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论文-段晓蓉

低血容量性休克论文-段晓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血容量性休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论文文献综述

段晓蓉[1](2019)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体内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和器官的血液灌注缺乏而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及细胞代谢功能紊乱~([1])。由于低血容量休克引起的各器官组织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各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循环、代谢等功能降低或紊乱。该病在妇科及外科是常见危重并发症,而现阶段临床最有效的手段是进行手术治疗~([2])。手术室作为抢救低血容量(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05期)

沈祖波,汪荣,熊新发[2](2019)在《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液体复苏前后心排指数变化率(ΔCI)分为有反应组(32例,ΔCI≥15%)和无反应组(28例,ΔCI<15%)。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SVV、CVP、心率(heart rate, HR)、CI、MAP、ITBVI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分析液体复苏前SVV、ITBVI与ΔCI的相关性关系,并对SVV、ITBVI预测容量反应性予以ROC分析。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期间液体总量与无反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心率明显快于无反应组(P<0.05),SVV、CI、ITBVI均明显低于无反应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BVI与ΔCI呈负相关性关系(r=-0.447,P=0.032),SVV与ΔCI呈正相关性关系(r=0.771,P=0.007),SVV与ΔCI的相关性比ITBVI与ΔCI的相关性更明显;SVV、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VV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及P值均好于ITBVI。结论 SVV和ITBVI在容量反应性预测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SVV与ITBVI比较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适宜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预测。(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庆,王红[3](2019)在《1例椎动脉支架置入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血管病居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第一位~([1]),分出血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后者是由于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引起,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等特点。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占32%(130/407)~([2]),是后循环动脉狭窄好发部位。随着血管内治疗新技术应用,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椎动脉狭窄重要手段之一,文献报道~([3,4])皮下血肿、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低血压等是该治疗常见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夏嘉鼎,段立娟,王春超,唐文斌,徐志新[4](2019)在《床旁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应用床旁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ICU收治的需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床旁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组(实验组)和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置管时间为(7.2±1.8)分,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6±2.1)分(P<0.05);实验组一次、二次及叁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3%、98.6%、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1.5%、63.6%、72.7%,P <0.05)。实验组局部血肿形成、误穿动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置管成功率,并能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朱则文,万林骏,王刚,廖庚进[5](2019)在《不同液体复苏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肾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肾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95例术后8 h内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平衡液组(醋酸林格液)、0.9%氯化钠溶液组、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HES) 130/0.4组。结果:羟乙基淀粉组AKI发病率(12.5%)相较于生理盐水(7.3%)、醋酸林格组(6.3%)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泌尿外科患者AKI发病率(11.1%)相较于肝胆外科(5.6%)、胃肠外科(6.5%)及其他科室(7.7%)升高(P<0.05);泌尿外科患者中,羟乙基淀粉组AKI发生率(17.5%)相较于生理盐水组(8.9%)、醋酸林格组(8%)升高(P<0.05);羟乙基淀粉组凝血功能示:入室6 h时APTT与0 h(入室时)、24 h相较均有显着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室6 h及24 h时DD二聚体均较0 h(入室时)显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凝血功能示:入室24 h时PT与0 h(入室时)相较显着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室6 h羟乙基淀粉组PT与APTT均较醋酸林格组显着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室6 h生理盐水组PT较醋酸林格组显着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室6 h羟乙基淀粉组DD二聚体较醋酸林格组显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羟乙基淀粉组、醋酸林格、生理盐水组术后活动性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及生理盐水扩容补液,并未增加患者肾损害的风险; 2.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及生理盐水扩容补液对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未导致术后出血风险增加; 3.泌尿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AKI)风险较其他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高,且使用羟乙基淀粉溶液增加泌尿外科手术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秦箐华[6](2018)在《分析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急救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行手术室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4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室急救护理。结果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室急救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对手术进行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结论针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急救护理,作为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急救护理知识与实践经验,实现程序化、规范化护理,提高在术中急救护理有效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49期)

杨智凯,杨茹珺[7](2018)在《床旁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快速评估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容量临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快速评估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容量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予补液治疗,采用超声测量IVCmax、IVCmin、RVI,并监测ITBVI值,分析复苏前后上述数值的变化,再选择4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复苏前IVC_(max)、IVC_(min)分别为(1.22±0.17)、(0.68±0.11)cm,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94±0.20)、(1.49±0.24)cm,RVI值为(44.77±3.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22±2.70)%(t_1=21.088,P_1=0.000;t_2=26.454,P_2=0.000;t_3=44.283,P_3=0.000)。观察组复苏后ITBVI、IVC_(max)、IVC_(min)分别为(720.33±9.30)mL/m~2、(1.68±0.24)cm、(1.40±0.20)cm显着高于复苏前(570.55±8.70)mL/m~2、(1.22±0.17)cm、(0.68±0.11)cm,RVI值为(16.90±2.50)%低于复苏前的(44.77±3.97)%(t_1=88.690,P_1=0.000;t_2=12.476,P_2=0.000;t_3=26.398,P_3=0.000;t_4=40.893,P_4=0.000);IVC_(max)、IVC_(min)与ITBVI呈正相关性,RVI与ITBVI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采用床旁测量IVC,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血容量,为复苏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8年26期)

林家聪,林明强,吕有凯,林芳崇,陈仕军[8](2018)在《动态监测血乳酸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78例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监测病人血乳酸及血气指标,比较不同治疗结局病人入院72h内血乳酸变化。结果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指数(CI)、氧耗指数(VO_2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血乳酸、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24h后,存活组和死亡组心率、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CI、VO_2I、SvO_2、血乳酸、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院时至入院72h,存活组和死亡组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乳酸水平在入院2h以后呈下降趋势,但死亡组入院48h时呈现出血乳酸水平升高的趋势。结论对于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应该密切监视病人血乳酸指标,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有助于对病人的预后效果进行早期评估。(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黄彪,张苜,胡大碧,刘谋远,魏旭升[9](2018)在《“早期血流动力学干预”对不明原因低血容量性休克容量管理价值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血流动力学干预"对不明原因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容量管理,为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实验组中有2例病人治疗过程中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1人放弃治疗;对照组中有2例病人放弃治疗,3人转上级医院治疗。故最终纳入分析的实验组为25人,对照组为23人。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利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指导容量复苏及治疗,对照组患者根据经验采用传统容量复苏方法治疗,2组均在达到目标治疗后适当脱水降低心脏前负荷以便保护心肺功能。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CVP、血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使用血管活动药物的例数、肾功能损害例数、肺水肿例数及心衰发生例数;同时观察72 h内反复出现容量不足需再次扩容的例数;3、6 h的休克纠正达标率例数;2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天数及死亡例数。结果:2组APACHEⅡ评分都逐步下降,24 h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2 h后血管活动药物使用例数、肾功能损害例数及再次出现休克需扩容纠正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72 h肺水肿、心衰发生例数治疗组多于对照组(P<0.05)。6、24 h实验组液体总入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 h液体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24 h后实验组乳酸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CVP、MA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CVP在6、24、72 h实验组优于对照组,MAP在6、24 h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 h的休克纠正达标率例数,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及死亡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低血容量性休克在"早期血流动力学干预下"采取EGDT液体治疗有显着疗效,但仍有不足。在复苏过程中因液体负荷过高发生心衰、肺水肿的医源性再损伤概率较大。故容量治疗阶段提出了寻找最佳心脏前负荷的设想。(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舒航[10](2018)在《58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的有效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回顾性分析了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通过加强对低血容量性休克观察和护理,迅速准确的抢救治疗和细致的临床护理,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低血容量性休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液体复苏前后心排指数变化率(ΔCI)分为有反应组(32例,ΔCI≥15%)和无反应组(28例,ΔCI<15%)。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SVV、CVP、心率(heart rate, HR)、CI、MAP、ITBVI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分析液体复苏前SVV、ITBVI与ΔCI的相关性关系,并对SVV、ITBVI预测容量反应性予以ROC分析。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期间液体总量与无反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心率明显快于无反应组(P<0.05),SVV、CI、ITBVI均明显低于无反应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BVI与ΔCI呈负相关性关系(r=-0.447,P=0.032),SVV与ΔCI呈正相关性关系(r=0.771,P=0.007),SVV与ΔCI的相关性比ITBVI与ΔCI的相关性更明显;SVV、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VV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及P值均好于ITBVI。结论 SVV和ITBVI在容量反应性预测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SVV与ITBVI比较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适宜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预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血容量性休克论文参考文献

[1].段晓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进展[J].家庭生活指南.2019

[2].沈祖波,汪荣,熊新发.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9

[3].陈庆,王红.1例椎动脉支架置入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4].夏嘉鼎,段立娟,王春超,唐文斌,徐志新.床旁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9

[5].朱则文,万林骏,王刚,廖庚进.不同液体复苏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肾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6].秦箐华.分析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急救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7].杨智凯,杨茹珺.床旁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快速评估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容量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8

[8].林家聪,林明强,吕有凯,林芳崇,陈仕军.动态监测血乳酸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

[9].黄彪,张苜,胡大碧,刘谋远,魏旭升.“早期血流动力学干预”对不明原因低血容量性休克容量管理价值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8

[10].舒航.58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甘肃科技.2018

标签:;  ;  ;  

低血容量性休克论文-段晓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