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扭转不规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偏心支撑,竖向不规则结构,扭转效应
扭转不规则论文文献综述
徐泽远[1](2019)在《偏心支撑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抗扭转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的抗扭转性能以及偏心支撑对其抗扭转性能的影响,建立收进层高度不同的L型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并分别在其四周按不同布置方式加设D型偏心支撑,对结构进行抗扭转性能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立面收进层高度越大则下部结构的扭转效应越小、上部结构的扭转效应越大,收进层高度应尽可能地高以提高竖向不规则结构的抗扭转能力;同种偏心支撑的不同布置方式对结构抗扭转性能的提升效果不同,"V字形"布置方式下的总体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冉艳华[2](2018)在《工业建筑中钢楼盖钢框架结构扭转不规则判别的研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规范中规定的扭转位移比的定义、计算要求。对钢楼盖钢框架结构,如何通过概念设计调整模型使之满足刚性楼盖假定,计算判定结构的扭转不规则性,最终设计利于抗震的结构。(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17期)
敬朝友[3](2017)在《对不规则结构的扭转耦联和偶然偏心同时考虑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规则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下扭转耦联和偶然偏心同不同时考虑是结构设计工作中经常遇见的问题,按照规范规定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建议。(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7年51期)
范夕森,赵玉鹏,李玉琳,孙文龙[4](2017)在《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形状不规则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扭转效应的破坏,而减小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是保证其抗震性能的重要途径。研究结构扭转效应的控制方法,可以为不规则结构抗震性能的保障提供依据。文章以平面形状不规则的框架结构为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设置不同隔震层的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地震反应计算,通过比较不同隔震方案的结构层间扭转角研究了结构扭转效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基础隔震建筑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比非隔震建筑地震反应明显降低,扭转效应也显着减小;采用橡胶支座加滑板支座的组合隔震体系比全部采用橡胶支座的减震效果更优;通过调整支座布置方式,可以使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得到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鑫刚,张玲,马伯涛,管志忠,王明珠[5](2016)在《成都博物馆基础隔震不规则结构扭转效应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成都博物馆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分别建立8度(0.2g)地震作用隔震模型及7度(0.15g)地震作用非隔震模型,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对两种模型结构体系的振型(包括平动分量和扭转分量)、扭转位移、扭转加速度、扭转剪力以及结构构件扭矩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础隔震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以前二阶振型的扭平分量比(扭转振型分量与平动振型分量之比)小于0.15,扭转位移比(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之比)小于1.2,扭转剪力比(垂直于地震输入方向的构件扭转剪力与地震输入方向的构件剪力之比)小于0.2为控制指标来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王俊[6](2016)在《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和扭转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抗震体系不一样,隔震结构是一种通过设置隔震装置来吸收消耗地震时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确保结构安全的一种被动控制体系。采用隔震技术后,由于隔震层的水平刚度相对于上部结构水平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隔震层将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而上部结构几乎作整体平动。随着城市建筑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规则结构,这些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还将出现扭转效应。本文首先描述了地震的灾害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突出了建筑减震的必要性,引出了建筑隔震技术的出现然后概括描述了建筑隔震的发展史和隔震设计概述,之后本文对隔震结构的串联质点计算模型和隔震扭转计算模型做了简述,推导了两种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做了简要阐述。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以一栋5层框架结构的多层结构为例,研究隔震结构相对于传统抗震结构的地震作用下减震和减扭效果。之后对影响隔震结构扭转效应的因素做了具体的分析,通过改变隔震层隔震支座的布置来改变隔震层的刚度偏心率,以此来分析隔震层刚度偏心率对隔震结构地震作用下扭转效应的影响;通过改变隔震结构上部结构抗扭构件的水平刚度来改变上部结构的楼层刚度偏心率,以此来分析隔震结构上部结构楼层偏心率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以具有代表性的楼层顶层和底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隔震层偏心率和上部结构偏心率交互作用对隔震结构的影响;通过改变隔震层支座布置来改变隔震层的水平刚度,以此分析隔震结构隔震层水平刚度对隔震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相对于不隔震抗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仅水平地震作用大大减小,扭转效应也明显减小,而隔震层偏心率,上部结构偏心率,隔震层水平刚度都对隔震结构扭转效应有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本文不仅考虑了单因素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还考虑了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能更好的切合实际工程运用。根据分析结果,实际工程运用中正确控制这些因素能有效的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6-04-01)
石艳旺[7](2016)在《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在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造型和功能日趋多样化,形状不规则和刚度不均匀的建筑日趋增多。由于不规则建筑本身存在一定的偏心,即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严重的扭转破坏。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偏心较大的建筑物,通过合理的布置隔震支座,控制隔震层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的位置,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的扭转破坏。本文使用SAP2000软件,建立不规则框架结构实例,并选取四种结构模型,一是传统的抗震(非隔震)结构模型,二是全部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的隔震结构模型,叁是较大偏心距的组合隔震结构模型(由一定比例的橡胶支座和滑板支座组成,隔震层的刚度中心和上部结构的质量中心不重合),四是偏心距很小的组合隔震结构模型(由相同比例的橡胶支座和滑板支座组成,隔震层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基本重合),输入地震动,进行地震反应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建筑物的隔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全橡胶支座隔震系统和组合隔震系统都可以减少地震反应,使上部结构楼层的加速度和层间剪力降低,因此也减小了不规则建筑的扭转效应,层间扭转角和层间扭矩相应降低。2、在隔震层支座数量不变的前提下,组合隔震系统比全橡胶隔震系统能更多的吸收地震动的能量,降低上部结构的层间剪力和层间扭转角。3、在隔震层支座类型和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偏心距很小的组合隔震系统与较大偏心距的组合隔震系统相比,上部结构楼层的加速度反应和层间剪力大致相同,但前者的层间扭转角明显减少,对不规则建筑上部结构的扭转效应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6-04-01)
贺强,文艳芳,苏叁庆[8](2016)在《带屈曲约束支撑的扭转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规则框架结构楼层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偏离,导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扭转。对于高烈度设防区的不规则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的扭转效应更加明显。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计算模型进行反应谱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能够改善结构整体的扭转效应,结构的扭转周期比、层间位移角和扭转位移比均能符合规范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在柱间增设屈曲约束支撑的框架扭转位移比变化均匀,最大值为1.17,层间扭转变形得到控制。框架底层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曲线饱满,耗能减震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胡冰[9](2016)在《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指标调整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层框架结构扭转的研究,结合工程实例总结对SATWE结果分析过程中有关结构平动周期、扭转周期、周期比的有效调整方法,对今后设计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可以作为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与医药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杨杰,陆秀丽,虞终军[10](2014)在《平面不规则结构弹塑性扭转振动效应敛散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平面不规则结构扭转振动效应研究集中于弹性阶段,对结构非弹性受力阶段的扭转效应控制缺乏明确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提出通过考察θr/u在弹塑性阶段的变化来对结构扭转振动响应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了结构弹塑性扭转振动效应的敛散性。采用PERFORM-3D对叁种典型的结构平面布置进行弹塑性扭转振动效应敛散性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敛散性分析对结构弹塑性扭转振动效应评价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并进一步对结构弹塑性扭转振动效应敛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最后,探讨了敛散性指标作为结构的弹塑性扭转振动效应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4年05期)
扭转不规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规范中规定的扭转位移比的定义、计算要求。对钢楼盖钢框架结构,如何通过概念设计调整模型使之满足刚性楼盖假定,计算判定结构的扭转不规则性,最终设计利于抗震的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扭转不规则论文参考文献
[1].徐泽远.偏心支撑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抗扭转性能影响研究[J].江苏建筑.2019
[2].冉艳华.工业建筑中钢楼盖钢框架结构扭转不规则判别的研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3].敬朝友.对不规则结构的扭转耦联和偶然偏心同时考虑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
[4].范夕森,赵玉鹏,李玉琳,孙文龙.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控制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7
[5].刘鑫刚,张玲,马伯涛,管志忠,王明珠.成都博物馆基础隔震不规则结构扭转效应控制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
[6].王俊.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和扭转效应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6
[7].石艳旺.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控制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
[8].贺强,文艳芳,苏叁庆.带屈曲约束支撑的扭转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9].胡冰.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指标调整初探[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6
[10].杨杰,陆秀丽,虞终军.平面不规则结构弹塑性扭转振动效应敛散性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4