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思维论文-王慧楠,汤俪瑾

同一性思维论文-王慧楠,汤俪瑾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一性思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承认理论,非同一性,蔑视,超越

同一性思维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楠,汤俪瑾[1](2019)在《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发展与超越——基于阿多诺非同一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霍耐特基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维提出"为承认而斗争"的理论,其内涵包括"爱、法律、团结"叁种承认形式和"强暴、剥夺权利、侮辱"叁种蔑视形式。霍耐特承认理论与阿多诺非同一性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承认理论对非同一性思维,首先完成了社会批判到政治伦理批判、从异质性到同质性、从绝对否定到相对否定的发展,然后又从解决路径和物化概念上实现了从艺术之路到承认之路、从客体优先到主体优先的超越路径。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使承认理论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挥更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杨水远[2](2019)在《同一性思维与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文论的一元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论呈现出一元化格局,从学理上看,文论一元化的哲学基础是同一性。同一性以追求世界本源、概念与存在的符合为基本特征,中国文论的"物质本体论"和"文学反映论"深受同一性思维的影响,文学本质论、文论辩证法的一元决定论、文学批评的观念同一性和文论书写的独断论等,是同一性思维在文论书写中的重要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论从各层面触及到对同一性思维的反思,尤其是21世纪的反本质主义文论。综合中国传统"和而不同"思维和西方差异性哲学的理论优势,是走出同一性思维困境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严[3](2018)在《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从黑格尔到阿多诺》一文中研究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解答展现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充满了差异的"同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在黑格尔那里是贯穿非同一性的同一性,是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同一性,在海德格尔那里是作为统一性的同一性,是人与存在的共属性。阿多诺提出了否定辩证法,直接否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而强调二者的非同一性,即贯穿同一性的非同一性,要求为非概念物、非同一物、特殊者、个别者、他者等被边缘化者正名。叁者对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不同解读,折射了西方现代性哲学思想演变的轨迹。(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李春芳[4](2016)在《大、中学生形式思维、后形式思维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74名初中生、291名高中生、383名大学生为被试,综合运用文献法和问卷法等研究方法,探查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形式思维、后形式思维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包括叁个部分。研究一考察中学生和大学生形式思维和后形式思维(相对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的发展特点。研究二考察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状况。研究叁考察形式思维和后形式思维(相对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形式思维得分的年级差异极为显着,随着年级升高,整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性别差异极为显着。相对性思维得分和辩证性思维得分的年级差异均极为显着,随着年级升高,整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辩证性思维得分的性别差异极为显着,城乡差异显着。(2)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思维类型分布的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均极为显着。(3)中学生和大学生所处同一性状态的分布在年级差异、城乡差异均极为显着。(4)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形式思维得分与同一性获得状态、早闭状态存在极为显着的正相关,与扩散状态存在极为显着的负相关;相对性思维得分与获得状态存在十分显着的负相关,与早闭状态、扩散状态存在极为显着的负相关;辩证性思维得分与早闭状态存在极为显着的负相关,与扩散状态存在显着负相关。(5)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形式思维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有十分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同一性早闭状态有极为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同一性扩散状态有极为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相对性思维对早闭状态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6)不同年级学生的形式思维和后形式思维对同一性状态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6-05-01)

时午[5](2016)在《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的特点与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国内3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思维风格量表”和“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分别测查了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的特点,并就他们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在性别、是否独生、户口类型和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2)父母的关怀、过度保护和鼓励自主行为对自我同一性的不同状态的形成都起到积极作用,而对立法型、执法型、外倾性和激进型思维风格的形成具有消极作用。同时,审判型、内倾型和保守型思维风格对自我同一性各状态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立法型和外倾性思维对自我同一性的扩散和早闭起到消极作用,立法型、执法型和激进型思维又对自我同一性延缓和获起积极作用。(3)家庭教养方式通过思维风格的中介作用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具体表现为:父母更多的关怀和过度保护行为,有助于立法型和外倾型思维风格的形成,进而促进对自我同一性的获得,同时避免出现自我同一性早闭。父母过度的关怀行为会使子女形成内倾型思维风格,这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早闭。而适度的关怀行为会通过促进执法型思维风格的形成,有助于自我同一性获得。父母对子女的过度保护会影响立法型思维的发展,帮助其形成自我同一性延缓。父母的鼓励子女自主的行为会通过影响审判型思维促进自我同一性扩散的形成。(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6-05-01)

曹怡,李伟强[6](2015)在《道德同一性、思维抽象性水平对道德伪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道德伪善这一道德现象成为了道德心理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当前,关于道德伪善的研究也主要是理论探讨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已有的研究表明,个体因素、情绪、权力等会影响到道德伪善效应。道德同一性和情境因素的思维抽象性水平,作为重要的因素变量,会对道德伪善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当前鲜有研究涉及。本研究在近年研究的基础上,从道德伪善的行为、"双标准"判断两个层面来考察道德同一性和思维的抽象性水平在道德伪善中的表现和影响。本研究主要从叁个部分展开:研究一通过伪善行为实验、模拟情境材料考察作为自我道德核心中的道德同一性与道德伪善的关系和影响。研究二则考察在伪善行为实验和模拟情境材料中思维的抽象性水平对道德伪善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和扩展相关研究。研究叁则在前两个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作为个体变量的道德同一性和情境变量的思维抽象性水平是如何影响道德伪善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低道德同一性被试相比高道德同一性被试在伪善行为实验中产生了更多的伪善行为,有更多的人数选择了绿色任务并且差异显着。道德同一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的伪善行为。而在模拟情境材料中也发现,不论是作弊情境还是交通违规情境高道德同一性被试对于自己和他人不道德行为接受度的判断分离都小于低道德同一性被试,道德同一性对道德伪善影响明显。(2)启动被试的不同思维抽象性水平发现,抽象思维水平下的被试不论是在伪善行为实验中还是模拟情境材料中的伪善表现都比具体思维水平下的被试表现明显。因此抽象思维水平的启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个体的伪善行为和接受度判断的"双标准"分离,从而对道德伪善产生影响。(3)综合道德同一性和思维抽象性水平与道德伪善的关系发现,两者交互影响道德伪善。道德同一性对道德伪善的影响受思维的抽象性水平调节,在低道德同一性个体身上思维水平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10-16)

侯明明[7](2015)在《论法律家与法学家思维方式的同一性——以《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为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家与法学家的思维方式表面上看有很多差异,但实质上是具有同一性的,其同一性的表现具有时空维度的差异。在中国语境下,更具特色的中国因素与中国气度。同时,法律家与法学家的思维方式的同一性及其表现的时空维度差异对时尚的现代化范式研究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林加彬,李力红[8](2015)在《自传体推理: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思维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传体推理是将事件和自我联系起来创造连续性人生故事的推理,它是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加工。自传体推理将自我概念和个人经历联系起来,发展和保护个人连续性及自我同一性感知。首先阐述了自传体推理的类型,分析了影响自传体推理发展的因素,归纳了自传体推理的脑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自传体推理与心理健康及幸福感关系等方面的的应用研究。最后,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总结分析,预测了自传体推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5年07期)

曹怡[9](2015)在《道德同一性、思维抽象性水平对道德伪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道德伪善这一道德现象成为了道德心理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当前,关于道德伪善的研究也主要是理论探讨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已有的研究表明,个体因素、情绪、权力等会影响到道德伪善效应。道德同一性和情境因素的思维抽象性水平,作为重要的因素变量,会对道德伪善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当前鲜有研究涉及。本研究在近年研究的基础上,从道德伪善的行为、“双标准”判断两个层面来考察道德同一性和思维的抽象性水平在道德伪善中的表现和影响。本研究主要从叁个部分展开:研究一通过伪善行为实验、模拟情境材料考察作为自我道德核心中的道德同一性与道德伪善的关系和影响。研究二则考察在伪善行为实验和模拟情境材料中思维的抽象性水平对道德伪善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和扩展相关研究。研究叁则在前两个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作为个体变量的道德同一性和情境变量的思维抽象性水平是如何影响道德伪善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低道德同一性被试相比高道德同一性被试在伪善行为实验中产生了更多的伪善行为,有更多的人数选择了绿色任务并且差异显着。道德同一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的伪善行为。而在模拟情境材料中也发现,不论是作弊情境还是交通违规情境高道德同一性被试对于自己和他人不道德行为接受度的判断分离都小于低道德同一性被试,道德同一性对道德伪善影响明显。(2)启动被试的不同思维抽象性水平发现,抽象思维水平下的被试不论是在伪善行为实验中还是模拟情境材料中的伪善表现都比具体思维水平下的被试表现明显。因此抽象思维水平的启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个体的伪善行为和接受度判断的“双标准”分离,从而对道德伪善产生影响。(3)综合道德同一性和思维抽象性水平与道德伪善的关系发现,两者交互影响道德伪善。道德同一性对道德伪善的影响受思维的抽象性水平调节,在低道德同一性个体身上思维水平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5-04-15)

何宗文[10](2015)在《设计教学中非同一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设计教学中,如何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加强这一思维能力的提高,本文从个体思维法与非同一性思维训练;群体思维法与非同一性思维训练;群体思维与个体思维混合运用与非同一性思维训练叁个方面加以具体论述。(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5年05期)

同一性思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论呈现出一元化格局,从学理上看,文论一元化的哲学基础是同一性。同一性以追求世界本源、概念与存在的符合为基本特征,中国文论的"物质本体论"和"文学反映论"深受同一性思维的影响,文学本质论、文论辩证法的一元决定论、文学批评的观念同一性和文论书写的独断论等,是同一性思维在文论书写中的重要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论从各层面触及到对同一性思维的反思,尤其是21世纪的反本质主义文论。综合中国传统"和而不同"思维和西方差异性哲学的理论优势,是走出同一性思维困境的重要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一性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楠,汤俪瑾.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发展与超越——基于阿多诺非同一性思维的基本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杨水远.同一性思维与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文论的一元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张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从黑格尔到阿多诺[J].江西社会科学.2018

[4].李春芳.大、中学生形式思维、后形式思维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关系[D].河南大学.2016

[5].时午.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思维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的特点与关系[D].河南大学.2016

[6].曹怡,李伟强.道德同一性、思维抽象性水平对道德伪善的影响[C].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

[7].侯明明.论法律家与法学家思维方式的同一性——以《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为切入点[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

[8].林加彬,李力红.自传体推理: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思维加工[J].心理科学进展.2015

[9].曹怡.道德同一性、思维抽象性水平对道德伪善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5

[10].何宗文.设计教学中非同一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初探[J].知识经济.2015

标签:;  ;  ;  ;  

同一性思维论文-王慧楠,汤俪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