外针刺风险低等优点,可以输送大分子量药物。聚合物微针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成本及易于批量化生产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透皮给药的主要方式。基于模具的微热压印技术具有加工成本低、工艺过程相对简单、复制精度较高等优点,但适用于制备聚合物微针的微热压印工艺还有待优化。本文以聚合物微针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聚合物微针单体结构及微针系统设计和微热压印技术制备聚合物微针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人体皮肤结构,并考虑到微针的刺入特点,设计了圆锥形实心微针和空心微针,微针高度为55μm,顶部直径为50μm,底部直径250μm,空心微针孔道直径为30μm;对设计的微针进行了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验证了两种结构微针在理论上的可靠性;对两种空心微针给药系统进行了概念设计。(2)借助DEFORM 2D对聚合物微针微热压印填充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封闭微热压印会出现明显的边缘效应现象,设计的凸形流动坝结构能显着改善边缘效应,一致率最大可提升22.1%;在特定的热压印温度和热压印压力条件下,随着热压印时间的推移,聚合物填充速度逐渐减小,直到趋于零;在所研究的工艺范围内,热压印温度或热压印压力越大,微针型腔填充高度越大。(3)对微热压印技术制备聚合物微针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工艺范围内,热压印温度或热压印压力越高,微针高度越高。热压印温度和热压印压力对微针高度的影响与仿真结果一致。达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实心微针设计高度的工艺条件为(热压印温度,热压印压力):(120℃,12.78MPa)、(124℃,10.00MPa)、(124℃,12.78MPa)。聚乳酸(PLA)微针高度达到0.5mm以上的工艺条件为:热压印温度T≥120℃且热压印压力P≥16.75MPa。设计的微热压印辅助装置,不仅可以弱化边缘效应现象,还可以提高微热压印效率,可将热压印周期缩短10-20分钟。(4)进行了 PMMA微针猪皮促渗效果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用微针处理过的猪皮比未处理过的猪皮水分散失速率更大,从实验开始时的水分含量相差不足1%,提高到实验2小时后最大相差9.6%;刺入比人体皮肤更厚的猪皮,施加压力达到60N时,微针阵列依然保持完好,说明所制备的微针能够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人体皮肤透皮给药。(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6-01)

王生丹,董力群,张亚军,庄俭[9](2015)在《聚合物微针的力学行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微针技术在医疗界和美容界都备受关注。相对于传统的经皮给药技术,微针经皮给药技术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药效,而且可以实现无痛精确给药。以聚合物实心微针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微针刺入皮肤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微针在刺入皮肤时所受的横向力和轴向力的受力分析,并用典型的聚合物材料进行了微针强度的验证,结论是大多数聚合物都可以满足强度要求;并用微注塑的方法制备了圆锥台形微针,进行了应用效果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5年05期)

王生丹[10](2015)在《美容用聚合物微针的微注塑成型及其制品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针是一种介于透皮贴片和皮下注射之间的新型给药方式,它不仅可以实现快速、无痛给药,而且可以传输大分子药物。聚合物微针具有可选材料范围广、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适合大批量生产等特点。本文以聚合物实心微针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进行了微针结构的数值计算;用Moldflow软件模拟了微针的注塑成型过程;用微注塑的方法制备了PC材质的聚合物微针,并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微针的注塑成型工艺;最后,进行了体外经皮给药实验,验证了PC微针的使用性能及其给药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了微针的力学计算,并用ANSYS模拟了叁组不同尺寸微针的受力情况,考察了微针在刺入皮肤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确定了微注塑条件下微针的尺寸,其针尖直径和底面直径分别为30pm和100pm,微针的高度为350μm;并进行了PC、PMMA、PS以及PLA微针的强度校核,验证了四种聚合物微针在理论上的可靠性。(2)用Moldflow软件模拟了PC微针的注塑成型过程,分析了模具分流道结构和型腔结构对微针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带环形流道的单个流道结构最佳;矩形及圆形的微针阵列分布方式对成型过程和制品质量没有显着的影响。(3)运用微注塑的方法制备PC微针,确定了实验的工艺参数,完成了注射速度、注射压力、熔体温度和保压压力的四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熔体温度对制品的质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注射速度,最后是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4)运用实验得到的PC微针进行了猪皮的体外经皮给药实验,验证了微针的强度,确保PC微针可以刺入皮肤而不发生断裂、弯曲现象;验证了PC微针可以使有效成分到达皮肤深层,有效地促进护肤品的吸收。(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6-02)

聚合物微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筛选不同浓度的辅料及配比制备速溶型聚合物微针贴片,并考察其各项性能,得到最优处方。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阴模,采用离心注模法制备微针贴片。分别通过显微镜观察与压变性能试验对所制备的微针进行筛选优化,并考察最终得到的微针的皮肤穿刺性能和体外溶解性能。结果:当辅料配比为10%葡聚糖40(Dex)与10%支链淀粉(AP)1∶2,常温干燥时,微针的综合物理性能和压变性能最好,能成功穿透离体大鼠皮肤,在皮肤内能快速溶解。结论:所得聚合物微针贴片工艺简单,性能较好,能够在穿刺皮肤后快速溶解,为以后中药微针贴片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物微针论文参考文献

[1].占浩慧,黄颖聪,马凤森.单一或复合高分子材料用于载药可溶性聚合物微针的制备[J].材料导报.2019

[2].梁诗敏,吴涵,吴雪茹,袁伟彬,黄晓冰.速溶型聚合物微针贴片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中药材.2019

[3].卜慧鹏,吴大鸣,赵中里,许红,刘颖.热压成型聚合物实心微针的模具设计[J].塑料.2018

[4].马廷月.类固态热压印法制备聚合物微针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5].张博,周雪,吴丽君,邓黎,贺英菊.速溶性聚合物微针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8

[6].赵笑,李欣芳,张鹏,王幽香.聚合物微针介导经皮给药的研究[J].化学进展.2017

[7].余伟江.聚合物可降解微针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与制备[D].浙江理工大学.2017

[8].贾光南.透皮给药聚合物微针的系统设计与微热压印成型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9].王生丹,董力群,张亚军,庄俭.聚合物微针的力学行为及应用[J].塑料.2015

[10].王生丹.美容用聚合物微针的微注塑成型及其制品测试[D].北京化工大学.2015

标签:;  ;  ;  ;  

聚合物微针论文-占浩慧,黄颖聪,马凤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