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能反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负压反馈,双喷嘴,喷嘴直径,水力性能
性能反馈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坤,薛子龙,徐胜荣,樊二东,王轩[1](2019)在《双喷嘴负压反馈射流喷头水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简化摇臂式喷头结构、提高其水力性能,通过负压反馈技术设计了一种双喷嘴射流喷头,包括射流元件、主副喷管、旋转密封机构等,其主副喷管长度分别为5. 6 mm和4. 8 mm、喷头仰角为30°,左右喷管里产生的间歇脉冲水流能够驱使喷头步进式全圆旋转。在0. 20、0. 25、0. 30、0. 35 MPa进口压力下,以射程、平均喷灌强度和喷灌均匀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加权评分法,对比了4种不同主副喷嘴直径组合(4 mm×3 mm、4 mm×4 mm、5 mm×4 mm和5 mm×5 mm)射流喷头与摇臂式喷头的水力性能。结果表明:在上述4种进口压力下,主副喷嘴直径分别为5 mm和4 mm时的射流喷头综合性能最好,其水量分布呈"叁角形",射程在13. 2~13. 7 m之间,平均喷灌强度在3. 81~4. 38 mm/h之间,喷灌均匀性系数在82. 5%~86. 0%之间。(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赵冰冰,方艳,张发宇,武康,汪家权[2](2019)在《水华蓝藻粉/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光谱特征与性能反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周期性爆发的巢湖水华蓝藻难以处置的问题,同时改善低密度聚乙烯材料降解周期长的现状,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以巢湖新鲜水华蓝藻制得的蓝藻粉为生物材料,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为增容剂,以聚乙烯蜡和白油为润滑剂制备复合材料。设置蓝藻粉含量和增容剂含量2个因素作为实验因素,实验材料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双螺杆挤出制得了复合材料颗粒,再经过注塑方式获得待测样条。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扫描(UV-VIS)联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FTIR)的光谱学方法了解水华蓝藻粉、增容剂和复合材料的光谱学特征,分析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能够先决性判断该种实验方法对制备新型生物材料的可行性。并以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作为辅助手段,与光谱分析的结果相互反馈,充分分析水华蓝藻粉、增容剂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蓝藻初提液在260和620 nm处出现藻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表明了蓝藻细胞液中藻蛋白的存在,具备作为生物反应材料的基本条件。红外光谱分析可知,蓝藻粉在1 630, 1 540和1 440 cm~(-1)附近出现特征吸收峰,符合酰胺键的出峰规律,在3 300 cm~(-1)附近出现O—H的特征吸收峰,进一步验证了蓝藻粉活性位点的存在;马来酸酐的红外光谱图中,酸酐在1 850和1 740 cm~(-1)处出现CO基的特征峰,环状酸酐中C—O—C的伸缩振动特征峰出现在1 200 cm~(-1)附近;而经过反应所得的复合材料红外光谱中,除聚乙烯的特征吸收峰以外,蓝藻粉中的酰胺键和O—H,以及马来酸酐对应得特征吸收峰都已减弱或消失了,基本可以推测马来酸酐与—OH发生了开环酯化反应,马来酸酐在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起到了连接两个不同反应体系的作用。而且,通过扫描电镜可直观的看出,蓝藻粉含量增加将会导致复合体系中成团现象加剧,增容剂的加入增强了复合体系界面的粘结性;力学性能测试的结果为蓝藻粉含量的增加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尤其冲击性能下降显着降幅达54.10%;当蓝藻粉的添加量为15.00%时,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的结果也从侧面验证了光谱分析结果的前瞻性和正确性,避免了盲目实验带来的资源浪费等问题。综合考虑,该生物复合材料可选取蓝藻粉含量15.00%,增容剂含量3.00%,聚乙烯蜡和白油用量3.00%和1.00%的配方,此时的力学性能为:拉伸强度为11.70 MPa,冲击强度为20.00 kJ·m~(-2),弯曲强度为8.80 MPa,弯曲模量为220.00 MPa。(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韩斌[3](2019)在《基于RecurDyn软件的反馈驱动带式输送机摩擦驱动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对带式输送机摩擦性能的认识,对反馈驱动带式输送机摩擦驱动性能进行仿真分析。选择RecurDyn软件完成带式输送机与反馈增压装置的建模仿真,获得为带式输送机配备反馈增压装置前后的驱动性能改变情况,同时得到驱动性能与各反馈系数取值之间的关系,完成反馈驱动理论的正确性与客观性验证。(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陈旭东[4](2019)在《基于动态性能空间理论的运算放大器正相反馈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动态性能空间理论,对Op-Amp正相反馈控制器进行了研究。发现:若控制器采用正相并联电阻反馈网络形式,则所构建闭环系统中只有电阻比值k=R_2/R_1唯一可调,且当带宽频率仅增加至7.14×10~5rad·s~(-1)时,闭环系统即发生了振荡。为了在增加带宽频率的条件下提升系统控制稳定性,引入电容C作为另一可调参数构建了正相RC反馈控制器,并在特定设计目标带宽频率1.55×10~7rad·s~(-1)下,对该控制器参数进行了优化求解。结果显示:当RC反馈控制器中实数极点位于-3.7×10~6,复共轭极点位于(-1.1×10~7,±1.1×10~7),即电容C=2.47 pF,电阻R_1=1.02 kΩ和R_2=90 kΩ时,OpAmp闭环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劭谦,谭峰,胡雨轩,卞春晓,杜宝秀[5](2019)在《基于叁参量反馈控制策略道路模拟振动台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是设计一个汽车整车道路模拟振动试验台,能够在室内模拟汽车在实际道路上真实的随机振动情况。重点对试验台的执行机构的机械结构,液压系统进行设计,采用叁参量反馈控制策略提高系统响应,有效拓宽系统的带宽。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对液压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能保证试验平台达到汽车整车道路试验的技术指标要求,增大油柱共振频率,拓宽系统有效带宽。(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03期)
李浩天,池茂儒,梁树林,吴兴文[6](2018)在《基于速差反馈的独立车轮曲线通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独立车轮在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上的自导向能力不足和耦合轮对在小半径曲线上通过能力有限的问题,从胎-地接触力学角度分析了汽车差速器差速原理,引出了机械差速器和等转矩分配差速策略应用于铁道车辆的适应性。根据车轮运动状态,理论推导了曲线半径分界点的存在。提出了一种独立车轮电差速控制方法,建立了独立车轮轻轨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和基于速差反馈的控制模型,并根据电机特性,选取控制系统关键参数。通过SIMAT联合仿真,分析了不同半径下独立车轮轻轨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差速轮对曲线通过性能较优,动力学行为类似于独立车轮;通过大半径曲线时,同速轮对曲线通过性能较优,自导向能力和动力学行为类似于耦合轮对;通过中等半径曲线时,两种控制方式的车轮曲线通过性能差距缩小,且存在交叉互换的曲线半径分界区,分界区位于500~600 m。(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23期)
左晓镭,宿金成,王治红[7](2018)在《双层隔振系统反馈控制隔振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阻抗分析法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主动隔振仿真研究,建立双层隔振系统数学模型,并编程进行求解与仿真。在该模型中引入反馈控制环节,从而得到双层主动隔振系统数学模型。分别以m_1速度、位移和加速度为反馈参量,在保证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确定反馈增益范围。分析其各自的控制效果,最终确定隔振效果比较理想的反馈控制。结果表明:在双层隔振系统中加入适当的反馈控制环节可获得良好的隔振效果。(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潘兆东,谭平,周福霖[8](2018)在《不确定结构输出反馈H_∞保性能鲁棒分散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处理土木工程结构分散振动控制中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同时满足多个控制目标的输出反馈H_∞保性能鲁棒分散控制算法。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并证明了H_∞保性能鲁棒分散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变量替换方法,建立了输出反馈H_∞保性能鲁棒分散控制算法,进而通过引入约束条件,将其转化为具有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凸优化问题。针对一12层结构进行分散控制设计、集中控制设计及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结构,输出反馈H_∞保性能鲁棒分散控制算法较传统线性二次高斯集中控制算法有更理想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04期)
许庆虎,王建国,张鸣祥[9](2018)在《参数不确定结构动态输出反馈重迭分散保性能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参数不确定建筑结构在地震激励下控制方法,采用重迭分散控制策略,提出了动态输出反馈的重迭分散保性能控制算法。基于包含原理,一个大尺度结构分为一组具有共同部分的成对子系统,使用保性能算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设计了子系统的控制器,然后利用收缩原理,形成原系统的控制器。利用提出的动态输出反馈重迭分散保性能控制方法,对20层Benchmark结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采用重迭分散LQG、状态反馈重迭分散、输出反馈集中保性能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提出控制算法能够降低地震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且保证了控制系统在结构参数摄动下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龚伟华[10](2018)在《一类严格反馈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神经网络自适应预测性能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随着工业控制精度要求地不断提升,对工程作业过程中的控制性能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因而对于复杂情况状态下工控过程的状态设计模拟,有着较多的文献提供相应的理论研究。切换系统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包含多因素的影响因子,其“切换”因素本身就被广泛地应用中在工业工程系统中。近四十年的相关研究,对切换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有着较为瞩目的成就。作为理论研究热点之一,切换系统控制输入设计,以及对切换规则的探究都是学者们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部分。当前而言,切换系统的研究方式,集中在对李雅普诺夫函数法以及驻留时间法的应用探究。本文在对预设性能转换误差函数进行应用时,选择共同Lyapunov函数和驻留时间法加以应用,从而进行如下研究:第一、对严格反馈非线性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下的预设性能控制器设计,通过Backstepping技术,利用共同Lyapunov函数,从而完成切换系统整体控制稳定性的同时,确保误差在设定的转换区间内。本文设计切换系统时,针对预设性能设计,引入了新的转换误差,减少了已有文献中对误差函数设定的需求,从而保证满足系统的稳态和暂态性能需求。第二、对上述的严格反馈系统引入扰动项,通过对鲁棒H?控制器的设计,从而确定,保障系统所设计的转换性能误差函数下,通过共同Lyapunov函数,在同时满足了系统的鲁棒特性,从而理论证明了,切换系统最终渐近稳定,同时能够对一定的干扰信号具备抵消的能力。第叁、研究严格反馈非线性切换系统,对系统控制器设计时,引入神经网络的径向基函数和时间驻留法,放宽了系统的要求,通过对未知项的逼近,减少了对系统状态方程中方程设计需求。通过引用转换误差函从而设计出具备跟踪性能的系统控制器,最终完成切换系统稳定性需求。本文通过以上不同性质系统的研究设计,验证了性能转换误差函数在非线性切换系统中设计的合理性,满足了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稳态和暂态性能需求。(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期刊2018-01-11)
性能反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周期性爆发的巢湖水华蓝藻难以处置的问题,同时改善低密度聚乙烯材料降解周期长的现状,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以巢湖新鲜水华蓝藻制得的蓝藻粉为生物材料,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为增容剂,以聚乙烯蜡和白油为润滑剂制备复合材料。设置蓝藻粉含量和增容剂含量2个因素作为实验因素,实验材料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双螺杆挤出制得了复合材料颗粒,再经过注塑方式获得待测样条。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扫描(UV-VIS)联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FTIR)的光谱学方法了解水华蓝藻粉、增容剂和复合材料的光谱学特征,分析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能够先决性判断该种实验方法对制备新型生物材料的可行性。并以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作为辅助手段,与光谱分析的结果相互反馈,充分分析水华蓝藻粉、增容剂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蓝藻初提液在260和620 nm处出现藻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表明了蓝藻细胞液中藻蛋白的存在,具备作为生物反应材料的基本条件。红外光谱分析可知,蓝藻粉在1 630, 1 540和1 440 cm~(-1)附近出现特征吸收峰,符合酰胺键的出峰规律,在3 300 cm~(-1)附近出现O—H的特征吸收峰,进一步验证了蓝藻粉活性位点的存在;马来酸酐的红外光谱图中,酸酐在1 850和1 740 cm~(-1)处出现CO基的特征峰,环状酸酐中C—O—C的伸缩振动特征峰出现在1 200 cm~(-1)附近;而经过反应所得的复合材料红外光谱中,除聚乙烯的特征吸收峰以外,蓝藻粉中的酰胺键和O—H,以及马来酸酐对应得特征吸收峰都已减弱或消失了,基本可以推测马来酸酐与—OH发生了开环酯化反应,马来酸酐在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起到了连接两个不同反应体系的作用。而且,通过扫描电镜可直观的看出,蓝藻粉含量增加将会导致复合体系中成团现象加剧,增容剂的加入增强了复合体系界面的粘结性;力学性能测试的结果为蓝藻粉含量的增加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尤其冲击性能下降显着降幅达54.10%;当蓝藻粉的添加量为15.00%时,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的结果也从侧面验证了光谱分析结果的前瞻性和正确性,避免了盲目实验带来的资源浪费等问题。综合考虑,该生物复合材料可选取蓝藻粉含量15.00%,增容剂含量3.00%,聚乙烯蜡和白油用量3.00%和1.00%的配方,此时的力学性能为:拉伸强度为11.70 MPa,冲击强度为20.00 kJ·m~(-2),弯曲强度为8.80 MPa,弯曲模量为220.00 MP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能反馈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新坤,薛子龙,徐胜荣,樊二东,王轩.双喷嘴负压反馈射流喷头水力性能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9
[2].赵冰冰,方艳,张发宇,武康,汪家权.水华蓝藻粉/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光谱特征与性能反馈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3].韩斌.基于RecurDyn软件的反馈驱动带式输送机摩擦驱动性能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9
[4].陈旭东.基于动态性能空间理论的运算放大器正相反馈控制器设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张劭谦,谭峰,胡雨轩,卞春晓,杜宝秀.基于叁参量反馈控制策略道路模拟振动台性能优化[J].时代汽车.2019
[6].李浩天,池茂儒,梁树林,吴兴文.基于速差反馈的独立车轮曲线通过性能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8
[7].左晓镭,宿金成,王治红.双层隔振系统反馈控制隔振性能仿真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8
[8].潘兆东,谭平,周福霖.不确定结构输出反馈H_∞保性能鲁棒分散控制研究[J].工程力学.2018
[9].许庆虎,王建国,张鸣祥.参数不确定结构动态输出反馈重迭分散保性能控制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2018
[10].龚伟华.一类严格反馈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神经网络自适应预测性能控制[D].辽宁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