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侧颜面短小论文-赵秋成,刘航航,何泽,周颖欣,罗恩

半侧颜面短小论文-赵秋成,刘航航,何泽,周颖欣,罗恩

导读:本文包含了半侧颜面短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半侧颜面短小畸形,面部不对称畸形,正颌手术,牵张成骨

半侧颜面短小论文文献综述

赵秋成,刘航航,何泽,周颖欣,罗恩[1](2019)在《上下颌骨同期牵张成骨联合二期正颌手术矫治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上颌骨与患侧下颌骨同期牵张成骨联合二期正颌手术治疗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06年—2013年接受了上下颌骨同期牵张成骨和二期正颌手术治疗的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12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上颌骨与患侧下颌骨牵张成骨联合二期正颌手术。测量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下颌升支高度比、颏点偏移距离、(牙合)平面倾斜角度3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照片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美观效果良好,面型和咬合关系明显改善。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术后患者患侧与健侧下颌升支高度比平均提高23.83%(t=11.658,P<0.001);颏点偏移距离得到纠正,偏移的颏点平均向中线回移6.63 mm(t=13.042,P<0.001);(牙合)平面倾斜角度得到改善,平均向水平面回复8.83°(t=15.358,P<0.001)。结论应用上下颌骨同期牵张成骨联合二期正颌手术矫治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及美学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口腔疾病防治》期刊2019年09期)

王鹏,李继华[2](2018)在《数字化手术设计辅助下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治疗的综合设计与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又称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畸形常涉及到硬组织和软组织。本研究目的在于在评估数字化手术设计与3D打印手术导板的联合应用在成人半面短小畸形治疗中的精确度和治疗效果。研究方法:自2011年1月到2016年1月,共有46名成年半面短小畸形患者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与关节外科。46名患者术前均进行数字化设计并在3D打印手术导板的引导下完成手术,术后通过正畸治疗矫正牙列畸形。通过对比患者在术前数字化设计与术后的患侧下颌升支高度、咬合平面和颏点偏斜的差异,评估治疗效果。研究结果:经正颌手术与正畸治疗后,46例患者的面部轮廓外形及咬合均明显改善,在3D打印手术导板的辅助下术前数字化设计方案精准地转移到实际手术中,术前设计与术后效果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数字化手术设计和3D打印手术导板准确有效地实现对成人半面短小畸形的辅助治疗,效果稳定确切。(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刘航航,刘士博,罗恩[3](2018)在《牵张成骨术联合正颌手术矫治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又称第一、二鳃弓综合症,是仅次于唇腭裂的最常见先天性颅面畸形。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和正颌手术都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主流方案,但各自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旨在探讨牵张成骨术联合正颌手术矫治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疗效。研究方法:2006-2013年共纳入9名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成年患者。一期手术行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及患侧下颌升支水平截断术,颌间结扎固定,置入牵张器进行双颌牵张。二期手术取出牵张器,并对仍遗留形态不佳患者行必要的手术调整。依据术前术后正侧位X线片及照片比较不对称畸形改善程度。研究结果:术后随访叁年,9名患者患侧/健侧下颌升支高度比值、平均颏点偏斜矫正量和平均咬合平面偏斜矫正量均有显着改善。随访过程中6名患者未见明显复发及不良反应,3名患者出现暂时性下唇麻木,后自行消退。研究结论:牵引成骨术联合正颌手术是矫治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冯时,尹琳,刘伟,胥曦,石蕾[4](2018)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儿口腔最大力的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儿与同龄正常儿童口腔力大小及分布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8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咨询、就诊的6~10岁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患儿及颌骨发育正常儿童共74例进行力测量,分为HFM组和正常组。采用第一磨牙/乳磨牙区测量值作为最大力,左右两侧各测3次,分别记录左、右侧最高的数值。同时记录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咀嚼习惯以及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儿的Pruzansky-Kaban分型。综合以上数据,将HFM患儿与同龄正常儿童的测量值相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M组健侧平均最大力为(238.28±61.87)N,与正常同龄儿童平均最大力(256.22±53.58)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组患侧平均最大力为(162.14±30.46)N,与正常同龄儿童平均最大力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FM患儿中,同一患者的左右侧力分布不平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力分布不均的特点,较同龄正常儿童而言,其患侧力减弱,健侧基本可代偿。(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徐佳,李茜,乔嘉,刘剑锋,牛峰[5](2018)在《外源性VEGF联合“夹心法”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及珊瑚人工骨复合物结合下颌骨外板劈开即"夹心法"成骨过程中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型猪为实验对象,A组左侧行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CHA+VEGF+FS)复合物植入术,右侧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左侧行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CHA+VEGF+FS)复合物植入术;右侧行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及纤维蛋白胶(CHA+FS)复合物植入术。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手段研究VEGF对新骨形成过程的影响,评估术后效果。结果:研究发现CHA+VEGF+FS复合物植入后可以促进珊瑚人工骨实现早期血管化,从而减低骨再生过程中珊瑚人工骨的无效降解。结论:CHA+VEGF+FS夹心法可以为珊瑚人工骨提供更好的成骨条件,从而更好实现骨再生,最终使得其可以作为矫治半侧颜面短小导致的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09期)

冯时[6](2018)在《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牙合)力及相关解剖特征的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Microsomia,HFM)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颅颂面畸形。目前,对该畸形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颂骨偏斜和外耳畸形的矫治以及软组织发育不良的修复重建上,对潜在的口颌功能异常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设计出一套临床实用的(牙合)力测试系统,分别对HFM儿童及同龄正常儿童均进行(牙合)力检测,研究HFM患儿的(牙合)力分布特点,分析经下颂骨牵引成骨(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后的(牙合)力变化。同时应用Mimics软件分析CT数据,研究咬肌、颗肌和翼内肌的解剖学特征,探讨HFM颌骨的不对称发育对猞力的影响及DO对(牙合)力的改变。在此基础上为建立更完善的HFM口颌系统功能评估和治疗做基础的研究铺垫,并为HFM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牙合)力测量仪的设计与研发:根据HFM患儿的咬合特征,我们设计出(牙合)力测量系统,包括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高精度数字模拟转换放大器和AVR单片机进行数据转换。测得的猞力数值可以通过液晶显示端直接读出,具有简便、有效、临床实用的特点。二、HFM患儿的(牙合)力检测与分析:第一部分,在2014年5月-2018年2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外科中心以及外耳再造中心咨询和就诊的6-10岁龄、未经手术治疗的儿童中随机抽样选取正常儿童37例,和37例HFM儿童一并采集(牙合)力数据。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牙合)力测量。以第一磨牙/乳磨牙为测量点。每人进行6次(牙合)力测量,每边3次。取最大值记录为该侧测量值。同时记录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咀嚼习惯以及HFM的Pruzansky-Kaban分型。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二部分,在2014年5月-2015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领面外科中心就诊且拟行颂骨牵引治疗的儿童中,选取未经其他手术及正畸矫正的HFM儿童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6-8岁。其中Pruzansky II型HFM患者20例,PruzanskyⅢ型2例。于术前及术后1年采集每位患者的健侧和患侧磨牙区(以第一磨牙为测量点)、健侧和患侧前磨牙区(以第一前磨牙或第一乳磨牙为测量点)及切牙区(以双侧中切牙或乳中切牙中点为测量点)进行最大(牙合)力的检测。各牙位点均测量3次,记录其中最高的数值作为该牙位点最大猞力测量值。将术前、术后1年时同一患儿的猞力测量值做自身对照分析。叁、(牙合)力相关解剖特征的测量与分析筛选出在2014年5月-2015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外科中心就诊且行领骨牵引治疗的HFM儿童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6-8岁。均为PruzanskyⅡ型HFM患者。测量其牵引器置入与牵引器取出时的CT数据资料,Minics16.0软件重建和测量咬肌、颞肌、翼内肌的体积及最大横截面积。并通过类似确定解剖给平面的方法,连接下颂中切牙近中邻接点至同侧最后一颗磨牙的远中颊尖顶绘制一条直线L。直线L的延长线与该侧下颌升支后缘相交于点B。连接角前切迹点A和点B,则将直线AB与下颌骨相交的外侧骨块面积定义为下颌角面积。通关相关软件测量术前术后该部位面积的变化,并综合咬肌、颞肌、翼内肌的体积变化进行术前、术后的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所测量的6-10岁HFM患儿(牙合)力数据显示:HFM组中,同一患儿左右侧(牙合)力差异明显(p<0.01)。患侧平均最大(牙合)力与正常同龄儿童相比具有统计差异(p<0.05),但健侧无统计差异(p>0.05)。本研究所测量的6-8岁22例接受DO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牙合)力数据显示:术前大部分HFM患者已呈现(牙合)力左、右分布偏倚的情况(P<0.05)。术后1年上述5个牙区中,患侧磨牙区(牙合)力升高(P<0.05),而其他牙位最大(牙合)力基本与术前水平持平(P>0.05)。健侧与患侧(牙合)力的回归直线分析表明,术后患者(牙合)力偏移程度降低,(牙合)力分布的中心点向正中移动,两侧趋于对称。本研究所测量的20例HFM患儿CT数据显示,术前双侧咬肌、颞肌、翼内肌体积具有显着差异(P<0.001)。而经过牵引器牵引成骨后,患侧咬肌、颞肌、翼内肌体积与术前自身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分析20例HFM患儿患侧肌肉发现:术后咬肌的截面积减少(P<0.05);长度增加(P<0.05)。术后颞肌的截面积增大(P<0.05);长度不变(P>0.05)。术后翼内肌的截面积增大(P<0.05);长度增加(P<0.05)。20例HFM患儿术后健侧下领角区面积无明显变化(P=0.15);患侧下颂角区面积明显减少(P<0.001)。结论本研究应用(牙合)力指标来反映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口颂系统功能。测量分析发现HFM患儿的单侧颞颌关节及下颂骨畸形的存在并不明显影响健侧咬合,却对患侧的咬合发育有明显影响;在HFM患者个体上则主要表现为猞力左右分布不均衡的特点。经过DO手术治疗后,HFM患者(牙合)力分布得到了重新调整,患侧磨牙区(牙合)力升高,使得整体的(牙合)力分布由不平衡趋于平衡。CT数据分析得出,DO对HFM患儿患侧不同咀嚼肌肉的影响各不相同:翼内肌增厚且延长;咬肌延长并变薄;颞肌仅厚度增加。而我们观察到颂骨牵引术后下颂角骨质出现明显吸收,提示DO术后的咀嚼肌群变化是骨骼延长和生理(牙合)平衡的综合作用。DO术后,HFM患儿患侧咬肌、翼内肌和颞肌生长可能发生的不同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咀嚼应力分布,建立了新的(牙合)平衡,并从总体上改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牙合)力双侧不均衡情况。故而我们提出了DO术后生理上“适应性再平衡”的理论假设,认为可以将HFM的DO治疗看作一个形态和功能的整体,既要考虑颂骨形变会造成的功能性影响,也要防止功能性因素造成的骨骼畸形复发。通过对功能和形态的统一考量,最大程度地保留DO的延长效果,同时兼顾生理(牙合)功能的调节和改建。(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5-30)

刘山春,张智勇[7](2018)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对上下颌骨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是一种常见的以下颌骨发育不良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颅面畸形。自1992年Mc Carthy等在半侧颜面短小患者中使用下颌骨牵张成骨行下颌骨延长术以来,该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重要手段。但下颌骨牵张成骨的长期随访发现远期效果个体差异较大,又使得该技术的应用受到质疑,导致复发的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下颌骨牵张延长术后对上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是探究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基石,现笔者就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对上下颌骨生长的影响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徐佳,李茜,乔嘉,刘剑锋,牛峰[8](2018)在《“夹心法”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充填矫治半侧颜面短小导致的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评估该方法的术后效果并分析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及适用范围。方法:5例患者采用下颌骨外板劈开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术进行以Pruzansky-Kaban分型为I型或者IIa型的半侧颜面短小所致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的矫治。治疗后随访6~24个月,通过术前、术后的摄像、头颅CT叁维重建进行术后效果的评估。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5例患者进行了最少6个月的随访,后期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结论:下颌骨外板劈开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术矫治半侧颜面短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少,珊瑚人工骨的降解吸收率也较低,是一种修复半侧颜面短小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黄庆华[9](2018)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两种牵引成骨术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效果评估及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手术治疗和术后临床效果评价中的应用。2、探讨通过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牵引成骨术中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术后患者对称性的改变及术后患者对称性与正常人对称性的比较分析。3、探讨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应用口内入路的改良内置式牵引成骨和口外入路的内置式牵引成骨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我院颌面整形外科中心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共18例。其中9例(C组)应用口内入路的改良内置式牵引成骨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9例(D组)应用口外入路的内置式牵引成骨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用于这两种牵引成骨方法矫正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临床效果比较。再根据入组标准选取上诉18例中的14例(A组)和正常人对照组21例(B组),用于比较经牵引成骨术后患者对称性的改善及与正常人对称性的比较分析。1、将研究对象的CT数据导入数字化软件平台ProPlan中进行建模,标记骨组织标记点,建立叁维坐标系,通过该软件对研究对象的面部硬组织进行精确测量和定量化分析来对比术前术后以及和正常人的比较,评估其对此性改善情况。2、术前通过数字化软件ProPlan重建患者的头颅模型,通过该软件可标出术中容易损伤的下牙槽神经和血管束的走行,将下颌骨模型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模拟术中截骨方案。其中的9例应用口内入路的下颌升支矢装劈开截骨的方式进行截骨,并安置内置式牵引器(德国,Medicon);另外9例应用口外入路的下颌升支全层截骨术进行截骨并安置内置式牵引器(中国,宁波慈北)。术后通过牵引器牵引患侧的下颌骨,改善患者面部的不对称畸形。3、确定对称性的测量评价指标,将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自身术前术后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对比以及行牵引成骨术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的叁维CT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各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定量化分析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应用牵引成骨术后对称性的改善情况及比较口内入路的改良内置式牵引成骨术和口外入路的内置式牵引成骨术对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临床效果。结果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提升牵引成骨术的临床效果,方便进行临床效果的评价。2、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行下颌升支牵引成骨术后面部硬组织对称性指标比较结果: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组内术前术后比较下颌骨的对称性,颏部对称性,上颌骨的对称性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面中部与面中下部的比例术前术后也有显着改变(P<0.05);但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组术后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在下颌骨的对称性,颏部对称性,上颌骨的对称性和面中与面中下比例上仍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两种手术方法均使得患者面部骨性对称性获得明显改善;临床指标比较结果:组内术前术后比较患侧下颌骨长度两组均获得明显的改善(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之间的比较,D组在延长上优于C组(P<0.05);患侧下颌骨厚度C组和D组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下颌骨的宽度方面C组没有明显改善(P>0.05),D组下颌骨宽度反而明显缩窄(P<0.05),可见口内入路的改良内置式牵引成骨术在下颌骨宽度保持上有优势;颏偏距两组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1、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治疗和评价中,能够提高手术精准性,使术后疗效评价定量化,利于提高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患者行下颌升支牵引成骨术后患者的面部对称性获得了明显改善,但术后距离正常人的面部对称性仍有较大差距。3、应用两种牵引成骨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均能明显改善患者面部骨性对称和患侧下颌骨升支的厚度,口内入路的改良内置式牵引成骨在患侧下颌升支宽度的保持上较外置式有优势,而口外入路的内置式牵引成骨在下颌升支长度改善方面占优势。因此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半侧颜面短小下颌升支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牵引成骨方法,力求最佳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4-08)

刘山春[10](2018)在《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牵张成骨联合固定期耠板对下颌骨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下颌升支牵张成骨可有效改善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 HFM)患者下颌骨不对称性,但存在不同程度术后复发。咬合平面是复发控制的关键。基于功能矫正可制作(?)板有效干预牙槽骨生长。将牵张成骨与(?)板治疗相结合理论上能够提高术后效果的稳定性,但目前尚缺乏病例对照研究。本文对通过叁维ct测量比较下颌升支牵张成骨联合固定期(?)板治疗及单纯用下颌升支牵张成骨患者延长器取出时下颌咬合平面,以及术后随访时下颌骨长度、咬合平面维持、以及下颌骨偏移情况的差异。对该项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为该类畸形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7年进行治疗的资料齐全的儿童HFM患者共50例。将采用下颌骨牵张成骨联合固定期(?)板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单独采用下颌骨牵张成骨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各25例。测量延长器取出时下颌咬合平面偏斜程度。从中选取10例延长器取出后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每组共5例。设置叁个时间点,术前、延长器取出前后、以及术后随访(9-24个月),进一步测量。将各阶段CT数据导入ProPlan CMF 3.0软件进行叁维建模及各骨性解剖标记点标记、建立参考平面。近期效果以延长器取出时下颌咬合偏差角度进行评价。远期效果评价通过测量下颌骨总长度、咬合平面偏差、以及下颌骨偏移位置的改变。计算各个病例在叁个测量时间的改善量及损失量,得出复发率。将数据导入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叁维CT重建影像立体性良好。近期效果组样本量尚可,且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均数差异性。远期随访组为两组独立样本,但样本量少,并且不符合正态分布。选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均设定P值为0.05,计算sig<0.05表示两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否则两组间无显着差异。近期效果评价中,实验组咬合偏差角度,0.0227±0.0431(-0.1026-0.1018)rad,对照组咬合偏差 0.0598±0.0528(-0.04-0.2195)rad,sig=0.009>0.05。故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远期效果评价中,实验组下颌骨总长度回复率为26.84%±9.75%对照组回复率为25.3%± 10.09%,Sig为0.917。实验组咬合偏差角度回复率为39.27%± 10.09%,对照组回复率为38.04%± 19.57%,Sig为0.465.实验组下颌骨偏移程度回复率为32.01%±23.09%,对照组回复率为39.17%±26.27%,Sig为0.602。以上各组数据均提示sig>0.05,故在下颌骨总长度、咬合偏斜角度、下颌骨偏移程度,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牵张成骨联合固定期(?)板治疗及单纯采用牵张成骨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测量延长器取出时咬合偏斜度评价近期效果,发现实验组咬合偏斜角度小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测量术前、延长器取出时、术后随访叁个时间点的面骨骨骼标记,分析下颌骨总长度、咬合偏斜程度、下颌骨偏斜程度的复发率,统计学未发现显着差异。研究显示牵张成骨联合固定其(?)板治疗,早期可获得更佳的咬合平面。然而,我们的治疗方案中,由于采用术后长时间的固定期,牵引器取出后佩带(?)板并不能明显提高患者牵张成骨术后的远期稳定性,对此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4-01)

半侧颜面短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又称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畸形常涉及到硬组织和软组织。本研究目的在于在评估数字化手术设计与3D打印手术导板的联合应用在成人半面短小畸形治疗中的精确度和治疗效果。研究方法:自2011年1月到2016年1月,共有46名成年半面短小畸形患者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与关节外科。46名患者术前均进行数字化设计并在3D打印手术导板的引导下完成手术,术后通过正畸治疗矫正牙列畸形。通过对比患者在术前数字化设计与术后的患侧下颌升支高度、咬合平面和颏点偏斜的差异,评估治疗效果。研究结果:经正颌手术与正畸治疗后,46例患者的面部轮廓外形及咬合均明显改善,在3D打印手术导板的辅助下术前数字化设计方案精准地转移到实际手术中,术前设计与术后效果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数字化手术设计和3D打印手术导板准确有效地实现对成人半面短小畸形的辅助治疗,效果稳定确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侧颜面短小论文参考文献

[1].赵秋成,刘航航,何泽,周颖欣,罗恩.上下颌骨同期牵张成骨联合二期正颌手术矫治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J].口腔疾病防治.2019

[2].王鹏,李继华.数字化手术设计辅助下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治疗的综合设计与考量[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3].刘航航,刘士博,罗恩.牵张成骨术联合正颌手术矫治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4].冯时,尹琳,刘伟,胥曦,石蕾.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儿口腔最大力的测量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8

[5].徐佳,李茜,乔嘉,刘剑锋,牛峰.外源性VEGF联合“夹心法”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的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

[6].冯时.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牙合)力及相关解剖特征的测量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7].刘山春,张智勇.半侧颜面短小畸形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对上下颌骨生长的影响[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8

[8].徐佳,李茜,乔嘉,刘剑锋,牛峰.“夹心法”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

[9].黄庆华.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两种牵引成骨术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效果评估及对比[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10].刘山春.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牵张成骨联合固定期耠板对下颌骨形态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标签:;  ;  ;  ;  

半侧颜面短小论文-赵秋成,刘航航,何泽,周颖欣,罗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